Share |

Callaway Razr Hawk Tour 9.5度/Matrix Ozik 6M3 S木桿測試!下集

 

接上集...

 

實際測試:

 

外觀說明

此桿拿在手上就可以感受到此桿的高揮桿重量.球頭感到很沉.球桿有點長,雖然此頭的大小有比前一代的FT Tour要大一點但與其它廠牌球桿相比還是算小.所以對於此桿還是有一些空間可以調整如長度與揮重上.握把握在手上真的很舒服.與我喜愛的Lamkin Perma Wrap classic白色握把感覺一樣軟與舒服. 因為此桿的整體色調定位為酷黑色系.所以握把也是選用黑色來搭配整支球桿的主要顏色.外觀感覺上真的很猛的一支球桿.不同於其他白色或黑色的木桿,此桿的桿身為霧面塗裝讓球桿的色彩層次就有別於一般亮面桿身的感覺.這點可以感受到Matrix桿身對於桿身的外觀所下的工夫. 這要給它們一點掌聲.

 

此桿空揮起來算還可以,可以感到球頭重,但整過揮桿過程可以清楚感受到球頭位置與桿身的受力與反彈特性.這種特性算是這類剛猛型球桿所有的基本配備. 以下就是我將此桿的一些性能與特性進行的列點式說明讓大家參考.

 

1. 回饋 – 此部份我分為球頭的回饋與桿身的回饋兩部份來說明.因為球桿的回饋不能只單方面去說擊球時的回饋,因為一個球桿回饋產生不是只有球頭所產生出來,在桿身因為受力彎曲後進行力量傳遞,到擊球點的力量釋放讓桿身進行受力反彈也會有桿身本身的回饋.而桿身的回饋會直接影響到球頭本身的擊球感覺.所以說當在進行球桿的回饋分析就必須要說明球頭與桿身的回饋.

 

首先讓我先說球頭回饋這塊.Callaway Razr Hawk Tour球頭延續了Callaway高端木桿所使用的複合式材質的設計.而複合式球頭的擊球回饋一直是很多球友所垢病的地方.擊球聲音沒有一般steel球頭那樣有清脆的金屬碰撞聲.反而是悶悶的感覺.對於喜愛金屬撞擊聲的球友來說這點是Callaway球頭所無法提供的地方.而在新的Razr Tour球頭的回饋上,我感覺已經有進行一點改良了.回饋感沒有像以前FT Tour那樣悶悶的,Razr已經有點撞擊聲了,但還是不夠強烈.同時桿面大小還是與先前FT Tour球頭來看是差不了太大.甜蜜點的回饋也是有很強的反彈回饋,感覺反彈系數好像很大.這是Callaway獨有的特性.甜蜜點的位置與桿面重心很吻合且位置小.沒有太大的熱區存在. 同時甜蜜點回饋與非甜蜜點回饋是很明顯.沒有太大的模糊地帶. 所以在球頭回饋上我只能說Razr Tour算是一般以下,沒有太驚人的感覺,反而比其它球頭回饋來說算差. 

 

對於桿身回饋來說,我對於Matrix Ozik 新款6M3桿身的使用經驗覺得它的桿身前端雖然設計比較重但使用上感受桿身的受力反彈確很強烈. 有別於一些日系高端桿身相類似的桿身規格與構造來看,它是低彈道低後旋的設定,同時桿身抗扭曲值3.4也不高.這對於使用的回饋上通常不會太好,但在6M3上我反而覺得桿身的反彈力量很大,不同於日系類似桿身規格的柔軟. 這是我使用此木桿最大的回饋感受.桿身很會彈,但確不會亂彈產生不穩的擊球結果.它的彈力讓我打起來格外有信心. 這點在其它Matrix桿身產品上算是比較少見. 這也是我對於新款Ozik 6M3的第一個好印象.這種桿身彈性加上球頭擊中甜蜜點時的高反彈回饋,每次擊中甜蜜點時的整體回饋就像大中球頭一樣的扎實與爽快.

 

對於桿身回饋來說,這對於感覺上的定義就會有所不同.有些亞洲球友喜愛桿身回饋是軟軟QQ的感覺,但有些人喜歡桿身有不錯的受力反彈回饋. 而這兩種感覺都需要有不錯的受力反彈才做得到.而差別只在於反彈回饋程度問題? 要彈的QQ柔柔的好?還是彈的迅速有力才是好?這就是見人見志了.這沒有標準答案.在桿身回饋上我個人是給予接近高分的評論.

 

2. 彈道與球質 – 這塊就是說明一支球桿的真正本質與底子的厚度了. 球質好不好與球頭本身的設計,使用材質,與構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時彈道與桿身是相連在一起.要讓打出去的球產生怎樣的飛行軌跡與後旋量,這都要與桿身本身的特性與質量有直接關係. 此桿的規格算是一支狠角色的木桿,所以它所設計的飛行彈道與飛行軌跡都是低平且不會衝高的彈道. 真正使用上來說完全符合桿身與球頭的設定.打出去的球質很鋼猛,球速又很快.每次擊完球後抬頭看球在那?球一定都已經飛到空中了.它算是木桿的球速排名上前三名的角色.桿身的後旋量來看都不會太高,可能都落在2600rpm~2800rpm的範圍.以60克桿身做成這樣的後旋量都大大增加它使用的難度.

 

我需要經過3次左右的使用操作後才會比較容易去駕馭Ozik 6M3桿身.因為它跟一般桿身的特性都不同,同時桿身彈性也不是那樣容易掌握.雖然說它的彈力不錯但怎樣讓你把它控制好與球頭結合會是很重要的關鍵. 因為這樣才能有效把此桿的整體性能給發揮出來,不然的話會讓打出去的球後旋量不足讓飛行距離短了5~10碼左右. 它也不是你猛力擊球就可以打好.真的有如一批野馬,需要點時間去摸熟它的習性才能了解要如何掌握它.不然第一次的測試時真的有莫名的挫折感.球飛不遠,比平常的飛行距離要短10碼.但後面了解後就可以輕鬆打出平常的飛行距離來. 

 

這桿身的彈道真的算低彈道,平平的在空中飛不會衝高起來.這需要有一定的揮桿速度與力量才能讓球平平的飛那樣久,不然會像我第一次第二次的使用狀況一樣,飛不遠.這種球桿要了解與練習怎樣讓擊球扎實度增加?讓觸球時增加球頭與球的力量傳遞與互動.不是像打一般球桿那樣碰一下就送出去. 同時這桿身的彈道級數在日系桿身當中相當於70幾克的級別. 因為我使用過不少類似低彈道與低後旋量日系桿身經驗,這樣低彈道與後旋量通常是設定在70幾克的桿身級別,一般來說日系60幾克桿身就算是低彈道與低後旋的規格也不會真的很低的彈道與後旋量.但這支6M3就真的是低彈道低後旋量.這也增加使用此桿身的難度.

 

桿身看不到的問題與難度

雖然說此桿身只是S硬度,但我認為使用它需要有能力使用日系桿身X硬度的條件球友才能真的打起來.如果你通常使用日系桿身的S硬度,建議要用6M3的桿身不能使用S硬度.可能要看你真正的揮桿動作與擊球方式才能抓到適合你用的硬度.這是此桿身的隱性難度,很難用表面數據看出它的真正規格與性能.就算是有經驗的技師也沒辦法看出來,因為除非你真正去組裝一支出來,測試使用後才會了解此桿身的特性,這是以看數據也好或經驗為輔的做法來說也是沒辦法了解桿身的一些內在特性. 在這塊的彈道與球質我給滿分. 桿身與球頭配合的超優,讓整體球的飛行效果有廠商所訴求的特性出來.但另一個角度來說,此桿的使用難度也相對增加不少.

 

3. 飛行距離與滾動性 – 前一點的彈道與球質的說明,大家對於此桿的性能有很強列的感受了.它的飛行距離來說與我現有使用順手的木桿會有點短.以現在我打的順手與打的遠的木桿,飛行距離普遍可以在260碼~265碼之間.但使用這支木桿通常的飛行距離會落在250~255碼之間.比平時的飛行距離要短上10碼左右但球的飛行穿透力來說確是超強.而落地後的滾動性也相對要好多了,可以達到15碼以上的滾動性.這是一個小上坡地型同時是長草滿地的球道得到的滾動性.在球場上應可以得到更好的滾動距離. 

 

測試時的小發現

我有進行三層高端比賽球的測試,一般來說如果使用雙層比賽球它的飛行距離就在260碼內.但使用如Pro V1, HX Tour這類三層優力辛(urethane cover)表皮球,飛行彈道會稍為高一點,距離也可以到達接近260碼.最有趣的事,當我使用Callaway HX Tour 56三層優力辛比賽球測試時,打出來的距離是最遠.飛行距離超過260碼,也可以滾超過20碼.超驚人! 看來使用Callaway木桿一定要用它們家的球這樣搭配起來的效果才會最好.而打HX Tour 56球時擊球效果也最棒,感覺好像可以把球給擠壓更深更大.球出去後也超快就飛到空中了.飛行在空中的時間也最久.所以距離效果也最棒. 這是在測試當中的一個意外發現.

 

4. 失擊傷害與非甜蜜點擊球效果 – 這支球桿本身就是一支很有難度的球桿,所以要能耍的動,舞的好,還真的要有兩下子.因為桿身鋼性要比其他碳纖維桿身要強多了,失擊傷害多半沒有其它碳纖維桿身那樣大,都還在控制範圍內,不會有那種大左曲,大右曲球出現.所以這點要給它不錯的分數.這是一支好的球桿很重要的指標. 其他球桿的失擊多半OB去了.別想要救回來.這是使用這類球桿的好處之一.

 

同時球頭非甜蜜點的擊球距離沒有想像中那樣差.因為當你打中甜蜜點與非甜蜜點都可以很清楚感受到.但非甜蜜點的擊球效果不會讓距離產生太大的落差.與打中甜蜜點只差不了20碼.因為甜蜜點的擊球所產生的球質比較快,也比較重的球感. 但非甜蜜點的擊球效果會比打中甜蜜點彈道要低,但因為它的滾動性能不錯所以最後的距離效果也沒太差.所以說這球桿是一支讓你不太能犯錯的球桿,就算你今天狀況不佳,這支球桿也能幫你將傷害控制住,讓你能止血.算是此桿的優點之一.

 

5. 操作性能 – 最後說到它的使用操作性.這支球桿真的不好使.我剛開始用的第一次可是對此桿充滿很大的挫折感,因為球頭甜蜜點小,桿面熱區也不大,幾乎沒有.因為打中桿面只有兩種回饋,一個是甜蜜點,一個是非甜蜜點.沒有一些木桿有甜蜜點外的熱區,讓你的擊球回饋也不會有太大落差.但這支球桿的擊球回饋確很直接明確.慢慢的練熟了,也了解要怎樣去使用此桿後才可以把此桿的性能與特色給發揮出來.球頭本身的擊球起發角也不高,不會讓你輕鬆將球送到空中.是個硬底子的球頭,要送到怎樣的高度就要你自己把力量給送出來,一點折扣都沒有. 

 

加上桿身也是低後旋與低彈道的設定,雖然硬度只有S但也還好是S不然再硬我可能也用不起來,打不出應有的飛行距離與後旋量.球根本飛不高所以也別想要讓球有不錯的空中滑行距離來得到一些距離回來,要打多遠就靠你怎樣使用這支球桿.力量不夠或擊球不夠扎實,球就容易飛不遠掉下來. 所以一定要對此桿有一定使用了解後才有辦法把此桿的特性給打出來.要打的巧不是打的猛. 

 

這款桿身就是我前一篇文章中所說的”拋開揮桿速度迷思”的一個重要例子. 如果你單看這樣的桿子規格去選擇你要的球桿硬度與桿身重量,或是以你現有球桿的使用規格當標準來挑這類球桿,我可以說最後結果跟你所預期一定有很大差距. 原因在於這種球桿或桿身不是以你的揮桿速度去做為選用規格與硬度依據. 以我現有的揮桿動作我可以使用日系桿身60幾克硬度X 都沒問題.但如果用在6M3桿身上 S硬度已經夠我受了.再硬我真的也沒有力量與速度讓他飛的夠猛了. 加上這種球桿更重視你如何跟球互動.你需要將你的力量最大化的傳送到球裡. 揮桿速度再快,你如果沒有扎實的送球與吃球,那就很難把它最好的性能給打出來. 

 

而這桿身讓我最大的驚奇就是它的桿身前端的強大反彈力量.這是我到目前為主所測試過的所有桿身中沒有的特色.沒有一支桿碳纖維桿身有這樣的反彈力量與彈性.有些日系高檔桿身使用高噸數的碳布在桿身內,這類桿身可以增加其桿身強性與剛性,以提升擊球穩定度,同時也可以把桿身的重量給壓低.而這類桿身的回饋與彈性確沒有Matrix Ozik 黑色M3這樣的剛猛. 只覺得反彈速度很快但不太能感受到桿身前端的強大反彈”力道”.這樣的桿身是沒見過也會讓人打上癮. 

 

剛開打就被這個魔力給吸引了,雖然說還是對此桿掌握度上沒有很好.不過每每打擊時都可以享受到這桿身的超優桿身前端的彈性就讓我愛不釋手的一次又一次的想打它.這真的會上癮. 我也拿這支球桿給站上幾個會員測試,大家都對這桿子的彈性力道與強度印象深刻,也想要客製一支來試試.

 

使用此桿小技巧

這幾次的使用就對擊球方式進行很多的調整.最後才了解要怎樣打這支球桿.一定要利用桿身不錯的反彈特性,然後在下桿時將整個力量藉由手送出去給球頭.不要太執著要發力擊球,這樣反而得到的效果不會太好.要充分利用桿身特性與身體轉動讓擊球的效果能產生最大.在這塊上此桿的分數算是不及格.

 

最後,這支木桿算是特色與優缺點明顯的球桿.喜歡它的人會愛死它的性能與優點.這就是這種球桿的魔力.而我也慢慢的愛上這種球桿. 因為它會讓我將揮桿動作做到位也做準確.慢慢的整個擊球效果也可以容易表現出來.這樣的擊球是充滿樂趣與挑戰.也是讓我有不錯的成就感.我也會考慮將此桿的長度進行調整,讓它的使用上不會再那樣吃力與耗體力.但是在經過2週的使用經驗下來,我反而覺得這樣的長度與球桿讓我的體能與擊球扎實度都提升不少.看來讓自己用一些平時不常用的規格球桿可以讓自己的肌肉強度與耐力都得到成長.這是另一個收獲.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將使用的球桿相互分享.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站長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