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桿測試!上集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桿

這次要測試的桿子是Mystery的209款式挖起桿.我的挖起桿一直以來都是換掉不是用到不能用或是桿子打斷才換.挖起桿算是所有球桿當中壽命相當短.如果使用日本鍛造的軟鐵材質挖起桿,那如果常打球的話,不但一年桿面就會磨平或損傷了.所以日本鍛造的挖起桿都算是消耗品.我以會看球桿的使用上,如果我短切球可以輕鬆把球給停住或倒拉,那球桿的狀況是沒有問題,但如果停球已經做不到了,再觀察桿面是否已經變滑了?如果是,那就是桿頭要換掉了.挖起桿是相當消耗的一支桿.我今天要測試就是日本小廠的挖起桿Mystery 209.

它的材質是1015C的不鏽鋼.雖然沒有像其他的小廠用1020C或1025C材質,但不見得它的手感就會比較差.日本鍛造的技術是有它獨特一套.而它的外觀也是走霧面鐵絲銀色的低調路子.外型看起來沒有太大不同於其它挖起桿.但一樣它在外觀上的商標塗騰上還是讓我相當動心也就是買下它來進行測試的主要原因.這支挖起桿也是都在日本製造.由日本那邊的主要代工廠進行生產.Mystery來設計開發.所以在質量上我個人覺得是比較好.不會是那種收尾或最後一段的噴漆在日本的假made in Japan. 這也是我會想要測試的動機.現在太多的日本小品牌都不是真正在日本生產製造.最多是日系廠商設計再交由台資的代工廠在中國或台灣的廠來進行生產.但這樣做也很正常,因為成本可以控制住.但這樣的作法下,它的售價還是以made in japap的基礎來賣給大家.所以我可不想要當冤大頭.

日本鍛造
這幾年日本小廠如雨後春筍般一直的有新品牌上市,對於產品來說,如果你不熟,會對於業內不熟狀況下,很容易花大錢買到的東西其實與市面上美系品牌差不多的東西.當然以鐵桿來說,日本鍛造這個招牌可以魔力!因為它就是會產生差別.同樣1020C的碳鋼,為啥日本製的鐵桿就能比其他鐵桿要更軟,打起來更舒服?這就是它們所投入的心血.而我們要買的就是在這塊上.不是品牌!就我打過不少日本小廠的鐵桿,它們的東西要說耐用度,肯定沒有比美系品牌桿要耐用.因為材質軟,就比較會傷桿子,尤其是桿面.鐵桿重視擊球倒旋量,如果倒旋量不行了或因為桿面模光滑了,那肯定會影響到擊球的精準度與停球力.這是你用日系鍛造鐵桿要犧牲的地方.當然你也得到更好的結果與手感.

不管是用三浦,共榮或其它日本小廠的挖起桿,耐用度肯定不會太好.所以換桿的機會是很常.如果球友本身的切桿水平高,那這個換桿的頻率可能在半年到8個月就需要更換了.不過很多新桿子在短切那種會把皮給刮下一片或漆給劃過一片是很常見.但比較重要在於對於挖起桿很多是建立在使用者本身的喜好與操作技巧上.而大家比較重視的桿面凹槽設計,它主要是將球的表面水分子給帶下來流到凹槽上.這樣球才容易產生倒旋效果.凹槽與桿面的設計不是越粗或凹槽角度越銳利就是好.因為你打的球場與動作都是主要考量因素.所以我反而在乎選用挖起桿上的反彈角,底角是否有研磨,與研磨的設計等等?

這支209的挖起桿是比較傳統外觀,在底角根部並沒有磨得太多,但有一點角度給磨平一些,這對於要桿面打開時也會比較方便.另外它的桿底反彈角為7度,所以比較算是能把桿頭給帶下草與土.這樣更容易去切過球下方,把球給帶起來與產生足夠的倒旋量.它的桿面處理也相當精緻,凹槽為U型槽設計,會比較容易產生倒旋,把水分子給導入凹槽內.簡單與傳統設計,但在它的商標塗騰上有讓它更顯活潑與搶眼.這也是我喜歡的挖起桿特色與設計.主要將桿頭的材質與桿面為訴求.讓使用者可以對於球頭的使用更加簡單與輕鬆.

重桿身的重要性
這桿子所要配上的桿身,我這回是挑選了比較重的桿身為主.因為先前用的桿身重量大多在100g以內,但使用起來我覺得對於距離的掌握上真的不是太好.尤其我是一支52度打了70碼內的距離.這對於我來說如果距離無法在球桿上有更好的掌握,那我會在果嶺上吃足苦頭,桿數上也自然會多一桿或很難守住標準桿.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使用輕的桿身在挖起桿上,對於沙坑狀況使用時,因為桿身輕,所以桿子下桿時的反彈力量就會相對小,吃進沙子後就容易被沙子給吸住.雖然說桿身輕,下桿操作上更加容易但力兩反而更不好掌握與下桿吃沙無法藉由桿身的彈力把球給帶出來.就算帶出來,也無法把球給送得遠.只能送出來罷了.

也就是因為如此我這次才會使用Tour issue DG S200這款桿身.它的桿身重量為128g,就算裁到我要用的長度後,桿身重量還有118g的水平.以這樣的重量會比我先前用的挖起桿桿身要重上10g以上.加上Tour issue DG S200的桿身彈性也相當優,彈力也是沒話說.這對於實際用在短切與沙坑時來用會更加得心應手.也希望能把我距離掌握上有更好的提升.對於全揮桿時這桿子的距離效果與穩定度也是會比我用輕的桿身時要提升不少.所以這次的測試就是要觀察這幾個重點.

這個球頭的反彈角只有7,配上這種桿身,我相信對於短切吃草與下土的能力是會有不錯的效果.先前我使用輕量化桿身就算能吃進去土但也會被卡住,比較無法利用桿子的力量幫我把球給送出去.所以對於力量的精準度掌握上就相當吃力.因為我現在下場都刻意在短切球練習桿面打開的高拋球打法,所以球頭要敢吃下草少掃過球底.這對於桿子的強度就會相當要求,不然在台灣這類硬的球道上就會比較難吃下去.吃不下去就會打剃刀球.這也是我用切桿時會產生的問題,所以才會在這次的挖起桿上進行調整與重新設定.就算我現在短切時已經可以吃下去但因為力量不好掌握所以都常打短,這點對於推桿上就需要至少兩推才能結束.面對這樣問題一定要在今年當中把短切的準度與力量給有效提升.

所以這支挖起桿身負重任.如果在短桿上得不到我要的結果,這樣是很難進到單差的水平.雖然在動作上練習已經得到不錯成績與穩定度,在木桿,球道木與小機腿也都相當穩定,下場都已經可以把它們的效果發揮出來.鐵桿的狀況雖然有時好,有時不對勁,但最多就是要靠短切把球給送到果嶺.所以短桿是我今年要改善的重點與關鍵.只要這支桿好,那我的技術水平就能進到另一個境界.所以在短桿少我是從以前到現在試過不同組合與設定,為得就是要找出適合我的動作與策略運用的桿子.

Golf Pride MCC whiteout 握把
球頭來說我是用過不少,桿身也是一樣.但現在對於重的桿身會比較有興趣.也是我希望它能讓我在短桿的效果上與操作上有一個提升.對於握把來說,我還是使用Golf Pride MCC whiteout 紅白色的橡膠/綿紗的雙材質設計.越短的桿子對我來說越在乎它的操作能力,所以我在握把上是使用有別於以往的橡膠材質.主要以讓我可以操作更容易,這樣的需求,握把最好是能有綿紗的材質會讓握把的止滑力可以得到最好.當然要犧牲掉好的握感這塊.更重要是因為短桿上你會面對到的狀況與環境是比較差,比如長草,沙坑,與果嶺邊等.這些的位置都會讓你需要讓手下桿去主導與帶動你的球頭以進行最佳的擊球化.短桿的吃球又是更加重要,吃球吃不好與不扎實你就很難打出好的與對的彈道,後旋量.沒有這些你的停球力就變差.

本文未完,請點下方.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桿測試!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ystery-209-52dutour-issue-dg-s200waqiga...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桿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ystery-209-52dutour-issue-dg-s200waqiga...

更多照片都在以下聯結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598524141252...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59

-------------------------------------------------------------
这次要测试的杆子是Mystery的209款式挖起杆.我的挖起杆一直以来都是换掉不是用到不能用或是杆子打断才换.挖起杆算是所有球杆当中寿命相当短.如果使用日本锻造的软铁材质挖起杆,那如果常打球的话,不但一年杆面就会磨平或损伤了.所以日本锻造的挖起杆都算是消耗品.我以会看球杆的使用上,如果我短切球可以轻松把球给停住或倒拉,那球杆的状况是没有问题,但如果停球已经做不到了,再观察杆面是否已经变滑了?如果是,那就是杆头要换掉了.挖起杆是相当消耗的一支杆.我今天要测试就是日本小厂的挖起杆Mystery 209.

它的材质是1015C的不锈钢.虽然没有像其他的小厂用1020C或1025C材质,但不见得它的手感就会比较差.日本锻造的技术是有它独特一套.而它的外观也是走雾面铁丝银色的低调路子.外型看起来没有太大不同于其它挖起杆.但一样它在外观上的商标涂腾上还是让我相当动心也就是买下它来进行测试的主要原因.这支挖起杆也是都在日本制造.由日本那边的主要代工厂进行生产.Mystery来设计开发.所以在质量上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好.不会是那种收尾或最后一段的喷漆在日本的假made in Japan. 这也是我会想要测试的动机.现在太多的日本小品牌都不是真正在日本生产制造.最多是日系厂商设计再交由台资的代工厂在中国或台湾的厂来进行生产.但这样做也很正常,因为成本可以控制住.但这样的作法下,它的售价还是以made in japap的基础来卖给大家.所以我可不想要当冤大头.

日本锻造
这几年日本小厂如雨后春笋般一直的有新品牌上市,对于产品来说,如果你不熟,会对于业内不熟状况下,很容易花大钱买到的东西其实与市面上美系品牌差不多的东西.当然以铁杆来说,日本锻造这个招牌可以魔力!因为它就是会产生差别.同样1020C的碳钢,为啥日本制的铁杆就能比其他铁杆要更软,打起来更舒服?这就是它们所投入的心血.而我们要买的就是在这块上.不是品牌!就我打过不少日本小厂的铁杆,它们的东西要说耐用度,肯定没有比美系品牌杆要耐用.因为材质软,就比较会伤杆子,尤其是杆面.铁杆重视击球倒旋量,如果倒旋量不行了或因为杆面模光滑了,那肯定会影响到击球的精准度与停球力.这是你用日系锻造铁杆要牺牲的地方.当然你也得到更好的结果与手感.

不管是用三浦,共荣或其它日本小厂的挖起杆,耐用度肯定不会太好.所以换杆的机会是很常.如果球友本身的切杆水平高,那这个换杆的频率可能在半年到8个月就需要更换了.不过很多新杆子在短切那种会把皮给刮下一片或漆给划过一片是很常见.但比较重要在于对于挖起杆很多是建立在使用者本身的喜好与操作技巧上.而大家比较重视的杆面凹槽设计,它主要是将球的表面水分子给带下来流到凹槽上.这样球才容易产生倒旋效果.凹槽与杆面的设计不是越粗或凹槽角度越锐利就是好.因为你打的球场与动作都是主要考虑因素.所以我反而在乎选用挖起杆上的反弹角,底角是否有研磨,与研磨的设计等等?

这支209的挖起杆是比较传统外观,在底角根部并没有磨得太多,但有一点角度给磨平一些,这对于要杆面打开时也会比较方便.另外它的杆底反弹角为7度,所以比较算是能把杆头给带下草与土.这样更容易去切过球下方,把球给带起来与产生足够的倒旋量.它的杆面处理也相当精致,凹槽为U型槽设计,会比较容易产生倒旋,把水分子给导入凹槽内.简单与传统设计,但在它的商标涂腾上有让它更显活泼与抢眼.这也是我喜欢的挖起杆特色与设计.主要将杆头的材质与杆面为诉求.让使用者可以对于球头的使用更加简单与轻松.

重杆身的重要性
这杆子所要配上的杆身,我这回是挑选了比较重的杆身为主.因为先前用的杆身重量大多在100g以内,但使用起来我觉得对于距离的掌握上真的不是太好.尤其我是一支52度打了70码内的距离.这对于我来说如果距离无法在球杆上有更好的掌握,那我会在果岭上吃足苦头,杆数上也自然会多一杆或很难守住标准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使用轻的杆身在挖起杆上,对于沙坑状况使用时,因为杆身轻,所以杆子下杆时的反弹力量就会相对小,吃进沙子后就容易被沙子给吸住.虽然说杆身轻,下杆操作上更加容易但力两反而更不好掌握与下杆吃沙无法藉由杆身的弹力把球给带出来.就算带出来,也无法把球给送得远.只能送出来罢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我这次才会使用Tour issue DG S200这款杆身.它的杆身重量为128g,就算裁到我要用的长度后,杆身重量还有118g的水平.以这样的重量会比我先前用的挖起杆杆身要重上10g以上.加上Tour issue DG S200的杆身弹性也相当优,弹力也是没话说.这对于实际用在短切与沙坑时来用会更加得心应手.也希望能把我距离掌握上有更好的提升.对于全挥杆时这杆子的距离效果与稳定度也是会比我用轻的杆身时要提升不少.所以这次的测试就是要观察这几个重点.

这个球头的反弹角只有7,配上这种杆身,我相信对于短切吃草与下土的能力是会有不错的效果.先前我使用轻量化杆身就算能吃进去土但也会被卡住,比较无法利用杆子的力量帮我把球给送出去.所以对于力量的精准度掌握上就相当吃力.因为我现在下场都刻意在短切球练习杆面打开的高抛球打法,所以球头要敢吃下草少扫过球底.这对于杆子的强度就会相当要求,不然在台湾这类硬的球道上就会比较难吃下去.吃不下去就会打剃刀球.这也是我用切杆时会产生的问题,所以才会在这次的挖起杆上进行调整与重新设定.就算我现在短切时已经可以吃下去但因为力量不好掌握所以都常打短,这点对于推杆上就需要至少两推才能结束.面对这样问题一定要在今年当中把短切的准度与力量给有效提升.

所以这支挖起杆身负重任.如果在短杆上得不到我要的结果,这样是很难进到单差的水平.虽然在动作上练习已经得到不错成绩与稳定度,在木杆,球道木与小机腿也都相当稳定,下场都已经可以把它们的效果发挥出来.铁杆的状况虽然有时好,有时不对劲,但最多就是要靠短切把球给送到果岭.所以短杆是我今年要改善的重点与关键.只要这支杆好,那我的技术水平就能进到另一个境界.所以在短杆少我是从以前到现在试过不同组合与设定,为得就是要找出适合我的动作与策略运用的杆子.

Golf Pride MCC whiteout 握把
球头来说我是用过不少,杆身也是一样.但现在对于重的杆身会比较有兴趣.也是我希望它能让我在短杆的效果上与操作上有一个提升.对于握把来说,我还是使用Golf Pride MCC whiteout 红白色的橡胶/绵纱的双材质设计.越短的杆子对我来说越在乎它的操作能力,所以我在握把上是使用有别于以往的橡胶材质.主要以让我可以操作更容易,这样的需求,握把最好是能有绵纱的材质会让握把的止滑力可以得到最好.当然要牺牲掉好的握感这块.更重要是因为短杆上你会面对到的状况与环境是比较差,比如长草,沙坑,与果岭边等.这些的位置都会让你需要让手下杆去主导与带动你的球头以进行最佳的击球化.短杆的吃球又是更加重要,吃球吃不好与不扎实你就很难打出好的与对的弹道,后旋量.没有这些你的停球力就变差.

本文未完,请奌下方.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杆测试!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ystery-209-52dutour-issue-dg-s200waqiga...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杆测试!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ystery-209-52dutour-issue-dg-s200waqiga...

更多照片都在以下联结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598524141252...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59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59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