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aylor Made SLDR-S Mini Driver 14度/Matrix Ozik 70X4 R硬度木桿測試!~產品說明篇

Taylor Made SLDR-S Mini Driver 14度

這次是我最近添購的新武器,TM SLDR S Mini driver,也就是俗稱的開球用的球道木桿.所以TM是以Mini Driver的名稱來叫這個產品.這個設計主要是針對一些中低差點的球友對於要打點,不是要距離時可以使用的桿子,因為一般木桿長度都超過45”對於使用上與動作要求上會比較吃力.同時也是讓距離可以得到最好.而對於這種狀況就會有把球道木桿的尺寸再放大一點,但長度設定為球道木長度,而且可以架上梯來進行開球.這樣的桿子就可以讓距離個好掌握,也比較好控制球的方向.

因為我觀察很多新手使用木桿基本上都是照著鐵桿的動作去打,而這本來就沒錯,因為揮桿動作不應該分為鐵桿,木桿,或球道木有不同動作.但問題是,很多球友對於正確動作的不瞭解,也缺乏對動作操作的熟練度,所以會有鐵桿一個動作,木桿一個動作或不同桿子有不同的動作來運行.也就是這樣,當你用比較長的桿子打時,你原本鐵桿的動作就無法銜接上,打起來就常啃地.所以這類開球用的球道木桿也是這樣的使用者而產生.但是對一般人來說是否需要這樣的桿子?我覺得如果你一般一號木桿能打好這樣的桿子就不太需要.我買它的原因只要要讓大家瞭解這種桿子會不會真的對距離有影響,當你把桿子給縮短,作為同樣是開球用的木桿,它會不會讓你的開球距離變得更短?這是我想要讓大家知道的東西.同時針對有距離條件的球友,這種可以掌握更精準的距離讓你可以在第二桿有更好的攻擊位置.這樣的桿就變得格外重要.

有時候會有人問我,想要把現在用的木桿給裁短讓使用操控的能力提升,但把現有桿子給裁短後很多的設定都會跑掉,這對於後續使用上會有很大問題比如說揮桿重量不對,總重也不對,桿子的距離變短不少,彈道也跟先前打得不一樣.種種的狀況都會讓你用起來感到挫折.因為這些球友要裁短的長度可不是半寸一寸,大多是兩寸以上.這樣狀況一定會對桿子使用與操控產生問題.當然把桿子設短可以讓你更好控制球桿但同時也需要對整體的規格進行有效調整,桿身也需要進行更換適當的重量與硬度才能讓你使用起來得到更好效果.不然只為了長度減短讓使用更好但卻犧牲掉很多東西.會得不償失也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款產品是2014年出,但我不想當季去購買它,所以等到隔年2015才鎖定要進行測試的產品.這時候買價格真的不錯,就算用起來不順手或不喜歡也不會覺得這桿子買了會心疼.這幾年的桿子說實在的一點都沒有太大差別,產品新舊款真的只有在外觀上,顏色上,對於桿子的本質,球頭內部設計與材質上都沒有太大變化.所以我對這幾年的產品都不想要當季去購買來用.等到東西過一年後降價再來購買.要當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廠商的東西不是照單全收,沒必要去趕流行去買當季產品,如果當季有比較好或獨特技術與材質那當然去買來用,但問題是性能也沒更好說不上去急著去買來用.

以現在球道木,尤其是三號木的球頭尺寸大多在200cc以內,對於這樣的尺寸來說,很多高差點的球友會有很高的使用難度.因為球道木大多在球道上使用,不能架梯來打,這樣的狀況都需要有不錯且穩定的揮桿動作基礎才能做到.不過有些球友只要球道木架梯就可以打起來,因為球不是直接放在草地上就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把桿子拉起來碰到球,也就是說動作不對下,對於觸球的要求就相對減輕不少.而這款桿子對於TM官方的定位與說法就是針對一些比較穩定的球友可以針對球道比較窄,不好進攻的球場球道來使用.因為往往很多打得不錯的球友,尤其開球遠的人,為了要避開一些障礙或不要打太遠,就會拿出球道木來開球.這也是SLDR S mini被定位為開球需要同時也可以在球道上使用的武器.

這種說法我是完全認同,因為身邊一些單差點且有開球距離的朋友(至少開球距離超過270碼),有時開球會用球道木,因為球道窄,打落點策略或是障礙物等原因就會使用.以前的木桿尺寸真的不大,開球用的木桿不過才200cc大小,而現在用260cc的尺寸只能當球道木來開球.當然對於這些會打球的人這樣的桿子可以控制得更好因為桿子長度可以設定比一號木要短,所以反而會用到機會大於一號木.說實在的這個Mini尺寸260cc看起來也跟一些易打性高的球道木尺寸差不多,都是做得比較扁平,所以視覺效果不會讓你覺得他會比較小或不好打等問題.反而是桿面是比較深的桿面.他桿面底部還會再往下延伸,一般三號木的桿面底部就是平的,這個Mini的桿面設計比較會有點V型.所以深桿面的設計是標準TM招牌.也是我最討厭的一個設計.

這個桿面設計如果再配合上TM最新的前低桿面重心會讓使用者感到桿頭重量都在底部,下桿擊球如果肌肉強度不夠很容易會讓桿頭先觸地.這個狀況也在我用這桿子測試時的前兩就都有這個狀況.所以說實在的我很討厭TM這種超重桿頭且深桿面設計,會導致桿頭重量集中在桿面底部.這對於美國人可能覺得剛好但對亞洲人來說打起來就很吃力.這個問題除了重量問題還有牽涉到桿面重心位置,這個東西我放到下面的規格說明去討論.

現在市面上的桿子我都覺得沒有太大或太多的亮點,東西都設計差不多,這年頭就是走易打,高容錯風.每一家品牌的產品都跳脫不了這兩個特性,所以產品都長得差不多,打起來也都好像一樣.也就是說這些產品骨子裡都是一樣的東西,那真的就沒啥需要特別去買來測試.對於買這個Mini Driver我覺得至少尺寸上不同於現有主流460cc產品,而且整個桿頭都是鈦合金,對於質量上來說就是小一號的一號木,價格也不貴,買來當球道木用也可以,很多三號木用得材質都沒有Mini driver好.這也是我會去買這產品來測試.當然也是要讓大家瞭解到長度縮短3 inch後對於使用的效果距離有沒有影響?有的話會有多大的影響?這都是我想要瞭解,大家也可以有多一種選項可以考量.

桿頭上蓋噴砂灰色,所以看起來比較耐看,現在都覺得市面的亮面木桿上蓋都不好看,反而這類噴砂感覺會舒服順眼多,桿頭底部是黑色,整體配起來感覺還挺不錯.桿面底部後方有TM的Speed Pocket設計,可以讓觸球的桿頭反饋與反作用力可以更快的反應到擊球上.同時也可以讓球頭的變形量更小.這樣觸球的面可以把側旋與倒旋量給壓到最小.讓擊球的能量傳送上可以達到最高.球自然可以飛得更遠更快.這也是這幾年TM主要利用的凹槽技術的原因.這也是球桿越做越好打的原因.讓擊球的反應與反射都是直直地朝桿面方向,如此可以減少不應該有的側旋問題.當然這也讓打球的樂趣減低.

近10年來的木桿設計都走一個主題就是易打,高容錯.這也是跟10年前的產品最大的差別.但你說性能有沒有差,10年前的桿子打出來的效果跟現在的差不多,甚至會有高於現在桿子效果.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就是10年前的桿子更耐打.現在的桿子耐用度完全跟10年前不能比.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桿子回饋越來越差.因為你要做易打, 高容錯的桿子,桿頭肯定會犧牲掉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就是回饋,性能等特性.所以我才會說近5年的桿子差異性越來越小.桿子打得比較不歪,不同品牌都是走這樣的風格但也漸漸每把一家的產品差異縮到看不見了.但這些東西都是TM在主導.你看4年前開始走凹槽設計,今年Titleist 915也有這個東西,其他品牌也陸續有這種設計出現.只能說球具產業真的是一個蕭規曹隨的環境.這也是我會想要開發自己的產品動機.

Matrix 70X4桿身
這次要配這桿頭我是選用2015 Matrix新款的MFS桿身70X4桿身.X4的前身就是Xcon,在進到X3.所以這是我對2015年Matrix新款的M4, Q4後的測試產品.我個人對Q4桿身有高度評價.使用起來還是愛不釋手.對於新的X4這次就裝在SLDR S Mini桿頭來觀察看看會得到怎樣結果?因為這個球頭是低前重心設計,所以考慮到我過去使用SLDR的經驗,對這樣的桿頭重心的起發角都不會太多,所以14度的桿面角度可能打出來只有15~17度的範圍.這樣的狀況就需要配上桿身可以將球給打起來,打高的特性.以X4桿身特性就是走中倒旋,中高彈道,配上這個擊球起發角度可以提升打出去球可以飛出不錯的彈道設定.加上如果這桿子以球道木的使用需求來看,桿身需要能幫球給衝到一定高度.這樣才能把桿子的最佳效果發揮出來.這也是我選這桿身的主要原因.

本文未完,請點下方.

Taylor Made SLDR-S Mini Driver 14度/Matrix Ozik 70X4 R硬度木桿測試!~規格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s-mini-driver-14dumatri...

Taylor Made SLDR-S Mini Driver 14度/Matrix Ozik 70X4 R硬度木桿測試!~實際測試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s-mini-driver-14dumatri...

Taylor Made SLDR-S Mini Driver 14度/Matrix Ozik 70X4 R硬度木桿測試!~完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s-mini-driver-14dumatri...

更多此桿照片都在以下聯結!
https://goo.gl/photos/8Z8HVz3AZ7gWYyzN6

中國讀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參考此桿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
这次是我最近添购的新武器,TM SLDR S Mini driver,也就是俗称的开球用的球道木杆.所以TM是以Mini Driver的名称来叫这个产品.这个设计主要是针对一些中低差点的球友对于要打点,不是要距离时可以使用的杆子,因为一般木杆长度都超过45”对于使用上与动作要求上会比较吃力.同时也是让距离可以得到最好.而对于这种状况就会有把球道木杆的尺寸再放大一点,但长度设定为球道木长度,而且可以架上梯来进行开球.这样的杆子就可以让距离个好掌握,也比较好控制球的方向.

因为我观察很多新手使用木杆基本上都是照着铁杆的动作去打,而这本来就没错,因为挥杆动作不应该分为铁杆,木杆,或球道木有不同动作.但问题是,很多球友对于正确动作的不瞭解,也缺乏对动作操作的熟练度,所以会有铁杆一个动作,木杆一个动作或不同杆子有不同的动作来运行.也就是这样,当你用比较长的杆子打时,你原本铁杆的动作就无法衔接上,打起来就常啃地.所以这类开球用的球道木杆也是这样的使用者而产生.但是对一般人来说是否需要这样的杆子?我觉得如果你一般一号木杆能打好这样的杆子就不太需要.我买它的原因只要要让大家瞭解这种杆子会不会真的对距离有影响,当你把杆子给缩短,作为同样是开球用的木杆,它会不会让你的开球距离变得更短?这是我想要让大家知道的东西.同时针对有距离条件的球友,这种可以掌握更精准的距离让你可以在第二杆有更好的攻击位置.这样的杆就变得格外重要.

有时候会有人问我,想要把现在用的木杆给裁短让使用操控的能力提升,但把现有杆子给裁短后很多的设定都会跑掉,这对于后续使用上会有很大问题比如说挥杆重量不对,总重也不对,杆子的距离变短不少,弹道也跟先前打得不一样.种种的状况都会让你用起来感到挫折.因为这些球友要裁短的长度可不是半寸一寸,大多是两寸以上.这样状况一定会对杆子使用与操控产生问题.当然把杆子设短可以让你更好控制球杆但同时也需要对整体的规格进行有效调整,杆身也需要进行更换适当的重量与硬度才能让你使用起来得到更好效果.不然只为了长度减短让使用更好但却牺牲掉很多东西.会得不偿失也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款产品是2014年出,但我不想当季去购买它,所以等到隔年2015才锁定要进行测试的产品.这时候买价格真的不错,就算用起来不顺手或不喜欢也不会觉得这杆子买了会心疼.这几年的杆子说实在的一点都没有太大差别,产品新旧款真的只有在外观上,颜色上,对于杆子的本质,球头内部设计与材质上都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我对这几年的产品都不想要当季去购买来用.等到东西过一年后降价再来购买.要当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厂商的东西不是照单全收,没必要去赶流行去买当季产品,如果当季有比较好或独特技术与材质那当然去买来用,但问题是性能也没更好说不上去急着去买来用.

以现在球道木,尤其是三号木的球头尺寸大多在200cc以内,对于这样的尺寸来说,很多高差点的球友会有很高的使用难度.因为球道木大多在球道上使用,不能架梯来打,这样的状况都需要有不错且稳定的挥杆动作基础才能做到.不过有些球友只要球道木架梯就可以打起来,因为球不是直接放在草地上就会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把杆子拉起来碰到球,也就是说动作不对下,对于触球的要求就相对减轻不少.而这款杆子对于TM官方的定位与说法就是针对一些比较稳定的球友可以针对球道比较窄,不好进攻的球场球道来使用.因为往往很多打得不错的球友,尤其开球远的人,为了要避开一些障碍或不要打太远,就会拿出球道木来开球.这也是SLDR S mini被定位为开球需要同时也可以在球道上使用的武器.

这种说法我是完全认同,因为身边一些单差点且有开球距离的朋友(至少开球距离超过270码),有时开球会用球道木,因为球道窄,打落点策略或是障碍物等原因就会使用.以前的木杆尺寸真的不大,开球用的木杆不过才200cc大小,而现在用260cc的尺寸只能当球道木来开球.当然对于这些会打球的人这样的杆子可以控制得更好因为杆子长度可以设定比一号木要短,所以反而会用到机会大于一号木.说实在的这个Mini尺寸260cc看起来也跟一些易打性高的球道木尺寸差不多,都是做得比较扁平,所以视觉效果不会让你觉得他会比较小或不好打等问题.反而是杆面是比较深的杆面.他杆面底部还会再往下延伸,一般三号木的杆面底部就是平的,这个Mini的杆面设计比较会有点V型.所以深杆面的设计是标准TM招牌.也是我最讨厌的一个设计.

这个杆面设计如果再配合上TM最新的前低杆面重心会让使用者感到杆头重量都在底部,下杆击球如果肌肉强度不够很容易会让杆头先触地.这个状况也在我用这杆子测试时的前两就都有这个状况.所以说实在的我很讨厌TM这种超重杆头且深杆面设计,会导致杆头重量集中在杆面底部.这对于美国人可能觉得刚好但对亚洲人来说打起来就很吃力.这个问题除了重量问题还有牵涉到杆面重心位置,这个东西我放到下面的规格说明去讨论.

现在市面上的杆子我都觉得没有太大或太多的亮点,东西都设计差不多,这年头就是走易打,高容错风.每一家品牌的产品都跳脱不了这两个特性,所以产品都长得差不多,打起来也都好像一样.也就是说这些产品骨子裡都是一样的东西,那真的就没啥需要特别去买来测试.对于买这个Mini Driver我觉得至少尺寸上不同于现有主流460cc产品,而且整个杆头都是钛合金,对于质量上来说就是小一号的一号木,价格也不贵,买来当球道木用也可以,很多三号木用得材质都没有Mini driver好.这也是我会去买这产品来测试.当然也是要让大家瞭解到长度缩短3 inch后对于使用的效果距离有没有影响?有的话会有多大的影响?这都是我想要瞭解,大家也可以有多一种选项可以考量.

杆头上盖喷砂灰色,所以看起来比较耐看,现在都觉得市面的亮面木杆上盖都不好看,反而这类喷砂感觉会舒服顺眼多,杆头底部是黑色,整体配起来感觉还挺不错.杆面底部后方有TM的Speed Pocket设计,可以让触球的杆头反馈与反作用力可以更快的反应到击球上.同时也可以让球头的变形量更小.这样触球的面可以把侧旋与倒旋量给压到最小.让击球的能量传送上可以达到最高.球自然可以飞得更远更快.这也是这几年TM主要利用的凹槽技术的原因.这也是球杆越做越好打的原因.让击球的反应与反射都是直直地朝杆面方向,如此可以减少不应该有的侧旋问题.当然这也让打球的乐趣减低.

进10年来的木杆设计都走一个主题就是易打,高容错.这也是跟10年前的产品最大的差别.但你说性能有没有差,10年前的杆子打出来的效果跟现在的差不多,甚至会有高于现在杆子效果.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10年前的杆子更耐打.现在的杆子耐用度完全跟10年前不能比.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杆子回馈越来越差.因为你要做易打, 高容错的杆子,杆头肯定会牺牲掉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就是回馈,性能等特性.所以我才会说近5年的杆子差异性越来越小.杆子打得比较不歪,不同品牌都是走这样的风格但也渐渐每把一家的产品差异缩到看不见了.但这些东西都是TM在主导.你看4年前开始走凹槽设计,今年Titleist 915也有这个东西,其他品牌也陆续有这种设计出现.只能说球具产业真的是一个萧规曹随的环境.这也是我会想要开发自己的产品动机.

Matrix 70X4杆身
这次要配这杆头我是选用2015 Matrix新款的MFS杆身70X4杆身.X4的前身就是Xcon,在进到X3.所以这是我对2015年Matrix新款的M4, Q4后的测试产品.我个人对Q4杆身有高度评价.使用起来还是爱不释手.对于新的X4这次就装在SLDR S Mini杆头来观察看看会得到怎样结果?因为这个球头是低前重心设计,所以考虑到我过去使用SLDR的经验,对这样的杆头重心的起发角都不会太多,所以14度的杆面角度可能打出来只有15~17度的范围.这样的状况就需要配上杆身可以将球给打起来,打高的特性.以X4杆身特性就是走中倒旋,中高弹道,配上这个击球起发角度可以提升打出去球可以飞出不错的弹道设定.加上如果这杆子以球道木的使用需求来看,杆身需要能帮球给冲到一定高度.这样才能把杆子的最佳效果发挥出来.这也是我选这杆身的主要原因.

本文未完,请奌下方.

Taylor Made SLDR-S Mini Driver 14度/Matrix Ozik 70X4 R硬度木杆测试!~规格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s-mini-driver-14dumatri...

Taylor Made SLDR-S Mini Driver 14度/Matrix Ozik 70X4 R硬度木杆测试!~实际测试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s-mini-driver-14dumatri...

Taylor Made SLDR-S Mini Driver 14度/Matrix Ozik 70X4 R硬度木杆测试!~完结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s-mini-driver-14dumatri...

更多此杆照片都在以下联结!
https://goo.gl/photos/8Z8HVz3AZ7gWYyzN6

中国读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参考此杆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