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大廠也要做的客製了!!!

從Taylormade R7的可調整球頭配重螺絲到現在每家球具廠都相繼開發的可換桿身的球桿設計. 這讓我更能確認在不久的兩年內大廠已經要開始跨足所謂的客製服務了. 以球頭調整配重螺絲設計開始對於所有客製師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因為有調整螺絲設計下就不需要再使用hotmelt或是鉛片 (狗皮藥膏)在球頭去做打感的調整. 但在R7上我個人只是認為這是一個產品行銷噱頭.但在後面所有Taylormade球桿上都看到所謂的配重螺絲設計.這讓我感到這是一個有系統的推展行動.因為如果只是一個產品如此後面的產品不需要去做這樣的設計與一致性,但這三年看下來, Taylormade看起來是有意要讓這樣的設計成為它們家產品的共同點.

 

在去年就看到Callaway的換桿設計,就在想這是否為日後大廠都會玩的一個技術與特色.再連接到所有大廠球頭幾乎都是有球頭配重螺絲設計.我去年就不經在想"大廠好像有意要跳下去做客製服務了". 為何會這樣想?這很簡單, 由球頭配重螺絲設計開始到現在所有大廠都相繼推出可換桿設計球桿.這些事從以前就是一般客製店與師傅在做的事,你想想看你去客製店會做什麼事?不就換握把,換桿身,調配重或買桿身等事... 但現在這些事大廠都把它變的簡單了.要配重就換螺絲就好,現在有換桿身換新桿身就換聯結器就可以了.這樣客製店可以做的不就更少了? 你或許會問現在只有Taylormade有賣它們的配重螺絲可以自己換,Titleist, tourstage, bridgestone, 等廠雖然有配重螺絲但確沒有販售把手與螺絲去做配重. 這理由很簡單,這就是他們想要自己做這個生意.你要換就是我幫你換,你外面找不到我們的配重螺絲去自行換.

 

所以說,就我以上的觀察,現今所有大廠所要走的方向是同樣的,只是各家的螺絲與換桿方式不同,沒有整合起來.不過這也是大廠的計劃讓他們可以賺更多球友的錢.這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以後你就會知道大廠會掌握住這些關鍵的零組件讓你必須要跟他們買這些產品.他們可以不但賣你桿身還可以幫你裝聯結器.你就不需要去找客製師去換了.可能以後換桿身還是可以找客製師但一開使要取得聯結器就必須要找原廠買支桿身才能得到.後面就可以請客製師幫你退桿身換不同桿子上去.所以說你還是要被賺這筆錢.

 

這點就很清楚,因為大廠已經無法從傳統一支桿子去賺更多錢,而且現在與未來幾年下景氣都不會更好,在這樣外在情況險峻下,大廠要能達到投資人的預期成長或獲利,就必須要開發新的不同於現今球桿技術來開擴更多的收入來源.傳統賣一支球桿的錢就僅此一次,但從可調整球頭配重與換桿身的兩種重要設計,都能讓大廠們賺更多的錢.這就如同一隻羊被拔兩次三次皮一樣.賣你球桿已經賺你一次錢了,你要換不同重量的螺絲,你又要跟原廠買螺絲,這是第2次被賺錢去了,你如果要換桿身, 那你又要跟大廠訂桿身才能有原廠的聯結器使用,這就是第三次被大廠賺去錢.你想這是多棒的事, 一支球桿賣你我可以賺至少兩次到三次的錢,這是比以前賣一支球桿要更好且獲利更棒的方式.

 

就如同我在站上從開站到現在都在教育大家一件事就是高爾夫是個極度個人化的運動,你的球桿只有你會去用它,你不會去用別人球具.所以說球具客製是一個基礎也是必須要的一件事,但以現有的球具對絕大部份球友來說都是不適合. 但這不是說大廠不知道而是這是最容易,最簡單與最快速去賺錢的方式.大廠不會把現有的運作方式化簡為繁,但卻會開放一些條件下去滿足某部份的個人客製化工作.現在的可調整配重螺絲與換桿身的技術就是幫大廠去做到基本個人客製化的工作.但這不是絕對也不是客製化就只是這樣而已.因為這對大廠來說不是真正要做客製化的服務而是要賺更多的錢.

 

大廠的客製化也是根據你的需求去做你要的揮桿重量(swing weight), 桿身款式要求,長度要求與握把選擇.這是非常有限的客製而且你本人必須要知道你的球桿規格,因為大廠不會去幫你抓出你要的規格.它沒有這樣多時間.他要用最少的時間賣最多的產品,賺更多的錢.但它們卻會吹噓成它們能幫你客製你要的個人化球具.就如同TM說它們的可換桿技術可以打出幾十種球路與滿足不同人對球桿角度,桿面角度與lie 角度的調整.這是在實務上會很有限的調整但他卻會說這是萬能的.你買了這支球桿你的golf人生就是彩色的,你沒有就是黑白的.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就是以可換桿與調整球頭配重螺絲這部份,我一直都覺得這在配重上要很小心也必須要把聯結器的重量給考慮進去.但它這個零件卻不是真正在球頭本身的重量. 尤其在做配重考量上確不能將它的重量視為球頭重量,這又要與桿身硬度與重量考慮進去才能做出最好一個配合. 這必須要有實務經驗與對不同桿身的特性,tip重量與折點做分析與了解才能讓聯結器這部份的重量與裝置不至於會產生反效果讓效能與能量傳遞上有折扣或打感影響.這樣的裝置基本上會影響打感與配重.同時也會影響性能.只要是多加的零件或是裝置都會影響產品本身的性能與打感.這樣的球桿在做客製時不是像以前客製球桿那樣簡單,而且如果以現有的客製方式或邏輯去做客製,得到的效果就不會好.性能也會降低. 至少我最近兩場球打下來,反覆使用Titleist 909 D3/TP7HD,與 Taylormade R9/Motore F1,開球距離R9組合明顯短傳統式909 D3木桿.這是實際性能比較下得到的結果,所以在享受簡單換桿的優點所必須犧牲的性能折損. 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就是有一好就沒有兩好. 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最初的換桿技術是從客製服務所著眼與使用的.這樣簡易與快速的換桿目的是要讓球友能用最快速方式去了解不同桿身所呈現出不同回饋與性能表現.到現在我以是認為這是對客製服務比較好的方式.至於實際將它當做你的木桿使用,我個人覺得他有一些問題必須克服如耐用度上(聯節器), 性能損失,打感模糊, 客製打感難度提升,與穩定度 (沒有spine 過的桿身就算你可以調整角度, spine的位置改變會讓你的中球點與面產生不穩定). 它的好處好像就是能快速更換不同桿身這個主要特色,我倒是覺得這點對於一般球友來說就顯得不是太重要,因為你要多花更多的錢,性能損失與降低穩定度會讓你無法像以前一樣自己收放你的擊球.

 

以上是小弟個人的想法與心得,與大家分享!

 

chien, Golf Garage Content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