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試打會心得~ Ramin

哈囉!!各位會員大家好!好不容易終於等到8/12這一天,懷著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驅車北上,準備跟我們Golf-Garage的會員們見見面認識一下,當然還有一個重點,要好好試試我們chien站長大大的一些神兵利器。

 

當天到了試打會,在chien熱心介紹下,我認識了一些常常在站上發言的前輩們,包括Morris、Rex、Alex、Scott跟Cany,感覺上大家都是對golf有高度熱忱的熱血青年,似乎沒有因為第一次見面而有距離感,一下子,馬上就能融入大伙的討論之中,而大家也都能具體的作一些建議或心得交流,看來這次真的是投入正確的方向,也找到一些可以交心的夥伴了……..嗯,廢話先不多說了,還是趕緊來談談試打會。

 

就像上一場試打會後大家的文章說的一樣,現場的球具真是讓我眼花撩亂、目瞪口呆不已,眼花撩亂的是因為廠牌、型號、種類,而目瞪口呆的則是每一支球具的配置規格,套一句現場大家說的”光是今天大家握在手上試的桿子,就值好幾十萬了”,真是一點都不誇張,這也讓球齡不長的我當下腦筋一片空白,只是一直反覆著思索…..”等一下要從哪一支桿子開始試啊?”,最後我鎖定了兩大目標,一個是鐵桿,另一個則是先挑幾支站上風聲已久的driver試試,一方面滿足我對於這些野獸們一窺究竟的心態,另一方面也避免我因為試了太多而不知道從何整理自己的感覺與印象,以下就來跟各位會員分享我這小小的心得!!

 

一、鐵桿組

    測試目標:taylormade tp tour issue miura

                        taylormade 300 miura

                        titleist 735

                        taylormade tp combo(我自己的桿子…作為對照組)

    測試心得:因為四組桿子的桿身配置均不相同,所以在回饋心得上,以我現階段的程度並無法明確分辨是桿頭還是桿身造成,所以以下為我個人之分析,如果有錯誤或協助補充部份,還請各位會員多多指正及說明。

 

                      個人認為以桿頭回饋之手感而言,四組結果均相當明確,也就是極容易辨識觸球時之結果,但嚴格來說taylormade tp tour issue miura那組仍較為黏手一些,其次則為taylormade 300 miuratitleist 735,但不知道是個人喜好還是程度差異,我卻對於我那組桿子稍微硬調一點的桿頭回饋有較高的安全感;至於桿身部分,誠如chien在站上寫的文章,taylormade 300 miura配的nspro1050桿身真是Q,所以整體打來的節奏感非常明確,而我們Rex兄的titleist 735配的X桿身,則讓我抓不著節奏,感覺無法駕馭,看來還需要多加強一下自己的能力囉!! 不過或許是因為目前握所打的桿身為Rifle 5.5,讓我對taylormade tp tour issue miuraProject X 5.5的感覺特別好,桿身似乎比原本Rifle稍稍硬了一點,不過整體控制卻仍然覺得相當穩定,尤其是控制打低球時,絲毫不會有一點拖泥帶水的感覺;正常揮擊下四組桿子的彈道都是屬於中高彈道,而因為桿底的設計相較一般市售的功能桿組來的窄,所以彈道控制並不困難,可說要高就高要低就低,但是距離的表現則要看吃球的準確度囉,因為我的swing還不是很穩定,所以本次測試的距離表現以桿身較為習慣的兩組taylormade TP較遠,其次則為taylormade 300,titleist 735則因為本身程度上的不足,檢討後應該是本人無法發揮其距離所致,明顯比其他三組短約10~15碼,這點就要跟Rex兄說聲抱歉了!!哈哈…本次測試該組鐵桿….殘念!!帶我個人能力提升後補足失去的距離!!

 

二、開球木桿

測試目標:CG comp 460 / YS-6 

                         CG comp 460 / AXIV V-7072

                         905R / Rombax

                         r7 425 TP / RE*AX

                         r7 / Speeder 757 (我自己的桿子…作為對照組)

    測試心得:唉…...測試還是要一點實力的,這是本次我試打Driver後的感想,原本想說這次大會要來好好試看看各桿子調校後的性能差異,結果當天怎麼打都是slice(除了我自己的桿子較不會外),原本就知道有over swing問題的我,在看了chien幫我做的揮杆分析後,發現當天的問題是我看過最嚴重的,唉…明明前一天打還好好的;之前因為這個問題我自己拍過揮桿姿勢來修正,但是修正苦練時間不多,所以頂多是抑制它的發生,在聽過Rex跟chien的建議後,這次回來真的要好好大修一翻了,由於前述原因,本次測試將不評論分析各桿子的距離,僅就個人打感來說明,希望往後能夠快快修正完成,才能好好享受測試的樂趣。

 

                      本次測試過程中,主要重點放在打感的體會,因為過我去我個人較重視的調整參數為總重與揮杆重量,在看過chien的文章後發現應該也要來體會一下所謂的打感,或者是說量化的MOI;所以依據此一設定目標逐一測試各”猛獸們”給予的回饋發現,相較自己的r7來說,CG comp 460 / YS-6 and AXIV V-7072以及905R / Rombax的打感回饋均相對來的好,也就是中球時的感覺十分明確,好比chien文章說的”稍微轉動一下桿面就可創造出不同的球路”,只是今天的我怎麼感覺都是slice的中球感(純屬個人問題),這三支其中又以905R / Rombax的擊球特性最為喜歡,感覺上球桿似乎穩定到怎麼催都不會失控的感覺,而CG comp 460 / AXIV V-7072的透明握把觸感則是給我前所未有的驚豔,綜合來說,此三支桿子的球頭回饋亦較現役球桿r7來的明確許多,唯一對我個人而言感覺到美中不足的是”揮杆重量”,現場試打時即感覺揮乾重量似乎較低,回來爬文後發現也確實如此,我的r7是D2.5~3左右;另外原本期待很高的r7 425卻因為前述三支桿子的出現,說真的,寫這篇文章的的時候對它的印象真是所剩無幾,加上RE*AX桿身似乎還是沒原廠Speeder 757來的穩定,所以對於r7 425 TP的評價也就不會太高,看來有客製過跟沒客製過的桿子差別就在這裡,揮起來並無太大差異,但是打下去則優劣立見。

 

                      回頭看看自己測試的心得忽然發現兩件事情,說出來跟大家討論討論!!

 

(1)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指出揮杆節奏快的人,會容易因為感覺不到桿頭而造成over swing,而這其中感覺桿頭又牽涉到揮杆重量,那請問原本就會稍微over swing的我,是不是因為當天測試的桿子揮杆重量又較我原本的輕而使的我的over swing更嚴重?

(2)chien提供的猛獸級球桿MOI值都差不多,但是若以此為客製標準,是否做出來的總重跟揮杆重量會差很多?因為MOI是動態的值,但這樣會不會因為不同的球桿雖然有差不多的MOI值,可是因為總重跟揮杆重量的差異,而卻需要不一樣的節奏去揮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