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2013年開始將會是高噸位碳布桿身的天下了!下集

高噸位碳布桿身

2013年開始將會是高噸位碳布桿身的天下了!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2013niankaishijianghuishigaodunweitanbug...

下集開始!

高碳布的問題點
上面我把整個桿身業的狀態與對高碳布的發展過程進行了說明.但高碳布的產品就沒有缺點嗎?有,還是那一句話,穩定度.早期的高碳布產品,它的結構因為材質強度高,所以反應在桿身使用上有比較硬的桿身反彈回饋,但近兩年的高碳布產品因為材質與生產技術的不斷改良後,已經把回饋感這塊給改善了不少,比如Crazy的Prototype系列,Royal decoration, Quadra的Fire express prototype, NGS的D Rev與Basileus等.但雖然桿身彈性回饋變得更舒服但擊球的穩定性還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這些桿身的抗扭曲值都在4.0以上,有些還是5.0以上.

因為桿身材質強度夠,所以要讓回饋變好,抗扭曲值就不能設得太低.如果太低會影響使用回饋感.所以還是與感覺有衝突!因為我用了不少高噸位碳布桿身都有比較高的側旋量問題.它們的抗扭曲值都太高,所以當使用者本身的技巧夠,力量也有,很容易在觸球時,桿面來不及回正.這樣導致了觸球會產生過多的側旋量,讓打出去的球往往在飛行尾端會產生曲球.這點就是使用上比較致命的問題.就算桿身彈得力量大,彈的速度快,彈得舒服,但打不出使用者要的球路與結果出來,這樣的產品就是不及格.除非我用了幾款80噸的桿身這個問題才得到改善.因為這些80t的桿身的抗扭曲值就是只有3.5以下.所以觸球桿面就容易即時回正.

新的突破點!
而我近幾個月也測試了一些新款高碳布的桿身,它們的桿身抗扭曲值就已經被控制在3.0上下的範圍內.而打起來桿身的彈性一點都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出現.擊球的側旋問題也充分得到改善.不能說沒有,側旋問題還是存在,只是變小很多.所以還是要努力把揮桿動作給練熟與練穩定.但真的可以看出這些廠商的努力與投入改善的痕跡.所以我對於高噸位碳布的發展與速度是非常樂觀.以這樣的發展速度來看,不出三年,市面上的高檔桿身多半有高碳布的位置了.

最近還測試了一個桿身品牌,主走高價桿身路子,大多是針對選手或高端市場的使用者.這家桿身廠我現在先不說,但它們家的桿身產品真的很特別,桿身的抗扭曲值都在4.0以下,大多在3.0上下.就算是輕的40幾克桿身也一樣可以做到2.7的抗扭曲值.看來這家桿身廠已經找到了可以將擊球穩定性的問題解決了.低抗扭曲值多半會讓使用者感到不舒服,但它們可以運用在輕且軟的桿身上,同時不會影響到使用的回饋感.這真的太神奇了!這就是玩桿的樂趣所在,不斷的對產品投入與測試,瞭解與發掘問題,再用其他品牌的產品進行比較.真的可以發現到一些不錯的廠商它們的驚人成果!

日本小廠的獨特性與迷人之處
在日本有一些小廠它們根本就不為人知.也沒有去做宣傳與廣告.但它們執著在產品開發,設計與生產上.它們大多是產品的加工者,小公司,有些還是一人公司,做自己喜歡與專精的產品.對於自我的專業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研究.所以才會有很多的小廠得到消費者的認同與購買.這就是所謂的達人生態.在高爾夫這個產業中,你可以在日本看到很多這樣的公司.對於產品效能與質量不斷的投入與開發.每一個產品都是它們心血結精.對於消費者的我也好,相關從業人員角度來看,這些的產品都讓人讚不絕口,質感絕不是大量化產品可以比擬.我每回在測試這些小廠產品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各家特色都有,每個著重的特性不同,效果自然有差.所以我希望能讓更多人瞭解一些不錯的產品,可以讓想做好東西的廠商可以有機會出頭.

高碳布桿身可以在短期中把產品變得更加成熟.因為現有的缺點,都會被這些現有廠商給一一克服.只要越多廠商加入到這個使用材質行列,同行間就會有相互競爭,把產品做好,把價格給壓得更友善.你我才有機會可以買到與用到不錯的桿身.而這些還是使用舊有技術與材質的桿身廠很快就會被市場或消費者給鄙視.當你我周圍的朋友都用了這類產品,可以打得更好,用得更順,你說你會不會心動?而這樣的產品性能與質量的差距會越拉越開.

高碳布桿身與傳統桿身的差別
就我使用這些高噸位碳布桿身的經驗來說,它已經要比傳統碳布的效果要更成熟,明顯.尤其在球速,抗風性,飛行彈道,與滾動性效果.以距離來說通常可以得到至少5碼左右的距離成長,打出的球質與球速也要更扎實與快速.同時對於使用族群的承受範圍可以更加寬廣.白話點說, 現在用傳統與市售款桿子硬度R,SR,S族群,以好的高碳布桿身,可以只用上一個R或SR的硬度就可以了.因為桿身承載力更大了.回饋也不差.更重要的是,桿身的重量也得到減輕.現在主流的高碳布桿身重量大多落在50幾克.60幾克桿身以有速度的球友為主.也有不少40幾克的輕量化產品.而不管是幾克的桿身,就算你的揮桿速度在100mph以都可以用得輕鬆自如,效果爆走.

很早以前我就預期到碳纖維的材質會漸漸取代鋼管材質.因為現在鋼管桿身的特性,遲早會被碳纖維給追上.看來這個目標真的不遠了.以高噸位碳布的桿身已經把桿身的承受力,反彈強度與反彈速度給提升起來.擊球的穩定度也逐步在改善了.而碳纖維桿身的重量是一路變得更輕.這讓碳纖維有更好的使用基礎.當然了它的回饋效果還是鋼管桿身無法取代的關鍵特性.而大家要知道一點,現在USGA 與R&A都只有對球頭有進行規格設定.對於桿身來說,還是一個可以發揮的空間.所以當你可以發展一款桿身可以有超強的彈性效果,讓你的擊球強度可以提升一倍你現在擊球力量以上,那你說多個20碼距離就不是夢了.記住!我說的是提升你的擊球力量,不是擊球速度.只有力量的提升,才能對質的效果有正面改變.

美巡賽選手的開球距離統計

球桿 距離碼數
Driver (總距離) 289
Driver (飛行距離) 269
3-Wood 243
5-Wood 230
Hybrid 225
3-Iron 212
4-Iron 203
5-Iron 194
6-Iron 183
7-Iron 172
8-Iron 160
9-Iron 148
PW 136

桿身會成為下一個改變高爾夫距離的關鍵
現在美巡賽選手大多的開球距離已經超過290Y了.280Y都算短了.而日本的職業選手也已經將開球距離給提升到270Y~280Y了.這與2000年前來相比,那距離至少提升了20碼以上.這就是在球具上的提升.而當球頭已經做到一個瓶頸時,那下一個可以提升的因素就在桿身上了.而這個趨勢是顯而易見.當桿身材質不斷得被改善,對於產品的變化與成熟度也就會越來越好.產品的特性,與功能就會更被明確化.你一定可以找到可以提升的空間與產品.這個目標現在來說已經不是夢,只是達到你目標的程度與預算問題.

2013年以後的桿身發展觀點
就我個人的看法與對後續三年的桿身發展來說,你會看到越多桿身使用越高級的碳布,同時越好與越高檔的桿身它們可以做到把桿身的抗扭曲值給壓到3.0以下.而就算這樣兇猛的規格也不會讓你用起來難用.依舊有不錯的彈力,回饋感與穩定度.打出來的球質越來越好,只要挑對規格與款式,桿子會很聰明的幫你進行擊球,有如裝上人工智慧功能的自動擊球特性.這樣的產品我已經有了,只是它很貴,所以後續的產品多半會朝這樣的方向發展,售價也會越來越平易近人.桿身質感越好,性能表現越細膩,桿身回饋依舊會柔順.

對我來說,大多我所瞭解的球頭,桿身與握把產品是可以解決現有問題,與提升擊球效果與回饋.而現在廠商所做的事就是把現在的產品與技術再優化與提升效能.當材質與技術越成熟時,產品的效果也就越顯著.我期待在2013年會看到更多成熟度更高的高碳布桿身上市.而我也會不斷的去嘗試這些產品與大家分享.你是否想要加入到這個新桿身的行列中?大伙一起來討論與交流!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11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