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桿測試!下集

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桿身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桿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ing-g25-95dumatrix-ozik-code-6-fyingdum...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桿測試!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ing-g25-95dumatrix-ozik-code-6-fyingdum...

完結篇開始.

用過這桿的朋友也說,這桿身的前端反彈強度真的很不錯.整個球桿的反饋幾乎會在這塊上,除了球頭桿面的回饋外就算這桿身的反彈強度會讓使用者留下強烈印象.而就我自己的經驗,這樣的桿身反彈強度與力量除了日系高檔使用高噸位碳布的桿身才有這樣的感受,還不是那種60噸以下的桿身級別,要有這樣的反彈強度是要超過70噸的桿身才會有的反饋.你再看這桿身的售價與高噸位碳布的售價,就可以了解這樣的產品在使用的樂趣上是完全達到高價桿身的感受了.所以這點真的要給Code 6滿分了.因為這樣的特色與優勢在它這價位上是看不到.除了在超過600美金的產品或許還有機會看到.讓我需要給它完全滿分.但如果你喜歡那種順順的桿身反彈或有抽彈的桿身特性,這桿子不是你要的風格.

3. 距離與彈道 – 這桿在實際使用的第一次,第二次時我就覺得它的彈道很高,雖然我知道它的桿面重心比較低,所以打出來的起發角/initial launch angle會比較高,但整體的彈道高度還是讓我覺得有點高,所以我只有調整一下我的打法,將下桿時的重心位移做得比較多,不太把上半身往下壓打使用這桿.這樣彈道就可以打得比較低些.也因為彈道的問題讓我把球桿拿到測量它的角度,才知道這支桿的桿面角度到10.5度.這與它標示的9.5度差了1度,這就是我通常買大廠的球桿會買10度以下,因為它們的角度公差都會差到至少1度,這回我的球頭是差1度,以前還有差2度或3度.只要把球頭放在地上,桿面的角度就覺得很開.看來我的直覺與觀察是正確.這就是Ping的傳統與DNA.會產生這樣的狀況我是挺釋懷.不會覺得不爽.

因為一般市售款的規格本來就會比較大,標示的與實際你得到的真實的規格是有落差,只是這個落差的大小問題.這就是我喜歡買日系小廠的球頭,因為球頭尺寸出廠就會測量好,把數據貼在球頭上.那誤差就真的小很多.以角度來說最多差0.5度.而這不是第一回看到Ping這樣的狀況,真的習以為常.上回一位會員買了支G15就得到兩支桿身的硬度差可以落差20cpm的事.更扯的是,本要軟的確沒有軟,反而要比另一支硬的桿要更硬.這就是Ping的風格.我那時直覺這也太扯了.朋友雖然覺得硬度有差,但也不太介意.所以我這幾年來對Ping的印象與質量真的不是太好.花錢買東西還買到這樣的質量真的無法接受.看來Ping似乎要將本質生產的要求給進行改革.

回到主題,這桿打出來的彈道要算高彈道,但球質來說很不錯,球在空中的飛行相當有效率,飛行時間也很久.算是一支很不錯的性能桿身.它的飛行距離約有230碼的距離.滾動性也很不錯.雖然是高彈道到它的連滾帶爬的距離可以超過15碼.算起來整體的效果雖然沒有得到最高,但還算可以接受.所以在距離上我只能說這支桿算是合乎我的要求,要算排名,它排不上.主要就出在它的起發角度太大.這桿子角度是11度以下,那起發角可能在16度以上.超容易飛得太高.這就是高重心影響整體的距離效果.

4. 操作性與易打性 – 這桿子當初我設定的使用族群也就是一廣大的一般球友為主.當然如果年齡在50歲以下的球友會更容易使用這支球桿.在速度與節奏快的球友身上,這桿子可以讓你如魚得水.相當容易來使用.桿子的長度與重量都是非常合理與友善.一些朋友用過這支桿都覺得很容易打.觀察桿面的擊球位置都可以落在桿面中間的範圍內.就算沒打中桿面熱區,得到的效果與距離都不會太差.所以這樣的規格設定讓一般人都可以輕鬆去駕馭.對於揮桿重量這塊來說,我也對不同使用者在用過這桿的想法,他們都說不會感到這桿用起來會覺得重手或對他們有太大的體能負擔問題.擊球的爽度與順手感反而讓他們覺得好玩與印象深刻.

就我自己每次在練習使練習與測試這支桿時,至少都打超過30顆球的狀況下,也不會覺得很累.同時擊球在桿面的位置都相當集中,不會有很大落差的位置改變.這樣的狀況就表示這支桿子的規格是與我個人動作與體型來說是完全符合.所以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所以操作性能這塊是完全滿分.沒有什麼可以挑剔.對於易打性來說,因為球頭的低重心與桿身的中高彈道設定下,你不太會打出那種低彈道球路出來.很容易把球給打高與打出應有的距離來.真的不會讓你覺得開球會是一件難事.如果你的開球不足230碼,這支桿的規格一定會很適合你使用.因為很多人的一號木桿角度選擇錯誤的原因在於本身的揮桿動作與速度條件不足,所以無法打出足夠的彈道高度,進而得不到最佳的飛行距離.

我給一些揮桿速度不快的人使用,在後面觀察他們打出來的距離與彈道結果真的會比他們現在使用的木桿要高些,同時也遠一些.所以這是很適合揮桿速度在87~92mph的使用者.揮桿速度超過93mph的人打起來就會得到高彈道,進而影響到球的飛行距離.但不管是怎樣的揮桿速度球友,用起此桿都很容易來操作與使用.這項表現也都是要給它按個讚了.

5. 穩定性與失擊傷害 – 一支好桿子一定要針對當你動作產生瑕疵或不穩定時可以將擊球傷害給減低到最低.所以在這塊上是我對一支桿觀察的重點.打得遠或好打都只是正面的觀點,但對於隱性的表現,球桿怎樣把問題與傷害給減低才是給予你擊球信心的關鍵.這支桿在球頭與桿身兩塊的特色都對穩定性有很大的正面幫助.以球頭來說,它本身的高慣性矩/MOI讓擊球時桿面回正的速度與能力都達到最高.所以產生側旋的問題可以以效的壓制.同時桿身在Boron材質的加值下,桿身下桿彈性的回覆性真的很優.所以我說這桿身就是牛在此.產生側旋的問題真的很少.

就算我給一些平時擊球都會產生側旋的球友測試,對於壓制側旋的幅度真的很大.可能平時會右曲20碼的狀況,使用此桿都可以控制在10碼以內的幅度.算是讓這些球友得到不錯的解決.對於擊球在非甜蜜點的位置所得到的擊球效果也真的好.我有嘗試打在桿根與桿趾與桿底位置,打出來的彈道會稍為低一些,但因為桿面的設計有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厚度彈性,所以當打不在桿面甜點上時,得到的擊球回饋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更重要的是,距離還是差不多.在下場使用也觀察到,就算沒打中桿面甜點時,球的滾動性也會比較好.所以整體距離真的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所以這桿在實際使用上會更讓你得到信心的球桿.

整體來說這支球桿我個人用起來是挺滿意.對於它的擊球回饋,桿身效果,操作性,穩定性與失擊傷害來說都要算是排在今年2013年木桿中的頂尖了.除了它的高彈道與一般距離是主要挑得出毛病的地方.算是整體表現出眾的一款球桿.但我覺得這桿子如果配製的規格像原廠那樣,真的不會像我這支有如此容易的效果與穩定性.原廠球桿設定我也用過,一開始打還好,但會越打越吃力,體能負擔會是使用上一個隱憂.對於肌肉強度不足與體能不好球友來說,可能使用到後9洞會是一個挑戰.所以個人化的規格與重組是讓G25成為一支猛獸的關鍵.

這款球頭說實在要配得適合一般人打並不難.但要在穩定性與失擊傷害上得到壓制力.這會是考驗一位技師對產品的瞭解程度.只要不要讓打出來的球飛得太高,桿身的特性會是一個關鍵.但不管你用怎樣的桿身,這桿子打出來就一定會是中高彈道的飛行,只是桿身怎樣將彈道給壓抑不要飛得太高.尤其是揮桿速度超過95mph的球友要對此桿的彈道控制在你要的範圍內.揮桿速度越快,用這支桿就不太推薦.而這桿子的桿身如果配的倒旋不多或太多都會影響到它整體的飛行距離.所以說它好配,這樣看也不是太簡單.不過只要揮桿速度在80mph~95mph球友,這桿都會是相對易打與好打出不錯的彈道高度.主要是要瞭解每一個人的擊球模式與揮桿節奏才能找對適合的桿身與設定對的規格.這樣我想它會是我在今年不時會拿上場的先發木桿之一.

-------------------------------------------------------------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杆测试!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ing-g25-95dumatrix-ozik-code-6-fyingdum...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杆测试!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ing-g25-95dumatrix-ozik-code-6-fyingdum...

完结篇开始.

用过这杆的朋友也说,这杆身的前端反弹强度真的很不错.整个球杆的反馈几乎会在这块上,除了球头杆面的回馈外就算这杆身的反弹强度会让使用者留下强烈印象.而就我自己的经验,这样的杆身反弹强度与力量除了日系高档使用高吨位碳布的杆身才有这样的感受,还不是那种60吨以下的杆身级别,要有这样的反弹强度是要超过70吨的杆身才会有的反馈.你再看这杆身的售价与高吨位碳布的售价,就可以了解这样的产品在使用的乐趣上是完全达到高价杆身的感受了.所以这点真的要给Code 6满分了.因为这样的特色与优势在它这价位上是看不到.除了在超过600美金的产品或许还有机会看到.让我需要给它完全满分.但如果你喜欢那种顺顺的杆身反弹或有抽弹的杆身特性,这杆子不是你要的风格.

3. 距离与弹道 – 这杆在实际使用的第一次,第二次时我就觉得它的弹道很高,虽然我知道它的杆面重心比较低,所以打出来的起发角/initial launch angle会比较高,但整体的弹道高度还是让我觉得有点高,所以我只有调整一下我的打法,将下杆时的重心位移做得比较多,不太把上半身往下压打使用这杆.这样弹道就可以打得比较低些.也因为弹道的问题让我把球杆拿到测量它的角度,才知道这支杆的杆面角度到10.5度.这与它标示的9.5度差了1度,这就是我通常买大厂的球杆会买10度以下,因为它们的角度公差都会差到至少1度,这回我的球头是差1度,以前还有差2度或3度.只要把球头放在地上,杆面的角度就觉得很开.看来我的直觉与观察是正确.这就是Ping的传统与DNA.会产生这样的状况我是挺释怀.不会觉得不爽.

因为一般市售款的规格本来就会比较大,标示的与实际你得到的真实的规格是有落差,只是这个落差的大小问题.这就是我喜欢买日系小厂的球头,因为球头尺寸出厂就会测量好,把数据贴在球头上.那误差就真的小很多.以角度来说最多差0.5度.而这不是第一回看到Ping这样的状况,真的习以为常.上回一位会员买了支G15就得到两支杆身的硬度差可以落差20cpm的事.更扯的是,本要软的确没有软,反而要比另一支硬的杆要更硬.这就是Ping的风格.我那时直觉这也太扯了.朋友虽然觉得硬度有差,但也不太介意.所以我这几年来对Ping的印象与质量真的不是太好.花钱买东西还买到这样的质量真的无法接受.看来Ping似乎要将本质生产的要求给进行改革.

回到主题,这杆打出来的弹道要算高弹道,但球质来说很不错,球在空中的飞行相当有效率,飞行时间也很久.算是一支很不错的性能杆身.它的飞行距离约有230码的距离.滚动性也很不错.虽然是高弹道到它的连滚带爬的距离可以超过15码.算起来整体的效果虽然没有得到最高,但还算可以接受.所以在距离上我只能说这支杆算是合乎我的要求,要算排名,它排不上.主要就出在它的起发角度太大.这杆子角度是11度以下,那起发角可能在16度以上.超容易飞得太高.这就是高重心影响整体的距离效果.

4. 操作性与易打性 – 这杆子当初我设定的使用族群也就是一广大的一般球友为主.当然如果年龄在50岁以下的球友会更容易使用这支球杆.在速度与节奏快的球友身上,这杆子可以让你如鱼得水.相当容易来使用.杆子的长度与重量都是非常合理与友善.一些朋友用过这支杆都觉得很容易打.观察杆面的击球位置都可以落在杆面中间的范围内.就算没打中杆面热区,得到的效果与距离都不会太差.所以这样的规格设定让一般人都可以轻松去驾驭.对于挥杆重量这块来说,我也对不同使用者在用过这杆的想法,他们都说不会感到这杆用起来会觉得重手或对他们有太大的体能负担问题.击球的爽度与顺手感反而让他们觉得好玩与印象深刻.

就我自己每次在练习使练习与测试这支杆时,至少都打超过30颗球的状况下,也不会觉得很累.同时击球在杆面的位置都相当集中,不会有很大落差的位置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表示这支杆子的规格是与我个人动作与体型来说是完全符合.所以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所以操作性能这块是完全满分.没有什么可以挑剔.对于易打性来说,因为球头的低重心与杆身的中高弹道设定下,你不太会打出那种低弹道球路出来.很容易把球给打高与打出应有的距离来.真的不会让你觉得开球会是一件难事.如果你的开球不足230码,这支杆的规格一定会很适合你使用.因为很多人的一号木杆角度选择错误的原因在于本身的挥杆动作与速度条件不足,所以无法打出足够的弹道高度,进而得不到最佳的飞行距离.

我给一些挥杆速度不快的人使用,在后面观察他们打出来的距离与弹道结果真的会比他们现在使用的木杆要高些,同时也远一些.所以这是很适合挥杆速度在87~92mph的使用者.挥杆速度超过93mph的人打起来就会得到高弹道,进而影响到球的飞行距离.但不管是怎样的挥杆速度球友,用起此杆都很容易来操作与使用.这项表现也都是要给它按个赞了.

5. 稳定性与失击伤害 – 一支好杆子一定要针对当你动作产生瑕疵或不稳定时可以将击球伤害给减低到最低.所以在这块上是我对一支杆观察的重点.打得远或好打都只是正面的观点,但对于隐性的表现,球杆怎样把问题与伤害给减低才是给予你击球信心的关键.这支杆在球头与杆身两块的特色都对稳定性有很大的正面帮助.以球头来说,它本身的高惯性矩/MOI让击球时杆面回正的速度与能力都达到最高.所以产生侧旋的问题可以以效的压制.同时杆身在Boron材质的加值下,杆身下杆弹性的回复性真的很优.所以我说这杆身就是牛在此.产生侧旋的问题真的很少.

就算我给一些平时击球都会产生侧旋的球友测试,对于压制侧旋的幅度真的很大.可能平时会右曲20码的状况,使用此杆都可以控制在10码以内的幅度.算是让这些球友得到不错的解决.对于击球在非甜蜜点的位置所得到的击球效果也真的好.我有尝试打在杆根与杆趾与杆底位置,打出来的弹道会稍为低一些,但因为杆面的设计有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厚度弹性,所以当打不在杆面甜点上时,得到的击球回馈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距离还是差不多.在下场使用也观察到,就算没打中杆面甜点时,球的滚动性也会比较好.所以整体距离真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所以这杆在实际使用上会更让你得到信心的球杆.

整体来说这支球杆我个人用起来是挺满意.对于它的击球回馈,杆身效果,操作性,稳定性与失击伤害来说都要算是排在今年2013年木杆中的顶尖了.除了它的高弹道与一般距离是主要挑得出毛病的地方.算是整体表现出众的一款球杆.但我觉得这杆子如果配制的规格像原厂那样,真的不会像我这支有如此容易的效果与稳定性.原厂球杆设定我也用过,一开始打还好,但会越打越吃力,体能负担会是使用上一个隐忧.对于肌肉强度不足与体能不好球友来说,可能使用到后9洞会是一个挑战.所以个人化的规格与重组是让G25成为一支猛兽的关键.

这款球头说实在要配得适合一般人打并不难.但要在稳定性与失击伤害上得到压制力.这会是考验一位技师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只要不要让打出来的球飞得太高,杆身的特性会是一个关键.但不管你用怎样的杆身,这杆子打出来就一定会是中高弹道的飞行,只是杆身怎样将弹道给压抑不要飞得太高.尤其是挥杆速度超过95mph的球友要对此杆的弹道控制在你要的范围内.挥杆速度越快,用这支杆就不太推荐.而这杆子的杆身如果配的倒旋不多或太多都会影响到它整体的飞行距离.所以说它好配,这样看也不是太简单.不过只要挥杆速度在80mph~95mph球友,这杆都会是相对易打与好打出不错的弹道高度.主要是要了解每一个人的击球模式与挥杆节奏才能找对适合的杆身与设定对的规格.这样我想它会是我在今年不时会拿上场的先发木杆之一.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395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