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aylormade R11 TP 9度 / Aldila Voodoo RVS6 R硬度測試!

 

 

2011年的開始小站的測試文就選最新的Taylormade R11木桿來與大家分享.小弟在上個月就購入了但因為過年前都比較忙所以就沒空測試球桿,不過還是抓住了時間跟大家分享.在小年夜那天到練習場測試TM R11 TP 配上Aldila Voodoo組合.同時我也把其他R9 Supertri 460, R9 Supertri 440兩支的桿身一起對上R11進行測試.這篇桿身測試文會在下一篇當中跟大家分享.這樣的測試可以讓我們看到當桿頭把它固定不變但對於桿身我們進行調整會有怎樣的變化? 同時每一支桿身的長度也都不同.我也會分析在使用上,性能上,與回饋上有何不同? 本文會針對R11 TP配上Voodoo這個組合的分析測試為主. 下面就讓我來說說此桿的一些基本資料與客製的重點分析.

 

TM R11木桿球頭為白色的上蓋,底座顏色為烤黑,桿面也是如同以前R9 Supertri 的顏色.整體來看球頭的顏色是很有吸引力, 這也是讓小弟我想要購入的主要原因. 這次TM又再一次對木桿的設計進行一次創新,因為它推翻了以往木桿球頭都是單調的黑灰色系.這樣的變化就如同以前R7推出球頭可調整配重的設計一樣讓球頭的外觀與構造顛覆了以往.從TM R500系列開始它就在球具木桿上佔穩了木桿第一的位置.到了R7的創新,再到R9的可換桿設計都是將球頭的設計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這次的R11雖然說它有桿面開關的底座設計功能但就我拆開這個桿面開關版塊發覺這個功能的實際作用不大,心理上的作用比實質的作用要強的多.同時我也訂了另一個紅色的桿面開關版塊, 它的背面也沒有特別設計與不同.重量上也只有5g所以說這樣的版塊真的很難達到所謂的影響桿面角度從平到關,或是到開的設定. 而我這個R11的桿面開關版塊是金色有別於大家看到的R11紅色版塊是因為金色是日規版的R11, 只銷售到日本. 紅色版塊R11是以日本以外市場所設定的顏色. 在此跟大家說明這個顏色差別.而桿面開關版塊也有兩個不同的號碼,大家可以把這個版塊拆下來後看到這個版塊後面會打上8或9的號碼.我的金色版塊是8號,我同時也增購一個紅色版塊,它的號碼是9.我日後有多點時間再對這個版塊進行研究看看這是否有一些不同. 不過我所要說的是R11這次的新增功能並不能說有很大的創新也不是我購買它的主因,因為桿面要做開關的調整以現有方式來調整都不是治本的方式. 不管任何方式或調整只是調整一個角度讓你視覺上感覺到它的球頭桿面是有所不同但實際上桿面還是沒變. 因為桿面角度也好,桿面開關設定也好這些都是在球頭一開始製造時就被固定了.除非有球桿調整器使用大板手直接對球頭角度進行扳動調整角度, 但這最多也只能2~3度左右的調整極限. 用現有這種球桿底座或是聯結器的調整角度都只是視覺上的不同所變化出的角度差. 所以說R11對於高球木桿的趨勢影響與它對市場的衝擊主要在於它的球頭顏色改變了傳統的黑灰色系.這樣的變化讓TM能一直在木桿開發上佔穩領頭羊的地位. 想想當初R7的可調整球頭配重也是帶領了整個木桿設計趨勢讓其它大廠也相繼跟隨使用這個功能.到了R9的可換桿功能也是一樣讓別的競爭對手也開始推出可換桿球桿與TM相對抗. 以我對TM從R500系列球桿, R7, R9, 到現在R11球桿它都是讓人有耳目一新的震撼. TM看來在木桿的開發與趨勢都很難有別人可以跟它對抗.

 

R11的球頭尺寸是440cc, 有桿根與桿趾兩個不同的配重螺絲可以進行球頭重量調整.在桿趾的配重螺旋原廠是配黑色10g, 桿根是配1g螺絲.在桿底位置有一個桿面調整版塊.它的重量為5g鋁版.原廠是以這個版塊進行桿面,開,關,標準的調整. 同時桿面是deep face/深縱深的桿面設計. 與前一代的R9 Supertri 440外觀是差不多但因為R9 Supertri 440沒上市所以大家不知道但我本身有一支所以可以比較出來,我也會再寫一篇針對R9 Supertri 460, R9 Supertri 440, R11這三個不同的球頭進行分析讓大家了解更多有關R11與R9 Supertri 的差異. 但我覺得R11應是R9 Superdeep的縮小版因為R9 Superdeep也是深桿面設計,而R9 Superdeep是460cc. 所以說R11的設計上是延續R9 Supertri 440/R9 Superdeep 460. 另外在R11的桿身聯結器也與前一代R9 Supertri有點不同.只是在塗漆上有點不同, 這次的新款聯結器直接在聯結器上標示了-1度與+1度, 而在聯結器上的黑色膠套也標示了STDLOFT(standard loft/標準設定), HIGHER(+1度), LOWER (-1度), 這樣讓使用者能直接從膠套上就知道現在插入球頭的角度是怎樣? 但對於先前的聯結器也好膠套也好都是可以通用.沒有使用上的問題.所以你只要有以前的R9球桿都可以把桿身換到新的R11球頭上.

 

這次在客製此木桿就針對R11的球頭尺寸與外型想好把球桿長度設定在45"以內. 同時也可以測試對於不同長度的球桿在R11上能否有不同的操控與使用穩定性? 這也是我針對不同桿身對上同一顆球頭的測試設定以便了解長度對使用者的影響? 如果設定在45"總長,球頭的重量就需要進行設定調整.因為我客製打感很關鍵在於對球頭重量,球頭尺寸,球頭重心,球頭桿面形狀進行了解才能對於總長,總重與MOI進行設定規格.因為此桿長度會與先前R9 Supertri 460, R9 Supertri 440的長度要短點,所以同樣在球頭重量的設定上也要調整稍為重一點這樣才能有類似的球頭打感也就是MOI值. 所以說這樣狀況與需求就會讓R11的球頭重量設定上會是這三顆球頭當中最重. 這是很重要的因素,不是像一些半吊子的球友滿嘴把揮桿重量掛在嘴上堅持要D1或D2這類沒意義數據. 這次只要調整一個重量螺絲就行,因為只有兩個螺絲可以進行調整. 一個在桿根的位置是設定1g, 另一個是在桿趾位置是10g, 我直接對桿趾這個螺絲換成6g的螺絲就可以把重量給換到我想要的重量. 我也會建議大家在買到這類可以調整重量的球桿時最好買回家先對球頭重量了解,如果不是你平常用的重量可能需要進行調整,但你也需要注意這支木桿的長度與球頭重量,不是一味的堅持一個球頭重量. 這是對自我球桿一個基本測量了解.有了這樣的動作與對球具的了解你才能建立你個人對於球具客製也好或是使用習性有一個完整的圖形. 因為在OEM工廠中所有的組裝工人都是照工廠與客人要求去進行球具組裝,很多工人根本不懂這些球具的觀念,只是去把球桿給裝起來交差.而我有時幫會員做球具客製時測量他們球頭重量要不就很重要不就很輕.很少有重量能符合球桿標示的數據.所以說大家不要認為球桿上面寫D1這球桿就是D1. OEM廠都是大量生產球桿,每一支球桿進行組裝時間不會花太長,因為每個組裝工人每人每天都有一定的數量要完成,如果每一支球桿都要做到他的正確規格那產能就會掉到一半以下.所以說自我檢驗是一個重要的習慣讓你知道你這支球桿的真正數據,了解後才能知道要不要做調整.對於這類可換桿與可調重量的球桿一般球友是比較方便能進行自我調整DIY的事.

 

接著說到桿身, 這次選用的桿身是美系大廠Aldila所推出的高階桿身Voodoo. 美國的售價是300美金是在Aldila桿身當中屬於旗艦級產品. 這桿身在前年開始很多美巡賽選手都相繼使用它. 讓Aldila能在當時坐穩美巡賽選手使用桿身的第一位.而它的技術所在是在桿身的碳纖維結構當中內部建製特殊S-Core繞線增加其穩定性把桿身的結構強度加強與增加使用穩定性.桿身在水平的強度能比一般沒有加S-Core的強度要增加很多.同時桿身在反彈時能固定一個方向不會隨變亂彈.這樣讓桿身穩定度能比其他桿身要強不少. 這也是為何很多美巡賽選手都用它的關鍵. 越是揮桿速度快的人對於球桿的穩定性會相當的要求,而如果桿身本身對於力量的注入與釋放不順暢與不舒服都會影響到使用者對於球桿的操控性與穩定性. Voodoo在這上面表現確實與日系競爭對手有一定程度的優勢. 而對於同為美系的Matrix來說也是一個威脅因為Matrix桿身以穩定度為它的優勢基礎. 而Matrix的優勢是使用好的材質將桿身的穩定性發揮到最大. Voodoo確實為Aldila在高階桿身市場上打下不錯的基礎,而它的價位在美國也算賣的不錯.是Aldila對高端市場的一個基礎. 而去年才推出的RIP桿身也是我想在今年去測試的桿身. 去年它只針對選手提供不對外販售.在這次測試過Voodoo後再想辦法拿到RIP進行測試與大家分享. 我選擇Voodoo  RVS6 桿身來搭配R11木桿球頭, 這是62.5g, 46"長未裁的重量, R的桿身硬度. 因為美系桿身的硬度會比日系桿身的同等級硬度稍硬點所以我選擇R硬度會比較容易讓東方人使用同時62.5g總重的桿身經過裁減到我要的總長45"長度木桿重量就只有不到55g了.所以說這樣的重量可以把總重控制在315g 上下.這對於一般的球友來說都是一個可以駕馭與使用的球桿. 而我也留下0.5"的桿身前端裁減空間,讓我在測試過後如果覺得硬度不夠時可以進行硬度增強的桿身裁減選擇. 因為此桿的總長我設定在44.5"~45"之間. 現在未裁的桿身是設定在45"的長度,如果需要可以做到44.5"的長度都算是可以接受的使用長度範圍.

 

 

而在握把方面我選用的是Lamkin 傳統式的外觀Perma Wrap Classic 標準0.58"的52g重量握把.它是去年第四季才推出的新款握把,白色但有黑線讓整體看起來比Golf Pride Tour Wrap要好看點.因為我去年有使用過Lamkin Perma Wrap Classic覺得它比Golf Pride Tour Wrap在握感上要更加柔順, Tour Wrap的握感比較硬. 雖然Tour Wrap 也是標準尺寸0.58"但我覺得Lamkin 的Perma Wrap Classic的尺寸要比較細點.握起來更好掌握與操控.加上重量上Perma Wrap Classic要比Tour Wrap輕2g所以這次的客製R11以總重在315g這個範圍不想把握把的重量用太重.所以Perma Wrap在外觀上,握感上, 與重量上都要比Golf Pride Tour Wrap類似這種傳統型橡膠握把要強. 這也讓我把這個握把放到我客製使用與推薦名單當中. 以下為最後此桿的規格數據;

 

 

球頭: Taylormade R11 9度, 新款TP 聯節器8種角度調整, 球頭重量未含聯結器195.5g

 

桿身: Aldila Voodoo RVS 6,

 

硬度: Regular硬度, untipped (桿身前端未裁), 46"長62.5g,

 

Swing weight/揮桿重量: D0.8

 

球桿頻率: 238cpm

 

MOI : 2869 (kg-cm^2),

 

桿面角度: 9度

 

長度: 45吋

 

重量: 316.5g, 球頭重量: 195.5g (TP 聯節器5g)

 

握把: Lamkin 2011最新握把Perma Wrap Classic 白色52g

 

測試者:chien

 

測試環境: 台北大X都練習場, 球場深度300碼

 

客製觀點:

 

此桿的最後規格蠻符合我當初預期所設定的數據範圍. 雖然說外觀上桿身不是白色與球頭沒有對稱感但因為球桿的性能為我此次測試的目的所也就沒有這樣去要求了. 但大家看了這個規格表後心中一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何我所測試的球桿硬度頻率從230幾CPM~260幾CPM都有? 不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硬度頻率嗎? 這樣硬度的落差能否打出它應有的性能與效果? 這樣的疑問是很正常也合理, 在我過去三年內所測試的高端桿身來說以Matrix, Fujikura兩個品牌為主,而Matrix的桿身都是以高端性能與穩定性的桿身為主,Fujikura更是以它的高端桿身為主,我發覺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桿身的硬度頻率從R的230幾cpm到硬度X260幾cpm都不會讓我感到無法發揮它應有的性能與回饋! 使用這些桿身時也不會因為它的硬度太軟或太硬就讓我感到力量無法釋放與注入,更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不過可以在細節的回饋當中感受到桿身硬度會有點軟或有點硬,但關鍵來了,當你在揮桿當中有這樣的感覺時但桿身的反彈性上確沒有這樣反應出來,桿身確很聰明的幫你準確的彈到位.很智慧的幫你即時做了最後擊球動作.讓你可以依舊把球打中沒有因為桿身過軟或過硬導致桿身反彈沒有跟上或太快的問題. 雖然說在性能上球飛到尾端會產生一點的側旋問題不過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這點對我來說是很棒的事.因為現代化的高端桿身越做越智慧也越好. 桿身硬度如果只從數據上去看是很難看出它藏在數據後的爆發力與性能. 沒有測試過這些高端桿身你無法了解這個存在的特性,但是如果對桿身不了解的人想要去挑選一支適合你的桿身會變的相對的困難,困難點是每一支桿身都有它的特性與針對族群,而如果你對桿身只從它表面數據去看出一些細節,當你挑錯規格,比如硬度,重量與桿身特性,會很難發揮出它應有的效果出來. 雖然說你都可以打但打出來的效果可以更棒更好,而以現在所有的工坊的技師或老闆沒有一個對產品會下功夫,只是單純的把它當做一個商品去販售,你問它產品性能與特性他們只會跟你說一些原廠所提供的數據.這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是有聽沒有懂.  但對於一個以專業為主的服務者來說這就變得相對的重要.因為服務的基礎就是在於你能幫別人做到別人所做不到所不知道然後提供給消費者一個適合的解決方案. 但以現在不管是否在球具客製這塊上的專業服務業來說大家都很難看到這些專業者所應有的堅持與專業的驕傲. 因為太多的專業提供者都是一套或兩套的固定版本就吃片天下.缺乏以客戶為主的客製與個人化的創造.很多的設計或服務都是差不多.這是我覺得不好的地方.可能因為現有從業人員為了要創造更多的產能與利潤但這就喪失了一個專業服務者應有存在的地位. 這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好因為你所得到的東西並不是你個人化的產品與服務,而是一個通用或普遍性表面. 而你所付出的費用可是一點都沒有少. 這也就是我希望在Golf Garage 與Pear Golf上所要訴求的一個目的就是消費者需要自力自強,只有充實你自己對你要的東西或服務進行基礎了解這樣才能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你很難能倚靠現有這些提供服務與產品的店家能幫你找到你要的東西.不要當了冤大頭花了一大筆錢確沒有得到你應有的回饋就賠大了.

 

而在Voodoo上的性能也是如同Matrix, Fujikura這兩個品牌中的高端桿身所訴求的穩定性一致. 它的硬度雖然從數據上來看是R (238cpm),但在使用上確能穩穩的跟上我的速度沒有延遲.只有在加速時在飛行的尾巴產生一點側旋,但這樣的側旋距離不過是5~10碼左右都是可接受範圍.在接下來的實際測試中我會加以說明.但以Voodoo所具備的穩定性也是現在高端桿身所應有的基本配備. 這是一般OEM桿身與低階桿身所無法體會與了解. 因為你完全無法從廠商所提供的數據去看出它的本質性能與回饋. 沒有使用的經驗是很難了解這個效果,因為感覺是抽象. 但以數據來說它是軟的硬度但確能讓一個揮桿速度超過90mph的使用者從容的駕馭完全沒有跟不上的問題. 這就是感覺.也是沒有在數據與說明上看出來.

 

總重在316.5g算是很符合一般使用的使用重量. 整體來說不管在重量上,長度上與球桿的平衡感都算是不錯.加上桿身的重量有別於一些桿身重量的分部是在桿身前端,Voodoo桿身重量的設計把前端重量沒有放的太多.這讓整體的球桿揮桿重量上更加有善. 整支的揮桿重量不過才D0.8,算是有點出我意料. 但這樣讓球桿充分有一定重量 (總重316.5g),就算是揮桿速度快的球友使用也不會感到球桿太輕,揮動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球頭的移動與桿身彎曲度及反彈. 這樣的規格我覺得很不錯,很平易近人且隱藏了強大力量的心臟與變速箱的球桿. 接下來就讓我進入實際測試的報告.

 

實際測試:

 

測試當天為早上9點到11點,天氣晴朗氣溫在20度左右,吹著一點點逆風. 所以說很適合測試球桿.球桿外觀雖然有很突出的白色球頭但配上深紅色的Aldila Voodoo桿身與白色黑線條的握把就感覺不會太過顯眼. 握起來球桿不會太重但有重量,很舒服. 握把感覺有點黏很容易握,長度來說剛好對上440cc球頭.可以有空間再把長度做減少但看我們今天測試的效果再來決定. 先經過鐵桿與小機腿的熱身過後就開始進行R11木桿的測試. 以下為幾個測試重點說明;

 

  1. 打感 – 這次的R11打感回饋上來說有別於以往的TM木桿回饋. 桿面的材質有點改變,中球後的聲音是啪啪聲. 擊中後是很扎實的整個桿面振動感,比以前的TM桿面的回饋要更加充實.這點讓我覺得R11的進步不是只有在外型上.內在的桿面與擊球聲也進行升級了. 同時桿身的回饋上也很順暢沒有不舒服或太軟問題.讓我覺得Voodoo的性能難怪能得到這麼多職業選手的親睞. 它整體擊球,揮桿從力量的注入,中球的扎實感然後力量釋放都是一氣喝成. 桿身在反彈點上恰到好處. 沒有過快或太慢,當然了如果速度加快桿身會有一點側旋產生不過都是可以接受範圍.而這次R11的中球聲也比以往的聲音要大聲點.這點算是不錯的效果.
     
  2. 距離與彈道 – R11的起發角度不是很高因為這次R11的球頭角度是9度所以中球後的彈道算比較低.但它的初速算很快因為中球後抬頭看球,球已經衝到空中了.反應相當快與直接. 而球到空中後就可以強烈感受到桿身的衝勁,球質相當快,把球頭產生的初速給銜接上,彈道算是中高.因為空中的飛行看出有稍為再衝一段的高度出來.但這樣的高度可以讓整體的距離增加不少.球落地的平均距離都有250碼左右.但讓我驚訝的是它的落地後的滾動性真的滾很遠,差不多有20碼以上. 本以為它的彈道衝的有點高讓球的後旋產生過多這樣會讓球落地後的滾動性打了折扣但這層的顧慮是多餘了. 這個彈道我想是因為這個桿身的硬度設定為R所以讓速度不快的球友(揮桿速度在80mph以上到90mph的人) 可以打高一點的彈道產生足夠的距離. 這樣的彈道設定是很合理. 但它的後旋量確沒有產生太多,我想是因為Voodoo的桿身結構技術讓桿身產生足夠彈道確沒有讓後旋量過多問題產生. 球落地後的滾動性依舊相當強眼. 這是讓我要給Aldila這款Voodoo桿身一個好的評價. Voodoo整體的性能與回饋與Matrix Xcon5/6桿身差不多.穩定性足夠,彈道高,後旋量不會太高,回饋感又好.會這樣感覺是因為我同時間也進行不同桿身的換裝測試.但球頭都是R11沒有改變.因為在測試Voodoo, 與 金色特別款Matrix Xcon 5 S桿身得到的結果是很相似沒有太大不同.讓我一度懷疑我是在打那一款的桿身. 看來我也找到一支桿身性能是有重疊效應.不過在價格上兩支桿身的售價是一樣USD300.

    而整體的距離在這支桿身上都可以有穩定270碼左右效果出來. 這與我其他木桿的距離來看是差不多.只是R11是新款它的球速,中球聲音與回饋來說都要比其他球桿有比較明顯表現.以距離來說這支球桿可以輕鬆達到我現在所要求的距離出來,我的一般速度就可以讓距離打出來所以這樣看來R11的性能看來也是在水準以上.
     

  3. 失擊傷害與非甜蜜點的距離效果 – 在測試球桿來說我比較重視的項目就是這一項,因為我們都不是職業選手所以在揮桿上來說都不會如同職業選手那樣穩定,所以說當我們的動作上無法穩定動作那就需要球桿來幫我們把這個問題傷害給減低到最低. 以我們打到的桿面位置不在甜蜜點上,可能分佈靠近在桿底,桿根或桿趾等不同位置上, 再看到這些點的位置所產生的失擊效果是怎樣?從彈道,從距離,從球的落地位置與落地後的滾動來去評估這支球桿的失擊傷害是怎樣? 就我對TM木桿的了解與研究(我本身也算是一個TM fan已經收集了R510, R540XD, R580XD, R7 425, R9, R9 Supertri 460, R9 Supertri 440, Superfast burner 2010), TM木桿的優點就是易打,不管是用針對中低差點的球桿或是易打性高的大球頭它都有不錯的易打性,而這點也在R11中看到.非甜蜜點的擊球距離整體來說沒有比中甜蜜點距離減少太多,差不多在20%的差別. 這點對我個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了,有時打到非甜蜜點時彈道與距離都與中甜蜜點沒有差太多讓我真的很驚訝.現在的球桿真的越做越易打也越聰明了. 看來不久的將來我們都可以像美巡賽的選手一樣打出那又直又遠的開球了.
     
  4. 球桿操控性 – 此桿的操控上來說算是不錯的球桿.以45”的長度與這樣的配重來說真的很好揮,讓給旁邊的球友打幾球也都贊不絕口. 因為硬度不會太硬,球桿沒有現在木桿那種46”的長度,使用操作上就相對簡單與輕鬆多了.握把握起來又不會滑,軟軟舒服的回饋.有一定的總重但配上低的揮桿重量這樣讓一般年紀大的球友使用也不會感到吃力.就算你球技一般也都能輕鬆的駕馭它.桿身讓這支有強大爆發力的球桿能更友善被人操控.加上握把的柔順你都可以穩穩且舒舒服服的掌握球桿.桿身的穩定性讓我一直有這是Matrix桿身的錯覺.雖然硬度只有R但確能穩穩的跟上我的速度沒有產生太大的反彈延遲問題. 這算是一個很聰明的桿身讓你能用一般人的力量就可以操控它.以一支球桿的操控來看就需要看到桿身與握把兩個組件的性能.因為它決定你能否用最簡單的方式就可以使用操作這支球桿. 好的球桿需要幫你做一些工作,你不需要顧慮一些問題如速度的調整或是力量的無法銜接問題.先前未使用Voodoo前心中有一個顧慮就是美系桿身能否有像Matrix那樣友善的回饋與操控感?但現在用了已經對於Voodoo的表現給予不錯的肯定,不過在美國的友人用過Voodoo給我的反饋是”它是一支不錯的桿身性能與回饋產品但是產品使用差不多過了半年後性能的耗損確相當快”. 這句話說白話的意思就是一開始用覺得不錯但用了一陣子後你就會覺得怎麼沒有先前使用那樣牛了! 後來我詢問了客製師朋友後他說Aldila桿身都不會用太好的材質去做因為這樣會壓低他們的利潤, 加上他們的桿身都是中國製所以他們是以技術提升彌補在材質與製造上的不足.有別於Matrix 與日系桿身, Matrix的製造是在美國加州( 以after market桿身為主不是OEM桿身)  Fujikura的高端產品是在日本製造,通常越好的產品都會放在母公司的製造基地生產, Aldila確都是在中國做的.這點對於要推高端產品的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因為你花一樣USD300可以買到日本製的fujikura 桿身或是Matrix ozik純美製桿身,但你買Voodoo確是中國製. 以一個消費者來說當然希望我花一樣的價格但可以買到日製或美製產品為主不會想要買個陸製. 因為陸製的成本與製造品質相對於日製與美製會有成本上的落差與耐用度問題,那就說明了陸製產品的廠商得到較高的利潤. 而我也會對Voodoo的後續使用效能進行追蹤以了解Aldila桿身是否如同朋友所說是曇花一現的效能?如果是這樣子的桿身那就說明了這種產品沒有那樣的價值可以讓你使用一段時間.至少在我使用當中不要有這樣狀況發生. 後來我也看了Aldila Voodoo桿身在上市後半年美巡賽選手使用率上有明確下降. 桿身第一名的位置就被Fujikura給追過去了. 這是給大家參考了解的資訊.

 

 

整體來說我對新款TM R11木桿的性能是給予不錯評價,在Aldila Voodoo桿身上我也覺得它有一個不錯的性能. 在性能與穩定性上與Matrix Ozik Xcon 系列桿身差不多,但Voodoo只有推出60幾克與70幾克的桿身規格沒有做輕量化桿身.這點就有點局限了. 但Matrix Ozik Xcon 要比Voodoo早要一年上市所以說性能這樣雷同讓我有點覺得訝異. 這點可以看到Matrix的桿身性能是被其他競爭對手給認可.另外在握把的表現也是讓我覺得超過我所預期.它比先前使用的Golf Pride Tour Wrap要更好握,更容易駕馭. 它雖沒有Iomic那樣軟軟黏黏的感覺但你可以感受它的柔順握感,同樣的傳統造型Golf pride Tour wrap就相顯握感沒有Lamkin的Perma Wrap Classic這款要好. 所以說沒試過不知道什麼比較好,比較過後誰好誰弱就一翻兩瞪眼了. 我個人還是對Lamkin的握把比較有好感, 不是因為我是它的代理商就這樣說因為它的握把設計,質量,與耐用度上都要比現在第一名的Golf Pride要強多了. 但我對於新的產品都會盡可能去嘗試與了解它們真正的性能與品質.這樣大家才能知道更多產品的測試分析,以後如果要購買才有一些資訊進行參考評估. 希望這次的測試對大家有幫助,有任何問題想要交流與討論都可以發過來跟我聊聊.

 

chien, Golf Garage & Pear Golf 站長

本文在Golf Garage中的位置聯結, 有更多圖片可參考

今天早上再度到練習場測試,今天發現Voodoo的飛行距離比Matrix 桿身要短約10碼. 今天帶另一支木桿 Callaway diablo edge tour 配上Matrix Radix 6 S, Diablo edge tour 配上Radix 6的carry(飛行距離) 距離就超過了250碼了.約有260碼的飛行距離加上滾動距離約10幾碼. 比較之下Voodoo的彈道稍為比Radix要低一點但飛行距離短了10碼.有比就有差. Voodoo看來是有點不足的地方. chien 2月8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