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Vega VM-02刀背6鐵/島田Pro S硬度測試! 下集

Vega VM-02刀背6鐵

Vega VM-02刀背6鐵/島田Pro S硬度測試! 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vega-vm-02%E5%88%80bei6tiedaotianpro-syi...

Vega VM-02刀背6鐵/島田Pro S硬度測試! 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vega-vm-02%E5%88%80bei6tiedaotianpro-syi...

本文開始...

2. 桿身回饋 – 這款桿身是我第一次使用島田產品.而這支桿身的重量裁減完後並不會太重,所以測試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吃力.桿身一開始打幾次時會覺得桿身有點頓頓不聰明.但經過兩週使用過後,桿身似乎變聰明,同時彈性變好了.看來島田的桿身也需要點時間去進行磨合與訓桿.只要利用手掌運行動作,引導球桿到達擊球點.那桿身會自動幫你把球給吃下去,一點都不費力.相當輕鬆.但這桿身本身的彈性不會太大.一般鋼管桿身彈性好,回饋也不錯.但穩定度就會被犧牲掉.雖然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沒有這樣.但它算是頂級鋼管桿身且重量也較重.

沒太多的彈性的島田Pro桿身
日製的鋼管對我的印象與經驗都是打感柔順舒服為主,但穩定性不佳.而鐵桿我設定要以打準,穩定度好,失擊傷害要好為主要訴求.但這支島田Pro桿身打感上還不錯,過了訓桿期後,桿身有點像鞭子一樣往下一水甩,桿頭進帶下去.只是我覺得它的下桿釋放,桿身很聰明會幫你將球頭給吃下去.挺省力,球頭回饋也很扎實.不過這也需要配合下面的穩定度進行說明才能讓大家了解它比較全面的性能與特色.基本上這桿身沒什麼彈性還行,與我以前剛開始打Project X一樣.沒太大的彈性.但後面打熟,動作也對了後,就感到Project X真的打感還不錯,桿身受力彎曲還挺不錯.這款島田Pro就有點類似當初的桿身回饋.

以技術打法,放慢節奏可以得到更好的桿身回饋
但後來我有將我的擊球節奏調慢,不太去發力打.輕鬆的節奏去打,將擊球動作做好.這時桿身卻完全不同.桿身的彈性變好,桿身前端的彈性加強了.我個人覺得,這桿身有點是需要打巧不是打力的使用操作.力量太強或不去進行釋放,反而會讓桿身沒有太大的彈性空間.這有點符合亞洲球友的擊球特性.而這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所設計的桿身特性,大多不是以力量為主要驅動的主力.反而是以桿身能協助的角色去將整個擊球過程給優化去設計.不過這點與它所定位的桿身重量與級別有點小衝突.

因為會選用這樣的桿身規格通常對本身的揮桿速度與擊球力量有一定的自信.這樣以巧在打球的人通常不多.尤其很多球友的動作與揮桿基礎都自成一格下,缺乏利用自身的協調性與轉動為基礎去擊球.就算有,這類的球友通常年齡超過50.可能需要得到更多的使用者反饋才能得到更多的評論.不過這桿身的回饋,我覺得一般.沒太大的突出.如果以我平時的打法,我反而覺得有點頓.雖然後面使用有點順暢,但與Tour issue DG比起來還有點差.

3. 穩定度與失擊傷害 – 這桿身的穩定度真的不錯.看起來島田鋼管的級別是不差.雖然說桿身回饋感不是挺好但我覺得鐵桿要打準,穩定度的要求要高過打感.而島田桿身這樣的重量上對於一些想要好的穩定度卻不想使用超過115g以上的桿身球友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說我才會說穩定度與打感在鐵桿上需要進行選擇時,我一定會先以穩定度為選擇考慮的首位.即便是沒打中甜蜜點也都可以很從容的將失擊傷害縮小到5碼的範圍內.算是可以如同在電視上看選手比賽打出不好的一球但實際球的落點也不會讓你差太多.最多果嶺旁的沙坑或是在果嶺邊緣.

也因為球頭是刀背桿設計,它的重心會稍為高一點但也沒太高.它就是以控球與掌握為主要訴求.所以對於擊球的穩定性與方向性都很精準.不會有嚴重的側旋球出現.所以球頭對於擊球的穩定度與效果都達到不錯的水平.這點的表現算是符合我的要求.

4. 易打性與操控 – 這支球桿讓我最大的驚奇就是它球頭的易打性超過一般刀背的使用.因為一般刀背桿的重心設計比較高,且整個球頭的底部薄薄的,桿面上緣也很薄.加上有些邊與角還被研磨修飾過.外觀看起來真的不是很容易打的鐵桿.但實際使用後這個印象完全被顛覆了.它是這三支Vega鍛造球頭來說,第二好打,僅次於VC-03凹背款.如果把這桿頭配上M80那易打程度不會輸給VC-03凹背桿.

重心設定佳提升整體使用操作性能
我測量過這個球頭,它的重心位置不是挺高,所以它把重量給放在桿底,讓擊球的起球能力能更好.這讓很多一般揮桿速度的球友都可以輕鬆把球給打高.加上桿身會幫助進行最後一擊,將球頭帶下去吃球.直接把草給吃下去.然後把球給送上空中.而它的起發角卻是我這三支球桿當中最高.就算是凹背款VC-03打出來的起發角也是先低後高的彈道軌跡.而這款刀背是一下就跳到高空,桿身雖然把彈道給壓抑住不讓它衝太高,但它的起發角度還是算很高.所以我覺得這款球頭需要重新配製類似M80或Project X這類的桿身會比較適合.這樣打出來的彈道會更棒,可以達到更穩定的球質出來.

讓人驚訝的易打性
因為共榮做的球桿的外型都挺突出,而這次的刀背可以有這樣友善的易打性真的很不容易.而它的起發角低不是說它的穩定性不好,而是它把重心與穩定得到一個最佳的平衡.你還是使用刀背桿,只是它比一般刀背款要更加好打,更不需要發力就可以把球給打出它應有的高度與飛行距離.而操控上也如同打刀背桿一樣穩定,也可以盡情做球.這是我打過最好打的刀背桿.比起其他日本小廠的刀背桿真的易打太多.甚至做得比一般市售款半凹背桿要更易打.同時我也覺得一般球友也可以打得起來,只要桿身配好就沒問題.所以要打好看的球桿也不是需要太好的技術.這點在這支球桿上是可以得到印證與實際效果.

規格設定也讓球桿的使用易打得到相對的提升!
也因為我將這支球桿長度給縮短一點,提升使用操作能力與易打性.同時球桿的總重也達到一定水平,就算是你揮桿速度快的球友也是可以讓你穩定的感受到球桿的移動與掌握.不會讓你想發力卻不敢打,因為球桿的穩定性不好.同時如果你的揮桿動作就算不穩也不正確下,這支球桿依舊可以讓打打出你要的結果.自動會幫你修正擊球的問題.當然了長度較短也讓使用者更加容易去發力與使用.所以整體的使用效果與易打性都因為這些因素與考量得到不錯的結果.我拿給一些球友試這支球桿,大家都給予超好打的反饋.很容易打出鐵桿的彈道與距離,也是很難相信這是刀背桿的設計.這點要給Vega絕對的肯定與加分.

5. 距離與彈道 – 這支球桿的球打出去會比較容易衝高,但桿身的壓制能力很不錯,不會讓他直衝到空中且無力的掉下.而就我對共榮以前使用的經驗是它的球頭性能真的不錯.打出去的球質與球速真的很棒.有點類似遠藤的感覺但它們倆的製造程序與手法是有不同.所以我對共榮的球頭有不錯的效能評價.而這次的刀背桿對我來說也有這樣的印象延伸.球頭擊中球後的初速真的不錯,擊完球後頭抬起來看球時,球已經在空中了.桿身將彈道給壓下來,飛行的中段就比較平了,不再衝高.然後就以有弧度的落下.飛行效能很優.

桿面角度的分析
而距離上的差異算是挺不錯.與這次的凹背款VC-03/M80組合差約5碼.要比我的300 Forged/Project X要遠.以這樣新桿的效能來說真的不錯.雖然說鐵桿打距離不是關鍵,能否打到你要的地點才是決定這款鐵桿的好壞.但距離如能讓你更輕鬆達到,你的整個擊球水平自然可以得到不錯的結果.另外在它的桿面角度與一般刀背6鐵的角度在31度,它的設定是30度.所以這一度上偷不到什麼距離.但我覺得它的6鐵的距離要比其他球桿要稍為遠一點.以下就是我對幾個玩家級的鍛造刀背6鐵桿面角度的資料與數據.

a. Royal Collection Forged blade (遠藤代工) 6i 31度
b. 三浦美規版 Tournament blade 6i 31度, 它的6鐵長度37.25”
c. Epon (遠藤自有品牌) AF Tour 6i 32度,它的6鐵長度都超過37.5”
d. Onoff Forged iron 6i 28度, 它的6鐵長度37.25”
e. Bidgestone/Tourstage X-Blade 707/705 6i 28度,它的6鐵長度37.25”

這樣的角度適合給速度不快的球友使用
以上面的資料來看,除了專門客製的鍛造廠出的球頭角度是31,32度外,一般市售款的高檔鍛造球頭都會是高於30度,以增加更好的擊球效果與距離.同時以鐵桿的長度差到0.25”就會覺得有差,不只在使用操作,揮桿重量,與擊球效果都是會產生影響.所以當鐵桿是極需要穩定性與個人化時,一點的重量差,長度差都會影響到最後的使用結果.而不同的使用者對於長度,揮重與硬度都會有不同需求.這是鐵桿客製的關鍵所在.桿面角度反而不是太重要的因為,只會影響彈道與距離.當然了對於一般的揮桿速度球友與對於距離有需求的人,這類球頭規格會對於使用效果與距離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結果.當然了有速度與體力的人,選角度大一點會比較可以掌握好精準度.

不錯的落地停球能力
加上落地的滾定性不太滾.桿身這這塊的表現真的很出色.有Pro級別的效果.停球能力真的可以值得信任.只要你敢吃下去球頭與桿身會幫你把細節給處理到位.這就是打刀背桿的好處.它需要扎實的往下吃,這樣桿面的甜蜜點才有辦法吃到.將球的最好效果打出來.所以此桿在性能的距離與彈道上的表現完全符合我的需求與期待.也要比其它對手有更高的表現.

超過預期的使用效果
整體這支球桿的表現真的讓我很驚奇.因為我沒打過這樣易打的刀背桿,同時性能上可以有如此突出的表現.以往我習慣打三浦的鐵桿,距離都讓我打不少折扣.所以這是對打刀背桿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但Vega球桿一點距離損失都沒有.反而得到更好的效果出來.桿身的表現,只能算一般.中規中矩.但已經算是很穩定的鋼管桿身.因為我打過其他比它更好的桿身,所以它的表現對我來說只能算OK.符合標準與要求.

光球頭這樣的表現就足以達到它的價值所在了.更不用說它的球頭回饋的優勢與外觀設計的搶眼.而經個這幾次的使用後,對於Vega這個品牌與產品效果,定位也更加了解要怎樣去凸顯出來.它有其他對手所沒有,也明確有它的優勢所在.看來我對鍛造產品的選擇上已經有一條明確的道路出來.因為產品特色強,質量好,與性能優.所以我陸續也訂購其他款式的挖起桿,鐵桿來進行更深入的測試.同時搭配更多性能導向的桿身來了解更多的測試心得.希望可以對這個品牌有整個垂直的研究與了解.同時可以讓更多球友了解它其他產品的特色與優缺點.我會在接下來幾週陸續把其他款式的鐵桿測評給推出.請大家識目以待!

本文結束.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011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


雖然自認為不適合刀背,但還是很有興趣的讀完這系列的3篇文章,目的是欣賞作者關於杆頭、桿身的介紹和組裝的考慮。
也期待這另外兩套桿的文章!

球桿好不好打是因人而易,但我在球具上的介紹主要讓大家去了解產品本身,從它設計的初始點,特色,與材質使用.有這些基本資訊後大家可以依照自己喜好與需求去挑選.同時我也會以客製角度對於球桿的設定基礎,原因與使用特性進行分析與說明.這些都是要讓大家有更清楚的球具規格觀念與想法.如此看了多篇以後就可以有個人的想法.

我在此不去放太多的照片是希望大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想像力,同時去思考這些內容與知識怎樣在你腦中產生激發?寫太細節與放太多照片讓大家的想像力都有局限了.這也是我的文章希望可以給大家更大的發揮與想像空間.而每個產品都有它的優點,會產生怎樣的組合是掌握在你的手上.不見得刀背桿不好打,因為現在的球具已經突破太多的限制了.我對於任何新產品或沒測試使用過的產品都不敢下定論或評論.有太多樂趣在這上面了.

ch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