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2014年新品木桿的淺談!下集

2014年新品木桿的淺談

2014年新品木桿的淺談!上集
http://peargolf.com/article/2014nianxinpinmugandeqiantanshangji

下集開始.

2014 Big Bertha
這次的Callaway Big Bertha系列都是著重在球頭重心位置的調整.Big Bertha木桿是以重心位置的左右調整為主.基本上它是以低重心的重心可調整靠桿根或桿趾兩邊設計.所以是給一般揮桿速度不太快,需要利用低重心的設計把球給送高到天空.以技術角度來說,上面已經談過了與TM的SLDR木桿是類似模式,只是調整的位置從桿底換成桿頭後方.再說到Big Bertha Alpha.這款木桿也是在球頭調整重心位置.但它是在球頭的中間位置設計一個立柱,而這個立柱是可以更換不同的重量,因為立柱的重量是可以調整所以這也同時會改變桿頭的重心位置.

因為是立柱設計,所以它的重心的改變是高低調整,但因為它的立柱設計與位置是比較在球頭的中間接近桿面.所以對於重心的影響也都是比較垂直面像.而這樣設計也是對於有揮桿速度的球友為主.重心較高或低一點可以讓速度快的人有更多的享受擊球與降低起球的角度.所以這兩款Big Bertha全都是集中在一個重點上,那就是重心位置調整.只是它把調整重心的做法拆成兩個產品去做到.聽到這,我想一些反應快的球友心中就會有一個疑問,那為啥它們不把這兩個產品重心調整技術給整合到一個球頭上.這個問題就問得好.

如果把這兩個重心調整技術都放在一個球頭上,這個球頭的結構就變得相當複雜,球頭的內部就會變成很多的缺口與凹槽.這是可以做,但效果對於回饋,距離與穩定度都是問題.更重要是球頭代工廠的現有技術能否做得到?有時想的比做的是簡單多.但現實上存在很多無法突破的困難與問題.這也就是Callaway無法將這個技術給整合成一個.主要關鍵在球頭內部的機構設計與材料強度等問題.不過我自己是有想出一個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應會把它放到我自己設計的球頭上.來試試是否能在一個球頭上進行整體的2維度的球頭重心調整?當然我不是Callaway所以我無法找一線專業代工廠幫我做,因為成本與要求的數量我是無法承擔.

但如果我做得到的話,那在成本,技術與設計上我要遠遠比Callaway與一線工廠要強上許多.因為我找的工廠在技術,專業與設備上遠遠不及專業廠商,但如果能從設計,工藝與材料上著手.應該還是有機會.只是這個結果是否為我所接受?只能慢慢著手與廠商討論.

以這次的Big Bertha來說,亮點有了,效果上就無法得知.只能買個來試看看才知道.但估計在下半年再買來測試.不要在前半年去測試進而影響球友為這產品的印象.讓市場與球友來決定這樣的產品的銷售結果.

Ping
說到Ping它的產品線是以i系列與G系列為主的木桿產品.i系列通常是設計給中低差點,同時有揮桿速度的球友為主. G系列的產品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是給一般水平的球友,以速度不快,球頭容錯性好,球頭體積大與扁平,讓使用者有更安心的視覺使用感.Ping的木桿我也有所瞭解,都有用過也有它的產品.它的東西細膩度沒有TM, Callaway高.利用的技術說白了沒啥太多亮點.相當傳統.也是所有球具廠商中最往導入可換桿的技術.所以它的技術性深度我覺得沒有其他廠商來得大.但主要的亮點都在它從以前到現在走的是訂製桿策略為主.所以產品是一般但以訂製為主要訴求的風格在現今球具界佔有一席之地.

這幾年下來,Ping的木桿一直走大大扁扁的設計.同時桿頭重量一直都很重.這點對於亞洲球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致命傷.主要原因在於外觀太扁對於一些球友來說會覺得很難接受.雖然它的桿子易打性都挺高但很多看不到的個人主觀因素往往就是影響銷受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視覺感觀上.這樣的影響對於產品來說是非戰之罪.因為如果產品本身質量與效果好,但在這類主觀因素下所導致購買決定是比較吃虧.但Ping一直就這樣走過來也沒有看到太多的改變.雖然它有i系列產品把外觀設計走成比較中低差點的小饅頭設計模式但i的球頭操作性與使用難度都相對要比G系列木桿要難上許多.這就是我個人對Ping的木桿感覺與想法.

先前我用Ping i20就覺得球頭設計不錯,很對我的味,但實際用起來卻相當有難度.桿頭的容錯性低,桿面也比較深,非甜點的擊球回饋差.整體來說跟其他類似產品比較下,它的成熟度還不是很高.所以我就沒有去寫測評了.但對於去年的G25來說,我個人就覺得相當好打,容錯性,效果,回饋各方面都已經很棒.去年一陣子都還是使用G25來挑戰大江南北的球場.所以有了G25的正面評價後,對於今年的i25我個人是有所期待.也應該會買一支過來進行測試.

但我看了i25的資料,發覺它的產品亮點真的不高.居然還把它上蓋的兩條瞄準線給說成是這產品的亮點.拜託,難到你真的沒法說出你球頭的整體設計,技術,材料與風格嗎?它的產品說明很簡單,雖然說這是業界的標準做法但我覺得i25這樣的產品真的沒太大的吸引力.因為從第一眼來看,它是標準的i20的後繼產品.與G25是走不同風格.再來,它的外觀與顏色塗裝上沒啥特別,走黑炫風的路子,i20基本上就是這樣.看不出再多的不同處.它與i20唯一的差別就在i25是可換桿身的設計.就這樣!簡單吧.這就是Ping的球桿.你要不就是對它一帖膏藥,不然你對它的產品真的很難產生出想要買的欲望.因為市面上其他品牌的產品比它還有吸引力的真的不少.

我覺得對產品說明寫得最棒的就算是Callaway.換句話說,就是比較會吹.有時很簡單的東西或顏色,非得要說得像舉世少見的超牛技術.雖然在高爾夫球具界中,廠商對於產品的內在與材料的說明都是一筆帶過,因為寫太多你也不懂,或也不希望你懂太多.所以對於產品說明就是很多天馬行空讓大家是有看沒懂的一堆.這也是高爾夫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差別所在.反正都是吹,吹得越大也沒關係.因為東西是人打,所以打好打壞都在個人的修業.打得好你覺得桿子好,但其實是人練得勤.打不好,你打別人的桿子也不會打得太牛.所以對於桿子來說,懂桿子的人會知道差別在那,但大多數是不懂桿的人.所以對於產品的說明也就別太在意. 

以i25來說,我覺得應該與G25的效果差不了太多.但沒試過也不好做太多的評論.但外觀來說不會讓我討論,也是比較走性能導向的球頭設計.我是有想要買來用看看.到時再跟大家報告更多細節的表現.

Titleist的狀況不明
目前來說就差Titleist沒有新品問市的計劃與產品.我對Titleist的球桿也是固定會買來用與測試.所以我也期待它的後繼產品.但因為現在Titleist已經是一家標準的韓國公司,所以今年能否會推出新產品?看來也說不準.因為去年的913木桿是在收購前所決定與進行的產品.913的後繼產品才能算是真正由韓國人主導的產品.當然在產品設計上還是會以美國人為主但新接手的新官多半會想燒個幾把火來展現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今年能否推出就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往年新產品早就已經先推出或打起廣告與行銷戰了.但今年到現在為止還沒看到任何Titleist新球桿的風吹草動.所以可以知道要如期推出新產品的想法是沒有了.只是要知道它今年能否會有新產品?或是何時能推出的問題.

新產品推出時間拖得越久,也就代表Titleist新東家在運行這個老牌子企業所面對到的難度.內部的整合與磨合上可能就有很多問題.加上以韓國人的個性是出了名的強撼.是否能對這家高爾夫老企業產生怎樣的嗺化作用,看來這一兩年是一個觀察重點.整合的好,Tilteist一樣如往,頭好壯壯,依舊是一條球具猛牛.因為它的鐵桿粉絲可是有一票人在期待.市場依舊有它的份額存在.但如果整合出了問題,那就是其他對手所樂見的事,也是我先前有分析與討論過這筆併購案中,各家對手所打的算盤與期望.但現在說這問題還太早.需要點時間慢慢去觀察才能有點結論.

整體來說今年的新品球具似乎沒有往年的動能與亮點.對於木桿的核心性能來說,大家都沒有在這塊上有獨到的著磨.反而對於一些功能性的技術與設計是有不少突破.但這對大家來說只是噱頭大於效果.因為你買木桿一定要能打得遠.這是基礎.如果能從這塊下手我想可以得到更多使用者的購買為最佳反饋.對於調整的功能那是專家或玩家的事.咱們這種球都打不遠也不直的人再搞那些把戲,那就從此以後跟開球上球道就沒啥關係了.這路子走偏了是回不來了.還是把動作給練實了,球桿能訂製個適合自己的就行.其它的就別想太多了.

-----------------------------------------------------
2014年新品木杆的浅谈!上集
http://peargolf.com/article/2014nianxinpinmugandeqiantanshangji

下集开始.

2014 Big Bertha
这次的Callaway Big Bertha系列都是着重在球头重心位置的调整.Big Bertha木杆是以重心位置的左右调整为主.基本上它是以低重心的重心可调整靠杆根或杆趾两边设计.所以是给一般挥杆速度不太快,需要利用低重心的设计把球给送高到天空.以技术角度来说,上面已经谈过了与TM的SLDR木杆是类似模式,只是调整的位置从杆底换成杆头后方.再说到Big Bertha Alpha.这款木杆也是在球头调整重心位置.但它是在球头的中间位置设计一个立柱,而这个立柱是可以更换不同的重量,因为立柱的重量是可以调整所以这也同时会改变杆头的重心位置.

因为是立柱设计,所以它的重心的改变是高低调整,但因为它的立柱设计与位置是比较在球头的中间接近杆面.所以对于重心的影响也都是比较垂直面像.而这样设计也是对于有挥杆速度的球友为主.重心较高或低一点可以让速度快的人有更多的享受击球与降低起球的角度.所以这两款Big Bertha全都是集中在一个重点上,那就是重心位置调整.只是它把调整重心的做法拆成两个产品去做到.听到这,我想一些反应快的球友心中就会有一个疑问,那为啥它们不把这两个产品重心调整技术给整合到一个球头上.这个问题就问得好.

如果把这两个重心调整技术都放在一个球头上,这个球头的结构就变得相当复杂,球头的内部就会变成很多的缺口与凹槽.这是可以做,但效果对于回馈,距离与稳定度都是问题.更重要是球头代工厂的现有技术能否做得到?有时想的比做的是简单多.但现实上存在很多无法突破的困难与问题.这也就是Callaway无法将这个技术给整合成一个.主要关键在球头内部的机构设计与材料强度等问题.不过我自己是有想出一个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应会把它放到我自己设计的球头上.来试试是否能在一个球头上进行整体的2维度的球头重心调整?当然我不是Callaway所以我无法找一线专业代工厂帮我做,因为成本与要求的数量我是无法承担.

但如果我做得到的话,那在成本,技术与设计上我要远远比Callaway与一线工厂要强上许多.因为我找的工厂在技术,专业与设备上远远不及专业厂商,但如果能从设计,工艺与材料上着手.应该还是有机会.只是这个结果是否为我所接受?只能慢慢着手与厂商讨论.

以这次的Big Bertha来说,亮点有了,效果上就无法得知.只能买个来试看看才知道.但估计在下半年再买来测试.不要在前半年去测试进而影响球友为这产品的印象.让市场与球友来决定这样的产品的销售结果.

Ping
说到Ping它的产品线是以i系列与G系列为主的木杆产品.i系列通常是设计给中低差点,同时有挥杆速度的球友为主. G系列的产品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是给一般水平的球友,以速度不快,球头容错性好,球头体积大与扁平,让用户有更安心的视觉使用感.Ping的木杆我也有所了解,都有用过也有它的产品.它的东西细腻度没有TM, Callaway高.利用的技术说白了没啥太多亮点.相当传统.也是所有球具厂商中最往导入可换杆的技术.所以它的技术性深度我觉得没有其他厂商来得大.但主要的亮点都在它从以前到现在走的是订制杆策略为主.所以产品是一般但以订制为主要诉求的风格在现今球具界占有一席之地.

这几年下来,Ping的木杆一直走大大扁扁的设计.同时杆头重量一直都很重.这点对于亚洲球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致命伤.主要原因在于外观太扁对于一些球友来说会觉得很难接受.虽然它的杆子易打性都挺高但很多看不到的个人主观因素往往就是影响销受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视觉感观上.这样的影响对于产品来说是非战之罪.因为如果产品本身质量与效果好,但在这类主观因素下所导致购买决定是比较吃亏.但Ping一直就这样走过来也没有看到太多的改变.虽然它有i系列产品把外观设计走成比较中低差点的小馒头设计模式但i的球头操作性与使用难度都相对要比G系列木杆要难上许多.这就是我个人对Ping的木杆感觉与想法.

先前我用Ping i20就觉得球头设计不错,很对我的味,但实际用起来却相当有难度.杆头的容错性低,杆面也比较深,非甜点的击球回馈差.整体来说跟其他类似产品比较下,它的成熟度还不是很高.所以我就没有去写测评了.但对于去年的G25来说,我个人就觉得相当好打,容错性,效果,回馈各方面都已经很棒.去年一阵子都还是使用G25来挑战大江南北的球场.所以有了G25的正面评价后,对于今年的i25我个人是有所期待.也应该会买一支过来进行测试.

但我看了i25的数据,发觉它的产品亮点真的不高.居然还把它上盖的两条瞄准线给说成是这产品的亮点.拜托,难到你真的没法说出你球头的整体设计,技术,材料与风格吗?它的产品说明很简单,虽然说这是业界的标准做法但我觉得i25这样的产品真的没太大的吸引力.因为从第一眼来看,它是标准的i20的后继产品.与G25是走不同风格.再来,它的外观与颜色涂装上没啥特别,走黑炫风的路子,i20基本上就是这样.看不出再多的不同处.它与i20唯一的差别就在i25是可换杆身的设计.就这样!简单吧.这就是Ping的球杆.你要不就是对它一帖膏药,不然你对它的产品真的很难产生出想要买的欲望.因为市面上其他品牌的产品比它还有吸引力的真的不少.

我觉得对产品说明写得最棒的就算是Callaway.换句话说,就是比较会吹.有时很简单的东西或颜色,非得要说得像举世少见的超牛技术.虽然在高尔夫球具界中,厂商对于产品的内在与材料的说明都是一笔带过,因为写太多你也不懂,或也不希望你懂太多.所以对于产品说明就是很多天马行空让大家是有看没懂的一堆.这也是高尔夫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差别所在.反正都是吹,吹得越大也没关系.因为东西是人打,所以打好打坏都在个人的修业.打得好你觉得杆子好,但其实是人练得勤.打不好,你打别人的杆子也不会打得太牛.所以对于杆子来说,懂杆子的人会知道差别在那,但大多数是不懂杆的人.所以对于产品的说明也就别太在意. 

以i25来说,我觉得应该与G25的效果差不了太多.但没试过也不好做太多的评论.但外观来说不会让我讨论,也是比较走性能导向的球头设计.我是有想要买来用看看.到时再跟大家报告更多细节的表现.

Titleist的状况不明
目前来说就差Titleist没有新品问市的计划与产品.我对Titleist的球杆也是固定会买来用与测试.所以我也期待它的后继产品.但因为现在Titleist已经是一家标准的韩国公司,所以今年能否会推出新产品?看来也说不准.因为去年的913木杆是在收购前所决定与进行的产品.913的后继产品才能算是真正由韩国人主导的产品.当然在产品设计上还是会以美国人为主但新接手的新官多半会想烧个几把火来展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今年能否推出就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往年新产品早就已经先推出或打起广告与营销战了.但今年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任何Titleist新球杆的风吹草动.所以可以知道要如期推出新产品的想法是没有了.只是要知道它今年能否会有新产品?或是何时能推出的问题.

新产品推出时间拖得越久,也就代表Titleist新东家在运行这个老牌子企业所面对到的难度.内部的整合与磨合上可能就有很多问题.加上以韩国人的个性是出了名的强撼.是否能对这家高尔夫老企业产生怎样的嗺化作用,看来这一两年是一个观察重点.整合的好,Tilteist一样如往,头好壮壮,依旧是一条球具猛牛.因为它的铁杆粉丝可是有一票人在期待.市场依旧有它的份额存在.但如果整合出了问题,那就是其他对手所乐见的事,也是我先前有分析与讨论过这笔并购案中,各家对手所打的算盘与期望.但现在说这问题还太早.需要点时间慢慢去观察才能有点结论.

整体来说今年的新品球具似乎没有往年的动能与亮点.对于木杆的核心性能来说,大家都没有在这块上有独到的着磨.反而对于一些功能性的技术与设计是有不少突破.但这对大家来说只是噱头大于效果.因为你买木杆一定要能打得远.这是基础.如果能从这块下手我想可以得到更多使用者的购买为最佳反馈.对于调整的功能那是专家或玩家的事.咱们这种球都打不远也不直的人再搞那些把戏,那就从此以后跟开球上球道就没啥关系了.这路子走偏了是回不来了.还是把动作给练实了,球杆能订制个适合自己的就行.其它的就别想太多了.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487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