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Adams Redline Super Hybrid 19度 / Fujikura Tour issue Motore Speeder 80HB S鐵木桿測試 下集

Adams redline super hybrid球頭桿面

 

接上集.....

 

實際測試

此桿拿在手上可以感到球桿重量落在球頭端.應是重球頭的影響.球桿長度設定與一般原廠的長度是一樣.40.5”的長度對於使用在19度上的小機腿不會太長.球桿握起來真的很舒服,更加柔軟但不是矽膠那種軟軟黏黏,而是握下去軟,放開後握把就彈起來.感覺很不錯.我個人對這握把的握感真的覺得很合我.很好握也不會覺得M60的尺寸握起來會比M58的要粗,反而覺得M60的大小會更剛好.

 

此桿特色與注意細節

球頭放到擊球位置後桿面自然打開,一點問題也沒有.但當你將球桿底部平放在地面時,它的桿面角度會開太多.所以這是一個問題點.在擊球準備要握球桿時,要握準握把基準線這樣才不會讓桿面正確的位置跑掉.這是使用Adams Redline Super Hybrid小機腿時要注意的事項.還有此桿的lie angle/傾角是比較平一點,並沒有很陡峭.約比TM, Callaway, Titleist這類大牌子的球桿傾角要平2度左右.雖然我身高不高但手還不短,所以一般小機腿在準備擊球時,球頭都會有點小小的翹起來.所以我反而對這樣的規格還挺喜歡,不需要進行任何改變. 以下為我進行5次的測試心得所整理的幾個重點與大家分享.

 

1. 球頭回饋 – 球頭打起來感到很一般,說實在的有點爛.有點像打鐵塊一樣,但不是很重手,只是回饋感到很脆.沒有黏球或扎實的手感.這點讓我很失望.這就是用Adams球桿的風險.我算是組過很多Adams球桿的客製師,每年都會測試與建一些Adams小機腿或球道木,但以過去經驗都是在水平以上的質量與性能,但這次的Redline Super Hybrid球頭真的很糟.糟的原因是以前小機腿是Adams的主力與代名詞.但這次用了感到球頭的質量上不是太好.擊球的聲音脆脆,回饋感很薄弱.感覺空空沒有什麼特別.其他大廠的小機腿都要比這個球頭的回饋要強多了.

 

2. 桿身回饋 – 這點就比起球頭的回饋要強多了,桿身的折點是中間,感受很強烈,也很容易感受到球桿受力桿身的受力彎曲與釋放.但我覺得這桿身強在它的回覆性.桿身不管怎樣發力操作都能輕鬆跟上我的速度與節奏. 同時桿身的反彈性能真的很棒.柔柔順順,一點都沒有任何不舒服感覺,它還比其他高端小機腿桿身更加優秀在它的桿身吸震力.但這吸震力也是Lamkin REL握把的部份功勞. 後面會說明更詳細.

 

因為我上面說這桿身回覆性很快也很準確,但有些桿身如高噸位碳纖維桿身因為桿身強度夠回覆性也快,但也因為如此桿身反而回饋給使用者太多的反彈感.感覺好像彈簧一樣一直感到桿身的彈性.這樣的感覺就會過多也不會舒服.但Motore Speeder在VC.2系列中還將這個問題給順利解決,就是加強桿身的吸震能力.這點就算是Matrix的桿身中也只有一些款式才能有這樣的功能.只是Matrix的減震方式不同於Fujikura. 

 

桿身吸震力

我會說吸震這個問題大概只有打球很久或對感覺比較敏感的球友可以了解,因為這樣的產品一般人也有使用過只是很多人的反饋上沒有這樣精準的說到”吸震”這個詞.因為當桿身吸震做的好時,使用上你不會覺得桿身有怎樣的不同.但你會覺得使用這球桿很順暢也很舒服,但它不會有所謂一些軟軟QQ的反彈性.它的感覺是當你下桿到擊球後整個球桿的回饋是不拖泥帶水,一氣喝成.所以以前當我進行客製服務時,我問會員朋友說這支球桿的使用回饋怎樣?他們通常說很順很不錯.因為他們很難了解到要讓一支桿身能在回應你的擊球速度與使用節奏時要一點不差的跟上你,同時要讓你不會感受到桿子太硬太軟,或是受力彎曲過多過小,與反彈過多過少問題.這都是一支球桿隱藏在規格與性能之下的技術所在.

 

球桿回饋是球桿的DNA

就我的經驗是越是高端的桿身在細節表現上更加細膩與突出,除了現在一些高噸位碳纖維桿身產品外. 所以當你常去想以前打順手那一支球桿的感覺是怎樣時?你卻很難去形容它到底是怎樣一個感覺,這是要去找到一支適合你使用球桿最難的部份.因為感覺是最難抓出來,也很難用金錢去評估價值.而為什麼我會建立很多的測試球桿?而這些球桿只要組裝起來就不會再去變動規格,除非會員朋友喜歡直接買下來.不然我是不會做很多技師慣用的方法,就是裝了後測試過再猜拆下來,再找其他的桿身或球頭裝起來測試.一直反覆進行.

 

這對桿身與球頭都會產生影響.而影響最大就是回饋這塊.這些球桿是我幫球友找出他們最理想與最喜愛的球感的工具.每一支球桿都搭配了不同特色與性能的桿身,球頭, 與握把.當每一個零件組裝出一個特定的規格時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球桿,雖然說數據上會有類似但回饋感絕對是獨一. 這也是球桿的NDA而無法被複製.感覺沒有標準,你喜歡不見得我愛,所以每一支球桿的特性是要被保留等到測試者依據這個感覺決定是否他喜歡與接近他想要的感覺.

 

超優的握把吸震性能!

當然了另一個吸震要素就是Lamkin REL紫色握把了.大家可以到Lamkin的官網上去看它們對於3GEN材質與其它材質的吸震能力測試就可以了解這握把對於球桿的反饋上會把過多的彈力給減低下來.這樣使用者不會對於球桿的過多彈性感到不舒服.當桿身與握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吸震能力,使用起來會讓使用者專心感受到球桿與球頭的移動與身體互動上.簡單說就是打球變得更加簡單,操作球桿也變得輕鬆.你沒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去感受或考慮.就是集中心力將正確的動作給做出來讓你與球桿的互動變得更加簡單與單一.

 

3. 使用易打性與操作性 - 桿面的算是有點大,也很容易打.桿面甜蜜點也在中間偏桿趾位置,所以不難打.球頭中球的反應很快,一下就到空中,但球速並不是很快,只能算是一般.打中非甜蜜點會比較硬.有點像打中鐵塊一樣,不是很舒服,但打中甜蜜點也是算硬的回饋.沒有其他球桿那種軟軟扎實的感覺,所以我覺得這個球頭反饋很差.但桿身的失擊傷害就做的很棒.桿身算與我試過的高端Matrix桿身有類似的人工智慧擊球功能.怎樣說是人工智慧功能?就是桿身不管你揮桿速度與節奏怎樣的變化,它都可以幫你準確的反彈擊中球.真的很穩定.而這樣的功能對於球桿操作上就更加簡單.也就不需要太去修正動作上的問題.所以我稱這種桿身是有加裝人工智慧晶片在桿身當中.這太牛了.這種球桿打起球來不需用什麼大腦,就如同開車一樣,越多的輔助電子配備讓開車變得更加簡單與輕鬆.

 

所以這樣就讓使用此桿的易打性提升到最高.球頭的易打性本來就很高,很容易將球打出去也有一定高度,桿身又將這個特性給延伸.簡單說只要你打中桿面,球就可以很輕鬆幫你送到你要的距離與位置.相當穩定.

 

4. 彈道與距離 – 此桿使用起來與我先前設定的距離差不多.發力擊球可以到達飛行距離190~200碼.輕鬆擊球的距離落在180~190碼.所以說可以輕鬆打出有15碼差異的距離.但這桿身的後旋量真的不多.球在空中飛行的彈道是平平,根本不會衝高.超穩定,跟我使用Matrix Ozik Program 80桿身一樣的效果.但在使用這支球桿上我測試過有兩種不同彈道.一種是我沒有發力的擊球,只是用我的轉動速度帶球送出去.這種方式打出來的飛行彈道就比較平平,彈道算是低彈道.衝不高,落地的滾動力就比較多15碼左右.另一種打法是下桿時轉動沒有加快但雙手的力量加大,讓擊球更加有力量.這時的飛行彈道就變得不同,球會飛的比較高,算中彈道,然後有較多的滑行效果.這時的落地滾動力就沒有很多,差不多10碼以內.

 

擊球的方式影響到彈道飛行

因為我最近有對於揮桿動作更加熟練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對於雙手的力量上在整個揮桿過程當中有不同的嘗試.因為大部份的教練或是選手都說雙手不需要太發力去擊球,這點我也同意.但對於下桿時如果是雙手輕鬆的擊球就是比較是利用身體轉動力量去帶球出去.而如果在下桿時雙手的力量加強不是只有握住,這可以加強觸球的力量,讓球的球質,彈道,與距離變得更加強而有力.同樣的抗風性也更好.

 

此桿有兩種不同的彈道設定

會說到這點是因為我測試此桿時就發覺怎麼打這支球桿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彈道與距離?而距離落差會有10~20碼!我一開始就覺得納悶與奇怪,我也對此桿測試5次以上,最後終於了解此桿的秘密所在,那就是它不是固定彈道,它是兩種彈道設定.要針對小機腿需要直攻果嶺時的較高彈道與低滾動性,這樣才能落地後停球不會滾出果嶺,如長的3桿洞或短的5桿洞.另一種是需要距離加上較多的滾動性,讓第二桿可以越接近果嶺.這是對於第一桿沒打好需要較長的距離所設定的球桿飛行設定,或是球位不好,需要第二桿利用小機腿的球頭重量將球帶出障礙區,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擊球距離讓球能落在離果嶺越近越好,以便可以救Par/標準桿.

 

當我發現這桿身的不同處後調整我的擊球力道, 但沒有改變擊球動作.打出來的球彈道就會不同.也很穩定的產生不同彈道與距離.這真的是太神奇了.這還是我第一次發現球桿設定好後可以產生兩種不同彈道出來.雖然說其他球桿也會有類似的性能表現,也是從擊球力道上去改變得到不同球質彈道出來,但這支更加明顯與彈道落差.所以我現在練此桿都會練兩種不同的彈道去操作.這樣下場使用時就能夠操作自如與輕鬆面對不同狀況的使用方式.

 

5. 擊球容錯力與失擊傷害 – 一支球桿要能成為球友穩定的支撐就是當你動作失誤時,你的球桿是否能幫你把傷害減低到最小?或是讓你依舊可以留在場上進行比賽?這是一支球桿的價格與你對它的信心所在.沒有一位球友會把一支球桿的信心放在只要失擊就就不回來的OB球桿上,就算它能幫你打的比平時同樣球桿更遠20碼.只要沒有這個特性再貴,再遠,再好打的球桿都很難讓你對它產生依賴感.這支球桿說穿了就是強在它的桿身.它的球頭真的是一般不過的質量與性能,球頭擊出去的球,球速不快所以說距離不會比別的球桿要更遠,回饋更是糟.一點扎實度都沒有.算是我用過的鐵木桿來說回饋感算從後面排過來最差的前三名.但桿身確將這支球桿扭轉乾坤.桿身超智慧的回覆性, 但你可以感受到下桿時桿身受力彎曲的回饋.對於不同的速度與節奏都能跟上進而穩定擊中球.桿身的回饋只有一句話不拖泥帶水.吸震功力一流.

 

當我沒打中甜蜜點時,桿身依舊可以幫我將失誤減低到最小.沒有來個大左曲或大右曲出來.桿身的抗側旋能力超優,與Matrix Ozik高檔桿身差不多.難怪我另一個會員會愛上這支桿身.我也慢慢能發掘出此桿的優異特點.基本上你桿面打中球那個方向,球就直接往那個方向飛出去. 沒有什麼Slice,或Hook.就算你是outside in/由外而內的打法,球還是直直的飛出去. 真屌!我也把這支球桿拿給朋友測試,試過後只說一個字”讚”. 好打,又穩,回饋又好.還問我那邊買?看來現在球袋中的一支小機腿位置已經是被這支給取代了. 用這支球桿真的不用怕,只要能將球打中桿面就好.剩下的球桿會幫你處理好.

 

球頭與桿身那一個重要?

整體來說,這支球桿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它的超穩,超優的桿身性能與握把操控與回饋性.球頭真的一點都不突出.但也因為如此才讓我看到桿身的扭轉乾坤所在.很多人會問我;一支球桿當中,桿身或球頭那個重要?我可以很負責的說桿身一定大過於球頭.球頭無法讓球在空中產生最佳化的飛行與落地的滾動性,而由這篇測試文中可以了解,一個一般的球頭,如果以這樣好的桿身加持下,它的性能,穩定度,與回饋可以提升到優質的水平.還有當你失擊時,球頭已經不是打中甜蜜點時,你要靠誰來幫你解決這個問題與容錯力?球頭嗎?別傻了!只有桿身.因為只有桿身可以修正球頭所產生的問題,但球頭確無法將桿身給優化.桿身可以做到的工作包含,優化擊球性能,優化使用操作回饋,提升距離與滾動性能,減低失擊傷害與增加易打性. 這些是球頭能做到的事嗎? 不是!是桿身.

 

只有桿身能幫球頭增加效能!

有很多人認為球頭是擊球的能量源頭,但我要請大家去想一個觀念就是當一支好的桿身能將你的能量傳送到球頭到100%時,你的球頭能量才能達到最大,這樣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優化擊球性能,優化使用操作回饋,提升距離與滾動性能.因為好的桿身在受力彎曲時就已經開始運作要將這一擊給發揮出最大性能與能量出來.同時桿身在力量釋放時它怎樣進行回饋?反彈速度,反彈穩定性,桿身的反彈抗側旋力?這都是桿身需要去運作不是球頭.因為人的動作不是固定,尤其揮擊路徑上不會是直線擊球,很多人由外而內或由內而外的擊球路徑.這些都會影響到打出去的球質與球的方向性,但這不是球頭可以幫你解決.雖然說球頭可以選用close face/桿面關閉, open face/桿面打開,來減低你左曲,右曲球問題.但還是那句話,人的動作絕不是每一次都一樣,所以說桿身需要幫你進行細部調節,幫你優化擊球性能與使用操作.

 

好產品看規格數據與實際使用有很大落差

這支桿身真的不錯,它值得得到我的肯定與使用滿分.很少有這樣的球桿可以讓我從心中喜歡它.這球桿的硬度頻率才250cpm,我目前所使用的Matrix Ozik 小機腿桿子都至少275cpm以上到292cpm.它差不多是Lady的硬度但確能這樣穩定.標準的小機腿的Matrix Ozik TPHD桿身.夠牛了.它的硬度是標示S但組出來的硬度頻率只有250cpm,這對任何客製師來說都是很大的難度.因為數據跟實際使用效果有這樣落差.

 

近年來越多好桿身的數據都與實際使用的效果有很大落差,這對要客製出一支好的球桿角度來說會更加困難,如果客製師本身沒有用過或組裝過,很難可以了解當中的差異與細節. Fujikura的產品是我日系桿身只固定玩的品牌.這桿身真的要在市面上找到可以匹敵的對手,數不出3個.以日系桿身來說它一定是排頭地位.沒話說.但現在只有美巡賽選手才用得到一般人想要買也買不到. 想要試的朋友可以跟我說,我很樂意讓更多人知道好東西.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