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Basileus 桿身產品特性測試~~球桿測試篇

Romaro Ray HX460 9/Basileus Leggero 50 S

Basileus 桿身產品特性測試~~產品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basileus-ganshenchanpintexingceshichanpi...

球桿測試篇開始.

回饋差別!
這點我覺得60 SR與50 S的桿身使用回饋上的落差真的不小.這樣的落差對於使用者在挑桿身硬度與重量會有很大的難度,這點我覺得就算是技師也會覺得這樣的落差實在太大.回饋特性上完全不同.這點在回饋上我就覺得不及格.因為這樣使用者也好或是工房技師是很難可以挑對產品給客人使用.尤其桿子的回饋對於亞洲球友來說要更為重要,尤其是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來說,感覺多半是挑桿身時前兩位的順位要求.我們對使用回饋上有比歐美球友更為細膩的敏銳感.就我是一位技師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產品就很難讓球友得到好的感覺認同感.同個產品系列沒有一致性的回饋感與反彈特性,這就會讓技師無法將產品訴求的感覺與最後使用的感覺符合一致.技師對這種產品就需要承受較高的風險.

Z桿身的回饋特性
再說到Z系列的桿身,也是存在同樣的回饋落差.最早我對Basilues的桿身回饋就存有回饋差異的印象與經驗,只是沒有太多的同類型產品可以進行比對與測試.所以當初我個人只是存有質疑,所以這次的測試也證明我對這Basileus的生產製造質量感到質疑.這樣的比例也太高.我最早用Z60 S是朋友的Taylormade RBZ木桿上,後來我自己買一支 Z60 SR來試試看效果與回饋.因為我用朋友的是 S覺得硬,所以買Z60 SR想說應該會好打點.但買了後覺得怎麼這支軟很多,桿身前端的部位比較軟,桿身的回饋比較像Leggero.桿身前端有明顯的彈性.但彈道上的表現與球速都是Z60的質量.有了這兩支桿子比對後我就更加深與確認Basileus桿身在生產時有一些誤差.它與Leggero的狀況是一致的!

桿身回饋無法一致
最近朋友借給我它的Z50 S木桿來用,有這支桿子可以讓我進行比對與測試回饋感差別.一般人很難可以同時有三支同系列桿身進行比較,我覺得第三支的比對是最重要的一個決勝點.是常態性的桿身回饋差別?還是特定的少數產品才會有?如果第三支桿身也是有差別,那就如同上面Leggero桿身一樣的狀況,這是一種常態性的桿身回饋差別.這是以隨機式的產品測試,3支同系列桿身就有一支有這樣的差別,以比例原則來看是很高.對我來說,以一位技師角度看產品是很難接受這樣的常態性回饋差別.因為技師在第一線與球友互動,球友覺得不對,技師如果覺得產品在使用回饋上無法一致,那推銷後會產生不少的客訴或不良反應.也就是一種銷售風險很高的桿身品牌.

Z50 S的桿身使用上就偏我朋友那支Z60 S桿身偏硬的感覺.整支的感覺不是會有很大的桿身受力反彈,但桿身彈的力量很大,很扎實,是典型高噸位碳布產品的回饋特性.與Crazy CB系列或TJ系列的桿身反彈特性差不多.而我那支Z60 SR就完全不是這個樣.太柔順了,不像是高噸位碳布的桿身特性.如果是一般球友可能會愛上我這支的Z60 SR感覺.而我也拿我的Z60 SR給TM RBZ Z60 S木桿的朋友測試,他也直說我的桿子好打多了,回饋也舒服不會像他的Z60 S死硬.所以這樣的結果才會讓我想要讓大家瞭解.因為兩種不同系列的產品都有類似的回饋差異的結果.這樣的表現對Basileus的質量穩定性是不及格.

高價產品的有形與無形特性都需一致
Leggero的產品售價在日本為52,500日幣, Z系列的產品價格為73,500日幣.都是走高價位的路子.產品的性能在上頭也說到,與產品說明,要求都一致,但對於回饋感這塊,有太大的落差,同時這個比例來說(回饋差異的比例)竟然如此的高(超過3成).就我自己的經驗,不管其他桿身,同一個系列的產品,不管重量如何?硬度如何?它的桿身彎曲特性與回饋都要有類似的感覺.決不可以有一支桿子與另一支桿子有太大的感覺差異.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感覺差別,因為我看過太多球友因為桿身感覺不對,就把一支桿身給換掉或打入冷宮.太多人都是以感覺為導向,就連選手也是如此.感覺不對要打好球是比登天要難!

在這塊上Basileus犯了致命的關鍵錯誤.這是我測試的結果.這次的測試桿子大多是朋友提供給我,只有一支是我的,我無法去刻意製造出這樣的感覺差異.只是就朋友訂製好的桿子,拿來測試,一次性測試這幾支不同桿子,在不同時間,給不同使用者去使用所得到的結果.這樣的結果讓我感到吃驚,因為其他日本桿身廠還沒有這樣的問題. 身為日本桿身設計大師的赤塚先生不知對這樣的狀況有何想法?可能他是刻意要這樣做,讓產品的變化性可以更多元!或是有其他隱藏性含義?這點可能需要朋友去尋問他才能找到答案.小弟我材疏學淺,悟性與慧根十屬有限.還無法感受到這層奧妙所在.

3. 桿身硬度特性與設計 – 以這塊的特色就是桿身規格設定的模式.以一支桿身它要是成為天使,魔鬼或是猛獸的特性,都是在桿身設計師的巧手將它給予生命.這就是桿身的基礎.把一支桿身它的硬度區塊給設定好,前端,中端與後端各是怎樣的硬度表現?以及桿身本身在那個區塊的受力彎曲折點?同時桿身要打出怎樣的起發角度?桿身反彈出去的倒旋量?這些問題都是與它的硬度設定與硬度區間有很重要的關係.而要讓這些事給達成,設計師需要對桿身的使用材質與材料特性有相當程度的瞭解.要把桿身的特性給發揮出來,使用材料是絕對關鍵.

另外對於每一層的碳布它的編織結構,強度,特性都需要有明確的設定.也需要與材料商有好的關係,才能要求材料商把這些不同層次碳布的特性與編織法給設定到位.這也是近3年來很多新星桿身廠或是新桿身產品會大量使用這類材質的原因.因為它在使用性能上的表現有很明顯效果.但在使用穩定度與桿身回饋上各家的產品就各有所不同與高低了.

Leggero桿身硬度特性
Leggero桿身不能說它是一支很易打的桿身,它也是典型高噸位碳布的性能款桿身產品.桿身的彈性很強大,只是它會更適合一般中差點,尤其是一些擊球模式是把球給少掃出去的球友.同時揮桿速度不快的人.因為它的彈道設定上會是比較高,擊球倒旋量不高.桿身的特性可以打出相當暴走的球質出來.不過眾合我對很多不同特性與年齡層球友的使用此桿身觀察.要把高噸位碳布的桿身特性給發揮出來,擊球的力量是一定要有.大多數的球友不管你體型高大,還是瘦小型,只要你的擊球動作是比較以節奏或速度在運行.觸球時沒有將手臂或上半身的重力往球頭送,桿身沒有產生一定性的彎曲度,這樣的擊球無法把高噸位碳布的桿身反彈強度與優勢給打出來.簡單說就是彈道要打出來不是那樣簡單.

我實際用可以打出高噸位碳布的效果,但我觀察了一般球友,打Leggero桿身彈道不是低彈道就是中彈道,打不出它彈道的衝力出來.球飛不到高度就平飛或下墜去了.但這樣的效果與他們的現有球桿已經有了差異與好的球質了.而如果我拿給年輕,或有力量的球友使用,他們就可以將Leggero高彈道的效果給打出來.而在這三支Leggero桿身上,彈道的表現是差不多,但硬度的差別就有很大不同.以我自己在內與其他球友的使用經驗來說,Leggero 60 SR這支桿身的硬度要硬上50 S與FW55 S這兩支桿身的回饋.而且硬度的差別不是只有半個硬度級數.由SR到S這樣算是半個硬度級數.這讓很多球友覺得60 SR這樣的硬度會接近於X的使用感覺.打沒兩球就放棄不打了.

而不少測試Leggero桿身球友們,他們現在手邊使用的桿身都是Tour AD, 三菱或Matrix等非市售款的訂製桿身.桿身使用硬度大多在S硬度的水平.他們都很訝異這桿身只有SR硬度但使用的硬度回饋讓他們怯步.雖然我用覺得60 SR這桿身確實比50 S要硬上不少,但因為我現在的硬度使用會比以前要硬.對於這樣的硬度來說我反而是覺得不錯,只是彈道高了點.球質與球速來說是沒話說,典型的高碳布桿身的使用效果.所以說,我個人喜歡60 SR這桿身的強度,覺得50 S, FW55 S這兩支就偏軟.太多前端踢得感覺.

Z系列的硬度特性
那Z系列的桿身呢?剛好相反.朋友的Z60 S與Z50 S桿身都是有同樣與類似的硬度感覺.下桿時,桿身的彎曲度不高,但反彈的速度與強度是偏硬底子.對於揮桿動作的要求極高.力量進不去,只求速度在擊球,這樣的效果來使用Z系列桿身不會太好,打出來的彈道也不會高.除非要搭配球頭的起發角度高的設定才能將球給擊高.要不就是球友揮桿動作是以撈球的方式在擊球,這樣才能順利把球給送到一定高度.Z系列桿身的使用要求不小.一般人動作的穩定性與力量強度要夠才能發揮效果.延遲下桿的動作要做到位,務必把桿身的彎曲度給拉到後面,在最後利用手的釋放,一次性的把桿身彈性給送出去.這樣擊球的強度才會高.

本文未完,完結篇請點擊下方!

Basileus 桿身產品特性測試~~總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basileus-ganshenchanpintexingceshizongji...

有更多這次測試的球桿照片,請點擊下方聯結觀賞!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55

----------------------------------------------------------------------------------
Basileus 杆身产品特性测试~~产品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basileus-ganshenchanpintexingceshichanpi...

球杆测试篇开始.

回馈差别!
这点我觉得60 SR与50 S的杆身使用回馈上的落差真的不小.这样的落差对于使用者在挑杆身硬度与重量会有很大的难度,这点我觉得就算是技师也会觉得这样的落差实在太大.回馈特性上完全不同.这点在回馈上我就觉得不及格.因为这样使用者也好或是工房技师是很难可以挑对产品给客人使用.尤其杆子的回馈对于亚洲球友来说要更为重要,尤其是挥杆速度不快的球友来说,感觉多半是挑杆身时前两位的顺位要求.我们对使用回馈上有比欧美球友更为细腻的敏锐感.就我是一位技师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产品就很难让球友得到好的感觉认同感.同个产品系列没有一致性的回馈感与反弹特性,这就会让技师无法将产品诉求的感觉与最后使用的感觉符合一致.技师对这种产品就需要承受较高的风险.

Z杆身的回馈特性
再说到Z系列的杆身,也是存在同样的回馈落差.最早我对Basilues的杆身回馈就存有回馈差异的印象与经验,只是没有太多的同类型产品可以进行比对与测试.所以当初我个人只是存有质疑,所以这次的测试也证明我对这Basileus的生产制造质量感到质疑.这样的比例也太高.我最早用Z60 S是朋友的Taylormade RBZ木杆上,后来我自己买一支 Z60 SR来试试看效果与回馈.因为我用朋友的是 S觉得硬,所以买Z60 SR想说应该会好打点.但买了后觉得怎么这支软很多,杆身前端的部位比较软,杆身的回馈比较像Leggero.杆身前端有明显的弹性.但弹道上的表现与球速都是Z60的质量.有了这两支杆子比对后我就更加深与确认Basileus杆身在生产时有一些误差.它与Leggero的状况是一致的!

杆身回馈无法一致
最近朋友借给我它的Z50 S木杆来用,有这支杆子可以让我进行比对与测试回馈感差别.一般人很难可以同时有三支同系列杆身进行比较,我觉得第三支的比对是最重要的一个决胜点.是常态性的杆身回馈差别?还是特定的少数产品才会有?如果第三支杆身也是有差别,那就如同上面Leggero杆身一样的状况,这是一种常态性的杆身回馈差别.这是以随机式的产品测试,3支同系列杆身就有一支有这样的差别,以比例原则来看是很高.对我来说,以一位技师角度看产品是很难接受这样的常态性回馈差别.因为技师在第一线与球友互动,球友觉得不对,技师如果觉得产品在使用回馈上无法一致,那推销后会产生不少的客诉或不良反应.也就是一种销售风险很高的杆身品牌.

Z50 S的杆身使用上就偏我朋友那支Z60 S杆身偏硬的感觉.整支的感觉不是会有很大的杆身受力反弹,但杆身弹的力量很大,很扎实,是典型高吨位碳布产品的回馈特性.与Crazy CB系列或TJ系列的杆身反弹特性差不多.而我那支Z60 SR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太柔顺了,不像是高吨位碳布的杆身特性.如果是一般球友可能会爱上我这支的Z60 SR感觉.而我也拿我的Z60 SR给TM RBZ Z60 S木杆的朋友测试,他也直说我的杆子好打多了,回馈也舒服不会像他的Z60 S死硬.所以这样的结果才会让我想要让大家了解.因为两种不同系列的产品都有类似的回馈差异的结果.这样的表现对Basileus的质量稳定性是不及格.

高价产品的有形与无形特性都需一致
Leggero的产品售价在日本为52,500日币, Z系列的产品价格为73,500日币.都是走高价位的路子.产品的性能在上头也说到,与产品说明,要求都一致,但对于回馈感这块,有太大的落差,同时这个比例来说(回馈差异的比例)竟然如此的高(超过3成).就我自己的经验,不管其他杆身,同一个系列的产品,不管重量如何?硬度如何?它的杆身弯曲特性与回馈都要有类似的感觉.决不可以有一支杆子与另一支杆子有太大的感觉差异.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感觉差别,因为我看过太多球友因为杆身感觉不对,就把一支杆身给换掉或打入冷宫.太多人都是以感觉为导向,就连选手也是如此.感觉不对要打好球是比登天要难!

在这块上Basileus犯了致命的关键错误.这是我测试的结果.这次的测试杆子大多是朋友提供给我,只有一支是我的,我无法去刻意制造出这样的感觉差异.只是就朋友订制好的杆子,拿来测试,一次性测试这几支不同杆子,在不同时间,给不同使用者去使用所得到的结果.这样的结果让我感到吃惊,因为其他日本杆身厂还没有这样的问题. 身为日本杆身设计大师的赤冢先生不知对这样的状况有何想法?可能他是刻意要这样做,让产品的变化性可以更多元!或是有其他隐藏性含义?这点可能需要朋友去寻问他才能找到答案.小弟我材疏学浅,悟性与慧根十属有限.还无法感受到这层奥妙所在.

3. 杆身硬度特性与设计 – 以这块的特色就是杆身规格设定的模式.以一支杆身它要是成为天使,魔鬼或是猛兽的特性,都是在杆身设计师的巧手将它给予生命.这就是杆身的基础.把一支杆身它的硬度区块给设定好,前端,中端与后端各是怎样的硬度表现?以及杆身本身在那个区块的受力弯曲折点?同时杆身要打出怎样的起发角度?杆身反弹出去的倒旋量?这些问题都是与它的硬度设定与硬度区间有很重要的关系.而要让这些事给达成,设计师需要对杆身的使用材质与材料特性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要把杆身的特性给发挥出来,使用材料是绝对关键.

另外对于每一层的碳布它的编织结构,强度,特性都需要有明确的设定.也需要与材料商有好的关系,才能要求材料商把这些不同层次碳布的特性与编织法给设定到位.这也是近3年来很多新星杆身厂或是新杆身产品会大量使用这类材质的原因.因为它在使用性能上的表现有很明显效果.但在使用稳定度与杆身回馈上各家的产品就各有所不同与高低了.

Leggero杆身硬度特性
Leggero杆身不能说它是一支很易打的杆身,它也是典型高吨位碳布的性能款杆身产品.杆身的弹性很强大,只是它会更适合一般中差点,尤其是一些击球模式是把球给少扫出去的球友.同时挥杆速度不快的人.因为它的弹道设定上会是比较高,击球倒旋量不高.杆身的特性可以打出相当暴走的球质出来.不过众合我对很多不同特性与年龄层球友的使用此杆身观察.要把高吨位碳布的杆身特性给发挥出来,击球的力量是一定要有.大多数的球友不管你体型高大,还是瘦小型,只要你的击球动作是比较以节奏或速度在运行.触球时没有将手臂或上半身的重力往球头送,杆身没有产生一定性的弯曲度,这样的击球无法把高吨位碳布的杆身反弹强度与优势给打出来.简单说就是弹道要打出来不是那样简单.

我实际用可以打出高吨位碳布的效果,但我观察了一般球友,打Leggero杆身弹道不是低弹道就是中弹道,打不出它弹道的冲力出来.球飞不到高度就平飞或下坠去了.但这样的效果与他们的现有球杆已经有了差异与好的球质了.而如果我拿给年轻,或有力量的球友使用,他们就可以将Leggero高弹道的效果给打出来.而在这三支Leggero杆身上,弹道的表现是差不多,但硬度的差别就有很大不同.以我自己在内与其他球友的使用经验来说,Leggero 60 SR这支杆身的硬度要硬上50 S与FW55 S这两支杆身的回馈.而且硬度的差别不是只有半个硬度级数.由SR到S这样算是半个硬度级数.这让很多球友觉得60 SR这样的硬度会接近于X的使用感觉.打没两球就放弃不打了.

而不少测试Leggero杆身球友们,他们现在手边使用的杆身都是Tour AD, 三菱或Matrix等非市售款的订制杆身.杆身使用硬度大多在S硬度的水平.他们都很讶异这杆身只有SR硬度但使用的硬度回馈让他们怯步.虽然我用觉得60 SR这杆身确实比50 S要硬上不少,但因为我现在的硬度使用会比以前要硬.对于这样的硬度来说我反而是觉得不错,只是弹道高了点.球质与球速来说是没话说,典型的高碳布杆身的使用效果.所以说,我个人喜欢60 SR这杆身的强度,觉得50 S, FW55 S这两支就偏软.太多前端踢得感觉.

Z系列的硬度特性
那Z系列的杆身呢?刚好相反.朋友的Z60 S与Z50 S杆身都是有同样与类似的硬度感觉.下杆时,杆身的弯曲度不高,但反弹的速度与强度是偏硬底子.对于挥杆动作的要求极高.力量进不去,只求速度在击球,这样的效果来使用Z系列杆身不会太好,打出来的弹道也不会高.除非要搭配球头的起发角度高的设定才能将球给击高.要不就是球友挥杆动作是以捞球的方式在击球,这样才能顺利把球给送到一定高度.Z系列杆身的使用要求不小.一般人动作的稳定性与力量强度要够才能发挥效果.延迟下杆的动作要做到位,务必把杆身的弯曲度给拉到后面,在最后利用手的释放,一次性的把杆身弹性给送出去.这样击球的强度才会高.

本文未完,完结篇请奌下方!

Basileus 桿身產品特性測試~~總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basileus-ganshenchanpintexingceshizongji...

有更多这次测试的球杆照片,请点击下方联结观赏!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55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255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