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日本Royal Collection FD forged 4-P/Tour issue Dynamic Gold S200鐵桿組測試 下集

使用一個月後的球頭底部狀況!

简体版請点选文章下面"附加檔案"

接上集

 

接中集

 

年齡超過60歲的球友一樣揮得起來.不吃力!

如果配的球桿讓他們覺得很吃力或規格不是他們可以用的,我就不會讓他們測試.所以他們能否使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價值.雖然說他們也都認為這球桿重,但揮起來卻一點也不吃力,而且直說這桿子太穩了,跟他們現在使用的日系凹背桿配上NS Pro桿身的組合距離差不多,可能還遠點,但穩定度要好太多.根本不會歪.所以認為這樣的鐵桿很友善.

 

而我在進行約一個月的此組鐵桿測試時間也對於不同使用狀況,環境與天氣進行測試.以下就是我個人進行的性能與回饋,組織性的報告.

 

1. 打感 – 首先說明球頭打感. 這組球頭看起來是一般凹背桿的設計大小.所以使用起來也不會感到有難度會信心不足問題.桿面的凹槽為V型槽設計.桿底的寬度也與一般凹背球桿差不多.背面也有明顯凹背設計.因為此組鍛造桿面鐵桿使用起來不會像一般鍛造鐵桿那種回饋.打起來軟軟或啪啪的擊球回饋.因為它只有桿面是鍛造面,加上是凹背設計.所以打起來的回饋感反而是像鑄造/Cast的感覺.我當初打時還覺得是不是打錯了球桿.怎麼這套鍛造面的鐵桿打出來的回饋跟鑄造的球頭一樣那種脆脆的聲音與感覺.一點都不是我現在使用鍛造的啪啪聲.

 

球頭回饋與聲音像鑄造球頭感覺

這點對於打慣鍛造球頭的球友來說可能會有點不習慣,因為它是凹背設計所以打感上不會像一般刀背或半凹背那種球桿的扎實度與黏球.而它的回饋會更加直接,擊球聲音屬於答答的回饋.很清脆!而我很久沒打凹背桿了所以對於這類鐵桿的使用擊球方式也在一開始的第一次,第二次有點不習慣.需要讓桿面可以完整觸球.在觸球前,桿面需要將桿面角度完成打開來,不能像以前高重心的鐵桿打法,直接壓下去吃球.因為這類凹背桿重心會稍為低一點,所以要讓你可以打中甜蜜點.以得到最佳的擊球回饋與效果,需要在觸球前讓球頭可以方正的移動去擊球.這樣才能打到甜蜜點與送出應有的彈道. 

 

典型遠藤鍛造球頭回饋

不過打了3,4次以後對這樣的擊球回饋與擊球方式也就習慣了.因為以前打過遠藤出的Epon鐵桿,它們的凹背或半凹背鐵桿也是類似的擊球回饋,所以我也不是太在意.但讓我感到驚訝與愛不釋手的就是桿身的回饋.

 

桿身回饋

這套桿身是我2009年在泉州試過朋友的tour issue DG X100桿身後就決定要搞一套來自己用.愛上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穩定性與超優的桿身回饋.雖然打X100那種硬度的桿身但打起來還是可以感受到桿身受力彎曲的特性與舒服回饋.所以當下就想要買一套來自己用.而這組鐵桿也是如同我當初所期待的回饋感,這個S200硬度對我來說還是比較適合.打起來覺得好像是打R的硬度,桿身很會彈.但雖然會彈,覺得軟但擊球的精準度與穩定性是一點都沒有打折.擊球面觸球後,球就是直直的出去.沒有一點誤差.

 

長鐵的桿身設定比較會彈

雖然桿身重量重,揮起來卻沒有一點感到吃力或不舒服.反而覺得這樣及球回饋的軟,一點都不會感到使用這樣的鐵桿身有任何難度.這點也在一些60幾歲球友的使用上得到印證.這套鐵桿身在長鐵上會產生更大的彎曲度,彈性也會比較好.使用者可以以節奏擊球就行,不需要太刻意去發力擊球.因為桿身會幫你將最後擊球給踢出去.但這完全不會影響到它本身的穩定度.雖然感覺桿身前端比較會踢,但都踢的很精準沒有產生太多的側旋問題.讓擊球的方向性產生問題.這就是我愛這款桿身的地方.好打,打感又好,同時又很聰明.這就是Project X所完全跟不上的地方.

 

中鐵桿身回饋比較直接,穩定

另外在中鐵部份,它的回饋又與長鐵有點不同.中鐵的桿身回饋就快速與直接,反彈的幅度都變小了.同時反彈的速度也變快了.因為在中鐵長度上會比較平易近人,所以使用者都會以比較快的速度去使用.而桿身的回饋就比較直接,不會拖泥帶水.將球很快速的掃過去.再說到短鐵,它的短鐵回饋比中鐵要更軟一點.也會幫你進行最後一擊.踢的也很舒服與穩定.感覺它的長短鐵的彎曲比較一致,但中鐵的回饋比較類似性能桿身,回饋比較直接.不過整體來說都是很舒服的感覺.打上這種感覺要我再回去打Project X,就有點由奢入簡難了.桿身在回饋這項的表現我給它滿分.以這樣的性能水平,桿身重量可以有這樣的回饋,市面上沒有.因為要穩,要好打,要回饋好.我目前試過的鐵桿只有這套!這也是我為何要買它的原因.

 

2. 彈道與距離 – 這點來說就是此組鐵桿的關鍵所在.因為鐵桿要有精準的距離與準度,同時它落地後的滾動性不能太高,不然會讓精準度與距離很難掌握.而這套雖然是配上凹背桿球頭,一般人對於凹背球桿最大的垢病就是它的精準度掌握.而它的強項是在距離與易打性.所以我才會使用這套桿身來加強此鐵桿的精準度與穩定度的控制. 而這套鐵桿的彈道是我喜愛的特性.它的彈道設定與球路與Project X類似.因為它不會衝高.而NS Pro, KBS Tour, Dynamic Gold這類的鋼管桿身會衝高.讓球的抗風性不是很好,球到空中會感到很弱勢. 

 

Project X,與Tour issue DG 桿身都是彈道飛到一定高度後就不再高了,然後落下後一個彈跳就停下來.落地後的滾動性約5碼左右.很好掌握.不管是使用長鐵,中鐵,短鐵都是一樣.它的擊球後旋都非常一致.超穩!

 

長鐵的中彈道與遠距離

它長鐵的彈道是中彈道,很具有穿透性的彈道與球質.真的不太怕風雨.因為在測試的時間當中,很多次都是下雨,但它的球打出去還是一樣很有速度與質量.我使用4號鐵打出170~180碼的距離.這樣的距離我根本不需要帶我現在的20度鐵木桿了.但它的穩定性也不輸給我20度的鐵木桿.而我估計這組鐵桿如果在天氣好一點的狀況使用下,距離可以再增加個5~10碼.因為這一月都是低溫,潮濕與多雨狀況.這樣的天氣下測試球桿,一定會影響擊球效果與性能表現.因為球在空中因為空氣濕度高,密度也高,讓飛行時的阻力增加,所以飛行距離會短少個5~10碼是正常. 所以這樣的距離來說我已經很滿意了.

 

中鐵的超重高彈道球質

對於中鐵的彈道就是高彈道,但它的高彈道可不是別人的很高然後無力的落下.它的高是很有弧度的飛行高度然後滑行掉下.非常適合打上果嶺的球.球質很重.每次都看到球是重重的落下,一個彈跳後就停下來不動.與我使用Project X一樣.球質就是很棒.不會滾過頭.對於距離來說,我使用6鐵的距離為150~160碼.比我現在使用Project X的擊球距離要遠10碼~15碼. 距離的提升很明顯.現在上場跟那些有距離的朋友打球,不用再別人拿8鐵我拿6鐵開球打140碼的三桿洞.我也拿短鐵去攻果嶺了. 這樣的距離完全符合我當初的設定預期.鐵桿的距離提升已達到我的要求了.

 

短鐵高彈道與優異的停球力

短鐵的彈道也是很穩定,不衝高,重重的落下.距離上以8鐵來說,約可以到130碼到140碼之間.落地也不會滾.停球力很優.整體來說這組鐵桿的彈道與距離真的要比我現在使用的刀背也好,半凹背的鍛造鐵桿都要長.打起來相當有信心.重點是球的飛行球質很穩,很重.抗風性很強.長鐵雖然彈道平一點但落地後的滾動性一點都不會滾動太多.還是一個彈跳後就停下來.看來我用這套鐵桿後根本就可以少帶一支鐵木桿了.

 

3. 易打性與容錯力- 我只能說你打這套鐵桿只要確認你的擊球面有碰到球就行.不會亂飛也不會歪.就算沒打中甜蜜點球還是直直的出去.只是彈道變低,距離會短個10碼.傷害不大.另外就算你動作錯誤,球桿也可以將你的失擊傷害減低到最小.因為桿身的穩定性很棒.會盡可能幫你修正這些失誤.

 

這組凹背桿要做球也行

雖然說這組鐵桿是凹背桿,但一開始用的前3次我打起來可不是很順利.凹背雖然設計上以易打性為主,但這類凹背桿卻有一點的使用難度.你需要讓你的擊球不可以用擠的去擊中球.需要提早將桿頭,桿面以方正去觸球.這樣才能把球給打出它的甜蜜點.可以說是需要使用幾次才可以了解這套鐵桿的使用技巧.但只要了解後,那就生龍活虎了.球球可以送的扎實與精準.還可以做球,桿身的彈性好,要打左曲或右曲球一樣沒問題.沒有像一般凹背桿有做球上的困難度.因為桿身會幫你帶出來你要的擊球角度.所以這點來說算是加分.

 

球桿重,所以要以節奏進行揮擊方式

另外由於這套鐵桿重量夠,所以下場擊球可以毫不考慮的直接送下去.桿身會自動幫你吃下去草裡帶出球來.這就是用這類重的桿身的好處.太輕的桿身或是桿身鋼性不強,對於台灣這類硬的球道來說,擊球會有點吃力或反彈回來.也因為這樣桿身的彈性好,彈的力道也很大,所以你可以很輕鬆以節奏來操作此鐵桿.讓它幫你完全最後擊球動作.只要掌握好你每一個動作細節,將它做到位.球桿會幫你把你要的性能與距離打出來.一點不需要發力擊球.發力反而會讓自己的肌肉太緊而打不好.

 

不是重的球桿就打不出距離來

用了這套鐵桿反而會讓自己注意自己擊球節奏,因為快不了.球桿重,會讓你將擊球速度給放慢.但放慢不會減低你擊球距離與效果.反而可以讓你穩穩的做好動作過程.所以說不要再有輕的球桿可以打的比較遠. 輕的球桿穩定性不足讓你隨便發力去擊球.得到的結果不會太好.誰說重的球桿的回饋就會差? 這種球桿連打NS Pro的人都說好用.這才是大家要去了解的地方.一些升級產品都有它獨特的優點,你需要去使用過後了解這些細節.這才能讓你的高爾夫生涯給更豐富.

 

誰說凹背桿就打不出性能與穩定性?

這套鐵桿是完全套跳脫一般球友對於凹背鐵桿的定義.因為大部份的球友都會認為凹背桿是給高差點或是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使用.但這樣的組合與客製後,它具有性能,擊球穩定度,與距離的武器.它不會比刀背款球桿要難操控.因為桿身幫他做好這塊性能不足的缺失.而它可以同時將精準度與距離給送出來.這對於很多一般球友來說是他們所需要的鐵桿設定.我也是一樣一般球友,對於鐵桿的性能與距離都需要得到提升.這樣才能讓整個下場擊球可以更家輕鬆與簡單.

 

美巡賽中已經有越來越多選手使用凹背桿

現在對於一些比賽球場把距離越拉越長,讓整體的難度提升不少.而一些距離短的選手就需要對這樣的挑選找出解決方案.而他們也都使用凹背桿讓他們可以得到較好的距離,同時對於使用掌握與擊球精準度來說都不會比使用刀背桿要差.所以說這也是一種趨勢.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打出好的距離出來,而也不是凹背桿就得不到你要的穩定性與擊球效果?只要你規格與桿身選擇正確.這些要求也是可以達到.而這套鐵桿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這樣的鐵桿規格配製已跳脫一般人的想法

沒有一個人可以想像一支鐵桿身重達135g可以配出一組鐵桿規格是這樣平易近人.只有C9.9的揮桿重量.使用起來一點都不會重.我同時也給一位站上會員,年齡30出頭,木桿開球距離超過250碼.它目前鐵桿也是使用NS Pro 950.他用過我這套鐵桿就直說好打,不重,很穩定.他也沒想到Tour issue DG可以這樣的性能與回饋,雖然說桿身重,但使用起來經過調配後卻是一點都沒有影響.就如同在打一般的鐵桿感覺.而對於距離的提升也讓他讚不絕口.他保守說,這樣的距離至少比他現有鐵桿要提升一個號碼.也直說這樣的球桿不像是職業級別的鐵桿規格,反而使用起來輕鬆卻可以享受到職業級別的性能.

 

球桿的規格配置是一門藝術

每一支或一組球桿都有其規格,而這個規格也是它的DNA.也就是它特有的個性.雖然表面上的DNA是一些數據,但這支桿數據背後是一個摸不到的性能,感覺與彈道的靈魂.我個人試過也組過很多球桿.一些球桿規格看起來很有善,但打起來卻是一百個不對或不順.但也有些球桿規格很兇猛,但打起像溫馴的小貓一點都不會覺得不舒服會吃力.大家千萬不要認為球桿就是比你現在的規格或以前的規格給固定化.然後套用在新的球桿上.每一個球頭,桿身與握把都有其獨特的性能與特色,一位好的客製師需要去了解這個球頭,桿身與握把的內在,再依據使用者的喜好,球具要求進行規格設定.這樣才能真正得到一支球桿的內在.

 

球具規格是死的,人是活的.數據不代表任何意義,球具數據的意義在於你如何把它運用在使用效果與操作上.不要在滿嘴數據了.要真正了解球桿的特性與你要的東西才是王道!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

附加檔案大小
日本Royal Collection FD forged _下集简体291.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