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如何瞭解桿身重量對於使用與距離的影響?

如何瞭解桿身重量對於使用與距離的影響?

我常常說桿身的重量與你的使用操控有關,而更重要它與你打出來的距離也是息息相關.我為啥會一直希望大家你能打得起比較重一個級數桿身就要用它.比如你可以打60g的桿身在一號木桿上,就最好用60g這個重量級別的產品.雖然你用輕一級的桿身可以讓你使用起來更簡單與更容易.但你降一個重量級別會導致你的擊球精準度減低,距離不會更遠,動作容易跑掉等問題.因為輕的桿身雖然可以給你身體一個假象就是你可以發力更加輕鬆與簡單,但也因為這樣你會動作節奏越打越快,這樣反而很難讓你維持原本動作的精準度與穩定性,對於觸球到桿面的甜蜜點這塊也不會提高.打不到桿面甜蜜點就無法把桿子的最好效果給發揮.這就是關鍵.

我會有這樣的結論就是因為我手邊很多的不同重量,硬度桿身訂製出來的球桿可以實際使用來比較出差異來.但我看太多坊間工房技師都推薦大家使用50g這個重量級別桿身.而使用者都是有點速度力量的球友,雖然打起來沒問題但對於實際使用的性能提升與穩定度都是很大的問題.所以往往很多球友都是用了幾個月後就覺得桿子打軟了,動作跑掉了,距離也變得短了.這也是當一支不適合你的桿子用了一陣子後,對於你身體,動作施展,與結果都是直接影響.因為一般球友本身對球桿與動作瞭解有限下,自然無法對這些球桿問題有一個清楚瞭解.這也讓球友會不斷在這些錯誤中去循環,甚至找不出答案跳出這個循環來.其實好的技師他是有能力讓你可以用適合的重量再利用規格的設定來提昇使用能力.也就是說,他能把不好打的桿身或性能導向的桿身設定成你可以打的規格.讓你得到更好的結果.

有些時候桿子不好打不見得是產品本身問題,很多時候的問題都出現在桿子整體的規格設定上.當技師本身能力,經驗與專業不足時,你就是白老鼠,但他本身也沒有能力去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所以他們所設定的桿子邏輯就是一成不變.他沒有辦法或無力去改變這個邏輯時你找上這種技師就是無從得到解決.這也是大家要多方面去找到適合的技師來相互交流討論才能知道技師的專業水平.讓你不會白花花的把時間與金錢投入但到頭來卻還是問題越來越大,效果明顯後退.

其實桿身重量問題不只是影響在木桿上,連鐵桿與挖起桿都是一樣的結果.或許鐵桿有太多隻你不好去觀察或測試.但你可以去找挖起桿,找同樣的角度,差不多的長度(長度不可落差超過0.25”範圍),桿頭重量最好也差不多.而桿身的重量去比較使用不同的重量就可以知道這個重量會影響到你使用的差異.因為我自己習慣使用桿身重量在110g以上的挖起桿桿身.但最近裝了Project X PXI 5.0.桿身重量就不到110g.雖然裝起來跟我其他挖起桿的規格差不多,長度也差不多,但實際打起來就明顯感受到距離變短了.

因為我的挖起桿都是52度,打的距離都在50碼內範圍.尤其是30碼內的距離是我主要使用的射程.所以說對於使用不同挖起桿會得到的結果就很容易看出來差異.我以同樣的力量與上桿幅度,使用鋼管桿身110g以上的挖起桿可以精準地打出我要的距離與方向.但使用PXI 5.0卻短了3碼~5碼的距離.而且不管距離多少都是有這樣的距離落差.我使用的桿身重量都在100g以上,也都是鋼管材質.但得到的結果卻有如此明顯落差.短距離都差了這樣的距離那更不用說更長的桿子與針對更遠的距離來比較.這也不過是少一級的重量卻可以也距離落差.雖然我用的110g以上的桿身級別是高檔,但這也可以作為一個因素在這個距離減短問題上.

PXi也不是便宜的鋼管桿身,桿身強度也夠,硬度也到位.就是打不出我其他Tour issue DG S200/S200 CPT的距離.我把桿頭重量,反彈角,桿子長度都設定到差不多才能作為對照組去進行比較測試.雖然PXi這隻挖起桿可以更好打,更容易操控球桿但就是距離短一點,我必須要更發點力量,上桿再多一點才能打出我要的距離與跟重一點的桿身距離.所以當你要掌握距離來說,適合你動作的桿身重量其實起了很大的穩定作用與最佳擊球效果的因素.而且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當我會去發力打PXi時,失誤的機會也會跟著提升.沒有重的桿身那樣簡單去打短桿的穩定.

大家都認為距離很重要,也必須要去掌握的一塊.往往會因為要多一點距離去發力打球,但結果往往跟你想的南轅北轍.這就是在球具觀念上必須要正確.因為當你越想發力,你的動作的維持,身體的控制快速運行動作能力就會變得更加困難.就算職業選手在比賽中也不會全力去擊球.大多都是只用了6~7成的力量與速度來揮桿.這樣才能更容易控制結果與身體.在上面的例子中,連短桿都可以有這樣的距離差別,雖然輕桿身可以讓你用起來更好用,但說實在的它無法去掌握結果.只能說你平時最穩定的切桿距離範圍在輕的桿身重量中,可能就必須要短個3~5碼的距離.所以說,用PXi的挖起桿我的短桿範圍是在25碼內.跟使用Tour issue DG S200或CPT款的30碼是有5碼的距離落差.

而當你可以精準的打30碼內的目標物,你自然就更好掌握自己的結果.但當你最佳範圍在25碼,對於26~30碼的距離就會產生更高的失誤率.這樣的問題就會讓你多一桿的結果.所以我說過,重的桿身材料密度會高於輕的桿身,所以你更容易發揮出你的擊球效果.千萬別再被別人誤導,認為用輕一點的桿身可以讓你打得更遠或更好打.也要記住,當你用這樣的桿身時,你的副作用可能會大於你所得到的結果.而桿身重量的影響是擴及與涵蓋所有的桿子,不是只有木桿類,鐵桿,挖起桿,推桿都是一樣的邏輯原理.

打高爾夫打到後面都是追求所謂的”質量的擊球”.那些過多的招式或虛的效果都無法讓你把球打得更扎實與更好.所以你才需要對於能提升你質量擊球能力下手.從球桿角度來說,桿身重量肯定就是必須要調整與分析的一塊.你要把你的經驗做為基礎別再一直用一些錯的產品讓你自己球都打不好.把這些知識融入到你的身體才能讓你高爾夫逐漸由黑白轉為彩色!

---------------------------------------------------------------
我常常说杆身的重量与你的使用操控有关,而更重要它与你打出来的距离也是息息相关.我为啥会一直希望大家你能打得起比较重一个级数杆身就要用它.比如你可以打60g的杆身在一号木杆上,就最好用60g这个重量级别的产品.虽然你用轻一级的杆身可以让你使用起来更简单与更容易.但你降一个重量级别会导致你的击球精准度减低,距离不会更远,动作容易跑掉等问题.因为轻的杆身虽然可以给你身体一个假象就是你可以发力更加轻鬆与简单,但也因为这样你会动作节奏越打越快,这样反而很难让你维持原本动作的精准度与稳定性,对于触球到杆面的甜蜜点这块也不会提高.打不到杆面甜蜜点就无法把杆子的最好效果给发挥.这就是关键.

我会有这样的结论就是因为我手边很多的不同重量,硬度杆身订製出来的球杆可以实际使用来比较出差异来.但我看太多坊间工房技师都推荐大家使用50g这个重量级别杆身.而使用者都是有点速度力量的球友,虽然打起来没问题但对于实际使用的性能提升与稳定度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往往很多球友都是用了几个月后就觉得杆子打软了,动作跑掉了,距离也变得短了.这也是当一支不适合你的杆子用了一阵子后,对于你身体,动作施展,与结果都是直接影响.因为一般球友本身对球杆与动作瞭解有限下,自然无法对这些球杆问题有一个清楚瞭解.这也让球友会不断在这些错误中去循环,甚至找不出答案跳出这个循环来.其实好的技师他是有能力让你可以用适合的重量再利用规格的设定来提昇使用能力.也就是说,他能把不好打的杆身或性能导向的杆身设定成你可以打的规格.让你得到更好的结果.

有些时候杆子不好打不见得是产品本身问题,很多时候的问题都出现在杆子整体的规格设定上.当技师本身能力,经验与专业不足时,你就是白老鼠,但他本身也没有能力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所以他们所设定的杆子逻辑就是一成不变.他没有办法或无力去改变这个逻辑时你找上这种技师就是无从得到解决.这也是大家要多方面去找到适合的技师来相互交流讨论才能知道技师的专业水平.让你不会白花花的把时间与金钱投入但到头来却还是问题越来越大,效果明显后退.

其实杆身重量问题不只是影响在木杆上,连铁杆与挖起杆都是一样的结果.或许铁杆有太多隻你不好去观察或测试.但你可以去找挖起杆,找同样的角度,差不多的长度(长度不可落差超过0.25”范围),杆头重量最好也差不多.而杆身的重量去比较使用不同的重量就可以知道这个重量会影响到你使用的差异.因为我自己习惯使用杆身重量在110g以上的挖起杆杆身.但最近装了Project X PXI 5.0.杆身重量就不到110g.虽然装起来跟我其他挖起杆的规格差不多,长度也差不多,但实际打起来就明显感受到距离变短了.

因为我的挖起杆都是52度,打的距离都在50码内范围.尤其是30码内的距离是我主要使用的射程.所以说对于使用不同挖起杆会得到的结果就很容易看出来差异.我以同样的力量与上杆幅度,使用钢管杆身110g以上的挖起杆可以精准地打出我要的距离与方向.但使用PXI 5.0却短了3码~5码的距离.而且不管距离多少都是有这样的距离落差.我使用的杆身重量都在100g以上,也都是钢管材质.但得到的结果却有如此明显落差.短距离都差了这样的距离那更不用说更长的杆子与针对更远的距离来比较.这也不过是少一级的重量却可以也距离落差.虽然我用的110g以上的杆身级别是高档,但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因素在这个距离减短问题上.

PXi也不是便宜的钢管杆身,杆身强度也够,硬度也到位.就是打不出我其他Tour issue DG S200/S200 CPT的距离.我把杆头重量,反弹角,杆子长度都设定到差不多才能作为对照组去进行比较测试.虽然PXi这隻挖起杆可以更好打,更容易操控球杆但就是距离短一点,我必须要更发点力量,上杆再多一点才能打出我要的距离与跟重一点的杆身距离.所以当你要掌握距离来说,适合你动作的杆身重量其实起了很大的稳定作用与最佳击球效果的因素.而且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我会去发力打PXi时,失误的机会也会跟着提升.没有重的杆身那样简单去打短杆的稳定.

大家都认为距离很重要,也必须要去掌握的一块.往往会因为要多一点距离去发力打球,但结果往往跟你想的南辕北辙.这就是在球具观念上必须要正确.因为当你越想发力,你的动作的维持,身体的控制快速运行动作能力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就算职业选手在比赛中也不会全力去击球.大多都是只用了6~7成的力量与速度来挥杆.这样才能更容易控制结果与身体.在上面的例子中,连短杆都可以有这样的距离差别,虽然轻杆身可以让你用起来更好用,但说实在的它无法去掌握结果.只能说你平时最稳定的切杆距离范围在轻的杆身重量中,可能就必须要短个3~5码的距离.所以说,用PXi的挖起杆我的短杆范围是在25码内.跟使用Tour issue DG S200或CPT款的30码是有5码的距离落差.

而当你可以精准的打30码内的目标物,你自然就更好掌握自己的结果.但当你最佳范围在25码,对于26~30码的距离就会产生更高的失误率.这样的问题就会让你多一杆的结果.所以我说过,重的杆身材料密度会高于轻的杆身,所以你更容易发挥出你的击球效果.千万别再被别人误导,认为用轻一点的杆身可以让你打得更远或更好打.也要记住,当你用这样的杆身时,你的副作用可能会大于你所得到的结果.而杆身重量的影响是扩及与涵盖所有的杆子,不是只有木杆类,铁杆,挖起杆,推杆都是一样的逻辑原理.

打高尔夫打到后面都是追求所谓的”质量的击球”.那些过多的招式或虚的效果都无法让你把球打得更扎实与更好.所以你才需要对于能提升你质量击球能力下手.从球杆角度来说,杆身重量肯定就是必须要调整与分析的一块.你要把你的经验做为基础别再一直用一些错的产品让你自己球都打不好.把这些知识融入到你的身体才能让你高尔夫逐渐由黑白转为彩色!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