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aylormade SLDR 430 10.5度/Veylix Alpina 673 S硬度木桿測試!實際測試篇!

Taylormade SLDR 430 10.5度

更多此桿照片都在以下連結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2157673687...

Taylormade SLDR 430 10.5度/Veylix Alpina 673 S硬度木桿測試!產品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430-105duveylix-alpina-6...

Taylormade SLDR 430 10.5度/Veylix Alpina 673 S硬度木桿測試!規格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430-105duveylix-alpina-6...

實際測試篇開始.

這種桿頭重又桿面彈性大,桿身強度不夠尤其前端強度不足就比較容易產生側旋問題.側旋一多,球就會產生曲球出來.尤其動作比較多身體轉動與轉肩的打法更需要桿身強度要夠不然桿子因為球頭重受力彎曲度就大,如果桿身強度不足就會無法及時回正與反彈到觸球位置.所以這樣的球頭選桿身強度比硬度還重要.因為我有其他桿身可以試, Velox 60st已經算是相對好的結果但還是有缺陷.當然要打也可以但要控制自己動作不要太大.而且桿身很容易打出極限.但這樣絕不是我設定桿子的目的.桿子就是要盡力發揮與釋放開來.這樣才是我要的球桿與給球友的東西.有這些經驗所得到這一個組合也是我想要讓大家瞭解.請大家進到此桿的詳細說明與分析.

1. 球頭回饋 – SLDR 430 與我打的Jetspeed感覺差不多,球頭低前重心的設計讓我打先前R1與其他 TM 木桿有很大差別.以往那種硬硬跟鐵塊的感覺都沒有了.取而代之是低重心的柔軟反彈桿面回饋.它雖不是一整個頭的擊球回饋但它的桿面的觸球點是相當舒服,雖然是一個點的回饋但讓你可以感受到你擠壓球的感覺與舒服感.真的相當不錯.已經把先前幾代的粗糙回饋給換到全新的扎實與柔順的擊球了.這樣的擊球感讓我想起以前球頭的擊球感覺.對於觸球點的強力反彈感是現在木桿球頭所沒有.所以你打的好壞與位置都在那一剎那就可以知道.所以這種球頭設計走回以前10年前那種舊式風格.球頭變小,甜點位置就在那,要打中它需要有穩定的擊球動作與體能條件.但打得好這樣的球桿會是相當可怕的武器.因為它會為你做到你要的結果,但在回饋上它是一點都不會打折.

因為每次擊球時,我只能感受到觸球點那個柔順的反彈力量回饋,整個球頭就像石頭一樣穩固與沒有變化.這算好或不好我不知道,但對於觸球的回饋上我覺得不錯.就算它沒有其他木桿那種更整體與大範圍的回饋感但用起來就是舒服與順暢.打起來的會讓用的人一球接一球的享受這桿子的扎實度.雖然它的非甜點的擊球回饋比較硬,也比較脆的聲音但它的擊球聲是低調的啪啪聲,聽起來相當舒服與它的擊球回饋感有更完整的共鳴.也能完全瞭解到這球頭它是低調中的大器.整體來說我個人對這款球頭的喜愛度不會低於Jetspeed.但Jetspeed的回饋與它是同一類,只是Jetspeed所針對的使用族群與SLDR 是不同.但都是走低調大器的風格.是全新TM 對木桿的詮釋.

這樣的產品對於現在的TM來說是相當重要也是來得正是時候,這兩年來的TM從R1過來,木桿的銷售就是節節敗退.從以前的超過5成的市佔份額到現在只剩三成多的水平.可以說是快要腰斬了一半.我先前也測試過不少TM的產品,從R11後, R1,與這兩年的SLDR我都覺得只是為了應付市場的產品.存在的價值與突出性沒有R9 Supertri那樣優.也因為先前的產品做到相當高水平,對於後續產品要能勝過前面就需要更多用心與開發力道.但TM後面的產品大家都可以從我的測評中瞭解到一些問題.所以面對銷售下滑這也是必然之勢.

而Loft up這種特性在早期的球桿就是做成這樣,但早期的球桿有相當高難度的使用操作性問題,但當你已經把可以玩的東西都玩過了,所以重回以前的設計自然無可避免,再加入新的模式與思維來包裝這個新技術與新產品就是TM要找回球具一哥的路子.但這種桿子相當挑使用者,很難以這種大量化的產品就能得到好的結果.當然你多半能打到不錯距離但對於結果與穩定性可能就是使用者要去考量的因素與調整的空間.因為這當中有太多個人因素與設定變化.對於TM這種巨大企業它不是做微型化服務的訴求.你只能尋求其他渠道的協助來找出最適合你的規格使用.但這需要相當多的經驗與專業牽涉其中.

以回饋這塊來說我不能說TM SLDR 430是最棒的擊球回饋但它已經可以讓使用者得到與球互動的機會與感受到更多你擊球的變化了.雖不是最好但也不差.尤其用得動這種桿子的人它不見得需要那種太多擠壓球桿,或是太多的擊球回饋.簡單的觸球感覺也是這種球桿需要呈現的風格.所以這塊來說我給中上的評價.高於一般球桿,卻還沒有到最好.但已經是近5年來的TM木桿中相當成熟與好的回饋產品.

2. 桿身回饋 – 這塊我覺得也是這支桿的特色之一.以這支桿子我挑它的原因在於它的材料強度較高,可以承受這種重球頭的壓力與產生即時的彈性到觸球時間點與位置.對於它的573我的使用感受是回饋比較一般,沒太多的彈性,但對於擊球距離,球速與穩定性來說都是在水平以上.完全擊敗同級或高一級的桿身產品.不過在這支桿子上,我前兩次的使用都感覺沒太大變化.桿身的彈性沒有太多,而桿身前端是完全可以跟得上與hold住球頭重量.這點我個人是得到我先前的預期.但當我把桿身的結構打開後,整支桿子變得相當有彈性,尤其在桿身的中段位置,感受折點與彈性特別的多.突然間這桿子變得有靈性了.它變聰明了,感覺上也變得更好更舒服!

我的感想是這種高噸位碳布是不怕你打,你有速度與有力量對這樣的桿身是最好.因為它的強度夠,如果你的速度力量不足反而無法把這種桿身的彈性給發揮出來.但有時後不是你死命的揮,發力的提速就可以把這種桿身的彈性給打出來.更重要在於你的規格設定與球頭特性配合下才能讓桿身的優點發揮出來.這次的673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一開始打是比較粗糙的感覺,沒有太多桿身的回饋與變化.但當你把結構給打開後,那整支桿身就變得不同了.它的彈性也出來了,桿子更加聰明去幫你擊球.但不會因為球頭重讓桿身彈的速度與力量有打折,相反的你會更敢打.打的速度節奏變化結果自然有所不同但重點是就算輕鬆打,距離一點都不會打折.簡單說就是這桿子已經把桿身的特性給帶出來.碳纖維的特性中的彈性也發揮了.

所以打了兩週後我對這桿子越是喜歡,因為越敢打,桿子完全承受得了.不會不敢發力或怕發力就會打歪.桿身的彈性是值得信任.你知道桿子會跟得上你的速度,同時它揮擊上是完全不會拖泥帶水,一氣喝成.所以這桿身的回饋我也要給它按個讚.對於這樣價位的產品能得到這樣的結果與感覺完全出呼我預期.但這也是我想要.給其他的球友打,它們也覺得桿身完全hold住,彈力十足,但它的彈力不會過多像日系桿身那樣.就是那樣簡單與迅速.但你完全可以靠它打出你要的結果.Veylix桿身的強度與質量向來都不錯,現在這次的測試下也是一樣甚至優於573的效果.看來美系的桿身還是要以60g這個水平來選會有較好的結果.

3. 距離與彈道 – 這桿子最可怕的地方就在這.它的低前重心設計讓我用起來就上癮,尤其打出的球讓我熱血十足完全無法說不的機會. 首先,這桿子打出來的出球角度真的低,10.5度我實際量的桿面角度也在10.8度.沒差太多.但打出來的出球角度最多就13度.完全不會把彈道給打高起來.球都是低平的飛行.就算我使用Matrix Velox 60st它的彈道還是相當有穿透性的低彈道的衝出去.這支桿身配出來的擊球出球角度低,但球速超強的快.我一開始打時,動作做完頭抬起來後,球已經飛到後段了.因為它的球速太快了.這桿身的彈道算中低最高可以中等高度,但絕不會再衝高了.

而打出來的距離真的遠,你想,彈道低平就算了但飛行距離與我用其他球桿更高於它的彈道相比都是一樣,甚至有時擊球扎實度比較好,動作釋放做得到位,那飛行距離完全超過我平時的距離範圍.我其他球桿如果配上更高端的桿身,可以把彈道壓低讓飛行距離不會太差,但這支桿子它的桿身是不貴,得到的距離結果是那些500美金以上的桿身所得到的彈道效果與飛行距離.等於說這款球頭與桿身的組合是K.O.(完全擊敗比它更貴的產品組合).這就是我為它著迷所在.我在測試這桿子的期間內就不斷會把我其他桿子帶上當對照組,但只要一比下去,它是完全勝利.下場也是如此.飛得更遠,滾得更遠.我的開球已經可以穩定超過260碼的水平.達到我要的目標270碼.

本文未完,完結篇請點下方.

Taylormade SLDR 430 10.5度/Veylix Alpina 673 S硬度木桿測試!完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430-105duveylix-alpina-6...

----------------------------------------------
更多此杆照片都在以下连结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2157673687...

Taylormade SLDR 430 10.5度/Veylix Alpina 673 S硬度木杆测试!产品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430-105duveylix-alpina-6...

Taylormade SLDR 430 10.5度/Veylix Alpina 673 S硬度木杆测试!规格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430-105duveylix-alpina-6...

实际测试篇开始.

这种杆头重又杆面弹性大,杆身强度不够尤其前端强度不足就比较容易产生侧旋问题.侧旋一多,球就会产生曲球出来.尤其动作比较多身体转动与转肩的打法更需要杆身强度要够不然杆子因为球头重受力弯曲度就大,如果杆身强度不足就会无法及时回正与反弹到触球位置.所以这样的球头选杆身强度比硬度还重要.因为我有其他杆身可以试, Velox 60st已经算是相对好的结果但还是有缺陷.当然要打也可以但要控制自己动作不要太大.而且杆身很容易打出极限.但这样绝不是我设定杆子的目的.杆子就是要尽力发挥与释放开来.这样才是我要的球杆与给球友的东西.有这些经验所得到这一个组合也是我想要让大家瞭解.请大家进到此杆的详细说明与分析.

1. 球头回馈 – SLDR 430 与我打的Jetspeed感觉差不多,球头低前重心的设计让我打先前R1与其他 TM 木杆有很大差别.以往那种硬硬跟铁块的感觉都没有了.取而代之是低重心的柔软反弹杆面回馈.它虽不是一整个头的击球回馈但它的杆面的触球点是相当舒服,虽然是一个点的回馈但让你可以感受到你挤压球的感觉与舒服感.真的相当不错.已经把先前几代的粗糙回馈给换到全新的扎实与柔顺的击球了.这样的击球感让我想起以前球头的击球感觉.对于触球点的强力反弹感是现在木杆球头所没有.所以你打的好坏与位置都在那一刹那就可以知道.所以这种球头设计走回以前10年前那种旧式风格.球头变小,甜点位置就在那,要打中它需要有稳定的击球动作与体能条件.但打得好这样的球杆会是相当可怕的武器.因为它会为你做到你要的结果,但在回馈上它是一点都不会打折.

因为每次击球时,我只能感受到触球点那个柔顺的反弹力量回馈,整个球头就像石头一样稳固与没有变化.这算好或不好我不知道,但对于触球的回馈上我觉得不错.就算它没有其他木杆那种更整体与大范围的回馈感但用起来就是舒服与顺畅.打起来的会让用的人一球接一球的享受这杆子的扎实度.虽然它的非甜点的击球回馈比较硬,也比较脆的声音但它的击球声是低调的啪啪声,听起来相当舒服与它的击球回馈感有更完整的共鸣.也能完全瞭解到这球头它是低调中的大器.整体来说我个人对这款球头的喜爱度不会低于Jetspeed.但Jetspeed的回馈与它是同一类,只是Jetspeed所针对的使用族群与SLDR 是不同.但都是走低调大器的风格.是全新TM 对木杆的诠释.

这样的产品对于现在的TM来说是相当重要也是来得正是时候,这两年来的TM从R1过来,木杆的销售就是节节败退.从以前的超过5成的市佔份额到现在只剩三成多的水平.可以说是快要腰斩了一半.我先前也测试过不少TM的产品,从R11后, R1,与这两年的SLDR我都觉得只是为了应付市场的产品.存在的价值与突出性没有R9 Supertri那样优.也因为先前的产品做到相当高水平,对于后续产品要能胜过前面就需要更多用心与开发力道.但TM后面的产品大家都可以从我的测评中瞭解到一些问题.所以面对销售下滑这也是必然之势.

而Loft up这种特性在早期的球杆就是做成这样,但早期的球杆有相当高难度的使用操作性问题,但当你已经把可以玩的东西都玩过了,所以重回以前的设计自然无可避免,再加入新的模式与思维来包装这个新技术与新产品就是TM要找回球具一哥的路子.但这种杆子相当挑使用者,很难以这种大量化的产品就能得到好的结果.当然你多半能打到不错距离但对于结果与稳定性可能就是使用者要去考量的因素与调整的空间.因为这当中有太多个人因素与设定变化.对于TM这种巨大企业它不是做微型化服务的诉求.你只能寻求其他渠道的协助来找出最适合你的规格使用.但这需要相当多的经验与专业牵涉其中.

以回馈这块来说我不能说TM SLDR 430是最棒的击球回馈但它已经可以让使用者得到与球互动的机会与感受到更多你击球的变化了.虽不是最好但也不差.尤其用得动这种杆子的人它不见得需要那种太多挤压球杆,或是太多的击球回馈.简单的触球感觉也是这种球杆需要呈现的风格.所以这块来说我给中上的评价.高于一般球杆,却还没有到最好.但已经是近5年来的TM木杆中相当成熟与好的回馈产品.

2. 杆身回馈 – 这块我觉得也是这支杆的特色之一.以这支杆子我挑它的原因在于它的材料强度较高,可以承受这种重球头的压力与产生即时的弹性到触球时间点与位置.对于它的573我的使用感受是回馈比较一般,没太多的弹性,但对于击球距离,球速与稳定性来说都是在水平以上.完全击败同级或高一级的杆身产品.不过在这支杆子上,我前两次的使用都感觉没太大变化.杆身的弹性没有太多,而杆身前端是完全可以跟得上与hold住球头重量.这点我个人是得到我先前的预期.但当我把杆身的结构打开后,整支杆子变得相当有弹性,尤其在杆身的中段位置,感受折点与弹性特别的多.突然间这杆子变得有灵性了.它变聪明了,感觉上也变得更好更舒服!

我的感想是这种高吨位碳布是不怕你打,你有速度与有力量对这样的杆身是最好.因为它的强度够,如果你的速度力量不足反而无法把这种杆身的弹性给发挥出来.但有时后不是你死命的挥,发力的提速就可以把这种杆身的弹性给打出来.更重要在于你的规格设定与球头特性配合下才能让杆身的优点发挥出来.这次的673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一开始打是比较粗糙的感觉,没有太多杆身的回馈与变化.但当你把结构给打开后,那整支杆身就变得不同了.它的弹性也出来了,杆子更加聪明去帮你击球.但不会因为球头重让杆身弹的速度与力量有打折,相反的你会更敢打.打的速度节奏变化结果自然有所不同但重点是就算轻鬆打,距离一点都不会打折.简单说就是这杆子已经把杆身的特性给带出来.碳纤维的特性中的弹性也发挥了.

所以打了两週后我对这杆子越是喜欢,因为越敢打,杆子完全承受得了.不会不敢发力或怕发力就会打歪.杆身的弹性是值得信任.你知道杆子会跟得上你的速度,同时它挥击上是完全不会拖泥带水,一气喝成.所以这杆身的回馈我也要给它按个讚.对于这样价位的产品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与感觉完全出呼我预期.但这也是我想要.给其他的球友打,它们也觉得杆身完全hold住,弹力十足,但它的弹力不会过多像日系杆身那样.就是那样简单与迅速.但你完全可以靠它打出你要的结果.Veylix杆身的强度与质量向来都不错,现在这次的测试下也是一样甚至优于573的效果.看来美系的杆身还是要以60g这个水平来选会有较好的结果.

3. 距离与弹道 – 这杆子最可怕的地方就在这.它的低前重心设计让我用起来就上瘾,尤其打出的球让我热血十足完全无法说不的机会. 首先,这杆子打出来的出球角度真的低,10.5度我实际量的杆面角度也在10.8度.没差太多.但打出来的出球角度最多就13度.完全不会把弹道给打高起来.球都是低平的飞行.就算我使用Matrix Velox 60st它的弹道还是相当有穿透性的低弹道的冲出去.这支杆身配出来的击球出球角度低,但球速超强的快.我一开发打时,动作做完头抬起来后,球已经飞到后段了.因为它的球速太快了.这杆身的弹道算中低最高可以中等高度,但绝不会再冲高了.

而打出来的距离真的远,你想,弹道低平就算了但飞行距离与我用其他球杆更高于它的弹道相比都是一样,甚至有时击球扎实度比较好,动作释放做得到位,那飞行距离完全超过我平时的距离范围.我其他球杆如果配上更高端的杆身,可以把弹道压低让飞行距离不会太差,但这支杆子它的杆身是不贵,得到的距离结果是那些500美金以上的杆身所得到的弹道效果与飞行距离.等于说这款球头与杆身的组合是K.O.(完全击败比它更贵的产品组合).这就是我为它着迷所在.我在测试这杆子的期间内就不断会把我其他杆子带上当对照组,但只要一比下去,它是完全胜利.下场也是如此.飞得更远,滚得更远.我的开球已经可以稳定超过260码的水平.达到我要的目标270码.

本文未完,完结篇请奌下方.

Taylormade SLDR 430 10.5度/Veylix Alpina 673 S硬度木杆测试!完结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sldr-430-105duveylix-alpina-6...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