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選手用Tour issue Titleist 909 D3 9.5/ Matrix Ozik TP 7 VJ Prototype 木桿測試

球頭: Tour issue Titleist 909 D3 9.5度 

桿身: Matrix Ozik TP 7 Prototype VJ 款, 霧面鐵灰色 (只做不到10枝開發給VJ)

硬度: X硬度, 未裁

 
SW: D 4.38

 

球桿頻率: 259cpm
 

MOI : 2923 (kg-cm^2),

 

桿面角度: 9.5度, 開兩度

長度: 45.25吋

重量: 330g,

測試者:chien

 

天氣狀況:

小弟的桿頭速度平均約85Mph的鐵桿,木桿是100mph~105mph速度.天氣約26度左右. 風大且吹著側逆風.

 

球桿外觀及設計:

 

此桿是客製給我們站上的會員.在他允許下小弟做測試讓大家可以了解新款Titleist 909 D3 tour issue球頭的性能與此特別款的Matrix Ozik TP 7.這桿身的來頭可不小,因為這是當初Matrix Ozik特別開發出來給VJ來使用的.以它的揮桿速度與要求下,再去以Matrix Ozik最頂級款的TP 7為開發的基礎所做出來的原型桿Prototype. 硬度只有一個規格就是x 硬度.當初跟Ozik的人硬叫它們賣我的.那時我們會員看到就直流口水的想要.所以就是今天這個桿身的來由.這桿身當初好像只做出5支還是6支左右的原型桿. 不管是收藏或是直接使用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去年幫會員買下後就一直收藏著,直到最新的Titleist 909木桿出來才想要把他給裝上去用. tour issue 909 D2, D3, Dcomp桿頭都在年初就到了.但一直都沒裝上來測試是因為我在等Matrix Ozik TPHD桿身想要裝在D3上面所以遲遲沒有做此木桿的測試.但現在先將此桿做測試,跟下個月的909 D3/TPHD做比較.

 

首先Titleist 909 D3 9.5度這顆tour issue的球頭為200.4g重,重心在桿面中心.都算是很不錯的規格,很好做設定球桿.有速度的球友要裝此桿我想都不需要加太多的重量在球頭上. 而這款是Titleist首次從全穿透式的木桿形式轉到桿頸式的木桿球頭設計.所以我個人是很好奇它會不會有一些不同.因為先前對Titleist 木桿的喜好所以希望這個新設計不要太差.

 

以此會員他的規格,揮桿速度在110mph左右,揮桿節奏為下桿快所以先前幫他客製的木桿都在總重330g上下, 45"長, 桿子的硬度頻率在260cpm上下.所以這桿身與球頭重量都很吻合他本身的規格需要.應該說在選桿頭與桿身的時候就已經挑選過了,所以現在只要將它們組裝起來就好了.所以說如果大家了解自己的需求與球具規格時,其實就不會很麻煩.不然很多狀況就是要裁減桿身做增減硬度,或是加減桿頭的重量等.這都是事後做的處理. 最好就是在選球頭與桿身時就要選對規格,這樣裝的時候才簡單且能以最純的球具性能給發揮出來. 桿頭與桿身加東西都多少影響球具的性能,所以如果我了解客製球友的基本資料,我都會建議或是幫球友來選合適的桿身與球頭.這樣在客製就能以純性能的基礎上去使用與了解此球桿的性能.

 

握把我們使用最柔軟的Iomic 螢光綠的握把.跟此桿身有強烈的顏色對比.感覺外觀上很不錯. 以下就讓我們開始來做此桿的實際測試.

 

實際測試:

 

Titleist 909 D3是440cc球頭尺寸所以感覺起來不會太大,而且它的球頭設計是屬於deep face的眼滴型設計,所以這樣看起來就更不會大.有別於其他扁平的低重心球頭來說這顆頭算是很耐看且大小剛好的尺寸.桿頭有開兩度所以看起來在address時就更方便與容易.桿面很容易打開. 至於桿身上,桿身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呈現.一個是在燈光暗的時候桿身是鐵灰色.在燈光充足下如大太陽下就會呈現出淡灰色.這是這桿身給人的不同感覺.握起此桿,在Iomic細silicon材質下非常的舒服.不會覺的重但有一定的重量.有速度且年輕的球友這樣的球桿會讓你打的很安心.

 

開始測試先以單層的練習球練,感覺上球頭桿面的回饋沒有先前907D2那樣的響與扎實.不過它的ball speed感覺上比以前的907, 905要快多了.我覺得可能因為穿透式的球頭讓我更能感受到球頭給雙手的回饋,所以現在用909 D3覺得回饋上就沒有以前穿透式的球頭那樣強烈.這是在回饋感上.

 

對於桿身的部份,也跟我先前所想像的TP 7是我目前打過所有碳纖維桿身中回饋最舒服也最柔順的桿身.雖然是X硬度且是prototype原型桿的設計,但一點都不會讓你覺得不舒服或是太硬的感覺.是典型的Ozik TP 7那種回饋.再打過約10球後開始使用雙層的比賽球來做測試.

 

首先有幾個不同的地方,就是在選用不同比賽球時所打出的球路也會有不同.比較舊款的雙層比賽球, dimple數量在400洞以上的球打出來球彈道是高彈道,但球速依舊是很快. 在空中停留與飛行時間很久,感覺上球的後段飛行是像滑行的. Carry距離在210Y~225Y. 使用較新款球洞,400洞以下的雙層比賽球彈道就算中高,很有穿透力.球飛在空中比較是平平飛行.Carry距離上在210Y左右但滾動性很不錯.約有10幾碼的滾動.另外最後有測試兩顆Titleist Pro V1做性能比較. Pro V1球洞上是392所以有點算是多洞數,在回饋感上要比一般雙層比賽球要黏球與扎實的回饋感, ball speed很快.擊中球後球很快的衝上空中. Carry的距離也很不錯且都穩定在220Y左右. 所以它整體的擊球距離應會落在230Y~250Y之間.

 

接下來要談到此909 D系列的木桿跟先前的907, 905有何差別?因為我都有907, 905系列的tour issue木桿所以要比較也比較容易.我感覺在回饋聲音上此909 D3的球頭聲音不會大聲且跟以前905系列聲音回饋很像. 不會大聲. 但907 D2的聲音又要大聲多.回饋上來說, 905系列最扎實跟黏球, 再來是907 D2, 909 D3讓我感覺是一般的桿頸式球頭回饋,喪失了以前全穿透球頭的扎實回饋. 另外一點就是穿透式球頭在配製時比較容易balance球桿,以前在客製907, 905時可以讓總重衝到330g但swing weight也可以壓在D2以內.但因為是桿頸式的球頭,球頭只要一定重量下,桿身重量也重的話,揮桿重量也就會跟著加上去.這就不是很聰明的設計了. 這也就是我不喜歡桿頸式球頭的原因.

 

當然了這次的909 D3也有它的好處就是明顯有較快的球速.球速一直都是Titleist 以前穿透式木桿的一個弱點,但因為桿頸式球頭可以讓球頭能量集中在桿面後方.所以在impact的剎那,能量暴發力就很強烈. 這是此桿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至於桿身來說,我覺得它的穩定度很不錯,球落點都差不多在同一個區域,就算是失擊沒打中甜蜜點來說,距離也沒有影響太多.這點就很能呼應我們David所說在現在球頭桿面COR的規定中只有對中心點做規範,但在非中心點的桿面部份就能做出較大的COR,這點讓我們在失擊上並不會喪失太多的距離.換句話說,此桿的易打性要比以前Titleist穿透式木桿要好打多.

 

不過我感覺909 D3跟Ozik TP 7 VJ prototype配合上,Spin可能有點多.雖然沒有用launch monitor去看細節的後旋量,但在使用單層練習球時感到球很容易衝高,但在打一般雙層比賽球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想這讓我更有信心去將我的 909 D3裝在最新Ozik TPHD上.因為新款TPHD 是低後旋量與低彈道的設定.這樣使用下來的感覺, D3 Spin量沒有感覺那樣低後旋,Spin算是中等. TP 7 桿身spin是高後旋量.所以說這樣應可以操控TPHD跟D3組長.不過我的D3是選10.5度所以後旋量會是較多的.

 

此桿讓我測試的結果是一枝很穩定木桿,球質很穩重,使用球的特性不同,打出來就很容易看出差異.雖然總重在330g, 桿子硬度在260cpm(是一般x硬度等級)不過使用上一點都不會吃力,不管怎樣用力都能讓你的球落在你要的面上, 穩定性相當的好. 這就是Ozik TP 7的魔力,也是我愛它的地方. 它不會是最遠的木桿但絕對是支最穩的木桿.

 

chien, Golf Garage Content Development /高爾夫球庫內容開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