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選手用Tour issue Titleist 909 Dcomp 9.5度 / Matrix Ozik F7M2 Extra Stiff 木桿測試心得

球頭: Tour issue Titleist 909 Dcomp 9.5度 

桿身: Tour issue Matrix Ozik F7M2

硬度: X 硬度, untipped (桿身前端未裁)

 
SW: D 7.21

 

球桿頻率: 264cpm
 

MOI : 2942 (kg-cm^2),

 

桿面角度: 9.5度, square face

長度: 45.25吋

重量: 333g, 球頭重量: 199g (加重到205g)

 

握把: Golf Pride BCT Red cord 48g

測試者:chien,

天氣狀況:

小弟的桿頭速度平均約85Mph的鐵桿,木桿是100mph~105mph速度.天氣約29度左右. 風平浪靜.

 

球桿外觀及設計:

 

此桿為我幫我們站上會員所客製的木桿.在客製完成後得到他的同意我來做此測試.當然了我做測試也不是想要打看看為別人做的球桿是怎樣的感覺與性能.因為以別人為客製的規格不見得對我就合用.但我做測試的最重要原因為了解此球桿回饋與性能以便日後此球桿主人使用後我才能了解他說的問題與性能所在.沒打過就很難去了解他所說的一些狀況.站在這樣的前題下客製師是要以客人角度下去測試此球桿使用狀況與性能.這是一個必要的動作與流程.

 

此會員的揮桿速度有超過115mph以上,另外他的揮桿路徑從上桿到下桿是比較平.所以所在這樣的一個狀況下我必須要對此客製木桿有三個大重點與方向去解決讓此球友能享受什麼是一支可以全力衝刺的木桿.

  1. 桿身硬度與穩定性要夠才能讓揮桿速度快的球友能穩定控制每一擊

  2. 彈道要能輕易的打高起來不然會有彈道過低的問題

  3. 球頭必須要有一定的重量以便讓揮桿速度快的球友能在揮擊中掌握球頭的移動

在以上三個重點確認後我就開使做客製的桿頭與桿身握把尋找來符合我要客製的條件.當然了不是只有上述三個要件而已.還有不少細節我並沒有列出來如長度,總重, 打感要求,握把要求, 桿身彈道與後旋量要求,還有桿頭重心等因素都是要組合出一支適合我們這個會員使用之木桿依據.最後我幫此會員選購了tour issue Titleist Dcomp 9.5度球頭, Matrix Ozik F7M2 X硬度桿身與 Golf Pride BCT Red Cord的握把.

 

選購Titleist Dcomp球頭原因是我試過Titleist D2, D3木桿了對它的了解也最深最多, 因為這次Titleist 在D 系列木桿中真的改良很多的地方讓我對909 D系列的木桿愛不釋手.它的中高後旋量,高重心設計, 優異的打感回饋,容易做配重與超快的出球速度.這都是Titleist D系列木桿的優點. Dcomp的球頭重心也略往後面拉讓重心設的較低與後面.比較容易把彈道給打高.易打性也增加不少.這點也是我選它的重要原因.

 

桿身部份要讓速度快的球友能很順暢的將速度送出來但桿身的回正速度與節奏也都要符合球友的速度.這點Matrix F7M2的規格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Matrix Ozik桿身的穩定度佳,球質重,後旋量中低,與超優的回饋是讓速度快的球友能讓打感與穩定性能兼得的桿身.F7M2的耐操度又夠好.現在PGA選手中使用Matrix Ozik桿身,有超過50%的選手是用F7M2或是M2系列.它的後旋量夠低又耐操.很適合速度快的球友來使用.另外還有它那超舒服的回饋不會讓你打出來有硬硬的回饋.

 

握把也是選用與桿身一致的顏色但重點是在握把的材質與硬度.因為此會員的手掌比較大與厚另外他的握力也很強所以我在選用握把上要特別小心.他如用一般橡膠握把會覺得太軟這樣掌握擊球與揮桿不會很好.所以我特別選用了棉紗材質讓他握把起不會覺得軟且能更能掌握揮桿擊球的穩定性.

 

客製此木桿我是以MOI打感為主,另外球頭重量,長度都是我抓規格的依據.我個人做客製尤其在打感部份我不以所謂的揮桿重量(swing weight)為客製依據. 很多球友或是一般的客製師都太在乎揮桿重量這個數據但這個數據對我來說只是參考.我客製球友球具的長度先決條件一定是以球頭重量為主,其次為長度.因為這兩個因素對於球桿所產生出來的打感最直接影響.因為球桿這個產品就如同物理學上力與力矩的道理與關係.所以不能以一個靜態的揮桿重量為依據標準去做你動態揮桿.另外MOI數據是會更貼近球友在揮桿時的真正數據.這也是我客製球桿的重點.

 

最後此木桿的規格如下 45.25", 333g, 264cpm, 2942g/cm^2, D7.21. 從數據上來看對於此有速度的球友使用應是迎刃有餘了.現在就讓我來實際試打去了解我預計與實務上的差異為多少.

 

實際測試:

 

在我常去的測試球桿練習場去做此木桿測試.先讓自己的身子熱起來能清楚去駕馭此木桿為主.另外也先以單層練習球去看此木桿打出的一個基本速度與彈道.讓自己能更容易去掌握此木桿的擊球點與長度.之後就開始打5~10球的雙層比賽球,再休息一下做另外的10~15比賽球的深入測試.

 

首先此桿握起來有感到它的重量, 333g這樣的重量在一般球友上可能是三木的重量所以說對於有速度的球友來說重量一定是必要去滿足使用需求,有重量穩定性才會好.有些客製師或是球友有一個觀念就是使用輕量化的桿身讓總重能降下來. 但我個人覺得這個觀念不正確.或許對一些球友來說是可行.如有受過傷或是體力狀況不太好無法長時間使用重的球桿.這樣的想法與做法是成立的.但是如果你本身速度夠,體力也不錯.一個合適你的木桿也必須要有一定的重量這樣穩定性才能好.

 

另外這樣的木桿在你揮桿時能提供你穩定的擊球,不是每每都想要把球給打破掉.輕量化桿身或許能讓你更容易將速度給送出來但它的彎曲反彈穩定性比有重量的桿身會較差.這些都是要考慮進去不是輕就能打的最遠.10球只有一球兩球多個5碼或10碼不會讓你的成績與享受打球心情給送出來.好的木桿對我的定義是10球中有超過6球在球道上,有兩三球沒中甜蜜點的mission shot依舊能在球道或是旁邊的長草或樹林也不要有OB罰桿.剩下的一兩球能允許我全力衝刺下所打出的最佳距離.

 

此桿在測試讓我感到滿意是因為它能滿足我先前所設定的三個客製重點.此木桿對我來說有點硬但不是打不起來.但對於我的會員這樣的硬度會是一個很不錯的規格.穩定性超優,只要有速度它的彈道, ball speed,與距離都可以很輕鬆的送出來.有一球我打中甜蜜點還能有約245碼的carry, 球落地後的滾動性超棒的.超能滾. 此桿的距離與性能有點類似我現在使用的Titleist D3/Ozik TP7HD.只是球初始的launch, Dcomp的角度較高.但這也是我刻意要選用Dcomp的原因.因為此會員的揮桿軌跡比較平,觸球的移動也是水平一段距離所以我必須要把球頭的彈道與launch給提高這樣他打出去的彈道不會太低.一些高重心球頭會比較不適合他的使用.

 

此桿木桿只有一開始的起發角把球很快的帶上空中,球在空中的飛行彈道與軌跡都是平平的.飛行時間超久.跟我的TPHD很類似.它空中飛行真的是我覺得此桿最棒的性能.carry真的很遠.是我打過最遠carry距離.有比我的D3/TPHD有遠個2~3碼.球落地後的滾動性也很優.因為此桿的硬度為X所以我使用此桿後旋量有感到不足但也不是差太多. 只能說此球頭超易打.球很輕鬆就送上空中. 雖然說它沒有D2, D3那樣棒的手感,因為它的重心較低也較後面所以中球後球很迅速送到空中了.沒太多的回饋.

 

此球頭重量夠重讓使用的球友能很容易感受到球頭移動.穩定性很棒.另外它的球面後旋量沒有D2, D3要多,我只能說它的後旋量算中低.這讓桿身也要有一定的後旋量讓球能在空中停留足夠的時間.這樣此桿才能算是產生最佳的性能.我只能說只要速度有超過110mph球友使用此桿要輕鬆送出去270碼或以上不是太大的問題. 擊球回饋感算是一般因為球出去速度很快沒有太多回饋感.擊球聲音也沒有太響但也不是像一般碳纖上蓋那要悶悶不好聽.

 

它的穩定性也是超棒.有幾球我沒中甜蜜點但球是往桿面方向衝出去.球桿本身並沒有產生側旋. 這點我覺得很不錯.這也有可能我的速度不夠桿身對我來說有點硬,所以桿身前端回正速度夠快.沒有任何延遲.另外它本身的甜蜜點也比較大與廣.雖然沒準確的打中甜蜜點,但在它的附近也能很順利的將球送出到空中還有打出要有的距離.

 

整體來說此桿絕對是一個有速度球友衝距離的一支木桿首選.衝距離球桿一定不能有不穩定的擊球,還有側旋也不能太多,這樣會影響距離.另外彈道也必須要平平的這樣球頭產生足夠carry距離.還有球桿也要有易打性佳且甜蜜點這個hot spot也要夠大這樣就算沒中sweet spot也不會讓距離減低太多. 我還有Dcomp Interchangeable 球頭要設定.我也是要將它設定為遠距離木桿.此次的測試結果讓我更有信心. Dcomp對一般球友來說是支易打性佳的木桿但它的另一個面目是衝距離最佳的設定基礎. 它的低後旋,低重心,與大甜蜜點都是有別於我目前使用木桿設定. 這絕對是組合另一種不同屬性球桿一個很好立足點.我對Dcomp這球頭有不錯的評價也希望我的會員能喜歡.

 

chien, Golf Garage Content Development /高爾夫球庫內容開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