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桿測試!中集

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桿

更多照片都在以下聯結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598524141252...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59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桿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ystery-209-52dutour-issue-dg-s200waqiga...

中集開始.

如果你在這樣的環境下使用短桿,你會遭遇到更多的阻力,所以你的手要能萬全的操作與帶領球桿是很重要的基礎.而握把在這樣的需求下也就變成相對關鍵的因素.所以我在短桿上的握把選用會與我的鐵桿握把是有不同.這也是大家都需要以你個人使用需求與策略設定的基礎來進行球桿規格與產品選用.當然這支桿會與我現在使用的桿子有所不同,為了讓我使用上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所以我在規格上就會讓自己不會產生太大的難度.揮重上就是一個關鍵.讓整支球桿可以更加平衡.這樣在操作上就不會覺得太吃力.

以下就是此木桿的整體規格數據讓大家參考!

球頭:Mystery 209 52度/7度,球頭重299g

桿身: 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硬度,桿身128g重, 0.355”口徑

握把: Golf Pride MCC Whiteout 紅白色 R60握把, 50g重,

總長:35.50”

總重: 469g

揮桿重量: D5.62

MOI: 2789g/cm^2

規格說明
這支桿子的規格比我現在使用的挖起桿要重上20g以上.所以設定上是完全不同於以往.但整支桿子握起來卻還好不會覺得特別的重.反而相當平衡.握起來是相當穩定.止滑性很到位.長度上我設定為35.5”與其它日系球頭的設定上會稍為長一點.主要是針對我在距離上可以有更好的掌握與距離.讓我可以在80碼以內的距離為我使用的範圍.以往的距離設定在60碼.主要因為桿身的力量不足.所以距離就衝不太出來.如果要打80~120碼的距離就會以P桿為主.但現在如果以這支桿子來設定擊球策略,就可以把距離給拉到80碼的含蓋範圍.同時擊球出來的質感與穩定度要比以往的挖起桿要更好.

球桿設定與策略
輕的桿身打出去的球質比較容易被看不見因素給影響,所以需要打出一些技術性高的球才能把距離影響給壓到最低.不然以我的經驗,52度的挖起桿打全揮桿,彈道打出來了,但就容易被風,空氣濕度與密度給影響,打出去的距離會少15%~20%的距離.但這樣的桿子因為桿子的強度夠,全揮桿得到的擊球效果與質量都會比較高,對於這些看不見的因素影響會比較低,通常是低於10%.我會這樣在乎與要求都是因為,如果能在短桿上將球給送上果嶺,同時送到我要的位置,那就是一桿的差別.要算的這樣精準都是因為打多了,球桿也用多了,你對於每一支桿子的效果與距離掌握都越來越好,當然在能上果嶺或要把球送到果嶺的哪個位置就會有很大影響.這就是打讓成績給打好很重要的基礎與計算.

美巡賽的選手對於這類看不見的因素計算得更好,距離掌握的更加穩定.所以才能對於第二桿上果嶺或短桿送的位置能掌握得出神入化.所以當人這塊可固定下來後,球桿再用得多,對於桿子的掌握度與操控性能有一定水平與經驗,自然可以抓出對你使用與策略上最好的組合與設定.所以說我看到的單差點水平球友大多是打球超過10年.因為打不久,用的桿子不多,動作不穩定,你是很難可以找出適合你的球具.更別說你對球桿的喜好肯定是模糊不清.

測試場地:台北新店碧潭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50碼,打斜對角的距離可以超過270碼的實際距離.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 本文的測試以單層球為測試使用球.單層球與比賽球在木桿使用效果上會有約20碼的距離差別.所以配合下場的實際使用數據進行整體的效果評估.

天氣狀況:晴天,陰天.標準冬天的天氣.乾冷與潮濕的天氣.

氣溫約28~12度.

測試者:chien, 木桿揮桿速度95~97mph.鐵桿揮桿速度82~86mph.

實際測試
這次用這支木桿一點都不會覺得重.雖然長度上是比平時稍為長一點,但也都還好.因為設定球桿時有刻意把球桿重量設得平衡點.這樣用起來就不會感到太重的揮桿重量,體能上的消耗上也不會太嚴重.一開始打也是覺得桿身的硬度有點硬.但後來打一兩次後桿身的結構打開後桿子的彈性就變得更彈與舒服多了.這次也把球桿帶到深圳去打球,順便試桿子.這幾個月用下來的想法如下.

1. 球頭回饋 – 這個球頭的重心是稍為低一點或說在中間靠桿根位置.所以打起來它的起發角會容易打起來,打出有高度的彈道來說是相當簡單.以我用52度打所以80碼內的球,不管沙坑或長草這支桿我用起來覺得相當順手.如果一些桿面重心比較高的挖起桿在長草比較難帶出來,因為擊球起發角低所以不好送出來會被草給影響.同樣在沙坑如果桿身強度不夠的話球會彈起的高度不足,就算發力擠進沙堆讓球給彈出來,但彈的高度過得去但卻距離不遠.只能剛過沙坑.所以這是我這次想換挖起桿的原因.而這支挖起桿的桿面重心來說會比較友善,對於脫困會比較簡單.

會說到桿面重心也是與球頭回饋有強烈相關.桿面重心高可以讓使用者與球有更多互動.手感上也比較好.但對於上面我提出的狀況就是相對負面要去面對.但這支挖起桿的重心低一些卻沒有影響到球頭回饋.它的桿面相當軟,軟綿綿.相當舒服,啪啪的擊球回饋.我愛極了.回饋表現滿分.當然桿身也是加方.但球頭的吃球相當扎實與舒服.而用下的使用狀況,桿面的耗損上要比我其它的挖起桿要好得多.它的表面處理上不會比Epon/遠騰的要差.遠騰做的鐵桿桿面表面處理是我個人覺得最棒.我自己的鐵桿用了5年了還是一樣狀況很棒.當然有磨損但比較起它日系鐵桿或挖起桿來說要好太多.這是我這回覺得讓我驚訝所在.

球頭的回饋會因為它的桿面重心稍為低一些所以彈起球會比較快但這不會影響到球與球頭的回饋.所以這一點讓我覺得相當不錯.我覺得它的質量是完全在高檔日系挖起桿的水平,比如Zodai, Epon, Seida這類的高檔日系鍛造鐵桿來說,它完全不會在手感上輸給其它對手.這塊我真要給它來個讚.

2. 桿身回饋 – 我自己用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也好幾年了.對於挖起桿來說我還是第一次用它專用的挖起桿款式.但用了兩個月下來的心得卻是出奇的好.它與我鐵桿一樣有相當好的桿身彈性,與回饋手感.我不能在有其它負面評價,只有它的桿身重量與價格外,其它我只能說在市面上要找到它的對手真的沒有.要手感,它不會比你用NS Pro差,因為它彈得穩當又舒服.但它一點都不會軟.所以它硬度到位卻用起來Q彈!以一支桿身重量超過125g的水平,它能把手感做得這樣好,舒服.目前我只有用到這支有這樣的水平.

對於挖起桿專用桿身來說也是一樣.我也有日系島田挖起桿專用桿身,雖然它的手感也不錯但相比之下,這桿身可以用粗得相當有彈性,比其他對手都給比下去.就算彈,但它的彈是讓你彈到骨子裡.所以以手感來說它是我用過的鋼管桿身中最棒.桿身前端比較軟,但卻沒有影響到觸球的時間點,因為桿身的強度到位,回彈的速度與力量都很大.完全沒有穩定性不足與產生側旋狀況.所以我在練習場打兩回後下場打這桿就完全能掌握,桿子的回饋是精準的掌握住.有時候我用這桿子時我都懷疑這桿子是Mystery或是Tour issue DG S200的桿身嗎?它的軟,彈是我每次用起來都覺得好像不是在打一支很重的挖起桿,好像打軟綿的三浦或共榮的桿子.所以這塊的表現上我也真沒折,它只有滿分了.我很少給產品滿分,但它就值得如此.因為沒有能與它相抗衡的對手在市面上.

3.距離與彈道 – 這塊我上面有稍為提到一些.而這支桿子我說過是我打短桿與短距離唯一一支桿子,所以它要能短能長的攻守俱佳.而我用過不少支52度的挖起桿所以對於這支桿子的表現上我想可以有相當資料可以比較.它的短距離比如在20碼內的狀況,我大多是半揮桿或1/4揮桿就可以完全搞定,對於彈道上也可高可低.因為我大多的短桿打法都是把桿面打開的打,完全吃下土與草.不是擠壓式的切滾打法.我很少打切滾球.所以這對於我掌握短桿上只要在上桿進行稍為改變與設定,這桿子打出來的距離都是一樣,完全沒有誤差.這點我真要為桿身來說點話,因為我用過太多款的挖起桿專用桿身,能有這樣的水平就是這支Tour issue DG款.還有Matrix Ozik Program兩個.

本文未完,下集完結請點下方.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桿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ystery-209-52dutour-issue-dg-s200waqiga...

--------------------------------------------------
更多照片都在以下联结中.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598524141252...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59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杆测试!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ystery-209-52dutour-issue-dg-s200waqiga...

中集开始.

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下使用短杆,你会遭遇到更多的阻力,所以你的手要能万全的操作与带领球杆是很重要的基础.而握把在这样的需求下也就变成相对关键的因素.所以我在短杆上的握把选用会与我的铁杆握把是有不同.这也是大家都需要以你个人使用需求与策略设定的基础来进行球杆规格与产品选用.当然这支杆会与我现在使用的杆子有所不同,为了让我使用上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所以我在规格上就会让自己不会产生太大的难度.挥重上就是一个关键.让整支球杆可以更加平衡.这样在操作上就不会觉得太吃力.

以下就是此木杆的整体规格数据让大家参考!

球头:Mystery 209 52度/7度,球头重299g

杆身: 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硬度,杆身128g重, 0.355”口径

握把: Golf Pride MCC Whiteout 红白色 R60握把, 50g重,

总长:35.50”

总重: 469g

挥杆重量: D5.62

MOI: 2789g/cm^2

规格说明
这支杆子的规格比我现在使用的挖起杆要重上20g以上.所以设定上是完全不同于以往.但整支杆子握起来却还好不会觉得特别的重.反而相当平衡.握起来是相当稳定.止滑性很到位.长度上我设定为35.5”与其它日系球头的设定上会稍为长一点.主要是针对我在距离上可以有更好的掌握与距离.让我可以在80码以内的距离为我使用的范围.以往的距离设定在60码.主要因为杆身的力量不足.所以距离就冲不太出来.如果要打80~120码的距离就会以P杆为主.但现在如果以这支杆子来设定击球策略,就可以把距离给拉到80码的含盖范围.同时击球出来的质感与稳定度要比以往的挖起杆要更好.

球杆设定与策略
轻的杆身打出去的球质比较容易被看不见因素给影响,所以需要打出一些技术性高的球才能把距离影响给压到最低.不然以我的经验,52度的挖起杆打全挥杆,弹道打出来了,但就容易被风,空气湿度与密度给影响,打出去的距离会少15%~20%的距离.但这样的杆子因为杆子的强度够,全挥杆得到的击球效果与质量都会比较高,对于这些看不见的因素影响会比较低,通常是低于10%.我会这样在乎与要求都是因为,如果能在短杆上将球给送上果岭,同时送到我要的位置,那就是一杆的差别.要算的这样精准都是因为打多了,球杆也用多了,你对于每一支杆子的效果与距离掌握都越来越好,当然在能上果岭或要把球送到果岭的哪个位置就会有很大影响.这就是打让成绩给打好很重要的基础与计算.

美巡赛的选手对于这类看不见的因素计算得更好,距离掌握的更加稳定.所以才能对于第二杆上果岭或短杆送的位置能掌握得出神入化.所以当人这块可固定下来后,球杆再用得多,对于杆子的掌握度与操控性能有一定水平与经验,自然可以抓出对你使用与策略上最好的组合与设定.所以说我看到的单差点水平球友大多是打球超过10年.因为打不久,用的杆子不多,动作不稳定,你是很难可以找出适合你的球具.更别说你对球杆的喜好肯定是模糊不清.

测试场地:台北新店碧潭练习场,球场深度有250码,打斜对角的距离可以超过270码的实际距离.同时使用的球有单层练习球. 本文的测试以单层球为测试使用球.单层球与比赛球在木杆使用效果上会有约20码的距离差别.所以配合下场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整体的效果评估.

天气状况:晴天,阴天.标准冬天的天气.干冷与潮湿的天气.

气温约28~12度.

测试者:chien, 木杆挥杆速度95~97mph.铁杆挥杆速度82~86mph.

实际测试
这次用这支木杆一点都不会觉得重.虽然长度上是比平时稍为长一点,但也都还好.因为设定球杆时有刻意把球杆重量设得平衡点.这样用起来就不会感到太重的挥杆重量,体能上的消耗上也不会太严重.一开始打也是觉得杆身的硬度有点硬.但后来打一两次后杆身的结构打开后杆子的弹性就变得更弹与舒服多了.这次也把球杆带到深圳去打球,顺便试杆子.这几个月用下来的想法如下.

1. 球头回馈 – 这个球头的重心是稍为低一点或说在中间靠杆根位置.所以打起来它的起发角会容易打起来,打出有高度的弹道来说是相当简单.以我用52度打所以80码内的球,不管沙坑或长草这支杆我用起来觉得相当顺手.如果一些杆面重心比较高的挖起杆在长草比较难带出来,因为击球起发角低所以不好送出来会被草给影响.同样在沙坑如果杆身强度不够的话球会弹起的高度不足,就算发力挤进沙堆让球给弹出来,但弹的高度过得去但却距离不远.只能刚过沙坑.所以这是我这次想换挖起杆的原因.而这支挖起杆的杆面重心来说会比较友善,对于脱困会比较简单.

会说到杆面重心也是与球头回馈有强烈相关.杆面重心高可以让使用者与球有更多互动.手感上也比较好.但对于上面我提出的状况就是相对负面要去面对.但这支挖起杆的重心低一些却没有影响到球头回馈.它的杆面相当软,软绵绵.相当舒服,啪啪的击球回馈.我爱极了.回馈表现满分.当然杆身也是加方.但球头的吃球相当扎实与舒服.而用下的使用状况,杆面的耗损上要比我其它的挖起杆要好得多.它的表面处理上不会比Epon/远腾的要差.远腾做的铁杆杆面表面处理是我个人觉得最棒.我自己的铁杆用了5年了还是一样状况很棒.当然有磨损但比较起它日系铁杆或挖起杆来说要好太多.这是我这回觉得让我惊讶所在.

球头的回馈会因为它的杆面重心稍为低一些所以弹起球会比较快但这不会影响到球与球头的回馈.所以这一点让我觉得相当不错.我觉得它的质量是完全在高档日系挖起杆的水平,比如Zodai, Epon, Seida这类的高档日系锻造铁杆来说,它完全不会在手感上输给其它对手.这块我真要给它来个赞.

2. 杆身回馈 – 我自己用True Temper Tour issue DG S200也好几年了.对于挖起杆来说我还是第一次用它专用的挖起杆款式.但用了两个月下来的心得却是出奇的好.它与我铁杆一样有相当好的杆身弹性,与回馈手感.我不能在有其它负面评价,只有它的杆身重量与价格外,其它我只能说在市面上要找到它的对手真的没有.要手感,它不会比你用NS Pro差,因为它弹得稳当又舒服.但它一点都不会软.所以它硬度到位却用起来Q弹!以一支杆身重量超过125g的水平,它能把手感做得这样好,舒服.目前我只有用到这支有这样的水平.

对于挖起杆专用杆身来说也是一样.我也有日系岛田挖起杆专用杆身,虽然它的手感也不错但相比之下,这杆身可以用粗得相当有弹性,比其他对手都给比下去.就算弹,但它的弹是让你弹到骨子里.所以以手感来说它是我用过的钢管杆身中最棒.杆身前端比较软,但却没有影响到触球的时间点,因为杆身的强度到位,回弹的速度与力量都很大.完全没有稳定性不足与产生侧旋状况.所以我在练习场打两回后下场打这杆就完全能掌握,杆子的回馈是精准的掌握住.有时候我用这杆子时我都怀疑这杆子是Mystery或是Tour issue DG S200的杆身吗?它的软,弹是我每次用起来都觉得好像不是在打一支很重的挖起杆,好像打软绵的三浦或共荣的杆子.所以这块的表现上我也真没折,它只有满分了.我很少给产品满分,但它就值得如此.因为没有能与它相抗衡的对手在市面上.

3.距离与弹道 – 这块我上面有稍为提到一些.而这支杆子我说过是我打短杆与短距离唯一一支杆子,所以它要能短能长的攻守俱佳.而我用过不少支52度的挖起杆所以对于这支杆子的表现上我想可以有相当数据可以比较.它的短距离比如在20码内的状况,我大多是半挥杆或1/4挥杆就可以完全搞定,对于弹道上也可高可低.因为我大多的短杆打法都是把杆面打开的打,完全吃下土与草.不是挤压式的切滚打法.我很少打切滚球.所以这对于我掌握短杆上只要在上杆进行稍为改变与设定,这杆子打出来的距离都是一样,完全没有误差.这点我真要为杆身来说点话,因为我用过太多款的挖起杆专用杆身,能有这样的水平就是这支Tour issue DG款.还有Matrix Ozik Program两个.

本文未完,下集完结请奌下方.

Mystery 209 52度/Tour issue DG S200挖起杆测试!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ystery-209-52dutour-issue-dg-s200waqiga...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560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