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頭打感

球頭打感是很難完全複製
打感
Deck: 
球頭打感是很難完全複製

打感, 這個名詞對於很多球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且具有決定性因素來評價一支球桿好壞標準. 然而對於很多球友們來說球頭打感這部份確有很多不正確與錯誤觀念. 這也是我今天想要借由此文章來分享所謂球頭打感是怎樣的東西根據我多年客製球具經驗與看法. 有了正確的觀念後你在日後球具客製上就會更加了解要如何找出合適你的球具打感. 而我也會把打感這個抽象名詞給具體化讓大家更容易了解它的差異與原理. 那就讓我進入本文的主題.

 

打感是一支球桿的靈魂.它是讓你了解一支球桿對你是如果的一個物體.而一支球桿的打感分為兩個部份; 一個是球頭打感,另一個是桿身的回饋.通常一般高差點或高爾夫新手來說對於球桿打感的敏銳度還不太強.如果說打感的話通常都是以球頭擊中球給你的回饋為 主.對於中低差點的球友因為球齡與球技都在一定水平之上,揮桿穩定性也比較好,所以也都能感受到桿身在施力與釋放力時桿身給予你的回饋. 所以說這是我先對球桿打感的定義.大家有一個基本觀念後我再進行下一個項目之分析與討論.

 

本文會以球頭打感的回饋分析說明為主.桿身的回饋會放在下面文章再進行說明介紹. 以球頭的回饋我想大家都會比較清楚,這是你擊球時桿面給予你的回饋. 而這部份每一家廠牌球頭所設計的打感也會有所不同. 這點我想大家要了解這樣才能說明下去. 因為我常常會聽到一些球頭說他喜歡的球桿打感為何買新球桿就沒有那種回饋了? 他也選了跟他以前喜歡的那支球桿一樣的規格如長度,桿身硬度,與揮桿重量,為何打出來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我在此跟大家說明,因為每家廠牌所設計的桿面材質,厚度,重量,型狀都有所不同,所以說每一個品牌就算你的球桿長度,重量,與硬度都一樣,我可以跟你說, 就算你打出來的結果也不會一樣.因為整個球頭設計與外觀都不一樣你如何要求這樣的打感會跟你先前打的球桿回饋是一樣的? 這就如同你買一個包包一樣,雖然都是包包可以用來裝東西,提起來,但包包有很多不同的設計,材料的不同,與款式不同,這就會導致你買的價格不同,使用的好 壞與耐用度等問題.

 

所以說大家必須要把你的觀念導正過來這樣才能對於球桿打感有一個正確與健康的觀念. 接下來說明更深入的打感部份,就算是同一品牌的打感就是一致了嗎? 我的回答是"不見得". 為什麼呢? 就我客製球具與測試球具的經驗,就算是同一個品牌與同一款的球桿它所打出來的球頭回饋也會有差異. 大家一定有一個大問號就是同一家廠牌與同一款的球頭不是它的設計,材質與重量都是一樣的嗎?那為何它擊出來的回饋會有不同的差異? 這是因為球桿是個大量生產的產品,雖然說桿頭與桿面的設計與材質都會是一樣,但由於在球具組裝時,大廠都會因為配製不同桿身與握把時,將球頭的配重做調 整.再加上由於大量化的生產下,組裝,與產品本身都會有誤差產生,這會導致球頭雖然外觀是相同的但內部的重量或組裝有差異存在下讓每支球桿的擊球回饋產生 出不同的結果.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以市售款的球桿打感差異最大.即便是同一個廠牌,同一款球桿,打出來的打感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更不用說我自己組裝出來的 tour issue(職業選手用)的球桿與市售一般款的球桿打感上會有多大差異. 同時我也拆裝與組裝過一些市售款的球桿,都發現很多打感不好或回饋上比較鈍鈍的球桿有共同的問題. 這些都是因為原廠對於球頭會有一定重量的要求比如說球頭重量的要求與整支球桿的揮桿重量要求.在這些要求下組裝工人就會需要做重量的調整.很多時候因為一 些球頭本身在生產出來後重量上比較輕,所以需要灌入很多的不乾膠讓球頭能達到所要求的重量,以便能順利組裝出它所要求的揮桿重量. 這樣的多餘的東西加太多就會導致打感與性能上的影響.通常是會讓性能與打感變的更差. 因為我做了很多的比較與測試才得到這樣的一個結果. 原本球頭的設計就是為了要產生原廠所訴求的性能與打感上的任務,但是一個東西加了一些原本就不存在的設計與重量上去就會導致性能的減低與打感的模糊化. 就我的經驗一些球頭有時灌了超過20g的膠水以便能讓球頭重量能更加重.但打出來的性能與只加5g的膠水球頭所得到的距離會有20碼以上的落差與打感也是 一個超扎實,另一個的感覺就悶悶的一點都不舒服.

 

所以說很多的球友會跟客製師或球具組裝師要求我的一號木桿要D1的揮桿重量, 3號木桿要D2的揮桿重量, 但即便是同一個揮桿重量所得到的打感也都不會一樣.更不用說我以前用 Titleist 的木桿是D1揮桿重量,而我現在購買新的Taylormade木桿想要把它調整為D1就可以跟以前我打Titleist所得到的一樣回饋. 這點是完全錯誤. 因為揮桿重量是一個靜態測量球具的一個數據,而你的揮桿是一個動態動作,也因為是一個連續的揮桿動作而產生的擊球回饋,這樣的打感數據是不正確且不合理. 你用一個靜態的數據要複製你動態的擊球感覺,這是一個根本的錯誤.再加上如果不是同一個廠牌或是同一廠牌與同一款式的球頭去進行打感複製,用不同樣款式球 頭去進行打感複製,那結果就是根本不對,打感是完全不同.

 

很多球友本身與一些組裝師的錯誤觀念讓很多人有不正確的球桿打感想法. 這些人沒有扎實的物理學的力學觀念,也不懂得去吸收正確知識,將錯誤的觀念傳導給其他球友,這是非常不道德與不負責的做法. 連解釋這些數據的能力都沒有更不用說他能做出一支好的球桿.通常這類的人是"說"出 一支好球桿.但做出來的東西確是跟自己所說的完全不同,面對到球友的問題下就會給予一些荒謬的解釋如這是你技術不好打不出我說的打感, 要不就是你需要再練練你的體能來使用這類球桿等" 太多好笑的回答,也不得不配服這類人說 得一手好球與說得出好桿的能力. 那種坑矇拐騙是再專業不過但本質學能上根本是連皮毛都沒有.

 

PearGolf希望能將比較正確且有實務測試,與理論基礎的球具觀念傳遞給所有球友. 因為我看太多這些連半調子都沒有的工坊師傅,教練與一些只會吹牛的球友跟一些新手或一般不懂球桿的球友做的錯誤觀念宣傳. 真的是很差勁.

 

以球桿的打感複製,要做到100%完全一樣是很難但不是不可能.這必須要對球頭重量有一定要求且球頭內部的膠量也不能太多. 這通常需要不斷的去試不同球頭但都是同一款球頭才能得到的100%複製. 我通常給球友的建議是當你使用一支新球桿覺得它的打感是能讓你覺得很舒服與符合你對打感的要求,這就是好球桿.千萬不要想別的會不會更好,因為打感是抽象 的,每個人對打感的要求是不同,你覺得好,我不見得認同.所以說你覺得好就要堅定下來. 不要問你的朋友去尋求支持. 下一支不見得會有這樣的打感. 我看太多人都是這樣,試了一支覺得不錯的,但又想再去試別的廠牌球桿,結果試了後大多沒有先前試的好,但想去買那支確已經賣掉了. 這時候才後悔不已. 你必須要有一支你覺得好打感球桿後才能再去找其他更好打感的機會.不然到頭來是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