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Content about 新手須知

六月 15, 2023

大家要記得一個核心觀念,碳纖維就是利用它的手感、桿身密度/厚度和掌握性。當然就是它的重量。雖然目前的品牌桿身的產品都設計桿身重量在100g以上,所以我很早就不用市面碳纖維推桿桿身,因為我的推法對於超過100g的重量都會過重。我都會用碳纖維鐵桿桿身的規格來用在我的推桿上。但會有一個重量範圍和碳纖維桿身密度要求。

推桿桿身淺談/Putter shaft selection!~ 上集
https://www.peargolf.com/article/tuiganganshenqiantanputter-shaft-select...

如果你的力量大,或握的比較緊,用重一點的桿身重量會更好,也可以讓你的力量和桿子更容易達到平衡。但這樣的方式很容易讓你的手臂和手掌、手指推到後面感到酸或累。如果你一場球推下來的推桿數在33以內,那這個問題倒是不會影響你太多。但如果推桿數太多,你消耗的力量和集中力就會更大。如果你平時沒有在鍛鍊上半身的肌肉和握力,耐力就是一個問題。

對於推桿硬度來說,碳纖維的硬度都是X或更硬。因為桿身長度比較短,而且需要更加掌握精準度和桿面觸球穩定性,硬度往往都不會是核心問題。而Fujikura的MC推桿桿身是唯一一款可以選擇硬度的產品。有Smooth、Firm、Xtra Firm三種硬度。但我個人用的經驗是,一般人就選smooth和firm就夠了。用到X就會像鋼管那樣的脆度和感覺。實在沒有必要!

六月 12, 2023

一般桿身都是以重量和硬度來進行選擇,對我來說,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重量不對,你用起來肯定無法得心應手,更甚者,會影響和改變你的動作。推桿是非常個人化的桿子,多數球友都不覺得這桿子非常需要去客制或選用適合自己的推法、握法和身材的規格。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因為這個桿子比較短,所以你更可以去調整自己動作來配合球桿。這是我觀察多數球友的狀況。

這幾年越來越多選手和球友開始使用推桿的碳纖維桿身,推桿桿身也越來越豐富和多元。而我自己也對推桿桿身做很多的實驗、研究和比較,今天的文章就把我的一些想法和經驗分享。推桿桿身的桿身重量都超過100g的重量,不管是鋼管或碳纖維桿身都是如此,而這樣的桿身重量是真的對我使用很重要?我需要什麼推桿桿身重量?這是我想先來切入的點!

一般桿身都是以重量和硬度來進行選擇,對我來說,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重量不對,你用起來肯定無法得心應手,更甚者,會影響和改變你的動作。推桿是非常個人化的桿子,多數球友都不覺得這桿子非常需要去客制或選用適合自己的推法、握法和身材的規格。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因為這個桿子比較短,所以你更可以去調整自己動作來配合球桿。這是我觀察多數球友的狀況。

如果你的推法是盡可能用你的肩膀來啟動球桿,那桿子的重量就避免使用太重,因為這會讓你的手臂需要用力來啟動,而不是肩膀。當然如果你是手來啟動球桿,那桿身重量需要至少100g或更重的規格會比較適合。因為你的手臂的力量和球桿需要得到一個平衡,如果球桿本身的重量不足,會讓你啟動時無法感覺桿子和桿頭的移動。

六月 1, 2023

其實有一些球友會私下問我哪個產品、師傅、教練比較好?我說實在的,除非我自己用過的東西或認識的人,我可以提供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其他的我也不會亂說。都是要自己去嘗試和累積經驗值來。這也是我寫自己的東西放在網路上的原因。當然我時間有限,有一些產品我也沒有時間去寫出來,或是也不想去寫太多差的東西,以免擋人財路。

打球完的後續/After a round!~上集
https://www.peargolf.com/article/daqiuwandehouxuafter-round%EF%BC%81shangji

下集開始。

一般打的好的球友本身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高爾夫專業能力,對動作和身體都有自己的一套。不過很多東西都是透過自身的經驗得到。而這些竅門是不會跟別人說,你只能從旁邊去觀察。對於技術和動作都還不到一個火候的人,最好按部就班去做好你目前要做的事,基礎打紮實比學旁門左道、走捷徑要來得重要。

找專家解決來提升身體強度和韌性,就可以找健身教練,或是上網找資料來自學。動作有問題,找教練來幫你分析和找方法練習。球桿有問題,就找技師來處理。這些都是你可以把自身問題解決,千萬別再給自己找一堆藉口來阻止你提升高爾夫能力。你或許沒有時間,但可以把練習頻率拉大,讓自己有時間去做。這是我個人經驗。

其實有一些球友會私下問我哪個產品、師傅、教練比較好?我說實在的,除非我自己用過的東西或認識的人,我可以提供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其他的我也不會亂說。都是要自己去嘗試和累積經驗值來。這也是我寫自己的東西放在網路上的原因。當然我時間有限,有一些產品我也沒有時間去寫出來,或是也不想去寫太多差的東西,以免擋人財路。

五月 30, 2023

一般來說,我會把下場的表現分成2部分去看和分析;一個是工具,另一個是自己身體和動作表現。首先是工具,這包含會需要用到的東西,比如,球桿、球、手套、衣物、鞋子等。只要會影響我打球表現的工具都是我會去觀察和分析。球桿一定是觀察重點,因為人的身體都會因為時間和動作表現而改變,你對目前球桿的使用就必須去瞭解分析,才能避免問題和達成你設定的目標。

其實我寫文章很大部分是為我自己,寫自己心裡想的東西,就是讓自己瞭解問題和狀況,從而去想解決之道。我下場打球一定會去看自己的表現,我不會去記桿數,但我很清楚我打的怎樣。那就必須去解決和找問題同步去下手。那你問我,我打了多年的高爾夫到底變怎樣?說實在的最近幾年都住北方,12個月有5~6個月是打不了球,因為冷,年紀大了,不可能穿大衣去打球。當然動作和技術都在,失憶的機率不大。就是要不斷去維持它!

當然打球完和朋友去吃好料也是對自己的獎勵,但休息完,就需要去思考自己今天的表現和問題。我記得我以前打球完,晚上就是思考自己今天表現很重要的時間。去思考白天的一些問題,看看是哪一部份出了問題?找方法去解決。當然當你的經驗和專業能力有限下,你的解決方法肯定是需要不斷去調整,第一個不行,再找另一個試試。

一般來說,我會把下場的表現分成2部分去看和分析;一個是工具,另一個是自己身體和動作表現。首先是工具,這包含會需要用到的東西,比如,球桿、球、手套、衣物、鞋子等。只要會影響我打球表現的工具都是我會去觀察和分析。球桿一定是觀察重點,因為人的身體都會因為時間和動作表現而改變,你對目前球桿的使用就必須去瞭解分析,才能避免問題和達成你設定的目標。

三月 22, 2023

別小看這個問題,因為不是說你的球桿的重量太重,而是你的球桿長度過長和重量比例不對,導致的在上下桿過程中,你的手臂需要去承受很多球桿的重量,進而去控制球桿。 這也是我自己使用的球桿很少會以市售的球桿規格去設定。選手和我們有很大不同是,他們先天身體優勢,再加上後天不斷的練習、提升身體強度,他們可以用市售的規格,

擊球力量如何最大化/Maximized your swing power!~上集
https://www.peargolf.com/article/jiqiuliliangruhe%E6%9C%80dahuamaximized...

下集開始

別小看這個問題,因為不是說你的球桿的重量太重,而是你的球桿長度過長和重量比例不對,導致的在上下桿過程中,你的手臂需要去承受很多球桿的重量,進而去控制球桿。 這也是我自己使用的球桿很少會以市售的球桿規格去設定。選手和我們有很大不同是,他們先天身體優勢,再加上後天不斷的練習、提升身體強度,他們可以用市售的規格,但我們就是一般人既沒有身體優勢、後天練球又不勤快,要打好和提升效果是夢話。

很多技師或教練對於比較長的木桿、或鐵桿的說法是:可以讓你的擊球距離提升,但這點我從10幾年前就做過測試和比較了。桿子的長度在2“以內的差別,基本很難有明顯距離提升。而就算是2”的長度差,距離效果的差異也在10碼以內。而10碼這個距離差,也可以視為你的擊球誤差範圍。比如有沒有打到甜蜜點和動作的施展有沒有到位?都可能讓你的擊球距離有10碼的差異。

三月 19, 2023

就如同我們打一拳一樣,你的拳頭手臂沒有完全的伸直下,力量都是在進行灌注,而你的手臂快到釋放打直時,就是你的力量最大化。一樣的道理在揮桿力量的擊球時間點和最好的擊球位置上,就在你的手臂快要打直進行最大化的時間點上。如果你的擊球點不在這樣的身體部位上,那你的力量就不是最大化。就算你的下桿速度很快,一樣不會產生最好的球速和smash factor/擊球效果。

在現代化的高爾夫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的球速,而球速的主要來源在於你的擊球力量,當然力量的來源在你的身體整體的轉動速度和力量。我自己一直在研究身體力量要如何和你的球桿來配合,進而可以有一個最好、最穩定的擊球結果,而今天我想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大家也可以去思考這些點,看看能否讓你的擊球效果和質量有一些提升的空間?

擊球動作是一個由下而上的轉動爆發力。你的手臂是和球桿接觸的身體部位,而力量也是藉由手臂去注入到球桿裡。我們可以去思考和觀察你的力量釋放是在擊球點和擊球後的手臂完全力量的釋放,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的整體力量最大點。當你這個時候,你可以更舒服去轉動你的上半身來帶動手臂和球桿,進而到收桿流程。

就如同我們打一拳一樣,你的拳頭手臂沒有完全的伸直下,力量都是在進行灌注,而你的手臂快到釋放打直時,就是你的力量最大化。一樣的道理在揮桿力量的擊球時間點和最好的擊球位置上,就在你的手臂快要打直進行最大化的時間點上。如果你的擊球點不在這樣的身體部位上,那你的力量就不是最大化。就算你的下桿速度很快,一樣不會產生最好的球速和smash factor/擊球效果。

三月 1, 2023

現在球桿何時要換,不是建立在桿子損毀或使用時間過長上。如果你在意高爾夫,那就要去觀察球桿的性能表現。如何去瞭解手上的桿子的性能表現狀況?你只要有擊球模擬器或一些球具店/工坊有擊球模擬器,去測試你的桿子和新球桿的數據。一比較就見分曉!而且我也都建議我的朋友們,新球桿後最好要先把模擬器上的數據紀錄下來,然後每半年去比較,就知道你的桿子的狀況和性能損耗?

如何選購球桿/How to pick the right golf club?~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uhexuangouqiuganhow-pick-right-golf-clu...

下集開始。

想單純的打球,享受高爾夫!用什麼都不重要,重要是你喜歡它嗎?喜歡就不需要什麼理由。好好的去發揮它和你的結合。打不好先從人去找問題、球桿可以調整,但找專家可以避免很多彎路。省的是時間和金錢。因為產品規格的重組和球桿零件的升級化,確實可以讓球桿蛻化成你可以施展的武器。而如果你不喜歡它怎麼打,一樣會有疙瘩在。

我個人看現在新球桿的外型就可以知道產品的結構設計是否是全新結構設計、還是延伸舊產品的結構?還是換個殼、改個色來騙錢。因為結構和材質是桿頭的2個核心設計關鍵,如果這2個部分都和之前的產品類似或一樣,那說實在的要得到什麼跳躍式的提升,是不可能。那很多球友都會說我試了新球桿,距離確實提升明顯,不是這些新科技和材質的幫助?

二月 27, 2023

不需要糾結在什麼品牌、什麼技術、什麼材質,只要問你自己,這個產品會不會讓你有激動想買來擁有?至少我已經過了這個喜歡、那個也愛的時間了。我擁有太多球桿和東西了,每次新的球桿打出來的結果都是可以預期,就算差,也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因為我設定的規格可以讓我自己使用得到最佳化。

又到了新球季開始的時候。這個時候各大廠都會推出新產品,把大家搞的眼花撩亂、不知所措。而我也會有一些球友和朋友來問我哪個桿子或技術可以開外掛?大家都蠢蠢欲動,我也不例外。我自己的經驗也算過多,所以對各場的產品和材質特色有一些瞭解。而我也會把一些產品的測試陸續放在洋梨和大家分享。

大家對美的東西多少都會有想擁有的衝動和需求。所以現在產品的設計變得非常重要,設計不好,科技要高、材料多牛、價格高低都是選擇的因素。我也是一位外貿協會的消費者。在球桿的世界裡,第一眼印象非常重要。我也買不少東西,每年的新球桿、配件和球都會固定補給。所以哪個好都是非常客人的問題!

寫測評寫到覺得產品的變化是很有限。對我個人來說,我已經可以選任何桿頭、桿身、握把和重新組合出對我最好的結果。新的、舊款的都差不多,很多產品說穿了,就是差不多!我一直在我的文章裡說,只要是符合USGA的球桿規定,要得到超過預期和爆炸性提升距離是不可能。現在品牌商在產品的質量、性能和設計都已經是比10年前要更成熟了。

二月 3, 2023

簡單說,你用金屬桿頭需要實力和速度。但如果你是走技巧和擊球穩定性風格,碳纖維桿頭會是讓你1+1大於2的產品。 當然球桿規格和桿身配置也很重要,但這上面的因素都是改不了的事實。就算利用球桿個人化的訂製,也最多把上面問題的影響程度改善。所以我現在都是用碳纖維桿頭,不會考慮金屬桿頭。

木桿設計的2大族群:全鈦合金、複合式碳纖維/Composite or metal woods!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uganshejide2dazuqun%EF%BC%9Aquantaiheji...

木桿設計的2大族群:全鈦合金、複合式碳纖維/Composite or metal woods!中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uganshejide2dazuqun%EF%BC%9Aquantaiheji...

下集開始。

金屬桿頭就是需要完全的力量去把性能給擠爆出來,這對於年輕、有力量的人來說就是無縫接軌。我年輕就覺得我的真命天子就是金屬桿頭,不考慮別的。但當你的年紀超過40,體力和力量都在下滑時,這時候碳纖維就是不二人選。因為桿頭的設計、重量分布、使用操控都得到提升,對於揮桿速度和節奏不快的我,真的是第二春!

二月 1, 2023

就我的使用經驗,以前複合式桿頭的性能是明顯無法和金屬桿頭相比。但近10年來的產品,已經給彎道超車了。現在複合式的桿頭桿面,可以有效把擊球的倒旋壓下來。球速上也更噴!這些原本是金屬桿頭的招牌,現在都被別人給超車。而且碳纖維桿頭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於揮桿速度和節奏不快的球友來說,簡直就是救命藥丸!

木桿設計的2大族群:全鈦合金、複合式碳纖維/Composite or metal woods!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muganshejide2dazuqun%EF%BC%9Aquantaiheji...

中集開始。

我可以感受到複合式桿頭的進步,從近10年來,Callaway和Taylormade的木桿不斷的改進和提升下,現在的產品真的是越來越成熟,問題也解決差不多。以下就是我對碳纖維桿頭的使用多年評價:

1. 高容錯: 很多球友會說,金屬桿頭容錯也不錯。這是對的,當你用近3年的碳纖維桿頭產品,就會感覺確實不一樣。非甜蜜點的結果真的不會偏太多,以前碳纖維桿頭會有不穩定或擊球產生過多的側旋和倒旋。但現在的複合式桿頭把這個問題都解決差不多,非甜蜜點的擊球結果和甜蜜點是差不多。如果你的擊球精準度低於50%,這個功能就非常重要。

一月 29, 2023

首先來討論有哪些品牌在各自的陣營?基本上複合式桿頭大多都是大品牌,因為複合式的材質需要比較多的工序和成本。對於一些小品牌或日系品牌來說,都很難加入。而金屬桿頭就就是以Ping和Titleist為主。當然後面還有一堆的日系品牌支持。以量來說,金屬桿頭還是是市場的大宗。但球桿市場不是產品多就贏,主要還是要有效和吸睛力。

目前木桿的2大陣營就是,鈦合金(金屬類)和複合式(碳纖維)2種。2023年來說,2大陣營的楚河漢界非常明顯,到底你適合什麼?還是哪一種可以得到比較遠和高容錯的結果?這些木桿的價格都差不多,但材質特性和做工質量都會影響你購買的決定。這是很多球友的問題,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問題和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首先來討論有哪些品牌在各自的陣營?基本上複合式桿頭大多都是大品牌,因為複合式的材質需要比較多的工序和成本。對於一些小品牌或日系品牌來說,都很難加入。而金屬桿頭就就是以Ping和Titleist為主。當然後面還有一堆的日系品牌支持。以量來說,金屬桿頭還是是市場的大宗。但球桿市場不是產品多就贏,主要還是要有效和吸睛力。

複合式的首推為Taylormade和Callaway。它們兩家在近10年來的產品都是主打碳纖維材質桿頭,讓桿頭的重量可以更加集中在特定部位,有效控制桿頭重量和提升桿頭的易打特性。這2個其實就是一個,因為結構設計可以做到這2個特性。這些都是複合式材質桿頭的優點。那缺點?缺乏擊球的手感,相較於全鈦合金的桿頭來說,全金屬桿頭的擊球撞擊回饋就很爽!

一月 17, 2023

結果才是我們論英雄的證據!而這個結果就等同你的實力和賭球的本錢。我會這樣說,一來是這20多年下來,我自己也不斷去提升自己動作和身體實力。另外在球桿上的專研與投入都是無盡,而我現在下場打球就比較輕鬆、容易。如果沒有桿頭的提升,我想會讓我在擊球上提升不少難度。這也是大家可以享受科技和材料發展的果實。

大家有沒有覺得從10年前,主流球桿的發展核心就是高容錯和易打2個。當然性能,穩定性和手感都非常重要。而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想要打的不挫折,除了自己練習外,就是球桿的容錯和易打提升才能是大家的春天。現在的球桿對於一般球友是相對友善。因為我以前用10年前的球桿,同樣的失誤或失擊,你會得到更糟的結果。

結果才是我們論英雄的證據!而這個結果就等同你的實力和賭球的本錢。我會這樣說,一來是這20多年下來,我自己也不斷去提升自己動作和身體實力。另外在球桿上的專研與投入都是無盡,而我現在下場打球就比較輕鬆、容易。如果沒有桿頭的提升,我想會讓我在擊球上提升不少難度。這也是大家可以享受科技和材料發展的果實。

在容錯和易打這2部分是可以利用後置的球桿訂製或球桿重組去達到。因為從提升桿身和球桿的規格重組,讓這2個部分可以更貼近球友本身使用的狀況,讓擊球問題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和改善。那當桿頭對易打和容錯都得到不錯的提升,就不需要訂製球桿或個人化球桿嗎?不是!因為桿頭的功能或性能的提升,對於後續你對球桿進行個人化重組或訂製不會多餘。

十二月 23, 2022

而且越來越多的鐵桿桿身可以配置優質的日系碳纖維桿身。這點確實可以拉高性能和失擊的影響。我個人使用中空桿頭和日系碳纖維鐵桿桿身已經快10年了,對於這樣的組合效果,已經回不去打鍛造和鋼管桿身的組合了。尤其在年紀不斷的增加,體力也會減少下,對於球桿的性能和容錯只會一起越高。因為打球要容易,這些特性就要到位。不然早就不打了。

2022的高球回顧/Reviewing my golf life on 2022!~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2022degaoqiuhuigureviewing-my-golf-life-...

下集開始。

下半年也買2套新鐵桿來玩,有好有壞,但因為我自己會配桿,規格重置後,也可以讓自己用的虎虎生風。但對於Mizuno Pro 225真的有點失望。外型基本滿分,但容錯和手感上真的沒有Titleist T200的好。鐵桿就我個人用過不少款式的經驗,也逐步走像木桿那樣的高容錯和好性能兼具。但這樣的特性,目前只有在半凹背和中空桿頭產品上得到。

而且越來越多的鐵桿桿身可以配置優質的日系碳纖維桿身。這點確實可以拉高性能和失擊的影響。我個人使用中空桿頭和日系碳纖維鐵桿桿身已經快10年了,對於這樣的組合效果,已經回不去打鍛造和鋼管桿身的組合了。尤其在年紀不斷的增加,體力也會減少下,對於球桿的性能和容錯只會一起越高。因為打球要容易,這些特性就要到位。不然早就不打了。

十二月 21, 2022

今年都在紐約周邊的球場打,雖然球場的長度沒有德州的長,但北邊的球場,對於你的準度是有很高的要求。同時球場的視覺壓力是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基本上你在比賽裡看到的高大樹林,在這裡都是標配。球道也比較窄,果嶺也相對小。對於揮桿動作沒有一定的火候,會打到吐血和折球桿。簡單說,這裡的球場很像新竹的新豐球場風格。

2022年就要結束了,這一年在全球的景氣低迷,大家也過的起起伏伏。尤其後疫情時代,大家之前都被封一陣子,所以從年底開始就很多的出國活動。我個人沒有這樣的感受,因為美國從去年就和病毒共存,生活基本就回到之前一樣。當然周邊朋友都陸續有感染Covid,但都是不嚴重。而在高爾夫上我今年也是重回到之前。就是不斷去打球,買桿子來玩!

今年的新球桿我個人覺得還挺有感。Callaway的Rogue ST,和Taylormade Stealth2支不同特性的木桿,讓我今年打下來各有千秋。說實話,這2支桿子應該是目前我用過的木桿來說,容錯最高,性能也在頂尖的狀態。我很早就說了,新球桿,尤其是木桿類,容錯和性能都是發展的重點。對於一般人來說,高容錯是讓你打球外掛劑。如果少了,打球就變得很挫折!

今年都在紐約周邊的球場打,雖然球場的長度沒有德州的長,但北邊的球場,對於你的準度是有很高的要求。同時球場的視覺壓力是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基本上你在比賽裡看到的高大樹林,在這裡都是標配。球道也比較窄,果嶺也相對小。對於揮桿動作沒有一定的火候,會打到吐血和折球桿。簡單說,這裡的球場很像新竹的新豐球場風格。

十一月 30, 2022

我是從頭做到腳(地板運動)的動作練下來,所以從身體平衡、肌肉鍛鍊、和拉筋等都做到。而且當我把不好做的動作練到習慣後,就會增加難度,把動作從靜態變成動態的連續動作。要瞭解靜態動作相對容易和簡單,當你的身體肌肉到一個程度後,把動作變成動態時,身體對動作的負荷就增加,同時也提升肌肉群的強度更高。

核心肌群建立才是長治久安之道/Building your core body is key!~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hexinjiqunjianlicaishichangzhijiuanzhida...

下集開始。

上班族很多時間要加班、應酬、或出差。所以練身體的時間也無法固定,但我個人覺得,這也是藉口。我到外地打球或出差也一樣持續做健身和拉筋操。因為這些活動我都濃縮成一套操,就是30分鐘時間可以做完。不需要儀器或工具,最多一條毛巾鋪地上或瑜伽墊就可以。因為一些動作需要利用地板來完成。

我是從頭做到腳(地板運動)的動作練下來,所以從身體平衡、肌肉鍛鍊、和拉筋等都做到。而且當我把不好做的動作練到習慣後,就會增加難度,把動作從靜態變成動態的連續動作。要瞭解靜態動作相對容易和簡單,當你的身體肌肉到一個程度後,把動作變成動態時,身體對動作的負荷就增加,同時也提升肌肉群的強度更高。

十一月 29, 2022

我必須說,以前我沒有健身,不時打球就這邊不舒服或背常拉到。家裡都會有肌肉鬆弛和消炎藥。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做了健身/拉伸後,完全不會有肌肉拉傷或疼痛問題。把身體以前的問題都解決。這也是我要讓大家知道,除了提升你的身體強度和打球穩定性,你的身體也比較強壯,不容易因為一些姿勢不對而產生傷害。

做身體健身和拉筋也6年有餘了。之前做也是朋友建議,加上打球動作需要把肌肉強度和伸展性提升,擊球效果才能提升和維持。所以就從2017年開始固定每週做3~4次。現在也都做習慣了,每隔一天就做,每次時間30分鐘。身體的強度和打球效果越來越好。至少我現在打球沒有背痛、肩膀和脖子痛了。因為健身就是強化這些地方。

我必須說,以前我沒有健身,不時打球就這邊不舒服或背常拉到。家裡都會有肌肉鬆弛和消炎藥。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做了健身/拉伸後,完全不會有肌肉拉傷或疼痛問題。把身體以前的問題都解決。這也是我要讓大家知道,除了提升你的身體強度和打球穩定性,你的身體也比較強壯,不容易因為一些姿勢不對而產生傷害。

如果你問我要怎麼練,練什麼。其實上去Youbute,打關鍵字拉筋、核心肌肉鍛鍊或瑜伽等,都有一堆影片可以參考。我這邊就不要去班門弄斧了。看是一回事,而做又是一回事。很多人的問題不是不會做或是做不了,要不就是無法維持!往往一開始很拼,也把這當回事。

但幾個月下來就做得越來越少。你會感覺有效,有效後就會逐步把練習的量和頻率給減低。這絕對不會讓身體可以持續維持好的狀態。其實做下來無法長久我也可以理解。因為我也有老婆和孩子,也要工作。所以能用的時間真的不多。尤其一開始的練習真的很辛苦也很累。多數都是一個月不到2個月就陣亡。

十月 15, 2022

我很不喜歡去回答朋友問的哪個產品比較好?或要我推薦適合的桿子/桿身?我通常會簡單回答一款我覺得不錯的產品,但如果朋友持續問細節,比如哪個品牌、角度、硬度、長度等,我就會直接說;這要花時間去瞭解你目前身體和動作狀況,同時目前球桿的問題,才能給明確資料。而這就需要投入時間來進行訂製諮詢。

高爾夫球桿的水很深/Golf clubs are complex for golfers!~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gaoerfuqiugandeshuihenshengolf-clubs-are...

下集開始。

球桿的水深是在於,產品的特性是無法用文字或影片說明。因為沒有實際感受或有經驗的技師來提點,一般球友是無法找到你要的桿子,也無法得到你期待的結果。廠商的產品說明多半會避重就輕和一筆帶過,別說球友很難瞭解,我自己也只能估個大概。當然我自己的好處是有很多產品使用經驗,和對幾個品牌產品都有深入的使用、配置經驗,所以可以理解廠商的技術特性。

相對於一般球友,如果沒有持續對一個品牌下的產品有一定研究和使用經驗,你是很難知道產品特性和差異性。就算是專業的技師,也無法對所有品牌的產品有完整的了解。因為技師的時間有限,要做桿子、也要休息,產品研究都需要實際裝起來用才知道,沒有使用一段時間是很難瞭解球桿裡面有沒有外掛可以用。所以懂球桿或瞭解球桿特性不是靠打個一兩次就可以,不同時間和地點去使用,感覺差異性才能全面瞭解。

九月 22, 2022

日系產品的一些配件比如球袋、鞋子、桿套和小物件就非常的有吸引力。設計感十足,它們的銷售數量本來就不多,也不會說是限量而去漲價。反而會和一些品牌聯名來推出特殊款,這樣反而有它的收藏價值。這也是日系小東西迷人之處,價格貴但卻讓人想擁有。

合理的套路最高級:限量和特殊款的產品/limited & special models! 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helidetaolu%E6%9C%80gaoji%EF%BC%9Axianli...

下集開始。

沒錯,它確實有在一些項目上比一般產品要好,但在性價比上是很難有說服力。這也是我後面就完全不去碰這類產品。我必須說,對桿身我還有些瞭解和研究,所以對產品的規格選擇上是比較不會出錯。但對於一般球友來說,踩雷是正常,但卻還苦中作樂。因為以前和一些球友交流,彼此會試試這些私家武器,但打了一二球後就算了,心中直罵,這種桿身怎麼打得了....

我也不會去說別人的桿子怎樣,你覺得好就好。這些產品本身沒錯,但一些商人/球友的手法就很難讓人看的下去。我並不會說限量或特殊款產品不好,而是要依據自己的實力或喜好去買。有些東西是買來欣賞,和拿來用是有很大差別。我身邊一些比較熟的朋友都有不少的收藏,但他們清楚收藏和實用的分隔?

九月 21, 2022

我相信打球的大家都對球具和配件的限量款,特殊款、不陌生。基本上現在球桿出限量或特殊款的機會不大。應該是大家也都成精了,被騙的機會不大。但對於很多台灣的球友會瘋很多日本產品的限量或特注款。好像聽到只有1000支或100組就被下蠱了,要不就是網路上的炒手們會鋪天蓋地的去發動粉絲們去炒熱它。我以前也去追過,但後面就學乖了。

最近寫的東西非常有限,一來是從2006年開始也瞎說不少東西,該說,該聊的都寫了。當然我也有不斷去把一些東西給更新觀念和實際經驗。二來,整個暑假因為左手肘網球肘,都無法出力,休息到現在。目前才慢慢好轉,但先把肌力給重新建立比較重要。也不急要馬上拿球球桿去龍飛鳳舞。所以寫的東西就沒有以前那樣產能。

我相信打球的大家都對球具和配件的限量款,特殊款、不陌生。基本上現在球桿出限量或特殊款的機會不大。應該是大家也都成精了,被騙的機會不大。但對於很多台灣的球友會瘋很多日本產品的限量或特注款。好像聽到只有1000支或100組就被下蠱了,要不就是網路上的炒手們會鋪天蓋地的去發動粉絲們去炒熱它。我以前也去追過,但後面就學乖了。

現在球桿太多了,被騙過,也買過一些特殊款或限量,但最後結果就是,和我現在用的也沒有比較好。買限量或特殊產品,就是自嗨和收藏,實際打的機會不多。那要後面轉賣?價格也沒有多好。目前可以轉手賣來賺錢就屬Scotty Cameron的推桿了。當然我的Circle T推桿,就是單純收藏也沒有想過要賣,可能以後賣去當旅行的盤纏也是不錯。

九月 8, 2022

當然要讓你的身體可以負擔和控制球桿,你的球桿需要調整到,讓你的身體不會需要太大的力量去操控它。這也是當你的動作節奏改變,你的球桿就需要調整,來配合你的打法節奏。對於一般球友來說,改動作和改節奏,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就會十分困難。因為工具也要配合你的改變,不然你的結果肯定不會好。

揮桿要快和猛才能打得遠嗎/ Is the distance equal to swing hard and fast?~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huiganyaokuaihemengcainengdadeyuanma-dis...

下集開始。

當你身體有力量後,還要提升身體的韌性,因為這部分需要讓你在節奏慢的狀況可以利用更多身體的韌性去擊球。把身體的能量更有效的轉換到球桿上。也就是像鞭子那樣的效果。因為硬梆梆的球桿,配合上柔韌的身體,就可以讓身體力量發揮更好在擊球上。同時桿面打到甜蜜點上,你的結果/距離都會讓你想不到的好。

這也是我從一些打的好球友上所看到和學到。別人不會主動告訴你,為什麼他可以打的好,你必須要去觀察別人的整體打球狀況,才能知道如何去改善、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放慢打比快節奏打要更困難多了。這就如同你跑步時慢慢跑和大步快跑時,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和對身體肌肉的要求。因為我跑步都是慢慢跑,絕不大步快跑。這樣才能進行到下盤肌肉的鍛鍊。

九月 6, 2022

我其實是先從短切把節奏放慢,因為我可以更容易控制桿頭和吃球的點,對於結果更容易掌握。一旦吃球變精準後,對方向和距離就不需要擔心。所以我才把放慢節奏延伸到鐵桿,最後到木桿。就是因為實際效果不錯,所以我才體會到用巧不用力的精髓。身體本身的強度不會比年輕時差,固定的鍛鍊下,在力量上的質感,也不會因為節奏放慢就變差。

這個問題一直在我心裡,從我剛打球到現在都不斷的問自己。我打球初期都覺得,自己就是快節奏和還用力打球的人。覺得沒有必要學別人那種慢節奏或順順打球的模式。因為全力打很爽,也可以發洩。一直以來就是以快節奏的打法。但從去年開始,我自己也調整動作節奏。先從上桿把節奏放慢,下桿在穩穩的順勢而為。結果卻異常的好,距離也沒有差太多但穩定性和吃球的精準度卻滿格。

為什麼要放慢節奏打?打的好好的,為什麼要改變節奏?最大的原因就是提升擊球的精準度!要讓自己可以得到最好的擊球距離,如果沒有打到甜蜜點,距離效果肯定不好。這也是我這個球棍,對所有動作細節不斷去調整和改善的任務。所以要提升這塊的精準度,我先從節奏下手。得到的結果是精準度真的好得沒話說。這就是我要的!

鐵桿也是一樣!我其實是先從短切把節奏放慢,因為我可以更容易控制桿頭和吃球的點,對於結果更容易掌握。一旦吃球變精準後,對方向和距離就不需要擔心。所以我才把放慢節奏延伸到鐵桿,最後到木桿。就是因為實際效果不錯,所以我才體會到用巧不用力的精髓。身體本身的強度不會比年輕時差,固定的鍛鍊下,在力量上的質感,也不會因為節奏放慢就變差。

八月 12, 2022

所以犯錯就接受現實,同時知道如何把傷害可以壓到最低。把球打出來,讓自己在下一桿可以有更好的位置去進攻。用自己拿手的球桿和打法去進攻,才是最貼近現實的做法。這樣最多打加一,對於表現時更容易去掌握,而且可以讓自己在短桿和推桿實力得到精進。這也是我今年在這2部分的實力得到跳躍式的進步。每場都有2個以上的一切、一推、或一切一推的表現。

我的準度、技巧和穩定性提升的任務/Working on improving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上集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wodezhundu%E3%80%81jiqiaohewendingxingtishengderenwuworking-improving-accuracy-and-consistency%EF%BC%81shang

下集開始。

球桿也有了方案,對於人本身也必須逐步調整改善。首先對下場的打球節奏,和擊球前的試揮都進行改變。目前得到不錯的效果,也會持續去執行,讓整個流程可以更順暢和自然反應。我必須說,這部分沒有標準答案,而且這2個部分我打球20多年時間,改了好幾次。每一個時期對節奏和試揮都不同,但關鍵是如果犯錯率增加和穩定性下降,就是要修正的訊息了。

另外也會更解放自己在一些球路上的進攻。打更多的球路去得到更好的結果。當然這也伴隨著風險,不過沒有這些經驗,就無法讓自己技術能力升級。 比如打更多的低飛球,用小號的桿子來打短距離。控制過多的身體動作來掌握距離等。也就是說,讓自己的動作速度放慢,可以更容易去掌握擊球的效果!

八月 10, 2022

我必須說,人都必須要克服一些問題和提升一些能力後,才能對其他能力進行提升。而對我以前來說,打不同球場,你需要把最基本的距離效果發揮,才能有機會打平標準桿。而當你有了可以把球打紮實,和送出應該有的飛行彈道後,才可以從容的去享受球場的挑戰和打球樂趣。實在說我自己在第一個10年還常打不紮實或剃刀球。

高爾夫是可以有不同的階段性任務和目標,所以可以樂此不疲的打下去。在過去的時間裡,我對距離的要求和挑戰不同的球場為樂趣,也讓我現在對這些球場難度和挑戰也都可以以平常心去面對,不再有畏懼。而最近也開始有新的任務和目標,就是把自己的擊球精準度、球路技巧和穩定性進行提升。

我必須說,人都必須要克服一些問題和提升一些能力後,才能對其他能力進行提升。而對我以前來說,打不同球場,你需要把最基本的距離效果發揮,才能有機會打平標準桿。而當你有了可以把球打紮實,和送出應該有的飛行彈道後,才可以從容的去享受球場的挑戰和打球樂趣。實在說我自己在第一個10年還常打不紮實或剃刀球。

因為回到紐約後,紐約的球場距離一來沒有德州的長,土地有限的問題。球場的挑戰多在控制球的能力,和擊球穩定性上。減少失誤和準度的提升是關鍵。這也導致我需要對自己的能力,進一步去提升的因果關係。當然在今年以提升自己的擊球穩定性和精準度為任務,剛好可以認真去投入和研究。這就要對問題細節進行研究和分析。

七月 22, 2022

我個人會覺得,中空桿頭的長鐵會更容易去使用。所以我現在用三鐵都是中空鐵桿,已經不用小雞腿很多年了。因為長鐵的使用可以把彈道壓低,避免距離的流失,擊球的質量和側旋問題也會比較好。相對於小雞腿,球質會比較軟弱,側旋也比較多,彈道高,很容易會被風給影響,距離和準度影響很大。導致我現在根本不用小雞腿。

中空鐵桿頭列入先發主力了/The main trend of hollow-body iron heads!~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zhongkongtiegantoulieruxianfazhuliliaoth...

再說到,有些中空桿頭的短鐵會設計半中空,如同Mizuno Pro 225這套。它的長中鐵就是中空,到9~P就半中空。也就是中空的範圍變小。因為短鐵桿頭要準度,對於效能上的需求不會太大。這也是我會購買HMB 225的原因。就是要去瞭解這些中空桿頭的設計和特色。進而去使用、瞭解產品和實際的差異?

中空桿頭以前的產品都會灌膠在裡面。但現在的中空桿頭就比較沒有,這樣可以讓桿面去產生更多的效果和回饋。另外,很多中空桿頭都會有設計配重螺絲,可以去調整桿頭重量。這些設計都是你在一般刀背和凹背桿頭上所看不到。也就是說,中空桿頭的產品和外觀設計都會有更多變化和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