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木桿測評~傑克!上集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木桿測評~傑克!上集

2013/8/7, 美麗華Blue TEE打74, 第一次使用Veylix ROME 688 Stiff

1. 使用者資訊:
球齡: 21年
差點: 5
Driver平均桿頭速度: 95-100 mph
揮桿型態: Moderate/平順

2. 使用球桿: Titleist 910 D3 (設定 B1), 加重塊更換成9g(原本7g)
原本桿身規格
Titleist 910 D3 9.5度/Mitsubishi Kaili 65 S硬度
長度: 45”
總重: 315.5g
揮桿重量: D2.01
硬度頻率: 252cpm
MOI: 2909g/cm^2

更換桿身規格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
長度: 44.75”
總重: 38g
揮桿重量: D2.99
硬度頻率: 262cpm
MOI: 2899g/cm^2

3. 使用反饋
Kaili: 這款原裝OEM桿身一開始用的時候很順手, 彈道中高, 但是距離非常好, 感覺桿身的bend point (kick point)在桿身的中段. 能夠打出超過300Y (GPS測距)的開球, 抗風性也還算優良, 逆風距離損失不算太大, 做球效果也OK. 感覺上桿身打出的後旋還是偏高(即使廣告已經說這是款低彈道, 低後旋的桿身). 球落地後的滾動普通. 可惜的是, 用了大約半年後, OEM的桿身強度出現了衰退的現象, 變得比較軟的感覺, 迫使我要減低桿頭速度, 否則用接近100mph的速度打球, 桿身有點吃不消的現象, 出現彈道不穩定的情形, 等於是原本S的硬度變成SR的硬度了. 桿身的tip端還算firm, 只是中段kick point的地方感覺消耗最快, 變得更軟. 我要找一支更適合這個球頭以及我的揮桿動作的桿身.

有些日系的球桿, 輕揮時, 會感覺tip端軟軟的, 很有彈性的感覺, 桿頭會隨著揮動前後搖擺一下, 打出去也會感覺到"彈"的感覺. 但是這樣的感覺, 在精準控球上, 是會影響穩定性的, 抗風性也會差, 但是確會協助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幫桿頭速度加快一些, 打遠一些. 美系的OEM球桿, 目前也走這種風潮, 球頭越做越輕, 桿身越來越長, 耐用度越來越差.

但是這個感覺不是我要的. 反而tip端穩定, firm的桿身, 而且整支球桿重量分布均勻, 才能精準控球.
另外一個要求就是桿身在下桿擊球那一剎那, 桿身幫助球頭回正的能力好壞. 這個是after market 桿身好壞最應該拿出來比較的條件, 可惜沒有一個可以測量的數據能反映出這點來, 一定要打打看才知道. (況且每個人的揮桿DNA都不一樣, 也沒有辦法用機器測出來, 一定要親自試試看才知道). Veylix ROME 688 S: 從網路得知這款前Matrix的高層出來製作的桿身, 一開始就非常有興趣試試看. 尤其是新品牌第一款旗艦桿身, 為了打出口碑, 一定物超所值, 而且用料一定實在. 美國網路的專家們使用後的反饋,讓我更有興趣試試看, 說是一款彈道直到不可思議的桿身, 而且為高噸數碳纖維布所製成的桿身, 手感也很好, 迫不及待之下, 拜託何兄幫我進口一支.

我個人比較喜歡美規的球桿與設定. 目前美日規市售的球桿強調桿身輕量化, 達到桿頭速度快, 創造遠的距離. 可是這樣的球打出去的彈道, 以我的揮桿習慣, 我覺得比較不穩定. 試想,, 一支不到300g的Driver和一支350g的Driver, 如果都以100mph桿頭速度打到球, 即使距離相同, 但是球質也一定不同, 其中影響最大的一定是球的彈道, 初速, 以及飛行的穩定性, 抗風性. 第一次改裝好, 換上ROME688的桿身後, 在練習場試打. 首先, 桿身的配色實在是太漂亮了. 球桿不但要好打, 還要漂亮, 這樣拿在手上才會賞心悅目.

試揮的感覺, 就是一支很扎實的桿身, 感覺不到明顯的bend point (kick point), 非常"整支"的手感. 感覺這個桿身下桿時, 很穩定, 沒有特別會幫球頭加速度的感覺. 但是也不是呆呆的死硬派桿身(那個揮起來像棒球棒的感覺), 和原本Matrix系列的桿身揮起來的感覺不同.

練習場打球的感覺: 真的好直! 這支桿身最優的地方, 首推桿身將桿頭回正的能力. 在擊球的那一剎那, 感覺整支桿子是直的(形變不明顯), 隱隱約約感覺kick point在中段, 但是非常不明顯, 是一個打感非常"整支"的桿身. 彈道比Kaili略低, 但是感覺後旋比較少. 飛行彈道上去後, 感覺球在空中小停一下, 就以優美的拋物線掛在練習場盡頭的網子上面. 試打左右曲球, 也是非常容易, 按照設定出去, 是一支非常優秀的控球型桿身, 但是我不是說它打不遠, 因為還沒有到球場試過, 無法論定.
球場打球的感覺: 你要說它是一支非常無聊的桿身, 我可以勉強同意, 因為它實在是太直了, 球都不太歪. 在球場可以觀察到球的後段飛行彈道, 我只能說, 他實在是太直了. 落地後比Kaili會滾, 我想原因是他的出球角度比較低, 彈道比較低, 中段飛行平滑, 不會往上暴衝. 從開球台看起來, 好像距離會飛的比Kaili近(這個是控制性桿身應該的, 犧牲以一點距離, 換取控制性), 但是實際用GPS測量, 真的出人意料: 距離和原來的Kaili差不多, 但是控制性高了好幾個等級. 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常常一起打球的同行友人說, 這支桿身打出來的球很穩定, 很容易判斷落點, Kaili的桿身打出去的球比較高, 尾段比較不好掌握落點. 我非常同意這個說法. 要把成績打好, 開球除了遠之外, 一定要落在好的區域, 第二桿的角度才好.

才拿到第二天, 打了第一場球, 感覺很不錯, 再用用看, 把桿身打"活"一點, 熱身好了以後, 看看會不會有別的驚喜.

第一次測試新的何兄的回覆:
Jack,
寫的相當的到位.我後續會把你這篇文章給放到站上來,但要先把Veylix這個品牌文章給先上去後,再把後續相關產品的測試文給放上去.這樣讀者會看得有頭續.所以在還沒上刊前你都可以把你後續使用的心得email給我.以進行更詳細的使用補充.
感謝你的文章與支持!
chien

************************
第二次球場實際測試來了! (BTW, 測試都是用PRO V1的球)

2013/8/23 林口球場西南區
新的桿身我的使用心得是, 一開始的時候, 桿身的彈性會比較差, 感覺會"笨笨"的, 一定要多次使用它, 讓他在揮桿擊球的過程中讓桿身和桿頭結合後的BEND PROFILE理順, 這樣桿子才會好打.

經過了幾天的密集在練習場使用這個桿身(主要的目的是把新的桿身"打活"), 我再次帶它下場打球. 上次是裝好後只經過一次練習場試打後就下場, 雖然感覺不錯, 但是我覺得這支桿身的潛力還沒有發揮出來.

颱風大雨後的球場地面非常濕, 很多地方還有積水, 看來今天要測試滾動是比較沒有辦法的, 那就直接看看這個桿身讓球的飛行距離如何(這是對桿身赤裸裸的考驗, 只有飛行距離, 沒有滾動距離)

一大早還沒有完全熱身, 前幾洞桿頭速度先放慢打, 大約88-93 MPH, 嗯, 球還是乖乖的直直的落在球道中間, 彈道確實比Kaili低一些, 而且以我以前自然FADE的球路來看, 這個桿身不但不FADE, 出球彈道非常直, 尾巴還會在落下的階段微微向左DRAW, 它適應我稍微放慢速度的揮桿也非常好, 我的身體在下桿時更容易回正, 桿身把桿頭也按照穩定的軌跡帶回來擊球. 這樣的熱身前慢慢打球, 球的飛行距離差不多是240-250Y(GPS測距), 給ROME按個讚! 但是同樣的揮桿速度, Kaili距離不會比較差, 甚至還更勝一籌, 但是兩支桿身打感完全不同. 慢慢揮桿的時候, Kaili比較能發揮, 但是一旦揮桿速度拉上來, Kaili在下桿桿身開始UNLOAD的時候就會比較不穩定.

本文未完,下集請點下方!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木桿測評~傑克!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0-d3-95duveylix-rome-688-syin...

-----------------------------------------------------------
2013/8/7, 美丽华Blue TEE打74, 第一次使用Veylix ROME 688 Stiff

1. 用户信息:
球龄: 21年
差点: 5
Driver平均杆头速度: 95-100 mph
挥杆型态: Moderate/平順

2. 使用球杆: Titleist 910 D3 (设定 B1), 加重块更换成9g(原本7g)
原本杆身规格
Titleist 910 D3 9.5度/Mitsubishi Kaili 65 S硬度
长度: 45”
总重: 315.5g
挥杆重量: D2.01
硬度频率: 252cpm
MOI: 2909g/cm^2

更换杆身规格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
长度: 44.75”
总重: 38g
挥杆重量: D2.99
硬度频率: 262cpm
MOI: 2899g/cm^2

3. 使用反馈
Kaili: 这款原装OEM杆身一开始用的时候很顺手, 弹道中高, 但是距离非常好, 感觉杆身的bend point (kick point)在杆身的中段. 能够打出超过300Y (GPS测距)的开球, 抗风性也还算优良, 逆风距离损失不算太大, 做球效果也OK. 感觉上杆身打出的后旋还是偏高(即使广告已经说这是款低弹道, 低后旋的杆身). 球落地后的滚动普通. 可惜的是, 用了大约半年后, OEM的杆身强度出现了衰退的现象, 变得比较软的感觉, 迫使我要减低杆头速度, 否则用接近100mph的速度打球, 杆身有点吃不消的现象, 出现弹道不稳定的情形, 等于是原本S的硬度变成SR的硬度了. 杆身的tip端还算firm, 只是中段kick point的地方感觉消耗最快, 变得更软. 我要找一支更适合这个球头以及我的挥杆动作的杆身.

有些日系的球杆, 轻挥时, 会感觉tip端软软的, 很有弹性的感觉, 杆头会随着挥动前后摇摆一下, 打出去也会感觉到"弹"的感觉. 但是这样的感觉, 在精准控球上, 是会影响稳定性的, 抗风性也会差, 但是确会协助挥杆速度不快的球友帮杆头速度加快一些, 打远一些. 美系的OEM球杆, 目前也走这种风潮, 球头越做越轻, 杆身越来越长, 耐用度越来越差.

但是这个感觉不是我要的. 反而tip端稳定, firm的杆身, 而且整支球杆重量分布均匀, 才能精准控球.
另外一个要求就是杆身在下杆击球那一剎那, 杆身帮助球头回正的能力好坏. 这个是after market 杆身好坏最应该拿出来比较的条件, 可惜没有一个可以测量的数据能反映出这点来, 一定要打打看才知道. (况且每个人的挥杆DNA都不一样, 也没有办法用机器测出来, 一定要亲自试试看才知道). Veylix ROME 688 S: 从网络得知这款前Matrix的高层出来制作的杆身, 一开始就非常有兴趣试试看. 尤其是新品牌第一款旗舰杆身, 为了打出口碑, 一定物超所值, 而且用料一定实在. 美国网络的专家们使用后的反馈,让我更有兴趣试试看, 说是一款弹道直到不可思议的杆身, 而且为高吨数碳纤维布所制成的杆身, 手感也很好, 迫不及待之下, 拜托何兄帮我进口一支.

我个人比较喜欢美规的球杆与设定. 目前美日规市售的球杆强调杆身轻量化, 达到杆头速度快, 创造远的距离. 可是这样的球打出去的弹道, 以我的挥杆习惯, 我觉得比较不稳定. 试想,, 一支不到300g的Driver和一支350g的Driver, 如果都以100mph杆头速度打到球, 即使距离相同, 但是球质也一定不同, 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定是球的弹道, 初速, 以及飞行的稳定性, 抗风性. 第一次改装好, 换上ROME688的杆身后, 在练习场试打. 首先, 杆身的配色实在是太漂亮了. 球杆不但要好打, 还要漂亮, 这样拿在手上才会赏心悦目.

试挥的感觉, 就是一支很扎实的杆身, 感觉不到明显的bend point (kick point), 非常"整支"的手感. 感觉这个杆身下杆时, 很稳定, 没有特别会帮球头加速度的感觉. 但是也不是呆呆的死硬派杆身(那个挥起来像棒球棒的感觉), 和原本Matrix系列的杆身挥起来的感觉不同.

练习场打球的感觉: 真的好直! 这支杆身最优的地方, 首推杆身将杆头回正的能力. 在击球的那一剎那, 感觉整支杆子是直的(形变不明显), 隐隐约约感觉kick point在中段, 但是非常不明显, 是一个打感非常"整支"的杆身. 弹道比Kaili略低, 但是感觉后旋比较少. 飞行弹道上去后, 感觉球在空中小停一下, 就以优美的拋物线挂在练习场尽头的网子上面. 试打左右曲球, 也是非常容易, 按照设定出去, 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控球型杆身, 但是我不是说它打不远, 因为还没有到球场试过, 无法论定.
球场打球的感觉: 你要说它是一支非常无聊的杆身, 我可以勉强同意, 因为它实在是太直了, 球都不太歪. 在球场可以观察到球的后段飞行弹道, 我只能说, 他实在是太直了. 落地后比Kaili会滚, 我想原因是他的出球角度比较低, 弹道比较低, 中段飞行平滑, 不会往上暴冲. 从开球台看起来, 好像距离会飞的比Kaili近(这个是控制性杆身应该的, 牺牲以一点距离, 换取控制性), 但是实际用GPS测量, 真的出人意料: 距离和原来的Kaili差不多, 但是控制性高了好几个等级.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常常一起打球的同行友人说, 这支杆身打出来的球很稳定, 很容易判断落点, Kaili的杆身打出去的球比较高, 尾段比较不好掌握落点. 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 要把成绩打好, 开球除了远之外, 一定要落在好的区域, 第二杆的角度才好.

才拿到第二天, 打了第一场球, 感觉很不错, 再用用看, 把杆身打"活"一点, 热身好了以后, 看看会不会有别的惊喜.

第一次测试新的何兄的回复:
Jack,
写的相当的到位.我后续会把你这篇文章给放到站上来,但要先把Veylix这个品牌文章给先上去后,再把后续相关产品的测试文给放上去.这样读者会看得有头续.所以在还没上刊前你都可以把你后续使用的心得email给我.以进行更详细的使用补充.
感谢你的文章与支持!
chien

************************
第二次球场实际测试来了! (BTW, 测试都是用PRO V1的球)

2013/8/23 林口球场西南区
新的杆身我的使用心得是, 一开始的时候, 杆身的弹性会比较差, 感觉会"笨笨"的, 一定要多次使用它, 让他在挥杆击球的过程中让杆身和杆头结合后的BEND PROFILE理顺, 这样杆子才会好打.

经过了几天的密集在练习场使用这个杆身(主要的目的是把新的杆身"打活"), 我再次带它下场打球. 上次是装好后只经过一次练习场试打后就下场, 虽然感觉不错, 但是我觉得这支杆身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台风大雨后的球场地面非常湿, 很多地方还有积水, 看来今天要测试滚动是比较没有办法的, 那就直接看看这个杆身让球的飞行距离如何(这是对杆身赤裸裸的考验, 只有飞行距离, 没有滚动距离)

一大早还没有完全热身, 前几洞杆头速度先放慢打, 大约88-93 MPH, 嗯, 球还是乖乖的直直的落在球道中间, 弹道确实比Kaili低一些, 而且以我以前自然FADE的球路来看, 这个杆身不但不FADE, 出球弹道非常直, 尾巴还会在落下的阶段微微向左DRAW, 它适应我稍微放慢速度的挥杆也非常好, 我的身体在下杆时更容易回正, 杆身把杆头也按照稳定的轨迹带回来击球. 这样的热身前慢慢打球, 球的飞行距离差不多是240-250Y(GPS测距), 给ROME按个赞! 但是同样的挥杆速度, Kaili距离不会比较差, 甚至还更胜一筹, 但是两支杆身打感完全不同. 慢慢挥杆的时候, Kaili比较能发挥, 但是一旦挥杆速度拉上来, Kaili在下杆杆身开始UNLOAD的时候就会比较不稳定.

本文未完,下集请奌下方!

Titleist 910 D3 9.5度/Veylix Rome 688 S硬度木杆测评~杰克!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itleist-910-d3-95duveylix-rome-688-syin...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洋梨高爾夫的聯結!
http://www.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418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