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桿測試!中集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桿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桿測試!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ing-g25-95dumatrix-ozik-code-6-fyingdum...

中集開始

使用族群
我要設定此桿的期望是讓它成為一支很易打,同時可以兼顧性能,穩定性與好的失擊壓制性.這樣的球桿才可以讓你有信心上場拿來使用.同時它的使用者族群來說也可以擴大,對於揮桿速度在90mph~105mph的球友都是這支桿所針對的對象.即便是你以手為擊球模式,這支桿在使用上也可以讓你輕鬆打出你要的球路出來.所以這也是我在後續設定這支桿的規格考慮的重點.一定要讓使用族群可以沒有太難的障礙使用.同時對於球桿的操作上都可以不會與他們現有球桿有太大的差別或影響.

以下就是我把球桿給裝起來,規格數據

球頭: Ping G25 9.5度,重量連同聯結器201.5g

桿身: Matrix Ozik Code 6蘋果紅色 F硬度, 46”,0.335”桿身前端尺寸, 246cpm, 57.5g

握把: Lamkin Crossline Tour 紅色 R58握把, 52g重,

總長: 45.25”

總重: 311g

硬度頻率: 242cpm

揮桿重量: D3.37

MOI: 2919g/cm^2

規格說明
以這支桿的規格來說,它有長度的裁減空間讓它可以把揮桿重量與總重給減低對更為友善.這樣的規格來看,只有在揮桿重量這塊會是讓一般球友看起來是一個使用難度.主要會產生這樣的高揮重的原因在於這支桿身的特性與硬度分布是集中在桿身前端.這類性能桿身都會在桿身前端做加強與強化,讓擊球的強度與力量可以得到最高.這樣擊球出去的球速,穿透性與距離才能得到最佳化.這也就是說,很多時候在設定球桿的規格時需要瞭解桿身與球頭的特性才能做出最好的規格與發揮它們內在的性能.如果該裝長的桿子你把它設定短的規格來使用,這樣桿身的彈性與彎曲特性就無法順利發揮與運作.當然使用的效果自然就不會太好.

反之,要裝短的你設定長.就會讓你打得吃力與無法得到最家的使用效果.如果此桿將長度在減短0.25”的空間,它的揮桿重量就會在D2以內.這對於大多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揮桿不會讓他們用得太辛苦或打不好.但我覺得先設定45.25”的長度來看看,是否需要在進行長度調整? 這都要使用一兩個月後再決定.因為剛你把桿身的訓桿期給打出來後,再去觀察球桿的表現是否讓你在使用上感到吃力或不舒服?這樣的調整才能算是一個比較正確與有效的改變.不過以原廠對此桿的規格來看,D3是它們原本設定的揮桿重量.我這樣做是看看如果設定原廠的揮桿重量時,對於擊球效果是否能得到最好?這也是我觀察的重點.

握把選擇的基礎
當然我當初是有考慮將握把使用更為輕重量的Pure握把.但考慮到球頭重量與桿身特性後,如果再使用輕的握把,就容易讓此桿的重量更加往球頭端跑去.這對使用操作與體能消耗來說是更為吃力.所以才會配Lamkin這類比較重的握把,將球桿的重量可以設定得更加平衡.雖然這支的揮桿重量到D3,但整體的重量才311g所以對於使用上不會讓人感到太困難.有高一點揮重對於有揮桿速度的球友來說是很重要.因為在快速下桿的過程當中,使用者需要感受到球桿與球頭在整個受力變形與物理反彈作用.如果球頭端的重量不夠,你很難可以精準的帶領球桿到正確的擊球位置與時間點上進行擊球.這樣打中桿面甜蜜點的比例就會影響.所以對於這樣的揮桿,我個人覺得會比較適合這支桿身的特性與發揮.以下就進入到實際測試說明.測試的時間有2個多月.

測試場地:台北新店碧潭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50碼,打斜對角的距離可以超過270碼的實際距離.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 本文的測試以單層球為測試使用球.單層球與比賽球在木桿使用效果上會有約20碼的距離差別.所以配合下場的實際使用數據進行整體的效果評估.

天氣狀況:晴天,陰天,雨天.標準春天的天氣.梅雨季也快到了.風勢有時會很大,

氣溫約30~15度.

測試者:chien, 木桿揮桿速度95~97mph.鐵桿揮桿速度82~86mph.

實際測試
首先此桿拿在手上試揮感覺真的很舒服與輕鬆,雖然揮桿重量是D3.37但我拿起來握在手上的感覺一點都不會覺得它有很重的揮桿重量.反而覺得差不多是D1左右的揮重.所以說在設定球桿上,寧可保守一點,將規格設定的更有空間可以讓你後續進行調整,也不要一次到位把桿子做到沒有空間可以調整的餘地.因為就我的經驗來說,球桿的數據往往都會錯誤引導使用者到不對的方向,或是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這樣就會影響你對球桿的態度與用法.

同時球桿整體的感覺真的很不錯,黑灰色的球頭再配上蘋果紅的桿身,球桿的握把也是紅色,整體所散發的感覺真的就如我的朋友所說,低調的奢華.它的第一眼印象不會是最強眼的一支桿,但它很耐看.越看越好看.所以我都把這桿放在我的辦公室,桿套給拿下來,放在我看得到的地方.就當做是一個展示品放著.心情也很爽快.這點是要給Ping這個品牌給予肯定與大力按讚.這樣的球頭要配桿身會比較容易點.球頭的特色很明顯.雖然放在擊球區,球頭感覺有點大,對於長度來說,不能說短,但也不會影響你使用操作上的問題.不過說實話,這樣扁扁大大的球頭,可以設定更為長也不會覺得長.難怪Ping原廠G25長度是設定為45.75”長.真的對這樣的球頭大小與外觀來說是剛好.視覺上的感受是比較適合.以下進入到我們測試的主要項目中.

1. 球頭回饋 – 這款球頭桿面不會太大也不會小,主要的擊球熱區都在中間這塊,加上這球頭的桿面甜蜜點會在中間位置,重心位置比較低.所以在使用這桿需要將球頭吃過擊球區,不能只是少掃過去就收桿.這樣對使用這類低重心得到的擊球效果就比較沒有太好.因為重心低,如果吃球不把球桿與球頭給帶下去,這樣往往沒辦法讓球桿受力反擊力量給完全的送到球內,進而產生最好的擊球能量.所以這是我個人對這樣的球桿的使用經驗分享.

對於這球頭的擊球回饋,是走比較傳統與老派的風格.擊球聲是啪啪聲,有別於現在日系與其他大品牌的擊球回饋是比教輕脆的鐺鐺聲或鏘鏘聲.它的回饋感比較像以前Taylormade R500系列與R7系列的桿面回饋與聲音.但它的聲音會稍為大一點.所以它的擊球爽度是滿分,球頭回饋感很扎實.用起來因為有桿身反彈強度的加持下,對於擊球感覺來說真的很棒.是我打過最棒的Ping木桿回饋.我也把這支木桿給不同的使用者去使用,瞭解他們對這支桿的使用回饋意見收集,大家都對這桿的扎實擊球回饋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也喜歡這樣的回饋感.

這球頭的扎實回饋不會像其他木桿那中低重心就讓你覺得中球後一下就飛出去,比較少與球的互動與球頭的擊球反饋.它雖然是低重心,但因為它的球頭結構設計的很不錯,所以擊中球的感覺是整個桿面都有很強烈的回饋,算桿面的振動反饋模式.所以它會讓你打起來熱血十足的原因所在.這種桿頭結構設計算是要比那種以擊中點的反饋要來得好得了.所以完全提升這桿的使用樂觀.看來這塊Ping G25算是得到滿分了.算是延續它的外觀的優勢.這塊是只有按讚的份了.

2. 桿身回饋 – Matrix Ozik Code 6桿身雖然是比較舊款的桿身,但用起來真的挺不錯.它不是以使用回饋見長的桿身,所以在這塊的表現就比較一般.只要在於這桿身在下桿的受力彎曲度並沒有其他桿身來得大,桿身的變形量比較小,因為桿子整體的硬度設計與使用材質都是以比較性能導向的設計.對於越多的桿身變形量就會讓桿身反彈的穩定性,側旋量與倒旋量增加.所以使用上我的感覺是不拖泥帶水.下桿擊球是一氣喝成.不管你的揮桿速度如何?當你雙手到擊球點時,桿身馬上就反彈到位.完全沒有任何不舒服感覺,就是很智慧型的桿身反彈特性.

雖然說它本身的彎曲度不大,但在下桿受力反彈與力量釋放時,桿身產生出的強大力量真的讓我吃驚.因為桿身前端加強的強度與Boron的材質.這對於擊球反彈力量真的有很大的幫助,雖然沒有太多的彎曲幅度,但在擊球剎那,球桿整個都活起來,桿身的彈性加強了桿頭擊球的反饋.完全是擊球爽度的提升.很明顯可以感受到桿身前端的強大力量在引導到擊球的點.說真的,用這桿會讓我上癮完全就是這桿身強大的反彈力量與爽度.用起來非常的扎實與簡單.完全不會讓你像使用日系桿身那種需要刻意去等待桿身反彈或是要調整自我擊球節奏來配合球桿的反彈特性.這桿身是再簡單不過了.你或許或覺得硬,但它確讓你用起來完全不會覺得性能與距離有任何打折.加上它只是Firm的硬度,相當於日系桿身的SR硬度.所以只能說它把擊球變得更加簡單.

本文未完,完結篇請點下方.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桿測試!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ing-g25-95dumatrix-ozik-code-6-fyingdum...

更多此桿照片都在下面聯結.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587183073008...

----------------------------------------------------------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杆测试!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ing-g25-95dumatrix-ozik-code-6-fyingdum...

中集开始

使用族群
我要设定此杆的期望是让它成为一支很易打,同时可以兼顾性能,稳定性与好的失击压制性.这样的球杆才可以让你有信心上场拿来使用.同时它的使用者族群来说也可以扩大,对于挥杆速度在90mph~105mph的球友都是这支杆所针对的对象.即便是你以手为击球模式,这支杆在使用上也可以让你轻松打出你要的球路出来.所以这也是我在后续设定这支杆的规格考虑的重点.一定要让使用族群可以没有太难的障碍使用.同时对于球杆的操作上都可以不会与他们现有球杆有太大的差别或影响.

以下就是我把球杆给装起来,规格数据

球头: Ping G25 9.5度,重量连同联结器201.5g

杆身: Matrix Ozik Code 6苹果红色 F硬度, 46”,0.335”杆身前端尺寸, 246cpm, 57.5g

握把: Lamkin Crossline Tour 红色 R58握把, 52g重,

总长: 45.25”

总重: 311g

硬度频率: 242cpm

挥杆重量: D3.37

MOI: 2919g/cm^2

规格说明
以这支杆的规格来说,它有长度的裁减空间让它可以把挥杆重量与总重给减低对更为友善.这样的规格来看,只有在挥杆重量这块会是让一般球友看起来是一个使用难度.主要会产生这样的高挥重的原因在于这支杆身的特性与硬度分布是集中在杆身前端.这类性能杆身都会在杆身前端做加强与强化,让击球的强度与力量可以得到最高.这样击球出去的球速,穿透性与距离才能得到优化.这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在设定球杆的规格时需要了解杆身与球头的特性才能做出最好的规格与发挥它们内在的性能.如果该装长的杆子你把它设定短的规格来使用,这样杆身的弹性与弯曲特性就无法顺利发挥与运作.当然使用的效果自然就不会太好.

反之,要装短的你设定长.就会让你打得吃力与无法得到最家的使用效果.如果此杆将长度在减短0.25”的空间,它的挥杆重量就会在D2以内.这对于大多的使用者来说,这样的挥杆不会让他们用得太辛苦或打不好.但我觉得先设定45.25”的长度来看看,是否需要在进行长度调整? 这都要使用一两个月后再决定.因为刚你把杆身的训杆期给打出来后,再去观察球杆的表现是否让你在使用上感到吃力或不舒服?这样的调整才能算是一个比较正确与有效的改变.不过以原厂对此杆的规格来看,D3是它们原本设定的挥杆重量.我这样做是看看如果设定原厂的挥杆重量时,对于击球效果是否能得到最好?这也是我观察的重点.

握把选择的基础
当然我当初是有考虑将握把使用更为轻重量的Pure握把.但考虑到球头重量与杆身特性后,如果再使用轻的握把,就容易让此杆的重量更加往球头端跑去.这对使用操作与体能消耗来说是更为吃力.所以才会配Lamkin这模拟较重的握把,将球杆的重量可以设定得更加平衡.虽然这支的挥杆重量到D3,但整体的重量才311g所以对于使用上不会让人感到太困难.有高一点挥重对于有挥杆速度的球友来说是很重要.因为在快速下杆的过程当中,使用者需要感受到球杆与球头在整个受力变形与物理反弹作用.如果球头端的重量不够,你很难可以精准的带领球杆到正确的击球位置与时间点上进行击球.这样打中杆面甜蜜点的比例就会影响.所以对于这样的挥杆,我个人觉得会比较适合这支杆身的特性与发挥.以下就进入到实际测试说明.测试的时间有2个多月.

测试场地:台北新店碧潭练习场,球场深度有250码,打斜对角的距离可以超过270码的实际距离.同时使用的球有单层练习球. 本文的测试以单层球为测试使用球.单层球与比赛球在木杆使用效果上会有约20码的距离差别.所以配合下场的实际使用数据进行整体的效果评估.

天气状况:晴天,阴天,雨天.标准春天的天气.梅雨季也快到了.风势有时会很大,

气温约30~15度.

测试者:chien, 木杆挥杆速度95~97mph.铁杆挥杆速度82~86mph.

实际测试
首先此杆拿在手上试挥感觉真的很舒服与轻松,虽然挥杆重量是D3.37但我拿起来握在手上的感觉一点都不会觉得它有很重的挥杆重量.反而觉得差不多是D1左右的挥重.所以说在设定球杆上,宁可保守一点,将规格设定的更有空间可以让你后续进行调整,也不要一次到位把杆子做到没有空间可以调整的余地.因为就我的经验来说,球杆的数据往往都会错误引导用户到不对的方向,或是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这样就会影响你对球杆的态度与用法.

同时球杆整体的感觉真的很不错,黑灰色的球头再配上苹果红的杆身,球杆的握把也是红色,整体所散发的感觉真的就如我的朋友所说,低调的奢华.它的第一眼印象不会是最强眼的一支杆,但它很耐看.越看越好看.所以我都把这杆放在我的办公室,杆套给拿下来,放在我看得到的地方.就当做是一个展示品放着.心情也很爽快.这点是要给Ping这个品牌给予肯定与大力按赞.这样的球头要配杆身会比较容易点.球头的特色很明显.虽然放在击球区,球头感觉有点大,对于长度来说,不能说短,但也不会影响你使用操作上的问题.不过说实话,这样扁扁大大的球头,可以设定更为长也不会觉得长.难怪Ping原厂G25长度是设定为45.75”长.真的对这样的球头大小与外观来说是刚好.视觉上的感受是比较适合.以下进入到我们测试的主要项目中.

1. 球头回馈 – 这款球头杆面不会太大也不会小,主要的击球热区都在中间这块,加上这球头的杆面甜蜜点会在中间位置,重心位置比较低.所以在使用这杆需要将球头吃过击球区,不能只是少扫过去就收杆.这样对使用这类低重心得到的击球效果就比较没有太好.因为重心低,如果吃球不把球杆与球头给带下去,这样往往没办法让球杆受力反击力量给完全的送到球内,进而产生最好的击球能量.所以这是我个人对这样的球杆的使用经验分享.

对于这球头的击球回馈,是走比较传统与老派的风格.击球声是啪啪声,有别于现在日系与其他大品牌的击球回馈是比教轻脆的铛铛声或锵锵声.它的回馈感比较像以前Taylormade R500系列与R7系列的杆面回馈与声音.但它的声音会稍为大一点.所以它的击球爽度是满分,球头回馈感很扎实.用起来因为有杆身反弹强度的加持下,对于击球感觉来说真的很棒.是我打过最棒的Ping木杆回馈.我也把这支木杆给不同的使用者去使用,了解他们对这支杆的使用回馈意见收集,大家都对这杆的扎实击球回馈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也喜欢这样的回馈感.

这球头的扎实回馈不会像其他木杆那中低重心就让你觉得中球后一下就飞出去,比较少与球的互动与球头的击球反馈.它虽然是低重心,但因为它的球头结构设计的很不错,所以击中球的感觉是整个杆面都有很强烈的回馈,算杆面的振动反馈模式.所以它会让你打起来热血十足的原因所在.这种杆头结构设计算是要比那种以击中点的反馈要来得好得了.所以完全提升这杆的使用乐观.看来这块Ping G25算是得到满分了.算是延续它的外观的优势.这块是只有按赞的份了.

2. 杆身回馈 – Matrix Ozik Code 6杆身虽然是比较旧款的杆身,但用起来真的挺不错.它不是以使用回馈见长的杆身,所以在这块的表现就比较一般.只要在于这杆身在下杆的受力弯曲度并没有其他杆身来得大,杆身的变形量比较小,因为杆子整体的硬度设计与使用材质都是以比较性能导向的设计.对于越多的杆身变形量就会让杆身反弹的稳定性,侧旋量与倒旋量增加.所以使用上我的感觉是不拖泥带水.下杆击球是一气喝成.不管你的挥杆速度如何?当你双手到击球点时,杆身马上就反弹到位.完全没有任何不舒服感觉,就是很智能型的杆身反弹特性.

虽然说它本身的弯曲度不大,但在下杆受力反弹与力量释放时,杆身产生出的强大力量真的让我吃惊.因为杆身前端加强的强度与Boron的材质.这对于击球反弹力量真的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没有太多的弯曲幅度,但在击球剎那,球杆整个都活起来,杆身的弹性加强了杆头击球的反馈.完全是击球爽度的提升.很明显可以感受到杆身前端的强大力量在引导到击球的点.说真的,用这杆会让我上瘾完全就是这杆身强大的反弹力量与爽度.用起来非常的扎实与简单.完全不会让你像使用日系杆身那种需要刻意去等待杆身反弹或是要调整自我击球节奏来配合球杆的反弹特性.这杆身是再简单不过了.你或许或觉得硬,但它确让你用起来完全不会觉得性能与距离有任何打折.加上它只是Firm的硬度,相当于日系杆身的SR硬度.所以只能说它把击球变得更加简单.

本文未完,完结篇请奌下方.

Ping G25 9.5度/Matrix Ozik Code 6 F硬度木杆测试!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ping-g25-95dumatrix-ozik-code-6-fyingdum...

更多此杆照片都在下面联结.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587183073008...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394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