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Saqra INB-314H 7鐵/Fujikura MCI 90 S硬度測試!~實際測試篇

Fujikura MCI 90 S硬度

更多此桿照片,可以點下面聯結.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12807110626...

中國讀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參考此桿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Saqra INB-314H 7鐵/Fujikura MCI 90 S硬度測試!~產品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saqra-inb-314h-7tiefujikura-mci-90-sying...

Saqra INB-314H 7鐵/Fujikura MCI 90 S硬度測試!~規格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saqra-inb-314h-7tiefujikura-mci-90-sying...

實際測試篇開始.

這個球頭的回饋與另一支Maxsoul RA-11比較,是沒有RA11那樣桿面彈.細膩度上還是稍微差一點.擊球聲也是差不多.但INB-314H的外型與顏色都要比RA11要搶眼.所以這兩款設計一樣同時材質也一樣的產品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桿面都是使用麻鋼材質所以打起來差異性與聲音不大當然細膩度在於每一家廠商他們各自的技術產生的特色.除非你有像我兩支同樣技術與材質產品去比較.這樣才能去感受到差別,當然前提還有你有比較敏感的能力才能瞭解這當中的小差別.當然我也都是使用Fujikura MCI桿身所以更能去感受出球頭的細膩差別.因為桿身的反饋上兩支是一模一樣.我完全都無法感受出桿身上的差別.這樣才能將專注力放在球頭上的反饋.

2. 桿身回饋 – 這支球桿用起來跟另一支MCI 70S是一模一樣.這真的只有日本人做得出來,如果是美系桿身那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因為這種同一款式但不同重量不見得會用一樣技術或打出一樣的感覺與彈性.尤其這兩支桿身在重量上是差20g所以差異不是不可能存在.但是我打這兩支桿子尤其在交叉使用時是真的感覺兩支都一樣,我有時都會搞混我到底在打哪一支球桿?哪一支是70S?這點是要給Fujikura大力按讚.桿身不管我怎樣打,全揮桿,3/4,1/2的揮桿,桿子都是一樣的感覺.打出去桿身受力彎曲與彈性都讓你覺得不管桿身重量多少它都會給你一樣的結果與感受.同時也不管我打的節奏是快還是慢,甚至只是平順的揮桿,維持穩定的揮桿平面桿身的回饋也都是很穩定.桿身反彈到擊球點是很精準.打這桿子都不會有太多側旋問題.因為桿身都能精準反彈到觸球點.

因為我已經有打過MCI 70S所以對於MCI特性已經相當瞭解,我不會去改變打法與節奏,桿身就是能跟上.給人相當安心的印象.雖然這支桿子配上90S不會打起來跟其他碳纖維鐵桿身那樣會有比較強大的反彈力.以往別人廠牌的鐵桿身對於比較重的桿身都會有比較大的彈力,同時彎曲度也會比較小些.這都是因為桿身重量密度提高所以讓桿身有比較小的變形量與比較大的彈力表現.可是MCI 90S打起來完全沒有這個感覺.它就跟MCI 70S的使用感受是一樣.這點讓我打起來覺得奇怪所以我才會覺得我如果沒有看球頭是哪一個?我真不知道我是打哪一支桿子.因為桿身的反饋是一樣.這真的太神奇了.所以在這塊的表現上我只能給MCI 90S大力按讚!

以MCI的桿身技術,它的桿身內徑是鋼管材質,鋼管的外部才是碳纖維包覆住.這樣的雙材質的組合下能有這樣平順的桿身回饋,不管再怎樣的外力使用下,桿身的彈性還是相當穩定.更重要是我測過兩個不同桿身重量所得到的回饋都是一致.這點就讓我要對Fujikura的技術深度肯定.Fujikura在桿身材料上一直都是主力放在金屬與碳纖維的組合上.它本身對於高噸位碳布上的運用是相對少.所以在我看到Motore speeder 661 Evo這款桿身是使用東麗的新T1100G的高噸位碳布材質就覺得很訝異.因為這是Fujikura首次在官網上說明他們的產品是使用高噸位碳布材質.以往的產品都主要在運用金屬材質與碳纖維混搭組合.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塊的混搭才是Fujikura真正技術核心所在.

而MCI的50,60,70都是在桿身內徑是運用金屬箔,而80以上的桿身都是使用金屬管.如同我照片上.所以對於Fujikura運用金屬材質的技術看來已經是相當成熟.在木桿類產品是Motore speeder VT,現在鐵桿身類就是MCI.而從MCI在日本上市後就一直是訂製市場中的常勝軍.在專業業內雜誌的銷售排行一直都在前三名的位置.現在用了它不同重量的產品後真的覺得要跟它競爭真的不是簡單.只能說它的價格是唯一可以提出來的問題.剩下的東西還真的沒幾家的產品能對抗.不過以Fujikura這個招牌來說,我會毫不考慮地用它的產品.因為它的產品的穩定度,成熟度與質量都算是我用過的產品中頂尖.生產基地也沒有到美國與日本以外的地方.當然OEM市售款的產品就不是.而以訂製桿的市場來說它的產品一直都是我會去關注與買來測試使用的選擇.地雷產品不多.

3. 距離與彈道 – 這支桿子打出來的彈道與另一支RA-11一樣.所以我才會說如果把球頭給貼起來我還真不知道我現在是用哪一支桿子?因為不只手感類似,打出來的結果也是一樣.彈道高度與距離都一樣.在冬天的狀況下,風大也都可以穩穩地打出150碼左右.如果沒風的狀況都可以送到160碼.彈道算中高.但是是很積極與進取的穿透式的飛行軌跡.由低到高的衝行,到高點在落下.落下不是拋物線的掉下來而是有點弧度的滑下來.所以它的彈道是相當漂亮與扎實.跟我現在鐵桿的6鐵是差不多距離.所以這桿子是跟我現在的球桿是差一個好的距離.而這桿子的好處是出球速度很快,可以讓你打起來很熱血,這點球頭的效果也是加分配合上桿身這類彈性好的產品更能把這塊的優勢給發揮出來.當然打鐵桿不是距離為主導而是在準度.至少適合我的鐵桿,距離打出來的結果都是固定,或是說落地的範圍都在5碼的小圈圈.

當然落地的滾動性,我認為差不多是一個彈跳後就可以停下來.因為我鐵桿長久以來就是會打停球.不管是用鋼管桿身或是碳纖維桿身結果都是一樣.所以我下場打球第二桿都是算打實的距離.不會去抓滾動.就算比較硬的果嶺也都差不多滾個5碼的彈跳滾動.當然如果是軟的果嶺那一個彈跳後就停球是沒問題.不過使用MCI的桿身我都會比較敢去打技巧球.揮桿幅度都會自己去調整不同上桿幅度得到不同的彈道高度.這點MCI可以做得相當到位.大家也不要認為當你的上桿幅度改變桿身就會趕不上你的觸球時間點,這點MCI是沒有.我不管是用70 S或90 S都一樣.桿身彈的都很精準,而反應在彈道上也會很容易地得到不同的高度表現.加上桿身回饋舒服所以打起來就更敢去打這類技巧球.

以這支桿子的距離與彈道表現我都覺得可圈可點.它很穩定的距離表現讓下場時使用可以不需要考慮太多.對於風的影響我想還是有,與鋼管桿身相比還是會稍嫌弱一點.但不會太大.如果鋼管桿身的風影響是5~10碼,那它可能就有8~13碼.稍微會多點但也比其他碳纖維桿身要少一些.因為金屬管內徑設計讓桿身強度提升不少.導致擊球的強度高,受風的影響沒有傳統碳纖維的大.就實際下場的使用經驗,這樣的距離差是完全可以接受.但它會更容易讓你打出很多技巧球.因為桿身特性讓一些球路更容易展現出來.所以這是正負的作用.

4. 易打性與操控性 – 這桿子的設定規格一直都很不錯.第一,它的長度沒有比鋼管桿身要長,算是一般長度,第二,桿身的特性讓使用者會很容易去發揮與運作動作.第三,桿子的重量沒有太靠桿頭,所以揮重上不大,也是讓一般人用起來會感到友善與好施展的原因.如果你想要加速或發力打,這桿子又可以跟上你的速度節奏,讓你可以放開來用.這樣的桿子會讓你越打越敢打,用起來信心指數飆高.這是我針對一般使用者,揮桿速度不高或中等的球友.因為它用起來沒有感到難度,自然你打起來會有更好的操控性.這也是我當初設定這桿子的基礎.當然如果揮桿速度更快的人可以換球頭的配種螺絲來進行調整重量.這樣桿身也可以跟上有速度的人,同時可以感受到球頭的重力與下桿快速移動變化.這就是我對這支桿覺得好的地方.幾乎可以滿足8成的使用者的狀況.

雖然球頭的非甜蜜點擊球手感比較硬,也不是舒服.但桿身的彈性卻可以將這個不舒服給減低.當然球頭小,桿面也小,對於擊球精準度與動作穩定性是使用的要求.但我想這桿子要打熟或練好問題不大.桿面設計與重心是可以有更大的改善空間,讓易打性與球頭回饋上可以再好.因為下場打球,大多數的人都無法精準地去打中桿面甜蜜點.如果可以把這個問題給解決那這個球桿就沒話可以挑了.當然有一類的人覺得這種半凹背或刀背桿子是練動作的好工具.因為有沒有打中甜蜜點一打就知道.但我認為桿子的易打性很重要.現在科技與材料都可以將這塊有效改善就,沒必要一定要犧牲自己的手感來換動作穩定性.我打凹背桿已經2年多,在用這類半凹背桿子是有一點不容易,因為凹背桿子的反彈角度會比較高,所以對於一些非甜蜜點的擊球都可以將影響與回饋壓到最小.這也是我認為球桿應該是要有這樣能力不要讓人去做太多細節.

本文未完,完結篇請點下方.

Saqra INB-314H 7鐵/Fujikura MCI 90 S硬度測試!~完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saqra-inb-314h-7tiefujikura-mci-90-sying...

----------------------------------------------
更多此杆照片,可以点下面联结.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12807110626...

中国读者可到我的新浪微博中参考此杆照片.
http://weibo.com/peargolf

Saqra INB-314H 7铁/Fujikura MCI 90 S硬度测试!~产品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saqra-inb-314h-7tiefujikura-mci-90-sying...

Saqra INB-314H 7铁/Fujikura MCI 90 S硬度测试!~规格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saqra-inb-314h-7tiefujikura-mci-90-sying...

实际测试篇开始.

这个球头的回馈与另一支Maxsoul RA-11比较,是没有RA11那样杆面弹.细腻度上还是稍微差一点.击球声也是差不多.但INB-314H的外型与颜色都要比RA11要抢眼.所以这两款设计一样同时材质也一样的产品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杆面都是使用麻钢材质所以打起来差异性与声音不大当然细腻度在于每一家厂商他们各自的技术产生的特色.除非你有像我两支同样技术与材质产品去比较.这样才能去感受到差别,当然前提还有你有比较敏感的能力才能瞭解这当中的小差别.当然我也都是使用Fujikura MCI杆身所以更能去感受出球头的细腻差别.因为杆身的反馈上两支是一模一样.我完全都无法感受出杆身上的差别.这样才能将专注力放在球头上的反馈.

2. 杆身回馈 – 这支球杆用起来跟另一支MCI 70S是一模一样.这真的只有日本人做得出来,如果是美系杆身那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因为这种同一款式但不同重量不见得会用一样技术或打出一样的感觉与弹性.尤其这两支杆身在重量上是差20g所以差异不是不可能存在.但是我打这两支杆子尤其在交叉使用时是真的感觉两支都一样,我有时都会搞溷我到底在打哪一支球杆?哪一支是70S?这点是要给Fujikura大力按讚.杆身不管我怎样打,全挥杆,3/4,1/2的挥杆,杆子都是一样的感觉.打出去杆身受力弯曲与弹性都让你觉得不管杆身重量多少它都会给你一样的结果与感受.同时也不管我打的节奏是快还是慢,甚至只是平顺的挥杆,维持稳定的挥杆平面杆身的回馈也都是很稳定.杆身反弹到击球点是很精准.打这杆子都不会有太多侧旋问题.因为杆身都能精准反弹到触球点.

因为我已经有打过MCI 70S所以对于MCI特性已经相当瞭解,我不会去改变打法与节奏,杆身就是能跟上.给人相当安心的印象.虽然这支杆子配上90S不会打起来跟其他碳纤维铁杆身那样会有比较强大的反弹力.以往别人厂牌的铁杆身对于比较重的杆身都会有比较大的弹力,同时弯曲度也会比较小些.这都是因为杆身重量密度提高所以让杆身有比较小的变形量与比较大的弹力表现.可是MCI 90S打起来完全没有这个感觉.它就跟MCI 70S的使用感受是一样.这点让我打起来觉得奇怪所以我才会觉得我如果没有看球头是哪一个?我真不知道我是打哪一支杆子.因为杆身的反馈是一样.这真的太神奇了.所以在这块的表现上我只能给MCI 90S大力按讚!

以MCI的杆身技术,它的杆身内径是钢管材质,钢管的外部才是碳纤维包覆住.这样的双材质的组合下能有这样平顺的杆身回馈,不管再怎样的外力使用下,杆身的弹性还是相当稳定.更重要是我测过两个不同杆身重量所得到的回馈都是一致.这点就让我要对Fujikura的技术深度肯定.Fujikura在杆身材料上一直都是主力放在金属与碳纤维的组合上.它本身对于高吨位碳布上的运用是相对少.所以在我看到Motore speeder 661 Evo这款杆身是使用东丽的新T1100G的高吨位碳布材质就觉得很讶异.因为这是Fujikura首次在官网上说明他们的产品是使用高吨位碳布材质.以往的产品都主要在运用金属材质与碳纤维溷搭组合.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块的溷搭才是Fujikura真正技术核心所在.

而MCI的50,60,70都是在杆身内径是运用金属箔,而80以上的杆身都是使用金属管.如同我照片上.所以对于Fujikura运用金属材质的技术看来已经是相当成熟.在木杆类产品是Motore speeder VT,现在铁杆身类就是MCI.而从MCI在日本上市后就一直是订製市场中的常胜军.在专业业内杂志的销售排行一直都在前三名的位置.现在用了它不同重量的产品后真的觉得要跟它竞争真的不是简单.只能说它的价格是唯一可以提出来的问题.剩下的东西还真的没几家的产品能对抗.不过以Fujikura这个招牌来说,我会毫不考虑地用它的产品.因为它的产品的稳定度,成熟度与质量都算是我用过的产品中顶尖.生产基地也没有到美国与日本以外的地方.当然OEM市售款的产品就不是.而以订製杆的市场来说它的产品一直都是我会去关注与买来测试使用的选择.地雷产品不多.

3. 距离与弹道 – 这支杆子打出来的弹道与另一支RA-11一样.所以我才会说如果把球头给贴起来我还真不知道我现在是用哪一支杆子?因为不只手感类似,打出来的结果也是一样.弹道高度与距离都一样.在冬天的状况下,风大也都可以稳稳地打出150码左右.如果没风的状况都可以送到160码.弹道算中高.但是是很积极与进取的穿透式的飞行轨迹.由低到高的冲行,到高点在落下.落下不是抛物线的掉下来而是有点弧度的滑下来.所以它的弹道是相当漂亮与扎实.跟我现在铁杆的6铁是差不多距离.所以这杆子是跟我现在的球杆是差一个好的距离.而这杆子的好处是出球速度很快,可以让你打起来很热血,这点球头的效果也是加分配合上杆身这类弹性好的产品更能把这块的优势给发挥出来.当然打铁杆不是距离为主导而是在准度.至少适合我的铁杆,距离打出来的结果都是固定,或是说落地的范围都在5码的小圈圈.

当然落地的滚动性,我认为差不多是一个弹跳后就可以停下来.因为我铁杆长久以来就是会打停球.不管是用钢管杆身或是碳纤维杆身结果都是一样.所以我下场打球第二杆都是算打实的距离.不会去抓滚动.就算比较硬的果岭也都差不多滚个5码的弹跳滚动.当然如果是软的果岭那一个弹跳后就停球是没问题.不过使用MCI的杆身我都会比较敢去打技巧球.挥杆幅度都会自己去调整不同上杆幅度得到不同的弹道高度.这点MCI可以做得相当到位.大家也不要认为当你的上杆幅度改变杆身就会赶不上你的触球时间点,这点MCI是没有.我不管是用70 S或90 S都一样.杆身弹的都很精准,而反应在弹道上也会很容易地得到不同的高度表现.加上杆身回馈舒服所以打起来就更敢去打这类技巧球.

以这支杆子的距离与弹道表现我都觉得可圈可点.它很稳定的距离表现让下场时使用可以不需要考虑太多.对于风的影响我想还是有,与钢管杆身相比还是会稍嫌弱一点.但不会太大.如果钢管杆身的风影响是5~10码,那它可能就有8~13码.稍微会多点但也比其他碳纤维杆身要少一些.因为金属管内径设计让杆身强度提升不少.导致击球的强度高,受风的影响没有传统碳纤维的大.就实际下场的使用经验,这样的距离差是完全可以接受.但它会更容易让你打出很多技巧球.因为杆身特性让一些球路更容易展现出来.所以这是正负的作用.

4. 易打性与操控性 – 这杆子的设定规格一直都很不错.第一,它的长度没有比钢管杆身要长,算是一般长度,第二,杆身的特性让使用者会很容易去发挥与运作动作.第三,杆子的重量没有太靠杆头,所以挥重上不大,也是让一般人用起来会感到友善与好施展的原因.如果你想要加速或发力打,这杆子又可以跟上你的速度节奏,让你可以放开来用.这样的杆子会让你越打越敢打,用起来信心指数飙高.这是我针对一般使用者,挥杆速度不高或中等的球友.因为它用起来没有感到难度,自然你打起来会有更好的操控性.这也是我当初设定这杆子的基础.当然如果挥杆速度更快的人可以换球头的配种螺丝来进行调整重量.这样杆身也可以跟上有速度的人,同时可以感受到球头的重力与下杆快速移动变化.这就是我对这支杆觉得好的地方.几乎可以满足8成的使用者的状况.

虽然球头的非甜蜜点击球手感比较硬,也不是舒服.但杆身的弹性却可以将这个不舒服给减低.当然球头小,杆面也小,对于击球精准度与动作稳定性是使用的要求.但我想这杆子要打熟或练好问题不大.杆面设计与重心是可以有更大的改善空间,让易打性与球头回馈上可以再好.因为下场打球,大多数的人都无法精准地去打中杆面甜蜜点.如果可以把这个问题给解决那这个球杆就没话可以挑了.当然有一类的人觉得这种半凹背或刀背杆子是练动作的好工具.因为有没有打中甜蜜点一打就知道.但我认为杆子的易打性很重要.现在科技与材料都可以将这块有效改善就,没必要一定要牺牲自己的手感来换动作稳定性.我打凹背杆已经2年多,在用这类半凹背杆子是有一点不容易,因为凹背杆子的反弹角度会比较高,所以对于一些非甜蜜点的击球都可以将影响与回馈压到最小.这也是我认为球杆应该是要有这样能力不要让人去做太多细节.

本文未完,完结篇请奌下方.

Saqra INB-314H 7铁/Fujikura MCI 90 S硬度测试!~完结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saqra-inb-314h-7tiefujikura-mci-90-sying...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洋梨高爾夫的聯結!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