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Taylormade Jetspeed 9.5度/Matrix Reign MTX1 60 S硬度木桿測試!產品說明篇

Taylormade Jetspeed 9.5度

這次新購入TM Jetspeed木桿要進行測試.它的前幾代產品是RBZ系列.對為何我會對Jetspeed情有獨鍾?因為它的桿面是寬桿面,整體看起來的球體設計較為完整與有效率.所以這也是我現在決定購買球桿來測試的準則.我不看品牌,也不鍾情於特定款式,現在的我只會對我覺得球體設計相對吸引我的去購入來試看看與我心中想的或預期的有怎樣的差異?而Jetspeed木桿的球體設計是這幾年來TM 從R9 Supertri之後讓我覺得最為順眼與沒有太多花俏的外觀功能的一款.似乎感覺到TM又走回原本球桿設計之路上. Jetspeed只有在桿底中間有一個配重螺絲,除此之外就是在桿面底部靠桿面有一個小凹槽.這個凹槽就是進兩年TM雖主力推展的效果.也是因為這個TM買下Adams的這個原因之一.

TM凹槽設計的改良版!
我會想試就是看看先前凹槽都做得比較大,看看RBZ, RBZ2就可以知道.但實際打起來的擊球回饋感會因為凹槽而產生影響.但這次的jetspeed的凹槽變得更小更細.就我個人的判斷一定在於先前凹槽做得比較大與粗糙.所以它們瞭解到凹槽可以將擊球能量快速反彈到桿頭內部,再快速回應到桿面.但這樣對於手感上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手感上會感到擊球相當硬與不舒服感.但當我看到新的Jetspeed的球體構造後我就瞭解到為什麼TM會把凹槽給改良成jetspeed這樣小小細細的模式.主要原因在保留凹槽應有的特性,也就是快速反應擊球作用力,更重要在於將手感上的影響壓到最低.

凹槽變細與變得小,可以讓擊球的反作用力可以更快的被球體本身的吸收,讓擊球手感上可以更加順暢.配合上Jetspeed整個球體設計都相當弧線感.沒有太多不規則變化與凹凸設計.這會讓球頭更容易對擊球震動這塊有效吸引與釋放.以往幾年TM的R11, R1, RBZ, RBZ2都太過於不規則的球體設計,對於效能來說不會影響太多反而因此這樣特殊設定的結構會產生不錯的擊球效果與快速反應.但對於擊球手感上就相對差不少.以前R9系列,Burner系列都比較傳統型的設計,得到相對好的口碑也在於結構設計上更為整體與吸收震動.不過Jetspeed讓我心動主要在於這樣的設計是否回到以前我瞭解的TM木桿上?這都是我個人的解讀,是否如此還需要實際測試才會瞭解.

Jetspeed特性
這次的Jetspeed主要在於把桿頭的重心給往前移,而不是往後移.這樣配合上低重心的特性讓擊球可以有更低的倒旋量,同時配合上凹槽技術去產生更大的擊球力量.也就是低前重心設計.或許大家比較容易理解重心低與後拉設計.因為這是基本力學架構,但如果讓重心依舊壓低,卻把它往前拉靠近桿面.那這樣的擊球作用力會更快的反應.球就更容易產生反彈作用力出來.要做到這樣需要將重量更有效集中在桿面的後方位置,所以那邊會有設計凹槽/speed packet與配重螺絲.就是要將重心有效往前與壓低設計.

利用這樣的技術可以將擊球的球速提升,容錯性提高,易打性加強,擊球倒旋量減低.可說是一箭四鵰了.它的球頭看起來沒有想像的大,雖然它是寬桿面的設計,但沒有一般寬桿面或以前Burner, RBZ那種扁大的頭型設計.它的頭相當有效率與體積一般.也就是說它已經走出以往那種扁大,低與後拉的重心設計模式,把球頭設計更為集中的前低重心設計.我覺得這樣的重心設計會更為有效與產生更好的效果.剩下的就是需要找到適合的桿身進行搭配.將這個球頭的最好效果給發揮到極限.而這種低前的重心設計我認為與以往低後的重心在擊球出球角度上會有所不同.這種低前的重心打出來的出球角度不會太高.應會比低後的重心要再低個一到兩度左右.所以它可能還需要選桿面角度要適合自己的擊球模式才能得到最好的起發角度與彈道來.

這部份我覺得在後續的實際測試中去說明會比較貼切.再說到球頭上蓋的塗裝,走霧面黑的模式,它的瞄準線與塗裝很像以前的Burner風格.對於這塊上我覺得它就沒有太突出了.我個人感覺得球頭最大的敗筆就在這,底部的球頭設定更格很簡單,但上蓋塗裝卻相當不搭.這就是Jetspeed沒有預期的火原因之一.外觀這種主觀因素如果沒有太多亮點或特性讓人一看就有想要買的動機.那再好的技術或產品質量也只能教好不賣座了.所以這球頭的上蓋就沒太多可以說與肯定的地方.它的球頭也是可以調整角度的設計,它的桿身聯結器是與RBZ2是同樣設計.但與R1, SLDR是有不同.所以這也是大家要注意的一個地方.

Reign MTX1 60 S桿身
這次搭配的桿身為Matrix新款的Reign系列中的MTX1的款式. MTX1是使用較好的材質,強化桿身的強度與穩定度.同時把桿身的重心往後拉.讓球桿組起來可以有較輕的揮桿重量,讓使用者不會感到使用起來太吃力或耗費體力.有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東方人以打巧的動作有更好的發揮.如果配上一般市售款的球桿來說,這樣的桿身會更加適合.因為絕大部份的市售大廠的球頭重量都超過200g.這樣配置出來的球桿揮重都會比較高.如果長度再長一點比如45.5”或以上那揮桿重量就容易彪高.這就是很多工房技師都會推薦大家用50g或40g這類輕量化桿身的原因,這樣配出來的球桿比較容易滿足球友需要的揮桿重量值.

現在的木桿都把長度設在45.5”~46”.但對於使用者來說這樣的長度對於使用難度上是相當高.就算你打出更好距離但卻沒有更穩定的擊球效率與精準度.那也都沒用.所以這樣的桿身重心靠後比較能讓配桿的技師將這類性能導向的桿身給配制在這種易打性高,低重心的球頭上.而對於這桿身的彈道與擊球倒旋量都是設定在中間.不是低也不是高.就是中間.這是因為球頭的低重心低倒旋特性我需要配上桿身能產生足夠的倒旋量,這樣我就可以把整體的擊球效果給發揮到最佳化.如果配上一些性能導向的桿身是低倒旋,那打出來可能就會倒旋量不足的問題.對於桿身選擇上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原廠的Jetspeed是配Matrix Velox OEM款49g的桿身,長度為46”.揮桿重量是D5. 總重為299g.它主要將它的易打性,好揮的特性發揮出來.但對於一般球友的動作穩定度不足與體能不好問題,在這樣的球桿上往往打熟了後會產生穩定性不足.球容易打偏.所以我對於這樣的設定一定是重頭改掉.所以才會配上Matrix Reign MTX1 60g的級別.我把原廠的桿身給退下來後測量球頭配上聯結器的總重為201g.這對於市售款球頭來說算輕了.以前的R1, SLDR, Ping G25, Callaway Big bertha, big bertha alpha等都是在204g~206g.這樣的重量真的算輕了.但對於配桿來說是相對好的重量.不會太輕也不會太重.尤其對東方球友來說這樣的重量會相當好配桿.配上60g這個級別的桿身揮桿重量也不會超過D3.大多在D1~D2範圍.所以這也是我愛這個球頭的原因之一.重量與重心設計都恰到好處!

本文未完,請點下方.

Taylormade Jetspeed 9.5度/Matrix Reign MTX1 60 S硬度木桿測試!規格說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jetspeed-95dumatrix-reign-mtx...

Taylormade Jetspeed 9.5度/Matrix Reign MTX1 60 S硬度木桿測試!實際測試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jetspeed-95dumatrix-reign-mtx...

Taylormade Jetspeed 9.5度/Matrix Reign MTX1 60 S硬度木桿測試!完結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jetspeed-95dumatrix-reign-mtx...

更多球桿照片請點下方.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0986022972...

---------------------------------------------
这次新购入TM Jetspeed木杆要进行测试.它的前几代产品是RBZ系列.对为何我会对Jetspeed情有独锺?因为它的杆面是宽杆面,整体看起来的球体设计较为完整与有效率.所以这也是我现在决定购买球杆来测试的准则.我不看品牌,也不锺情于特定款式,现在的我只会对我觉得球体设计相对吸引我的去购入来试看看与我心中想的或预期的有怎样的差异?而Jetspeed木杆的球体设计是这几年来TM 从R9 Supertri之后让我觉得最为顺眼与没有太多花俏的外观功能的一款.似乎感觉到TM又走回原本球杆设计之路上. Jetspeed只有在杆底中间有一个配重螺丝,除此之外就是在杆面底部靠杆面有一个小凹槽.这个凹槽就是进两年TM虽主力推展的效果.也是因为这个TM买下Adams的这个原因之一.

TM凹槽设计的改良版!
我会想试就是看看先前凹槽都做得比较大,看看RBZ, RBZ2就可以知道.但实际打起来的击球回馈感会因为凹槽而产生影响.但这次的jetspeed的凹槽变得更小更细.就我个人的判断一定在于先前凹槽做得比较大与粗糙.所以它们瞭解到凹槽可以将击球能量快速反弹到杆头内部,再快速回应到杆面.但这样对于手感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手感上会感到击球相当硬与不舒服感.但当我看到新的Jetspeed的球体构造后我就瞭解到为什麽TM会把凹槽给改良成jetspeed这样小小细细的模式.主要原因在保留凹槽应有的特性,也就是快速反应击球作用力,更重要在于将手感上的影响压到最低.

凹槽变细与变得小,可以让击球的反作用力可以更快的被球体本身的吸收,让击球手感上可以更加顺畅.配合上Jetspeed整个球体设计都相当弧线感.没有太多不规则变化与凹凸设计.这会让球头更容易对击球震动这块有效吸引与释放.以往几年TM的R11, R1, RBZ, RBZ2都太过于不规则的球体设计,对于效能来说不会影响太多反而因此这样特殊设定的结构会产生不错的击球效果与快速反应.但对于击球手感上就相对差不少.以前R9系列,Burner系列都比较传统型的设计,得到相对好的口碑也在于结构设计上更为整体与吸收震动.不过Jetspeed让我心动主要在于这样的设计是否回到以前我瞭解的TM木杆上?这都是我个人的解读,是否如此还需要实际测试才会瞭解.

Jetspeed特性
这次的Jetspeed主要在于把杆头的重心给往前移,而不是往后移.这样配合上低重心的特性让击球可以有更低的倒旋量,同时配合上凹槽技术去产生更大的击球力量.也就是低前重心设计.或许大家比较容易理解重心低与后拉设计.因为这是基本力学架构,但如果让重心依旧压低,却把它往前拉靠近杆面.那这样的击球作用力会更快的反应.球就更容易产生反弹作用力出来.要做到这样需要将重量更有效集中在杆面的后方位置,所以那边会有设计凹槽/speed packet与配重螺丝.就是要将重心有效往前与压低设计.

利用这样的技术可以将击球的球速提升,容错性提高,易打性加强,击球倒旋量减低.可说是一箭四鵰了.它的球头看起来没有想像的大,虽然它是宽杆面的设计,但没有一般宽杆面或以前Burner, RBZ那种扁大的头型设计.它的头相当有效率与体积一般.也就是说它已经走出以往那种扁大,低与后拉的重心设计模式,把球头设计更为集中的前低重心设计.我觉得这样的重心设计会更为有效与产生更好的效果.剩下的就是需要找到适合的杆身进行搭配.将这个球头的最好效果给发挥到极限.而这种低前的重心设计我认为与以往低后的重心在击球出球角度上会有所不同.这种低前的重心打出来的出球角度不会太高.应会比低后的重心要再低个一到两度左右.所以它可能还需要选杆面角度要适合自己的击球模式才能得到最好的起发角度与弹道来.

这部份我觉得在后续的实际测试中去说明会比较贴切.再说到球头上盖的涂装,走雾面黑的模式,它的瞄准线与涂装很像以前的Burner风格.对于这块上我觉得它就没有太突出了.我个人感觉得球头最大的败笔就在这,底部的球头设定更格很简单,但上盖涂装却相当不搭.这就是Jetspeed没有预期的火原因之一.外观这种主观因素如果没有太多亮点或特性让人一看就有想要买的动机.那再好的技术或产品质量也只能教好不卖座了.所以这球头的上盖就没太多可以说与肯定的地方.它的球头也是可以调整角度的设计,它的杆身联结器是与RBZ2是同样设计.但与R1, SLDR是有不同.所以这也是大家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Reign MTX1 60 S杆身
这次搭配的杆身为Matrix新款的Reign系列中的MTX1的款式. MTX1是使用较好的材质,强化杆身的强度与稳定度.同时把杆身的重心往后拉.让球杆组起来可以有较轻的挥杆重量,让使用者不会感到使用起来太吃力或耗费体力.有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东方人以打巧的动作有更好的发挥.如果配上一般市售款的球杆来说,这样的杆身会更加适合.因为绝大部份的市售大厂的球头重量都超过200g.这样配置出来的球杆挥重都会比较高.如果长度再长一点比如45.5”或以上那挥杆重量就容易彪高.这就是很多工房技师都会推荐大家用50g或40g这类轻量化杆身的原因,这样配出来的球杆比较容易满足球友需要的挥杆重量值.

现在的木杆都把长度设在45.5”~46”.但对于使用者来说这样的长度对于使用难度上是相当高.就算你打出更好距离但却没有更稳定的击球效率与精准度.那也都没用.所以这样的杆身重心靠后比较能让配杆的技师将这类性能导向的杆身给配制在这种易打性高,低重心的球头上.而对于这杆身的弹道与击球倒旋量都是设定在中间.不是低也不是高.就是中间.这是因为球头的低重心低倒旋特性我需要配上杆身能产生足够的倒旋量,这样我就可以把整体的击球效果给发挥到最佳化.如果配上一些性能导向的杆身是低倒旋,那打出来可能就会倒旋量不足的问题.对于杆身选择上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原厂的Jetspeed是配Matrix Velox OEM款49g的杆身,长度为46”.挥杆重量是D5. 总重为299g.它主要将它的易打性,好挥的特性发挥出来.但对于一般球友的动作稳定度不足与体能不好问题,在这样的球杆上往往打熟了后会产生稳定性不足.球容易打偏.所以我对于这样的设定一定是重头改掉.所以才会配上Matrix Reign MTX1 60g的级别.我把原厂的杆身给退下来后测量球头配上联结器的总重为201g.这对于市售款球头来说算轻了.以前的R1, SLDR, Ping G25, Callaway Big bertha, big bertha alpha等都是在204g~206g.这样的重量真的算轻了.但对于配杆来说是相对好的重量.不会太轻也不会太重.尤其对东方球友来说这样的重量会相当好配杆.配上60g这个级别的杆身挥杆重量也不会超过D3.大多在D1~D2范围.所以这也是我爱这个球头的原因之一.重量与重心设计都恰到好处!

本文未完,请奌下方.

Taylormade Jetspeed 9.5度/Matrix Reign MTX1 60 S硬度木杆测试!规格说明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jetspeed-95dumatrix-reign-mtx...

Taylormade Jetspeed 9.5度/Matrix Reign MTX1 60 S硬度木杆测试!实际测试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jetspeed-95dumatrix-reign-mtx...

Taylormade Jetspeed 9.5度/Matrix Reign MTX1 60 S硬度木杆测试!完结篇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taylormade-jetspeed-95dumatrix-reign-mtx...

更多球杆照片请点下方.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2118685530245676231/albums/600986022972...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

Google+ 社群可加入[email protected] (與我聯系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