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加上這支桿的球頭夠重,所以使用上不僅可以在球道上,連在長草或沙坑我都拿出來朝果嶺直接打.效果真的很不錯.所以說實用性與解球能力,這桿的利用率都算高.因為我只要球的位置送下去,別想太多,桿身會幫我吃下土或草裡.輕鬆的把球給送出障礙區. 有時切桿不順時,就拿這支桿在果嶺邊上敲.更容易把球送出果嶺邊長草出來.所以這桿可打長也可打短.算是我很常用的一支桿.

這桿身的彈性與回饋與使用高噸位碳布是很類似.彈力很強也很快.我個人這幾個月下來對不少日本高噸位碳布桿身的研究,也慢慢抓出一些端倪出來.因為在美系桿身上,桿身廠商大多都不會說明它們用的桿身材質為何?而我也有我自己的一套去了解它們運用的桿身材質是怎樣的級別.應該說大部份的桿身廠都不會去說明詳細它們所運用的材質為何?

通常木桿的揮桿速度超過95mph(開球超過240碼距離)的使用者,鐵木桿桿身最好要使用85g以上的級別.這樣才能讓你的鐵木桿有不錯的穩定性與擊球效果.反而使用太輕的鐵木桿會讓你很難掌握球桿的穩定性與擊球精準度.而鐵木桿桿身在80g到90幾克都算是主流產品.尤其是球頭以性能為主要訴求的設定時,桿身的強度與設定也需要以性能為導向進行選擇與考量.

打這種球桿要敢吃球,手在下桿到擊球點,手要能帶著球桿往下吃下去.這樣球桿才會很聰明的幫你將球頭往球點吃下去.同時也可以將草皮給帶起來.這就是刀背桿的好處.很輕鬆就可以吃下土了.一點都不脫泥帶水.所以才會說這樣的球桿就是需要點力量來帶動球桿.

此桿握在手上真的挺好使.因為重量的配置恰到好處,同時不會感到球桿太重或太輕.另外長度來說,這樣的長度真的很容易操作.以碳素桿的特性這樣的長度都算短了.所以說這款鐵桿配上Program 95真的挺實用.那更不用說它那迷人的外觀.你能不多看它兩眼嗎?球場上連桿弟都稱讚不以.

因為這種高價產品一般人不太有機會可以測試到,或是技師對這種球桿的瞭解也不多,大多只能從球桿的產品說明中瞭解到球桿的特性與優點,但對於球頭的負作用就很難有清楚的瞭解.這也是現在設定龍馬木桿的盲點.因為你沒打過,你真的不知道這球桿的特性在那?而就連代理商所配製的桿身也無法將它的最佳性能給引導出來,所以就造成很多用過此桿的球友對此桿的印象不會太好.

這款球頭的擊球回饋不是一般球頭那種擠壓球的感覺,也沒有桿面撞擊的感覺.因為是一連串的作用力的效果,所以它的打感是屬於碰撞感.同時它的球頭基本上是一個完全封閉的設計.一般木桿大多會把桿身給插入到球頭內部,讓使用操作與擊球回饋可以更為扎實與直接.但因為這球頭需要讓撞擊的作用力不受到其他物件的干擾,可以讓作用力可以自行產生與運作.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球頭需要搭配與它能”互補”的桿身.球頭以性能角度來說是無法可挑,但對於怎樣讓這支木桿成為你可以信賴的球桿,增加你上球道率與操作能力?這些才是配置此桿的關鍵,而不在於性能提升這個項目上.另外配它的桿身也需要有比一般桿身要更好的穩定性.讓桿身可以掌握住這匹野馬級的暴走性能.

而對於走路的舒適性,它也是表現高於一般高爾夫球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鞋底為TPU材質.這材質是比較軟的人工橡膠.因為我們做高爾夫球也有使用這塊的材質.它的特性是比一般人工橡膠要軟,所以運用在鞋底可以讓身體重量負擔在腳底得到有效的減輕.這對於長時間走路使用下是很重要的基礎.

UST-Mamiya T2桿身算是一款不錯的性能桿身.對於一般人要使用建議不要選太硬與太重的規格.不然你會吃不消與有太高的使用難度.而它可以給你更好的距離與球質.最好能試過這桿身在決定是否適合.它是一支硬底子的球桿.很有爆發力的一款桿身.特性很明顯的一部跑車.

比如運用在UST-Mamiya Attas T2這款桿身,它的桿身結構強度比其他桿身要強.當然也有運用高噸位碳布在桿身上,所以它的桿身整體的結構,強度與彈性都比較硬.而打出來的效果對於球頭的反饋上就比較短與清脆.但桿頭依舊可以感受到它很強的桿面反彈特性.

UST-Mamiya目前產品線中最頂級的款式就屬ATTAS系列.而它共有幾款不同的產品,一為ATTAS3, T2, International三款. ATTAS3算是去年產品,T2是前年的產品.但以性能來說T2算是在ATTAS系列中的主打.因為它運用UST-Mamiya最多新的技術與材質在這桿身上.就算是ATTAS3也是延用T2的結構進行細部的調整與規格設定不同.

說到桿身的壓制側旋能力,真的沒有太驚人的效果.我習慣打出比較右曲的球路,它對於這塊的壓制力上沒有很好,平時沒風狀況下會產生約10~15碼的右曲球.這點與UST Mamiya Attas T2 6S是差不多.看來這是一般級別桿身的水平.也不能太過要求它們要有超水平的表現.

首先,這支木桿打出來的彈道算中高彈道,球飛到中尾段的加速沒有,跟其它我使用的桿身在這塊都表現十足的加速與優化的水平. DI 6S就沒力.飛行距離才不過230~240碼水平,與我打市售款木桿的飛行距離是相當,一點優勢都沒有.

就我的經驗來說,現在很多高檔日系木桿都存在很強的功能導向.不只在設計上與外觀上就看得出球頭所針對的使用族群.從球頭內部一些隱性伏筆都可以了解到球頭設計者所定位這個球頭是要怎樣的規格才容易發揮出應有特色?如果以性能,距離為主的球頭或桿身,它們在所對應的球桿規格設定上就會有所不同.

我個人對Crazy產品是認為,最好是進階型球友來使用或考慮會比較好.要得到這類產品的效果需要對揮桿動作有一定技術水平,不然未得其利,必得其害.不過如果你想要練好揮桿動作,這樣的球桿可以讓你把動作給提升.算是可以激發你練好動作的一支球桿.

抓桿身硬度脊髓不是去測量桿身的最硬點與最軟點這些數據.因為它沒意義.而是需要針對每支桿身對球頭設定好的長度進行測量.直接裝起來去測它的桿身反彈點那一個位置是最精準.就算是裝桿裝了10年以上的技師也不會,也抓不出來.而抓桿身脊椎的位置最難是它沒有標準與固定模式可循.

上回打過Crazy Longest Yard 02 Noir桿身後就對它的桿身彈性與強度深深吸引.但總覺得可以再挑戰更好的產品.所以選TJ-46這款以性能為導向的桿身.當然心中也是會有一點不踏實,怕真的打不起來那真的糗大了.但試產品就是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與勇氣.所以就訂了TJ-46 的6.7硬度.我敢挑戰更硬的硬度,只要在於我的揮桿動作的穩定度與特性都不錯下,可以讓我不怕用硬一點.

這也是我個人喜歡的球桿特性.因為光靠人的動作或力量去擊球是很不聰明,一定要能將球桿本身的特性與個人動作進行最佳的結果,如此才能把效果給送到最好.不然你的體能一定很難承受持續的力量使用與消耗.當體能無法維持時,穩定度就不會好,擊球精準度也不會高,失誤也會多,所以結果就不會好.

以物理學角度來看,任何不在原本這個物體的物質被放置在球頭內,都會對於產品的使用效果與性能產生負面影響.以增重或減重都是增加或減少原本球頭的設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不樣去做這樣的動作來影響球頭的效能.尤其是鐵桿.都是純鐵,內部構造不同於木桿類有很大的空間去放置與調整球頭重量.所以這是我盡可能去避免的事.

整體來說,這支桿比較適合給中低差點球友使用.揮桿速度不快,而動作是很穩定.以技巧為擊球的重心.這樣這支球桿可以給與更多的距離加分與支援.而規格上也讓這類球友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去操作與運用他們的技術水平.對於打出各種曲球來說也都不是太大的難度.如果揮桿動作還不是很穩定的球友使用這樣的球桿會有不少挫折.所以這都是這支球桿的一些特色.

5M3 Prototype的規格是46”長, 59g重, 242cpm, R硬度.整支桿身是全黑色,亮面設計,桿身上沒有上5M3的logo,只有打上Matrix Prototype U11-DOS.真的是挺標準的未上市原型桿設計.桿身扭矩估計在3.8左右.因為6M3是落在3.5,所以這桿身應會設在較高的扭矩.這種桿身就是要裝成比較成的規格.將整支桿身的特性與輕量化給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配上Rad-03這款性能導向的球頭會有更爆發性的效果出來.

實際使用操作上,這支桿算是效果顯著.別看它很像很難使,但只要你會打,有點技術底子,對這樣球桿會愛不嗜手.因為它可高,可低,可停球,可滾動.同時切草能力可是無人能敵.在下場的使用上效果很容易看得出來.用了一段時間後我真的對這支球桿效果很滿意.

這個挖起桿的桿面重心比較偏桿根方向,而重心高度不會太高.這樣的位置會很輕鬆可以打出高拋球,對於在沙坑的球也可以清楚送出來,不會有太高的難度.算是Vega在小地方所設下的伏筆.因為它將球桿外型設計很好看,但大多日本鍛造的好看球頭,多數都是不好打,使用難度挺高.但就我目前使用Vega鐵桿的經驗來說,它們家的產品是難度沒有同外型是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