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這也是要給Bose一個讚!Ultra open earbuds基本就是耳機、case、和usb充電線。超簡單!Utra磁吸式的充電盒,非常容易擺放和放口袋。對於它的戴卸來說,非常容易,第一次不熟,使用2手,後面就是單手就可以搞定。再來就是它戴起來對耳朵一點都沒有影響,也不會覺得不舒服。耳機重量2個13g(6.5g一個)。

今天我以動作的練習和掌握新球桿為主,木桿是完美,鐵桿需要再磨利一點,上果嶺一樣是40%左右,球道木是真的烙賽。新的Stealth 2,第一次下場打,完全狀況外。只有幾球打好、打紮實。其他都只有敲到球的上緣。Wedge也是新的Vega款,超穩,還有一次一切進洞,難得好球!

先來說一下這個球場的特性,新手或一段時間沒有打球的人的歸宿,球道“超”寬,多數的球道都是停車場的寬度等級,不怕出界或掉球,球具店就是不賣球。我也是一個球打到底,但中間有換另一個球來感覺球的差異。球場的距離是藍tee 6173碼,白tee 5835碼。我前九和他們打白tee,後九就自己打藍tee。其實感覺不是差很多,就每一洞差個10~30碼而已。

另外球桿的覺醒和“容錯與個人化程度”也是至關重要。覺醒後的桿子可以讓你的球,起死回生或獵鳥、殺鷹。讓你的失擊失血量最低,打偏的卻沒有偏。雖然我的鐵桿準度還未覺醒(低於50%),但距離是完全覺醒狀態上果嶺,只是在果嶺旁邊的沙坑或長草。對於我來說,及格了,代表我的距離和桿子運用是在我的預期裡。

而我要說的第一步就是吧你的球桿給簡化。球桿對多數球友來說根本不需要帶超過10支,我打球根本沒有帶過超過10隻球桿。不是一路活蹦亂跳、射鳥、抓鷹、boggie的樂趣無窮。球桿數減少和簡化才是你能充分發揮這些球桿的關鍵。每一支球桿可以有更多機會去使用和發揮變化,這是最好玩的地方。

還有一個我個人對Qi 10覺得不舒服,就是它這次的桿面的弧形近乎是直線。在桿頭的設計上,桿面需要設計一個弧線,桿面中間部位是弧線的突出點,因為這樣可以炸裂出最好的桿面彈性。但相對如果你不是打在中間位置,打在根部或趾部就會產生比較多的側旋。可能是為了讓非桿面熱區的擊球可以把方向偏差率壓到最低。

簡單說,這次的Qi 10是最跳痛/tone。Ai Smoke其實和前幾年的Mavrik 扁的差不多,所以Ai Somke這次的型,我是不會嚇到。這次去試Qi 10和Ai Smoke最大感覺就是Qi 10的原廠規格長度真的很長。46”真的耍大刀,球一直會帶點右旋,都可以接受。看來MOI 1萬是“右”加持了,因為如果這樣長度,可能都會偏個20~30碼,現在差不多在10~15碼,縮一號了!

高容錯這個招牌可以這樣響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碳纖維桿身的材質強度提升。以前碳纖維桿身比較著重在桿身彈性、回饋、輕量化和手感上,但在高噸位碳布的問世後,碳纖維的強度就開掛了。可以看到木桿類已經是碳纖維的天下,鐵桿也是時間問題了。在材質提升後,可以讓桿身對擊球倒旋、和側旋的壓制力、大力提升。

我很早前在我的文章就有說到,現在的球桿就走一個簽王特色:易打/高容錯!而容錯在現在每年新球桿裡就是固定先發。距離雖然也是DNA,但始終焦點還是高容錯上。高容錯的另一個面向就是易打,因為球桿如果做得太難使用,會讓球友或新兵卡關,不玩了。如果你有15年前以上的球桿,你打看看,就可以知道那些桿子說白了,就是自虐工具。

我必須說,桿身不是很單純去看好不好打、遠不遠、手感好壞,更重要在讓你是否充分去發揮你的身體速度和力量。同時就算是狀況不好,也可以讓你失誤控制在可接受範圍。而這些東西就牽涉到分析使用者動作和身體條件狀況。如何讓適合你的桿身成為你的工具和武器?就不能簡單看什麼桿身重量、硬度和材質了。

我很早就開始對很多不同品牌桿身進行使用和調整,而最後我只有鎖定這些大品牌的產品下手。這是我經過超過18年的經驗結果。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品牌產品,很多都是言過其實、嚴重性價比不符。這些買家說穿就是玩一個“自嗨!”這些桿身不會對你的桿數、距離和爽度又太多的貢獻,但絕對可以讓你在球友們前面有絕對的爽度。

對我來說,推法都一樣,但我可以有不同桿頭特性的推桿,來面對不同果嶺挑戰。這就是我有不同推桿的原因。我只是把打球盡可能簡單化,結果和成功率就變得可以預期和掌握。我沒有完美推桿,也不需要問我哪個品牌、款式的推桿好?我只在乎;如何讓推桿變得更容易掌握、控制?剩下就是專注在自己身上。

這也是我喜歡做研究和調整球桿的樂趣,你會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而這些東西都不是在廠商的產品說明裡可以找到。也千萬別小看推桿,它的變數會比其他球桿還要多,複雜度也更高。對我來說,要跳脫目前的窠臼,去選擇和測試不同零件,來瞭解對整體使用的變化和差異。

動作和推法穩定性,本來就是用傳統型推桿任督二脈。Mezz 1是好推也易推,就是沒趣。而Link 1需要時間去熟悉它,摸出它的桿面甜蜜點在哪等?比較好玩,成就感超高。用Link 1職業球員降駕狀況比較多,一推通殺的每一場有個2~4回,尤其在長距離的狀況。傳統型推桿就是玩一個”操控“!如果不是自虐,就不要嘗試。

你是用手推的人,Link 1就是你的真命天子。因為重量會讓你的手指/手掌更容易去掌握推桿。我個人是覺得吃力,所以後面會換輕的碳纖維桿身,提升我和桿子的互動感。如果你愛主動操控推桿/手握的死緊,那LAB的大絕招對你的幫助非常小。因為桿頭本身就有一個重力在維持桿面方正,如果你的手指/手掌力量太多,2股力量一定會打架。

另外它的新功能,手指雙擊,我個人覺得不是很成熟。用起來像是手抽筋,有時候手指雙擊也沒有反應。別人以為我是中風,手在抽蓄。這個功能真的有點暈,看來沒有幾年時間很難讓用戶融入到實際體驗成熟度上。如果你用Ultra一代的人對新款2代也沒有太多值得期待的功能。但對於一般版的蘋果手錶用戶來說,Ultra確實可以讓你走路有風、體驗到手錶的存在感!

首先,Ultra 2的大小、螢幕尺寸和整體感覺實在比較像貨真價實的手錶。我自己也有普通的機械錶,以我使用蘋果手錶的多年經驗,真的是像電子錶。不像真實手錶那樣的感覺!尺寸小、看的內容有限、也容易刮磨狀況。但Ultra的尺寸和螢幕就真的夠看,戴起來也像平時的機械錶感覺。

以前覺得掉球是球技烙賽,但在美國必須改變這個觀念,掉球正常,不代表你技術蹩腳。因為美國大多是自助,沒有球僮/GPS協助看球、找球。就算你有一雙火眼金睛,一樣鬼打牆!美國人大多不會找太久,直接補球。我也入境隨俗,因為我也會撿到一些球,就是就換球概念。所以賣店賣2手球是普渡眾生、如果你是90桿以上,順手拿一袋,才不會提早收工。

先別爽,它的長草長,水池多,就足夠把你給搞得人仰馬翻,球進長草找的到球,算球帶天命。我11點開球、和其他2位在地人一起併組打,他們剛好可以幫我導航。今天的風勢有點大,內心的小宇宙就開始澎湃。很像打台灣北部海岸線的球場,到了冬天那風,大到會把人吹的人仰馬翻。沒有風的海濱球場就無趣,今天天氣好,風真的爽到心坎裡。

重生後的推桿,下場的結果就讓我嘴角一直上揚!嚇死人了,桿子的效能和操控完全變身,戰力爆表,握在手上,桿子的靈動力和手指、水乳交融,對距離和滾動效果要壽的穩!一推機會不再遙不可及。我後面就比較少用這桿子,因為信心指數破表,沒樂子。KPI設定完全達標,握在手上很輕鬆,手臂和手指放鬆握、擺動肩膀,桿頭路徑一氣呵成。

另外讓它回饋沒有很迷人,是桿身材質八字造成,鋼管八字就是硬,可以更換桿身來提升爽度,看自己高興。這個桿頭對於桿身的震動超明顯,硬度超過我小手負擔,導致推擊手感像按摩棒一樣。市面很多推桿選的桿身硬度都太硬了,鋼管的重量就已經重了,硬度還那樣硬,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假日球友,推好是中樂透,沒推好是正常發揮。

Mazz1價格是450美元,現在可以在一些美國連鎖球具店看到和買。我訂是一般規格34“, 69 lie angle,黑色鋼管桿身。原廠握把有一點角度設計,讓握起來握把是和桿面是平行。因為桿頭是中插設計,有水平角和lie角的傾斜設計,所以如果沒有握把去把角度修正,你的握把就不是平行桿面狀況。

LAB Golf putter 我在幾年前就聽過也看過了。最初是Direct Force這款推桿,外型真的讓我很倒胃,對於外貿協會的人來說,那個大大像朵花的推桿外型真的不是我們這種低調不花俏的人會考慮。到去年底,朋友有說推過LAB 的推桿嗎?我說沒有,朋友建議我去試看看,我就說找機會。上網稍微查一下,產品也增加3款,外型上也變不錯。

後9的難度就稍微好一點,球道也變寬了,但果嶺還是一樣小,但別以為就柳暗花明了。後9的水池和球道變化變多了,加上旁邊是大西洋,今天風也不小,對距離和方向的掌握變得有點棘手。不過這個球場目前的狀況真的不錯,球道走起來真的像地毯一樣舒服和軟。果嶺也是不錯但應該也是使用比較頻繁,果嶺不是很平,一些果嶺推起來球容易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