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球道的設計比較直也容易,地形也沒有很大的起伏,但果嶺的設計比較大,重要在第二桿的進攻和落點,果嶺旁邊就一個沙坑。還有就是球道比較窄,如果稍微偏一下,就會進樹林。這是前9的特色。後9就比較有挑戰了,地形的起伏很大,果嶺比較小,狗腿洞也不少,很多洞的tee台完全看不到果嶺位置,對於我這種第一次打的人就很茫然。後9讓我走的超累,會吐!有點像台灣北部的球場。

這是我最驚艷的地方,因為它的外觀實在太Sorry了。最初只是隨手拿起來推看看,玩一下,但推起來卻完全超乎我的想像。這樣越推越好玩,就這樣不可自拔。不過有個問題,就是推到甜蜜點,它的距離會比較短,力量有點被吸掉。我有幾球都是推到甜蜜點但距離卻短一些。如果沒有推到甜蜜點,它的手感是比較硬,因為它就是鐵塊。

而LAB推桿是桿面就是方正,不需要你的手掌特別去維持控制,聽起來很有趣,朋友店裡展示桿要脫手,就從朋友手上買下來玩玩。沒有下場就在室內推。狀況很好。最近在美國LAB推桿是很火,Adam Scott用它們的Mezz 1推桿就讓推桿穩定不少。我也是用了B2後,又再買Mezz 1,和訂了Link 1.就是技術可以把推桿變簡單,能不用嗎?

這個球場的難度確實有但不是不容易去克服,再打個2回就可以在80上下。我今天也忘記帶測距離/rangefinder,所以距離掌握不是太好,會稍微點一點。因為陰天,空氣密度也高,所以距離都會比較短一點,讓我很多球都沒有標準桿打上果嶺。切桿也時好時壞,需要在一些時間把一些短切的細節做更好。

另外它的球道也比較窄,稍微一偏就會進樹林。我今天的木桿開球都不穩,很多球都落在樹林,但都還不至於不見,只能把球送到球道再攻。所以今天球道溼本來就對距離不好,一點便宜都沒有。第二桿都要送到180碼,我基本都可以把球送到果嶺或果嶺前。但我沒有下沙坑。所以第二桿都還可以。今天只有掉一個球,開進樹林,找不到。

Phantom X的桿頭材質是不鏽鋼,有一個主體和底部黑色2塊組成。都是不鏽鋼材質,所以桿頭視覺上比較小,看起來比較結實和肌肉感。這樣設計,可以更容易控制桿頭、同時可以兼具桿面的推擊穩定性。把桿身和握把換掉後,桿頭再減個30g後,應該會讓我用起來更舒服和容易掌握。

前9的球道真的窄,所以我真的覺得稍微一偏就樹林見,很像在臺灣的球場感覺。你要打準度,而球場地形上下起伏,讓同組球友到後9就明顯感覺體力和集中力剩一格電了。準度沒有不說,直接進樹林或沙坑。這就是我對沒打過的球場尊重,必須開球車,雖然加點錢,但遇到這種球場,如果我像平時推車打,後9一樣是烙賽!

這個球場前9很有挑戰,很像深圳觀瀾湖球場的比賽場子或台灣的東華。球場盡是狗腿洞,而且開球台完全看不到果嶺和球道。真的是盲打!還好有一個導航,同組老外對這個場子也瞭解,他會和我說要打哪裡。我都讓他先打,我球就朝他的球落點打,完全safe!第二洞攻果嶺下沙,也是全場唯一一次。沙子有澆水所以不容易吃下去但也輕鬆脫困。

這款可以抓650碼內的距離,可以抓目標物,鎖定目標顯示距離。很容易也快速,更重要是有對斜坡的計算都是球友救命功能。另外風速也可以計算,這些功能我只能說你下場打球需要的東西,基本這款都可以滿足你。 對於產品的重量和大小,你都可以一手掌握,恰到好處。我選黑色是因為避免髒。

TR Blue的好處是它的手感真的棒!它的手感和我另一支Fujikura Speeder TR非常類似。幾乎一樣!手感很紮實,擊球感如同棍子的拉抽感。你可以感覺到你擊球的擠壓效果和回饋,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就是“爽”!樂趣是是滿分。不過你是感覺不出來,桿身的折點,因為桿身半身的強度很高,它會幫你擊球。非常舒服和好玩。

Ventus TR系列是Ventus桿身的升級版,對於材質有顯著的提升,主要使用40噸和70噸的高碳布材質,同時在桿身前端更加強化強度,可以讓擊球的倒旋更低和彈道不會沖太高。這對進階型球友來說是很好的搭配。如果要讓距離和失擊這2部分都有好的表現,桿身的強度和材質是2大關鍵。TR的Blue款就是我會先來玩的款式。後面會用TR black 5R 在我Titleist TSR2木桿上來進行測試和說明。

Paradym的倒旋比TSR2要多300~500rpm,導致距離少掉10碼多。這2個原因讓我決定回家訂一支TSR2來玩玩。當然我知道這當中的貓膩在哪,不過我驚訝的是新的TSR木桿的桿頭和桿面可以有這樣的效果。在不經修飾和調整下可以有這樣的結果,讓我覺得這就是我2023要用的桿子。回家後查一下TSR的桿頭設計和桿面材質,確實可以理解它的優勢。這個桿面真的是我這2年打下來,感覺最噴的一個。

別小看這個問題,因為不是說你的球桿的重量太重,而是你的球桿長度過長和重量比例不對,導致的在上下桿過程中,你的手臂需要去承受很多球桿的重量,進而去控制球桿。 這也是我自己使用的球桿很少會以市售的球桿規格去設定。選手和我們有很大不同是,他們先天身體優勢,再加上後天不斷的練習、提升身體強度,他們可以用市售的規格,

就如同我們打一拳一樣,你的拳頭手臂沒有完全的伸直下,力量都是在進行灌注,而你的手臂快到釋放打直時,就是你的力量最大化。一樣的道理在揮桿力量的擊球時間點和最好的擊球位置上,就在你的手臂快要打直進行最大化的時間點上。如果你的擊球點不在這樣的身體部位上,那你的力量就不是最大化。就算你的下桿速度很快,一樣不會產生最好的球速和smash factor/擊球效果。

現在球桿何時要換,不是建立在桿子損毀或使用時間過長上。如果你在意高爾夫,那就要去觀察球桿的性能表現。如何去瞭解手上的桿子的性能表現狀況?你只要有擊球模擬器或一些球具店/工坊有擊球模擬器,去測試你的桿子和新球桿的數據。一比較就見分曉!而且我也都建議我的朋友們,新球桿後最好要先把模擬器上的數據紀錄下來,然後每半年去比較,就知道你的桿子的狀況和性能損耗?

不需要糾結在什麼品牌、什麼技術、什麼材質,只要問你自己,這個產品會不會讓你有激動想買來擁有?至少我已經過了這個喜歡、那個也愛的時間了。我擁有太多球桿和東西了,每次新的球桿打出來的結果都是可以預期,就算差,也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因為我設定的規格可以讓我自己使用得到最佳化。

簡單說,你用金屬桿頭需要實力和速度。但如果你是走技巧和擊球穩定性風格,碳纖維桿頭會是讓你1+1大於2的產品。 當然球桿規格和桿身配置也很重要,但這上面的因素都是改不了的事實。就算利用球桿個人化的訂製,也最多把上面問題的影響程度改善。所以我現在都是用碳纖維桿頭,不會考慮金屬桿頭。

就我的使用經驗,以前複合式桿頭的性能是明顯無法和金屬桿頭相比。但近10年來的產品,已經給彎道超車了。現在複合式的桿頭桿面,可以有效把擊球的倒旋壓下來。球速上也更噴!這些原本是金屬桿頭的招牌,現在都被別人給超車。而且碳纖維桿頭有一個優勢,就是對於揮桿速度和節奏不快的球友來說,簡直就是救命藥丸!

首先來討論有哪些品牌在各自的陣營?基本上複合式桿頭大多都是大品牌,因為複合式的材質需要比較多的工序和成本。對於一些小品牌或日系品牌來說,都很難加入。而金屬桿頭就就是以Ping和Titleist為主。當然後面還有一堆的日系品牌支持。以量來說,金屬桿頭還是是市場的大宗。但球桿市場不是產品多就贏,主要還是要有效和吸睛力。

結果才是我們論英雄的證據!而這個結果就等同你的實力和賭球的本錢。我會這樣說,一來是這20多年下來,我自己也不斷去提升自己動作和身體實力。另外在球桿上的專研與投入都是無盡,而我現在下場打球就比較輕鬆、容易。如果沒有桿頭的提升,我想會讓我在擊球上提升不少難度。這也是大家可以享受科技和材料發展的果實。

到了年底,聖誕節也到,趁這幾天假期,把今年買的一些機絲組裝起來。Fujikura最賣座的桿身就是Ventus,而且獨立出來一個產品系列。我自己也打他們的藍管,今年初出了Ventus TR系列,也是普通版的升級款,自然就直接入手。只是一直忘記把它給裝上,就趁假期有時間,把這桿身配置在Taylormade Stealth桿頭上。

而且越來越多的鐵桿桿身可以配置優質的日系碳纖維桿身。這點確實可以拉高性能和失擊的影響。我個人使用中空桿頭和日系碳纖維鐵桿桿身已經快10年了,對於這樣的組合效果,已經回不去打鍛造和鋼管桿身的組合了。尤其在年紀不斷的增加,體力也會減少下,對於球桿的性能和容錯只會一起越高。因為打球要容易,這些特性就要到位。不然早就不打了。

今年都在紐約周邊的球場打,雖然球場的長度沒有德州的長,但北邊的球場,對於你的準度是有很高的要求。同時球場的視覺壓力是比其他地方要高很多。基本上你在比賽裡看到的高大樹林,在這裡都是標配。球道也比較窄,果嶺也相對小。對於揮桿動作沒有一定的火候,會打到吐血和折球桿。簡單說,這裡的球場很像新竹的新豐球場風格。

我是從頭做到腳(地板運動)的動作練下來,所以從身體平衡、肌肉鍛鍊、和拉筋等都做到。而且當我把不好做的動作練到習慣後,就會增加難度,把動作從靜態變成動態的連續動作。要瞭解靜態動作相對容易和簡單,當你的身體肌肉到一個程度後,把動作變成動態時,身體對動作的負荷就增加,同時也提升肌肉群的強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