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再來是 Rogue ST,感覺Rogue ST桿頭的回饋要比Epic再提升一些,中球的感覺有更多的擠壓球的感覺。非常爽!會打得很熱血。中球、擠壓球感、然後球彈出去。當然這類金屬桿面的好處就是在非甜蜜點的擊球回饋會比較硬一點。但我覺得目前Callaway對於複合式材質的桿頭已經有很紮實的經驗和底子,在桿面回饋上,一代比一代要好。這點我個人會比較喜歡Rogue ST的桿頭回饋。

以桿頭外觀來說,Stealth的桿頭設計比較像饅頭,也覺得看起來比較小一點。所以如果設定超過45.5“,視覺感受就比較小和不協調。相對Rogue ST就比較扁平,視覺比較大,所以要裝長也比較適合。兩個桿頭的桿面重心位置都在中心位置,沒有像以前的桿頭會放在中間偏上一點的位置。這樣說起來也是屬於低重心設計。

而現在很多產品都是靠網路行銷或和網紅業配銷售。但這只是把產品賣給他們想賣的對象,而更多的機會是在網路的潛水族和自己花時間去搜尋資料的人。這些人才是我覺得我要下功夫的對象。因為這些人有自己的想法、需求和自主做功課。也會和達人或專家交流討論,最後下單購買。他們主動去找自己需要和想要的產品。

因為產品太多了,既有品牌的產品就多如牛毛,更別說一些小品牌或沒聽過的品牌。加上現在線上有太多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和產品,所以產品針對特定族群來進行銷售時代早過去了。而在網路和手機時代,也是訊息爆炸時代下,是消費者找產品時代來了。不說別的,你今天要買一台手機或買一支木桿,你會如何下手?你會上網找相關產品資料,問朋友,找實體通路,看看產品,摸摸實體...

最近購入了2022年的新款木桿TM Stealth木桿和Rogue ST木桿。當然我覺得Stealth的話題性最爆,因為幾乎整個桿頭都是碳纖維材質。桿面碳纖維它是首發,這也是今年最火的話題。所以我想要測試和玩玩。當然我也有一些朋友已經購入Stealth木桿,但災情是哀嚎遍野。因為和Rogue,Epic、TSi等木桿比較,Stealth的擊球倒旋量都偏高。

這些東西就夠同事們花好一陣子時間。高爾夫是一個無止境的運動和個人修煉。如果公司內部有人會打球,可以偶爾約打球就好,我認為組織球隊這類的事,對我就pass。因為同事都不時會見面,連休假打球時都要一起我會做惡夢啊....打球對我來說是釋放壓力和放鬆心情。不想打球還要顧別人的心情或瞻前顧後。

不要想太多,比如你不只想要打出來,還要打稍微左曲或右曲,或壓低彈道,打出一定的距離。這些事對一般球友來說是複雜和困難的事。如果你的經驗還不到家,或沒有一堆實戰經驗,用了就是找死!想都別想。我的經驗就是,必須讓你的腦子可以簡單去做一件事就好。對一般球友來說,要打好球都不容易,還要去搞一些難度和實力不對等。無疑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一路走來神功沒有連成,走火入魔的經驗倒不少,目前也能做到大部分的擊球,是可以紮實和發揮彈道和距離。對於一般球友來說,盡量要把想法簡單,也做得到,才是最務實。別想可以像電視比賽的選手那樣,要打什麼低飛、左曲、右弧的大招。最後是打薄、打厚、或桿頭先砸地。自己都想找洞鑽了。打實才能把球桿的效能發揮出來,彈道、距離才到位。

我覺得你要了解什麼是自己用和收藏的區別。字面意思很容易瞭解,但多數人會覺得其他人收藏什麼,自己也會想買類似的東西。我個人覺得,你只要瞭解,什麼是你適合用的和什麼是用來觀賞把玩的就可以。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很多人會買一些,用起來讓你挫折萬分,或無法讓你打出你要的結果。這類的產品應該是讓你把玩、收藏用。

其實這個球場是很難,看同組球友和前面一組都打的東倒西歪,一直在救球,找球。有幾次因為等前面組等太久導致打不好,沒有吃到甜蜜點。我今天發揮很穩定開球都在球道上,輕鬆打,放慢節奏,更容易控制方向,讓球友很無言。因為他常打這個球場,我基本都打到他要的位置但他很少上球道。他看球很精準,我一些在球道邊的球都是他幫忙看到。

我打藍梯,總長6000碼。這裡的球場都不會太長,都是要帶準度。偏一下就會受傷。但今天狀況不錯,完全都在球道上。前9很神,都是par,最多加1,果嶺狀況也不錯。但只有前3洞的果嶺速度是比較快,在9左右,後面的果嶺都很慢,大約在7左右。所以有點不好掌握。但今天的推桿還可以,都是一推或2推,有3個洞3推。

再說另一個核心要素;高容錯!你一定也會說,我的桿子容錯很高了。失擊傷害是可以掌握,錯,如果可以掌握那為什麼還會一直偏或出界去?我想你的鐵桿應該不會像木桿那樣高的失誤率吧。高容錯的關鍵在你的失擊,桿子還是盡可能的把球給留在場內裡。這樣你還有機會保住你的成果。所以你的木桿有這樣的容錯能力嗎?

業餘球友都會遇到一個狀況;就是開球會突然失焦或鬼打牆。本來好好的開球,但突然會一直偏或打不直了。這個狀況會讓自己很挫折,也不知如何是好。當然你無法在球場上調整或找問題,只能先用球道木或鐵桿打上球道再說。這也是我今天想要來聊的主題:開球的救命桿!救命桿,就是可能讓你狀況不好也可以打,不會讓問題持續發生。

過去我一直有一個狀況,就是我的球速很快、也很猛,但落到球道上,都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撞擊凹洞。然後球就落在洞的前面約一個彈跳。也就是說,球的衝力很大,但力量都被土給吸收掉,導致球無法產生有效滾動。這個狀況不是你的桿子不對,也不是你的力量沒有發揮到球桿和球上,而是力量大,讓你的能量都被球道給吃掉。

目前的木桿桿頭和桿身設計上,材質的強度要比以前要猛多了。好處是擊球的倒旋量比10年前的木桿要低300~600rpm。對於球速上也比以前要更快、更殺!也就是對於球的能量轉移上要好提不少了。所以飛行距離不見得會比較遠,但滾動性要更好了。就我個人的使用近5年來的桿身經驗,效能上、倒旋量、都要更好。

手掌握法也比較不容易產生太強勢的握桿。多數強勢握桿很大原因是握把太小或太細,導致你握球桿尾端的手掌會握不滿或右手握不滿,要完全貼在握把上就會強勢握法。當你換大尺寸的握把後,這個問題可以有效解決你握法強勢的狀況。而握把尺寸有很多,品牌也很多,要選擇正確的握把尺寸最好還是要實際去握看看,感覺才知道。

很多人覺得我的握把好好也沒用破或磨損,就不需要換。這是錯誤的觀念,有使用就有損耗。握把表面變滑就要換了。就算都沒有用,放久了,橡膠材質表面、久會滑、彈性也變差、材質強度也變弱,導致用起來握不牢、也容易磨損。當然這是個人主觀,而握把更換就像,衣服不可能都一直穿同一套。

我自己觀察不同地區的球友們,他們球袋、球桿、配件等裝備。真的有差!歐美的球友在球袋、球具和配件就是普通一般到不行。但一些個人裝備就比較豐富多元,比如藍芽speaker、測距離器、推車、保溫袋...對於台灣、中國的球友,球桿和配件就是整個閃亮,一不留神就被球友的什麼限量、最新款的球桿、球袋或配件給打到。

打球這部分我就不多說,而球具和其他相關的配件上,就可以來聊一下。在全服務的地區裡,球具和其他相關的配件都會比較以好看、個人化為主。因為你下場不需要考慮自己背球袋,或不需要以實際需求為主。你看球袋,很多好看的tour bag/選手球袋,很多球友就會考慮。但在自助型的區域,球袋的選擇就偏務實和輕量化為主。

另外,你下場打球,球僮會問你:要不要把桿套都卸下來?這有影響嗎?對我來說,我都會要求打完後,就必須要把桿套給套上。原因很簡單,如果所有桿頭都見光,我們都知道,球袋放在球車後面,一路駛來那有平順,每次都聽到,桿頭彼此敲擊聲響。我自己聽到都在為桿子淌血。因為很多木桿頭都容易敲到桿頭掉漆、刮傷和凹傷。

用好球桿,一定會把桿套套上。保護好桿頭,避免桿子碰撞和磨損。球袋裡最好要放一支牙刷,用來清潔桿面,尤其是桿面凹槽位置。這是非常重要。因為不管木桿、鐵桿、挖起桿和推桿,如果有凹槽設計,往往用布是很難可以擦到凹槽裡。所以我一定會對桿面凹槽清潔。當然在練習場我是一支桿子打完才會擦拭、清潔保養。

你想想,當你要把手套力量灌入球桿時,你的手會握緊握把,而這樣的動作,如果沒有手套做為介值,會讓你的手指和手掌磨損,起水泡和長繭。但有手套,你不會有這層問題和顧慮。因為手套會保護你的細嫩小手。而你可以戴2只/手的手套,這樣手的保護就無死角。但下場打球,手套脫穿也是很麻煩一件事。而往往就只會戴左手。我冬天或天冷就會戴2手手套,一來保暖,二來,冬天乾燥,手掌和手指避免磨。

當然還要有其他的功能,如防水、輕量化、免綁鞋帶等。不見得所有鞋款都有很多功能。功能越多,價格也就不錯。我的球鞋價格都選擇在200美元以內。當然如果是ecco的鞋子就會超過。但好壞鞋子不見得是價格決定。買鞋在對的時間買,會有不錯的折扣。所以我通常都在年底折扣季買。對我來說,現在鞋子我會分,夏天和冬天用。

另一個鳥,是一切一推。最近2場球都是有幾次的一切一推的好球出現。感覺短桿穩,就比較敢推,就算沒進,都是滑過洞口邊的狀況。閱讀果嶺和抓線的能力都升級不少。它們的果嶺速度沒有很快,大約只有8,果嶺狀態也不錯,推起來不會跳動,質量上和Watters creek差不多。但一些洞的果嶺真的有點變態,地形起伏的幅度快一個人高,一個短切,剛好在旗桿那個區塊,但彈一下往後拉,就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