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這也是我喜歡做研究和調整球桿的樂趣,你會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而這些東西都不是在廠商的產品說明裡可以找到。也千萬別小看推桿,它的變數會比其他球桿還要多,複雜度也更高。對我來說,要跳脫目前的窠臼,去選擇和測試不同零件,來瞭解對整體使用的變化和差異。

動作和推法穩定性,本來就是用傳統型推桿任督二脈。Mezz 1是好推也易推,就是沒趣。而Link 1需要時間去熟悉它,摸出它的桿面甜蜜點在哪等?比較好玩,成就感超高。用Link 1職業球員降駕狀況比較多,一推通殺的每一場有個2~4回,尤其在長距離的狀況。傳統型推桿就是玩一個”操控“!如果不是自虐,就不要嘗試。

你是用手推的人,Link 1就是你的真命天子。因為重量會讓你的手指/手掌更容易去掌握推桿。我個人是覺得吃力,所以後面會換輕的碳纖維桿身,提升我和桿子的互動感。如果你愛主動操控推桿/手握的死緊,那LAB的大絕招對你的幫助非常小。因為桿頭本身就有一個重力在維持桿面方正,如果你的手指/手掌力量太多,2股力量一定會打架。

另外它的新功能,手指雙擊,我個人覺得不是很成熟。用起來像是手抽筋,有時候手指雙擊也沒有反應。別人以為我是中風,手在抽蓄。這個功能真的有點暈,看來沒有幾年時間很難讓用戶融入到實際體驗成熟度上。如果你用Ultra一代的人對新款2代也沒有太多值得期待的功能。但對於一般版的蘋果手錶用戶來說,Ultra確實可以讓你走路有風、體驗到手錶的存在感!

首先,Ultra 2的大小、螢幕尺寸和整體感覺實在比較像貨真價實的手錶。我自己也有普通的機械錶,以我使用蘋果手錶的多年經驗,真的是像電子錶。不像真實手錶那樣的感覺!尺寸小、看的內容有限、也容易刮磨狀況。但Ultra的尺寸和螢幕就真的夠看,戴起來也像平時的機械錶感覺。

以前覺得掉球是球技烙賽,但在美國必須改變這個觀念,掉球正常,不代表你技術蹩腳。因為美國大多是自助,沒有球僮/GPS協助看球、找球。就算你有一雙火眼金睛,一樣鬼打牆!美國人大多不會找太久,直接補球。我也入境隨俗,因為我也會撿到一些球,就是就換球概念。所以賣店賣2手球是普渡眾生、如果你是90桿以上,順手拿一袋,才不會提早收工。

先別爽,它的長草長,水池多,就足夠把你給搞得人仰馬翻,球進長草找的到球,算球帶天命。我11點開球、和其他2位在地人一起併組打,他們剛好可以幫我導航。今天的風勢有點大,內心的小宇宙就開始澎湃。很像打台灣北部海岸線的球場,到了冬天那風,大到會把人吹的人仰馬翻。沒有風的海濱球場就無趣,今天天氣好,風真的爽到心坎裡。

重生後的推桿,下場的結果就讓我嘴角一直上揚!嚇死人了,桿子的效能和操控完全變身,戰力爆表,握在手上,桿子的靈動力和手指、水乳交融,對距離和滾動效果要壽的穩!一推機會不再遙不可及。我後面就比較少用這桿子,因為信心指數破表,沒樂子。KPI設定完全達標,握在手上很輕鬆,手臂和手指放鬆握、擺動肩膀,桿頭路徑一氣呵成。

另外讓它回饋沒有很迷人,是桿身材質八字造成,鋼管八字就是硬,可以更換桿身來提升爽度,看自己高興。這個桿頭對於桿身的震動超明顯,硬度超過我小手負擔,導致推擊手感像按摩棒一樣。市面很多推桿選的桿身硬度都太硬了,鋼管的重量就已經重了,硬度還那樣硬,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假日球友,推好是中樂透,沒推好是正常發揮。

Mazz1價格是450美元,現在可以在一些美國連鎖球具店看到和買。我訂是一般規格34“, 69 lie angle,黑色鋼管桿身。原廠握把有一點角度設計,讓握起來握把是和桿面是平行。因為桿頭是中插設計,有水平角和lie角的傾斜設計,所以如果沒有握把去把角度修正,你的握把就不是平行桿面狀況。

LAB Golf putter 我在幾年前就聽過也看過了。最初是Direct Force這款推桿,外型真的讓我很倒胃,對於外貿協會的人來說,那個大大像朵花的推桿外型真的不是我們這種低調不花俏的人會考慮。到去年底,朋友有說推過LAB 的推桿嗎?我說沒有,朋友建議我去試看看,我就說找機會。上網稍微查一下,產品也增加3款,外型上也變不錯。

後9的難度就稍微好一點,球道也變寬了,但果嶺還是一樣小,但別以為就柳暗花明了。後9的水池和球道變化變多了,加上旁邊是大西洋,今天風也不小,對距離和方向的掌握變得有點棘手。不過這個球場目前的狀況真的不錯,球道走起來真的像地毯一樣舒服和軟。果嶺也是不錯但應該也是使用比較頻繁,果嶺不是很平,一些果嶺推起來球容易跳。

這個球場似乎很火,訂位也是都很滿。價格也在50~80間,看你選的時間。因為我習慣打下午,早上還可以送孩子上學,做一些自己的事。一個人推車打,下午2點開球。到球場直奔賣店check in,付錢。就到一號洞,已經看到同組其他三人已經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滿得!我的媽啊,今天打應該會很累。

對於球齡不長的人來說是比較容易會產生運動傷害。但舖墊子的練習場也不是沒有好處。它的好處就是在室內,你不會被風吹雨淋,冬天可以有暖氣、夏天可以有噴水降溫。當然也有椅子可以坐,打累了就稍微喝水喘息一下。另外我個人覺得最好的一點是桿頭比較不會受傷。因為有墊子的保護,你吃球,尤其在桿面和杆底就不容易產生大的摩擦或損傷。

我必須說,當推桿重新設定規格,握把後,完全會變成一支不同的桿子。和我一開始用的Phantom X5完全不一樣。調整後就完全聽你的話,推18洞手也不會酸,對身體和推法完全不會有壓力和過大的負擔。唯一的問題就是距離感和傳統刀背推桿頭會短一些。應該是桿身和桿頭導致距離滾動不足,至少在中短距離是的掌握是很棒。這就是對的推桿必須要有。我把Phantom變成我的Phantom,而不是Scotty Cameron的Phantom。

實際下場推的效果還真的不錯。這類大MOI的小烏龜桿頭的好處就是桿面比較不容易亂偏。方向的掌握比較容易和輕鬆。唯一的缺點就是長推的距離上沒有傳統刀背的好。我在華盛頓特區的Enterprise球場上,在方向的掌握和距離上都相當滿意。基本上都是2推結束,對於手感來說,就一般,推到甜蜜點是不錯,相對比較舒服,也沒有到驚艷。

因為我現在打球多半都是推球車打,對鞋子的要求比較高,一場球走下來都至少4到4.5小時時間。所以鞋子好壞真的差很多。這雙鞋子我第一次穿有出現磨腳根的狀況,但後面就沒有。應該是腳和鞋子有磨合期,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鞋子的設計和身體重力問題。我很少出現磨腳狀況,對codechaos有點八字不合。

我愛Codechaos是它的設計和顏色都是很潮!鞋底也是橡膠釘柱設計,穿起來很舒服。和我其他愛迪達高爾夫鞋都差不多。因為愛迪達高爾夫鞋的優勢在舒適性和耐用性,所以我一直都會買來屯。買這款就是它的外型和鞋面是編織設計,可以讓夏天或天熱的時候,可以快速把腳熱給排出去,同時也有防水功能。這樣的鞋子我把它歸類在春夏天來穿。

另外一個挑戰就是它的果嶺,沒有一個果嶺是平的,都是至少有半個人高的斜坡,至少把旗杆放在平的地方,不會放在斜坡位置。這點還是有點人性,果嶺狀況是我今年打下來最好狀況,速度約在9或10.必須要看線和草紋,才能推對。今天有2個洞三推,是我自己腦子沒有集中導致。也用新的推桿,所以似乎還沒有抓到桿頭特性。我個人很喜歡這類果嶺。可以鍛鍊自己果嶺能力和技術。

這次打長島的球場,朋友約球就去打了,一來沒有打過,二來是links的風格,這類球場打的也比較少。從家裡出發約30分鐘,星期六早上10:40開球。這個球場是靠海邊,風景很不錯,天氣舒服,打球的好天。在紐約打球很多球場可以選,而皇后區可以到長島區打,長島有各種球場風格,也有PGA比賽等級的場子。30分鐘的車程可以選擇的球場實在很多。

大家要記得一個核心觀念,碳纖維就是利用它的手感、桿身密度/厚度和掌握性。當然就是它的重量。雖然目前的品牌桿身的產品都設計桿身重量在100g以上,所以我很早就不用市面碳纖維推桿桿身,因為我的推法對於超過100g的重量都會過重。我都會用碳纖維鐵桿桿身的規格來用在我的推桿上。但會有一個重量範圍和碳纖維桿身密度要求。

一般桿身都是以重量和硬度來進行選擇,對我來說,重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重量不對,你用起來肯定無法得心應手,更甚者,會影響和改變你的動作。推桿是非常個人化的桿子,多數球友都不覺得這桿子非常需要去客制或選用適合自己的推法、握法和身材的規格。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因為這個桿子比較短,所以你更可以去調整自己動作來配合球桿。這是我觀察多數球友的狀況。

其實有一些球友會私下問我哪個產品、師傅、教練比較好?我說實在的,除非我自己用過的東西或認識的人,我可以提供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其他的我也不會亂說。都是要自己去嘗試和累積經驗值來。這也是我寫自己的東西放在網路上的原因。當然我時間有限,有一些產品我也沒有時間去寫出來,或是也不想去寫太多差的東西,以免擋人財路。

一般來說,我會把下場的表現分成2部分去看和分析;一個是工具,另一個是自己身體和動作表現。首先是工具,這包含會需要用到的東西,比如,球桿、球、手套、衣物、鞋子等。只要會影響我打球表現的工具都是我會去觀察和分析。球桿一定是觀察重點,因為人的身體都會因為時間和動作表現而改變,你對目前球桿的使用就必須去瞭解分析,才能避免問題和達成你設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