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日幸 Alleato 9.5度/Matrix Ozik HD 6 R木桿測試 中集

日幸 Alleato 9.5度

日幸 Alleato 9.5度/Matrix Ozik HD 6 R木桿測試 上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ixing-alleato-95dumatrix-ozik-hd-6-rmug...

中集開始.

Lamkin Crossline undersize 握把
為了達到我要這木桿有穩定性,操作性與爆發力,這需要有握把的配合.這塊的考量就不是簡單滿足好握,舒服,不滑動等基本握把因素了.這需要將握把的重量給壓低,不可使用太重的握把.一般標準尺寸的握把重量都在50g+-2g的範圍,但這樣的握把會讓球桿的揮重變低,所以我挑選了undersize的Lamkin Crossline黑粉色的握把.它的重量只有44g,所以對於配此桿的規格來說會可以有效把重量給往球桿前端推過去.這次對握把的選用有更高層級的戰略性思考.這也是我會測試undersize握把的特性讓大家瞭解.

以下就是此木桿的整體規格數據讓大家參考!

球頭:Alleato 9.5度,重量196g, 桿面重心位置由底往上34mm,與桿根位置51.5mm, 0.335”桿頸口徑.

桿身: Matrix Ozik HD6 R硬度, 46”,0.335”桿身前端尺寸, 64g, 242cpm

握把:Lamkin Crossline 黑粉色握把, 44g重, undersize/小號尺寸

總長: 44.75”

總重:304g

硬度頻率: 242cpm

揮桿重量: C9.02

MOI:2801g/cm^2

規格說明
以配制出來的球桿規格來說,這樣的設定可以滿足我對使用操作要求,穩定性等.整支球桿不會重,但有感覺到球頭重量.明顯把揮重的感覺給做到位.一點都不會覺得球頭只有196g的重量.完整的把重量給前移.同時球桿的硬度試揮了幾下,提升了硬度水平.但大家注意到,球桿的硬度頻率才只有242cpm的水平.這樣的硬度頻率只有R的硬度.這就是我前面所說,很多高檔桿身,它的硬度頻率不管你裁減前端多少,它的數據變化本身就不大.所以如果技師是以硬度頻率為訂製球具的標準或依據,這樣的做法或桿身裁減會有相當程度的風險.

數據與實際硬度是不一樣!
因為數據的變化是看不出來,但實際使用上也才能了解.還有更重要的一點,Matrix桿身是打不出真正硬度.你打R或X硬度的桿身是不太能感覺出來它的硬度差別.這與你得到的硬度頻率數據是差不多.但當你實際打出來的效果就會反應出來這桿子的硬度與你本身的揮擊方式是否適合的問題?這都要以經驗去分析這桿身是否是適合你的規格與硬度.沒有經驗的技師是看不出來這當中的差別.因為你打起來不會覺得硬,但就是打不遠,飛不遠.這就是好的桿身它所創造出的看不見的障礙.一般球友更是很難可以抓出這當中的差別.

我個人對這支桿的第一眼印象是很好使.不管長度與重量上都達到我要的水平.很適合用來動作熟練後的擊球木桿.可以發力的甩轉肩膀與身體轉動.手臂的發力也可以毫無保留的送出去.是支可以操的球桿.所以只要桿身與球頭都能耐操,這支桿會是支猛獸級的木桿.絕對可以衝得很遠,也能滾.更重要它沒有很可怕的規格.不是很重,超過45”的長度,與高揮重.這樣的球桿一般年輕人都可以輕鬆使用.有力量與速度的球友這樣的設定都是可以很順手的使用.裝好後心中就小鹿亂撞,超想要馬上打看看.

測試場地:台北五股大X都練習場,球場深度有290碼,同時使用的球有單層練習球與比賽球混合. 本文的測試以雙層與三層比賽球為測試使用球.這樣比較能符合球友下場使用比賽球的狀況與結果.球場地型是一個小上坡,能充分看出球落地後的滾動性.同時場地會有不同風勢讓測試狀況更能符合下場條件.

天氣狀況:晴天,陰天,下雨,濕度高,會影響到球飛行距離與飛行時間.冬天到了,風就比較大.很能測出擊球的抗風性. 

氣溫約25~14度.

測試者:chien, 木桿揮桿速度95~98mph.鐵桿揮桿速度82~86mph.

實際測試
這支木桿我用了超過一個月時間,對它也可以完全瞭解,也經過磨合期.對於此木桿的效能與回饋我也對一個一個的說明與分析.當然我也在測試的時間中,比此木桿給拿給其他球友進行使用測試的心得收集,以得到更為完整與全面的測試分析.這塊也會在後頭的性能表現中一起帶出來.因為冬天到了,台灣的東北季風就大了不少.所以對此桿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挑戰與測試環境.球可以看出它抗不抗風,球質的水平是怎樣?這對桿身與球頭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效能評估的項目.以下就是我對它各方面的測試表現說明.

1. 球頭回饋 – 這球頭的桿面不大,約只有是400cc大小的桿面尺寸.雖然說整個球頭有450cc的大小,但桿面的面積是相對小,所以桿面周圍是完整的圓弧收尾設計,把風阻給壓到最小.所以這對於桿面的特色可以完全的發揮出來.因為當風阻小,擊球的速度與力量就可以增加出來,而我打這個球頭,與先前的Diretto一樣真的超棒.擊球聲音是鎗鎗的清脆聲.比一般6-4鈦合金的桿面要好聽.不會有悶悶的感覺.與龍馬D-1一樣都是鎗槍的回饋聲.而打感是很舒服的彈性感覺.整個桿面經過擊球振動後,讓你感受到是整只桿面的反饋,不是只有單純的擊球撞擊點.這是最舒服的反饋.讓使用者打起來很有共鳴.

TVC Ti鈦面的優勢
TVC鈦面是我個人覺得打起來最順手,也最舒服的反饋.對於擊球聲這塊我個人就覺得這是見人見智的問題.有人會覺得鎗鎗的清脆聲不好聽,有人會喜歡.但對於擊球回饋這塊,我個人只有猛按讚.好的材質就可以讓你上天堂.這桿面就是可以讓你有更多擊球反饋.整個桿面的振動,讓你會越打越爽.加上桿面重心是高重心,讓你打起來更能有扎實的擠壓球感覺.雖然說這球頭看起來有點大,但它的重心設計確是高重心,所以別以為它可以輕鬆把球打起來,它是完全要有速度與力量把球給送到空中的球頭.這也是設計者要讓TVC鈦的優勢給發揮出來的設計基礎.

我個人覺得,如果這個球頭把桿頭上蓋設計薄一點,讓重量可以更集中的放置在底部的幾個角落.這樣可以讓整個球頭的回饋更好.讓整個球頭的反振可以更大,更有效!所以設計球頭我現在試了很多球桿後也對這塊有更多的瞭解與感想.慢慢可以瞭解到要得到怎樣的球頭回饋與效果可以利用怎樣的材質,設計與技術來達到.一般的球頭,就算是日系球頭設計也不會像Alleato這樣的桿面設計.利用了450cc這樣的球頭尺寸,但桿面只有這樣大小.用個英文來解釋就是Compact/扎實.十足性能導向的球頭.但如果在其他地方與外觀可以更有線條感會讓這球頭更迷人與效果更好.但這樣的設計已經有不錯的效果與回饋.希望它的下一代產品可以有更大的突破.

2. 桿身回饋 – Matrix Ozik HD 6桿身.這桿身是十足的性能桿身,沒有一定的揮桿速度與力量,用HD桿身會感到吃力與無法發揮出它本身的效果.但如果你有使用它的條件,你會覺得它是支敏感與效果很好的桿身.對於這桿身的反饋來說,只能說不脫泥帶水.一次到位.標準性能桿身的桿身反彈速度.要說一下,這桿身原本是R硬度,但我把桿身前端給裁短了半吋後整個硬度變得有Strong (硬度介於S與X之間)或X硬度.因為使用硬度測頻器是測不出它真正的硬度數據來,只能以實際打的效果來評斷.但這桿身現在實際的硬度對我來說是剛好.桿身幾乎沒有產生太多側旋問題,完全跟上我的下桿擊球的速度與節奏.桿身彈的力量很扎實與重手.配上桿頭的TVC 鈦面的優勢,整個擊球的效果就真的好到沒有地方可挑.只有按讚的份了!

最近設定的球桿都會以一般球友可以使用的規格,所以我自己用起來就會覺得偏軟.而這回配上這個球頭,我就是完全以我自己的動作與力量為基礎去進行設定.所以我才敢將桿身前端給裁短半吋來用.這讓桿身整個反彈變得更加敏捷與快速.當你有速度條件與力量條件時,在下桿就要毫無保留把球桿得帶過擊球點,好的桿身一定要能跟上你的擊球速度.讓桿子幫你擊球.桿身的強度也增加不少,不像先前所測試的RUL那種柔柔順順的回饋.回饋只能說不須要顧忌與保留.桿身不會給你有負擔.彈得相當有力與扎實.超棒.滿分HD 6.

不過用順了後,現在動作轉肩更順暢,也更快了後,感覺HD 6有點承受不了,也有點超過它的負擔了.這就是當你動作熟了, 各個動作主體與細節都可以輕鬆運行到位,力量就更容易釋放出來,對於球桿來說,就需要進行調整與升級.所以不是只要訂製一次球具這樣以後就可以這樣的規格去訂製.這樣的觀念是根本錯誤.因為人會改變,不管是怎樣的改變,球具也會需要適度的調整讓你可以更輕鬆的使用.所以每個人如果不停的在提升自我能力,你的工具也需要進行改變來讓你發揮出更多的淺力.

本文未完,下集請點擊下方聯結!
日幸 Alleato 9.5度/Matrix Ozik HD 6 R木桿測試 下集
http://www.peargolf.com/article/rixing-alleato-95dumatrix-ozik-hd-6-rmug...

更多球桿照在以下聯結中!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190

請中國高爾夫網站,尊重本站內容智慧財產權.勿未經洋梨高爾夫與高球庫同意下進行非法轉載文章!如想進行文章轉載需求,請與下面電郵聯系!

chien, 洋梨高爾夫 & 高球庫

本文在高球庫的聯結!
http://golf-garage.net/2011/dblog/blog.asp?qbid=1190

本站新設新浪微博网?版:http://weibo.com/peargolf

手机版:http://weibo.cn/peargolf

qq帳號 : 2319995799

大家可加入我的粉絲團,我會不定時將新的信息與活動發怖在微博與Google+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