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這次我選用的桿身為2017年Matrix最新款的MFS 5系列中的X5. 重量為60g級別的60X5 S硬度.X系列從X3,X4到今年的X5都有其一脈相承的產品特性.從最早的Xcon系列到X系列都是走易打好打的特性.X系列就是走彈道中高特性,手感輕鬆.讓使用者可以很容易發揮出球桿的特性.而這樣的產品就是我會把它放在這次的三木桿頭上來進行測試.三木要能發揮出效果其中彈道會是一個關鍵,同時桿身的效能要高,這樣才能讓使用者更輕鬆去得到擊球效果.

這款桿頭也利用Adams的凹槽技術,桿頭上蓋和桿底都各一個長條形.都是放置在桿面後方位置以得到最好的擊球效果.所以這款產品的主要技術與亮點在於鈦合金材質,配合上桿底不鏽鋼75g銀色底板把桿頭重心給壓低,和凹槽技術三個區塊.所以材料與技術都到位了實在找不到理由不去買來用.更重要現在買價格更實惠也可以做為和日系小廠對手的對比組.我一直都認為產品不是新款就是最好最棒.高爾夫球桿不是這樣

去年由於天氣的變化讓我覺得球桿需要進行調整與重新設定.輕量化這塊是勢在必行.一來是身體年紀的提升,二來是天氣對於下場打球的影響越來越大,三是桿身技術與特性的改變下.我可以開始把桿子的整體重量與揮桿重量壓低去設定更讓我可以發揮的規格來.所以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我就著手設定這些輕量化的一號木桿,球道木桿,鐵木桿和推桿.都在使用操控與易打這塊有不錯的效果與提升.

它的球路是一直像火箭一樣會衝到空中只是衝的角度比較低所以當它飛到適當的高度就會弧線型的落下滑行.很適合打有飛行距離的球場.也就是它的飛行距離會比較遠一點.平平的彈道飛行基本上飛行距離不是最好,它會以滾動為主.但這類火箭型的彈道模式可以把飛行距離得到最高.打這桿子對付長的三桿洞最好.尤其果嶺前有一大片水池的必須要打超過180~200碼的飛行距離才能落在果嶺上.這桿子對這種狀況最好.因為球飛的球質和球速都很不錯.也能抗風,對於距離的損失上會比較少.

擊球聲是噹噹噹.爽度滿分!擊球的撞擊感是整個桿頭的震動,也就是我上面說因為桿身前端比較硬是整體的甩動桿頭去觸球所以效果上會讓你覺得整個桿頭的擊球震動.但你依舊可以感受到桿面的擊球扎實度與反饋.打在桿面的哪個區塊是很清楚.所以這個桿頭打起來會讓我清楚的感受到桿面的哪個中球點和整個桿頭的震動感,所以回饋上真的要好太多.當然相對於一些高檔桿身他們的材質會有一些吸振的材質與效果,所以可以把一些桿頭的震動感給吃掉.不見得回饋比較強烈就比較好.

這桿子的規格很友善甚至是比其他三木要輕得多.總重才305g和一般一號木的重量差不多或更輕.這桿子的特性算是完全發揮.也就是輕量化這塊的優勢也是我這桿子要突出的區塊.前幾隻三木的總重都在320g以上.這次我把這桿子的重量給一次壓低20g以上.但揮桿重量也沒有太差,也就是要把三木在重量這塊給達到最好的效果讓使用者可以更輕鬆與更容易去發揮自己本身的動作.

桿頭的重量為210g.這個重量會比上次兩個要輕一點.因為我想要設定友善一點的規格.桿頭重量不要太高,桿身重量也不要重,握把也輕.整體桿子的負擔就可以更少一些,讓使用上會更加輕鬆與容易.因為桿頭在先前的測試上也得到一些經驗,它雖然尺寸比較小,但易打效果還不錯.桿頭的重心在中間所以容易起球.起球的角度都有5度以上.所以球很容易送到空中.配合上這樣的規格我想會讓這桿子更加好打也可以給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使用者試看看.畢竟三木有這樣的優勢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好.

日本會有如此眾多的小品牌林立就在於多數的品牌開發者都是委託一些大的廠商來生產他們的產品.因為品牌小所以生產量不多,相對的單位成本上就比較高.這也是為什麼這類小品牌的產品售價都會比一般大品牌的產品要貴上50%的原因.主要在於生產量還有不是自己的生產基地製造,所以價格自然會偏高.當然這也是我覺得其實一些既有品牌的產品其實就已經有高水平的效果,而這類小眾品牌不見得會更優於這些現有大品牌產品.

Loop桿身的特性真的不太喜歡,太偏硬風格.打起來真的像根棍子,雖然說桿身強度真的不錯但以使用上來說真的不好使.對於像Matrix這類桿身雖然也是硬底子但桿身的變化與回饋還是讓你可以享受到不同特性.就算近兩年的沒感覺桿身不是說沒感覺而是你很輕鬆去打,因為桿身會幫你打出去.不像Loop的桿身就是一個字,硬!桿身也沒啥太多變化但沒有變化不會讓你覺得用起來不舒服或硬導致需要花更大的力量與速度去發揮桿身性能.

這款帽套的材質是人工皮.整體的車縫線都還不錯挺有質感.一面有Callaway的鏽線logo,一面是一個大1的標誌.挺顯眼.多數我會把1個面朝上Callaway的Logo放下來套上桿頭.Callaway這面有收縮線讓套入桿頭時不會滑動或掉出來等問題.這是設計需要考量的地方.它把收縮設計在比較看不到的區塊讓整體的外觀呈現復古風卻不會讓使用上產生問題.

實際打起來這桿頭真的很舒服,桿面擊球是整個桿面的震動感.真的很舒服,擊球震動到桿面這塊就結束不會把震動延伸到桿頭整塊.所以這桿頭是比較典型的桿面撞擊效果,可能也是因為桿頭底部有兩條特別設計的曲線這就是導致桿頭擊球時震動效果無法延伸出去的主要原因.而桿頭擊球的聲音是噹噹聲.聲音會稍微比一般三木要更大聲一點,但手感上真的覺得桿面中球很彈.算是鈦合金桿面中很彈的一款.

日本Loop品牌的球道木桿身專用產品Prototype FW Six.黑色桿身看起來比較低調,特性是使用高噸位碳布材質為主,手工捲桿身為產品質量的最佳代名詞.而Loop桿身走比較剛性的風格,因為Loop的技師都是以前Crazy桿身出來的技師,而Crazy就是當初最先開始使用高噸位碳布的桿身品牌.它的產品就是以選手或中低差點的有速度力量球友為主.產品特性就需要有點力量速度的人使用.Loop對於揮桿速度不快的人我不建議去考慮.

有些朋友會問我;那些8萬,10萬日幣的桿身到底好在哪?就如同這桿身要價6萬日幣,你覺得合理或符合性價比嗎?我覺得你需要看很多細節才知道.在穩定度這塊,這桿身把一些你個人動作失誤給壓低或減少偏差率這就是它貴的地方.你可能用現在的桿子會得到偏25碼的左右方向偏差,但這桿子可以幫你控制在15碼.減掉的這10碼就是它的價值所在.所以說有些人可以接受這10碼的壓制能力與桿身的穩定效果提升,有些人會覺得10碼還不夠.當然這桿身好不只在這塊上,還有其他的差異加總起來就是它的身價要比別的桿身貴.

Waccine桿身的優點就在於桿身的回饋這塊,會讓你打起來很舒服,配合上你看到球的飛行效果也到位所以會一球接一球.感覺與效果都能一致.很多人用過後都對這樣的桿身回饋評價很高.自然也是這桿身的特色之一.不過它的副作用就是不耐打尤其你選的硬度一開始就是相當適合你現在的動作,自然會越打越好,速度會越來越快.桿身很快就打軟或打過彈.這就是這桿身的問題但也不能說是致命點因為沒有桿身不會打過彈,只是時間問題.Waccine的桿身回饋好就會讓人更容易發力打但往往這樣打一陣子桿子的乘載或負載就會超過.桿身就容易打到疲乏.

一般對於高價產品都會有其設定的基礎,如果沒有對產品有一定瞭解或研究,那就很容易把桿子給裝壞或裝錯規格.就如同我在很多文章中說到,高價產品都是有明確的針對性,因為它的優勢都是建築在給特定使用者同時滿足這些使用者的一些需求上,才能讓這些人快速地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與感受.也就是說這桿子的設定就是要讓你可以得到更好的手感與更好的距離效果.你可以得到比一般球道木要更好的距離,出球速度與效果.這也是它給球友的訴求.

日本小廠走高價路線的Jean Batpiste這個桿頭品牌主要的特色在於它的桿頭都會進行特殊的表面烤漆/IP加工處理.桿頭的顏色都是偏藍色,有些區塊會有彩虹顏色來增加整體的桿頭外觀特殊性.所以外觀顏色是這產品的亮點之一.也是這個品牌他們產品多半產量不多因為要把所有產品拿去進行這個特殊的IP加工需要更長的時間與繁複的程序.自然成本要高於一般單純烤漆的產品.這類產品對於外貌協會的球友們是有相當程度的吸引力.

這桿子的揮桿重量不高,總重輕,可以讓使用者很輕鬆的去發揮你的動作效果.同時用起來不吃力,對身體的負擔是最輕.這也是我覺得這桿子重要的特點.以往桿身強度不足對於有點速度的球友來說穩定性和耐打性都是問題但現在由於材質的提升下,這些問題都逐漸得到改善.握把也把重量減輕了近10g,相較於一般握把50g的重量.這些減輕的重量對於使用者都是加分,只是需要在對應的長度與桿頭重量去設定適合使用者的需求與動作發揮.就我使用這桿子的時間裡,它是最好上手,也最容易打的一支三木.

這款桿身在Basileus的產品線中算是走性能導向的產品.Spada就是針對給有速度條件的使用者使用.對於桿身的特性也是走低倒旋中彈道設計.有速度的使用者不想球飛得太高被天氣或風勢給影響到距離.這樣的產品配上我們Grandista RS- F三木桿頭就相當合.桿頭就是小,以得到更好的下桿的桿頭速度,材質的提升讓擊球手感,與出球速度都可以得到最高再配合上桿身這塊的優勢把出球的速度持續維持到空中飛行,球速就是這支桿子最好的代名詞.

日本小廠產品Grandista的球道木這個品牌在日本上市差不多兩年時間.它們的第一款產品是一號木桿的桿頭.我也用過但還沒有寫測評.後頭有機會再把測評放到站上來與大家分享.這次要測試的是它2016年下半年才推出的球道木桿頭產品RS-F金頭超標球道木.對我來說球道木很重要.因為我們開球距離不長的人對於第二桿的距離就非常重要,尤其打比較長距離的球場,這第二桿的距離實力就變得很重要.所以我對於球道木的重視是僅次於一號木,練習時也必定會練到球道木把這支桿子變成我很重要的武器與發揮重點.

多數人都認為我只要買貴的桿頭或桿身就好,配置規格這事根本不在意也會要求技師裝他要的長度與揮桿重量.但往往沒有顧及到產品本身的特性,比如要裝長的桿頭或桿身把它裝成短的,使用者本身的動作不適合裝長卻要裝長,有些桿身需要裝出一定的揮桿重量才能把桿身的特有彈性與效果發揮但卻裝不對的揮桿重量.球友和技師都對產品與球具專業不懂下才會產生這些錯誤與瞎觀念!所以我常看到一些球桿,桿身或桿頭很高檔但實際打起來真的就完全不對盤!這就是規格設定上的錯誤,也是專業不足所產生.

這桿身在原廠的官網資料是高彈道高倒旋的設定.但我實際打的結果並不是如此.雖然我可以調整架梯的高度來打不同彈道但就算我架梯比較高也算是中高彈道,不完全是高彈道.同時落地後的滾動性也相當不錯.以他這樣的彈道高度如果倒旋量高的話多半落地的滾動效果不會太好.但我打出來的滾動和其他中彈道的滾動效果是差不多.所以這樣來看這桿身算是十足的性能導向的設計一點都不像是給速度不快的人打.

因為桿身這塊的材質與技術上把桿身前端這個區塊沒有做得比較硬或強度比較高.讓桿身前端的韌性高於硬度.這樣才能讓回饋可以這樣舒服與柔順.也沒有以前Matrix桿身那種硬底子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更簡單與輕鬆的擊球回饋.看來Matrix也清楚對於亞洲人在桿身選擇上很多人都會把回饋這塊放在前三個因素.所以如果要在想打開亞洲市場,桿身回饋上就必須要改進讓他們覺得用起來不會感到吃力或不舒服.如果桿身重量就算輕但打起來的感覺偏硬就會讓使用者容易加快速度去產生桿身的受力彎曲度來.這樣就容易產生擊球不穩定等問題來.

這桿子是以揮桿速度在90mph上下5mph的使用者為主.他們的開球距離在210~240碼範圍.可以藉由這樣的輕量化球桿讓他們可以打得更加輕鬆與簡單.對於距離效果上能否提升我認為是有限.就算有也不過在5碼左右.因為我把平時設定的長度增加到45.6”所以長度上有提升因為桿身重量變輕這是適合的長度配對.這樣得到的桿子揮桿重量也不會太高.主要著眼在桿子變長後,桿身重量輕,才只有46g左右.這樣的關係下長度需要有所提升把桿子的面積增加對於使用的力量乘載上會有幫助.當然對於長度的增加可以得到一點距離的提升也是這支桿子設定考量的因素之一.

近幾年多數桿身逐步使用高噸位碳布這類材質,把材質這塊從根本上的提昇與改變下,自然就很容易得到立桿見影之效.當你的材質強度提升下,你不需要讓桿身的重量與密度提升就可以達到更好的強度與承載力.這也是材質的優勢.沒有過多的花招完全以實力去達到強度訴求.也由於材質技術的提升下,對於桿身的輕量化可以得到最直接的優勢.因為我們可以用更少的重量卻可以維持以往60g,或70g桿身等級重量的強度.所以輕量化在現在會更普及與得到使用者的認同.至少我今年開始使用幾款50g的桿身經驗都是相當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