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打高爾夫在21世紀不能再人云亦云了.你有很多的資訊,你可以上網或用手機得到很多的高爾夫資訊與相關內容,從這些內容去判斷哪些東西會適合你,你也必須要瞭解自己的能力與優缺點,這樣才能像我這樣找好的工具或適合的工具協助我們打出好的結果.你說要去修正或改善個人缺點?我覺得效果有限,每個人的缺點就是讓你可以更不同,更讓人喜歡.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很輕鬆去改善缺點那就每個人就完美了,這樣人就不可愛也沒有機會去突破自我.

這雙鞋的表現真的讓我驚訝.因為他穿起來真的要比一般高爾夫品牌鞋要更舒服,加上它獨特的釘爪設計抓地力真的會比其他一片釘爪設計的要更到位,抓得更加牢靠.走起來也很舒服.我對它們的釘爪設計真的佩服,新進到高爾夫球鞋這個領域就能有這樣實力與效果.這鞋子的舒適度真的不錯,比起同樣是做運動鞋起家的Adidas要更好穿,穿久一點都不會覺得腳丫子吃力或不舒服.

這鞋子拿在手上就真的很輕,你只要拿一般鞋子與這鞋子一比就知道.這鞋子的重量至少比多數鞋子要輕上1/3.我量才只有472g.這樣的重量估計只有Ecco的輕量化鞋子與True linkswear這類的鞋子有相對款式可以相抗衡.因為輕的鞋子真的需要有點硬底子,材質選擇,耐用度,與高爾夫上的止滑能力,抓地力,還有其他外觀因素考量下,要能輕量化真的不太容易.

New Balance的高爾夫鞋系列大致分為三個系列風格,鞋子的名稱代號NBG就是New Balance Golf 的縮寫.這樣說明大家自然可以一目了然.一為NBG2000系列,這個系列主要走傳統的釘爪設計鞋款,外觀風格也是比較是高爾夫球鞋風格.性能導向,鞋底也是可以更換釘爪設計.鞋款有2001,2002,2003三種.第二種系列是延續New Balance招牌運動鞋款574系列到高爾夫的NBG574鞋款.但這款鞋有兩種設計就是有釘爪的NBG574鞋款與NBG574 Breath的無釘爪鞋款.兩款的差異就在與底部的鞋爪設計,在外觀上都是一樣,也就是你看到一般休閒鞋的574風格.

整體來說,這款耳機以運動需求為主,它一定可以滿足你對於移動的需求且讓你可以穩穩地使用不會晃動.整個運動過程不會讓你需要去在意這個耳機,只要好好享受你的音樂.雖然音質是一般,更重要是在運動過程中流汗會沾到這款耳機的外表都可以很輕鬆的用水沖掉在用乾布擦拭.你可以很簡單去進行保養.電池的維持時間也有5個小時水平.加上是可以充電的模式,你不需要去花錢買電池來使用.算是對使用與成本上一個不錯加分.

我使用2個多月的時間,這個無線藍芽耳機充飽一次大約不到一個鐘頭時間.可以使用大約5個鐘頭.我每次跑步大約是一個多鐘頭時間,使用下來約第三天用完就需要充電.當然練球也大約是一個多鐘頭時間,也是會使用它.以這樣的電池使用量與時間我覺得完全充分.也不需要常常去充電.用了幾次後充電而每次用都不需要擔心.手機顯示屏幕的上方,也就是顯示你藍芽連線的地方會有這個電池的一個電力格數.

這款BlueAnt Pump HD Sportbuds耳機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設計感.它屬於耳掛式的耳機,就是把耳機掛在耳朵上的設計,不是走傳統型的耳機是把耳機塞到耳朵內.這樣對於運動需求的人就不容易讓耳機脫落.而對於這種耳掛式的耳機載的重量上就比較重要,如果它的重量偏重的話戴久了就對於耳朵負擔就大.也會不舒服.但對於多重這個標準實在也很難說,應該說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但我對這樣產品還是第一次使用

它會反應你動作出錯的問題是相當有限度的影響,所以你不會怕打壞會怎樣,因為桿子就是能讓你放在還可以打的位置.這點我想這是我愛它很重要的原因,打得遠會穿透性,我想我的其他桿子有這樣的特性不下少數,但穩定就是我會一直用的關鍵.就算我現在的動作相對穩定與成熟,我也不敢保證每一擊都沒問題,在這樣的狀況下,桿子能否讓你打出信心,對動作的失誤影響可以有限度地控制住就是我選桿子來打的基礎.我愛這桿子的有限桿身變形量,所以可以讓側旋壓制到最小,打起來也很舒服,

這款桿身可以讓觸球起飛初期不會讓球彈太高,而是由桿面角度去產生飛行高度來,簡單說就是不會衝高的特性,球會先貼著地面飛行一小段然後慢慢爬高起來.不一定要完全使用低角度球頭才能得到低平的彈道.觸球後球以相當快的速度衝出去到空中,球質相當重也穩定,它會一直衝到中高的彈道高度.然侯往下滑行.這種彈道是很典型攻擊性彈道,因為在大陸型的球場上,風勢不大,大多的選手尤其是有速度力量條件的人都會喜歡這樣的彈道,因為它可以得到更好的飛行距離

這支桿身的使用表現來說,它在桿身上下桿過程中變化的很少,受力彎曲度幾乎沒有感受到.在上桿與下感觸球前幾乎沒有太多的彎曲度.小幅度的變化但很難感受出來.直到觸球與觸球後的桿身反作用力才能感受到桿頭與桿身前端的甩動.但這款桿身因為用的材質與技術相對好,所以可以感受到桿身前端是很有韌性,打起來相當舒服,桿身整體在觸球前後很少變形,彈力也讓你用起來很舒服不是那種明顯感受到桿身的折點.這種桿身的質量與技術對我個人來說是最棒

對有水平的球友能讓他們發揮動作效果,而桿子也需要是可以控制,不可以去配合球桿來改變自己動作.所以怎樣去設定一支桿子讓他們可以發揮出個人特性與桿子的效果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常常打一些朋友的桿子,桿身與桿頭都配置相當牛的產品,但組合起來打下去就感覺不對或不好打.這點就是核心問題,多數的技師本身並沒有對桿頭與桿身特性去考量,只是單方面就滿足客人對球桿規格要求去設定

桿身是選用剛推出沒多久的Matrix Reign Black霧面黑色款.這款桿身是今年2015 Player Championship的冠軍得主Ricky Fowler使用的產品(70T).所以在他的加持下Matrix把這款桿身推出市場,但選擇不多.應該是要給一些能打的人來使用.不是走一般主流大眾的風格與特性.其實Matrix桿身很容易瞭解每一款產品的定位與特性,如果是走一般性產品風格,產品的重量與硬度都會分很多選擇.但如果是走特殊風格與性能導向的產品他們就只會出60,70克的重量,硬度多半也只有S,X兩種硬度

我認為大家不要小看球具訂製這塊的效果與範圍.很多的球路不是你苦練就練得出來,有球桿的配合可以讓你打得更簡單與輕鬆.要訂製球桿就是讓你可以簡單去得到你要的結果,因為投入這塊比你自己花時間去練還要快速與穩定.我不像其他人在練習場練短桿那樣,隨便就是打個幾十顆球或上百顆球.我每次練切桿就最多10顆,去掌握動作,掌握不同幅度上桿與力道.去看球的落地效果.這樣就好了.因為剩下的就是靠臨場反應,我只要維持住我的打法與動作就可以.

這支桿子在30碼內的距離完全相當精準,對於我現在來說在短桿表現上這桿子完全可以讓我打出我要的彈道,與停球.我現在打短桿會更去掌握距離,因為我的打法是不會滾動,就算在果嶺邊的位置,我也是打高拋.到海口打球的時候還會倒拉.所以這隻桿子真的很好打,好打是你要打怎樣的球路桿子很都可以很靈敏的反應你想要的結果,要打高就高,要打更高,也可以完全的拋物線的球路.

我打過不少挖起桿,有很多挖起桿尤其是市售款的桿子,桿頭吃下去都覺得笨笨的沒特別出球感覺.你只能把它當作工具享受不到與他互動感覺.但這款桿頭就是讓你著迷因為你的細節做得多少它就回應你多少.如果整個由球的下緣滑過去你可以感受到桿頭快速削過球皮的刷皮感覺,可以感受到桿頭那種扎實卻有點綿密的手感真的會上癮也讓人著迷.太舒服了!

這款桿頭不是太簡單.你吃球的面積變得更小,桿面的重心沒有擺得比較低,使用起來會比較要求你吃球要吃下去,但它的反彈角度是10度算是有點大.一般52度大多設計8~10度左右.雖然沒有很大但已經是52度算大.看來它把桿頭變小,桿面變得更圓一點,所以這對於觸球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於吃球的位置就提升應有的難度.同時反彈角10度對於要吃下土的難度會提高.

我從以前就說過,看一位技師的推薦產品就能知道他的功力深度.一些技師會認為我很臭屁,但事實就是如此.你不做功課就是從現有有名氣的產品下手當然不會出大錯誤,也不會被客人打槍.但這樣的做法就看不到技師對產品與專業的深度.因為我對不管大品牌或小品牌的產品都多有瞭解,當一位技師選了產品我大致就知道他的底子深度多少?因為每一個產品都有其背景,技術深度與生產質量.一些我沒有去寫測評的產品或品牌不是我沒有用過,而是我不想去寫他們的問題與缺失.

這支Attas桿身來說算是這三支表現比較弱的一支,但它並不是弱在性能與穩定度上,相反的它在這兩塊的表現還是頂尖,但對於手感,易打與操控上就是很大的致命傷,而這幾塊剛好是OTi, MCI比它要好的地方,所以當這三支桿身擺在你面前,你也測試過了,我想你會有一個決定.當然有些人不喜歡桿身太彈或變化太大,那Attas, OTi這兩支會是你可以考量的產品.不過不管你怎樣選,選哪一支桿身,你需要看一下你的口袋.因為這三款桿身的價格都差不多.至少都需要日幣一萬元

距離會是這桿子主要訴求,它是真的有比MCI要遠一點,但現在有OTi了,它就無法在這塊上稱霸.因為以球速,距離來說這款的對手就是OTi.如果我先測試這款桿身可能對它在距離上與球速上是完全懾服.但我先測試OTi再用Attas,自然對於Attas在這塊的表現就沒有太讓我感動或驚訝.所以只能說它的距離是優勢,但不是最遠,也算是在領先的族群中.

Attas桿身反彈上就相對簡單,彈的效果有也到位,但根本沒有太多桿身的彈性感覺,這點跟OTi是一樣,我在打這桿子的前兩回就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桿身的回饋,整體就是硬硬的.也因為這樣桿頭觸球的回饋就是相對硬.雖然說桿頭是空心設計,但打到桿面還是摳摳的聲音.

打到桿面甜蜜點的回饋桿頭就是脆脆的回饋,喀喀的聲音.直接影響到桿頭的觸球爽度.這點就是對Attas一個直接的重擊.

Attas在他們官網上的資料,主要的重點在於這款桿身訴求一致性的手感與硬度.因為他們這套鐵桿的做法不是像一些碳素桿身是從後端裁減,或是看是哪一號的桿子就看他們的裁減表格進行裁減.Attas鐵桿身是一號對一號.所以每一隻都是單獨無法對桿身前端進行裁減.也就是他們所訴求的每一隻桿身都是一致性的回饋與硬度感受.可以視為單獨的產品.

這桿子的規格設定絕對是關鍵,桿身選用強度也很重要,這樣才能讓使用者隨心所欲地去打出他們要的位置與球路來.這種桿子絕對是進階版的球友武器.也是執行球場策略很重要的桿子.距離效果到位,易打性,操控性也都很高.一般三木很難可以到達這樣的效果,至少在距離這塊就落後這桿子有10碼的空間.加上桿頭也重,也比較大,打起來很容易發揮出桿頭效果.

它的彈道設定是中所以打起來比較可以在球道上打出高度,同時藉由高度去產生最棒的距離效果.這桿子如果是架梯打,大致可以得到約220碼的飛行距離,跟我使用木桿大約差10碼左右的飛行距離,如果在球道上用,飛行距離大多在200碼~210碼.而不管是架梯打或是沒有架梯得到的滾定效果都不會太好,也就是這桿子打出來的倒旋量偏高,滾動的效果大多只有10碼.這點以木桿來說算短.

我設定這桿子的使用族群是揮桿速度在90~95mph(一號木桿的揮桿速度),中低差點的球友.我認為這桿子與桿身都有一定性的易打優勢存在,所以在配置上與規格設定就會去強化與凸顯桿子的操控性,讓使用者可以更容易去打出他們要的結果與位置.而原廠的設定太著重在易打這塊,讓桿子少掉很多的野性與爆發力.我的工作就是要把桿頭的野性,與爆發力給帶出來,藉由桿身與規格重置來做到這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