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打金梯,整個18個洞金梯是6650碼.算是合理的長度.但我必須要說的這樣的長度就跟美國的球場一樣,真金白銀球道長度都沒有灌水也沒有去設計很多的左右狗腿洞來灌水距離.基本就是你從開球台看到果嶺與旗竿.所以這樣的長度相對於一些山地球場就要更遠些,山地球場6600碼的距離有時候打起來還真沒有很長.因為有上下坡距離打起來可以得到比較多的滾動性這對於第二桿或攻果嶺就簡單多了.但平地的大陸型球場就一點偷不了.沒有距離想要打好真的不容易.
在台灣,海風在秋冬會變得如魔王般的可怕.那種挑戰是很難想像,你可以想像你今天的果嶺在前方,但我卻朝果嶺的右邊3點鐘方向打,結果卻上果嶺,這樣的偏差度就是風給你的影響.別以為這是開玩笑,在中國大陸型球場或是天氣變化沒有島型地區的大.這種狀況多半都在鄰近海邊或島嶼才會有的挑戰.但問題在於風勢的大小是不一樣,間歇性的大小互換,所以你打的時候不見得跟你預計是一樣,這樣打下去可能就差到一桿的成績了.
我認為大陸型球場是男女老少都適合的球場.美國很多都是大陸型球場,球場就在你家的旁邊或走兩條街就可以到.都在平地所以地形變化也小,打起來真的很舒服.所以在美國我常看到小孩,女生,與老人在球場上享受高爾夫.這就是真正高爾夫可以走入人群.也是我認為你享受高爾夫最大的樂趣.因為打球的人有各種不同人,你會覺得這就是運動,不是階級化的活動.你背著你的球包走下來一場球真正運動.
多數的球場經營模式都是走交際休閒場所.相對於在美國這類成熟高爾夫發展國家,我在那邊打球所經歷就是單純打球.也沒有置物櫃,也沒有換洗室.最多就是餐廳.其實多數的球友就是單純想打球,對於有沒有這些配套其實不重要.這樣的好處就是很單純.在亞洲這些配套就是走私人會所的模式所以讓成本增加,會所每一家蓋得富麗堂皇.這就是成本啊!也讓外面的人看高爾夫就會是這種高尚大氣的場所.大家必須要讓高爾夫回到原本的本質.
車的時間可以讓我延伸到很多不同區塊球場,比如八里的沿岸球場風,林口的丘陵球場風,東北角的開闊海角風,與桃園新竹的山地球場風.基本上整個北部的球場都是在我開車兩個鐘頭內可以到的位置範圍.超過這個距離範圍我就會考慮坐高鐵去打球了.超過兩個鐘頭不如坐高鐵不到一個鐘頭到台中去跟朋友會合一起去打球.這樣身體輕鬆,也不累.不需要趕時間等問題.
跟不認識的球友打球的樂趣會高於跟熟識的人打球.不管是在心態上,過程中,或交流中,你不會感到太大壓力.你想要聊就跟他聊,他跟你聊你想互動就互動,不想的話最多簡單的回應表示禮貌.不需要去想太多對方感受.因為畢竟併組打球就是這樣你不知道對方是怎樣人或個性.喜歡就互動,不喜歡就專注在自身的打球上.那跟不認識的人打球會比較快嗎?會的!因為彼此都會專注在自身的打球上
10號場是外觀像林克斯但實際根本不是.因為球道跟打其他一號與三號都一樣軟,果嶺也是一樣軟,都是維持這幾天不滾球的狀態沒變.所以這樣的球場打起來完全沒有林克斯的特色與挑戰.林克斯球道會偏硬,同時不太會停球,風也會比較大影響擊球路徑.沒風沒雨的也顯不出這類場子的外在因素影響.只能說完全上當受騙了.球道的距離也都很短,大多在350~380碼左右,就算打金梯也沒有太多挑戰.
這球場最大特色是球道上或兩邊都有了一些沙漠風格的小丘,整個球場沒有樹,只有草叢,像林克斯與沙漠風格的感覺.但草叢設計不好沒有把一些芒草可留起來這樣無法產生挑戰與難度.同時範圍也不大,就連最簡單的視覺壓力都沒有.太弱了.所以打了前三洞就感覺沒壓力的打就提不起熱情.我們今天還是一樣打金梯但這個場子金梯才6300碼,70桿標準桿.可以知道這場子真的是娛樂休閒用.不是讓你挑戰與打水平的場子.所以打過第六洞後我就真的有點放棄與鬆懈.
黑石算是有難度但也是可以克服的場子.如果真的把第二桿的地形進行調整,會讓更多人打得很辛苦.體力的耗費上會更大.以距離來說,黑石的整體距離已經夠了,但在難度上還是可以接受.是個能看出個人技術水平與下場能力的一個場子.如果把球道地形拉大一些會更好,也會把難度直接拉到變態級.雖然他也有地形起伏但說實在的還不大.但不是要高低起伏才是好,我認為只要在球道中段到果嶺這塊給拉成上坡或下坡,把坡度變得更明顯的起來,我只能說這真的會變得很難打.
比賽型球場很重要的幾個關鍵,一個在於距離,一個在於判斷,另一個就是要務實.距離這個是本身的實力,這包含你的先天與後天的能力.先天當然是你的體型,運動天分,後天就在於你的揮桿動作,肌耐力,伸展協調性.另外還有球桿也包含在這塊上.所以這塊的表現會是你整體高爾夫能力的體現.那有人會問?擊球的準度呢?當然重要但距離肯定是首要.因為沒有距離你肯定打得很辛苦.就算你有準度,沒有距離還是一樣打得辛苦.所以必須要有距離才能提升準度.
這個球場你的開球與長桿必須要好,也要有距離.打不出距離你一定會多一桿上.而且很多的洞都是超過400碼.三桿洞也超過160碼.沒有距離就會很吃力.果嶺設計相當困難,第一是因為果嶺很大,第二加上起伏也大.所以稍微不小心就會三推.真的對帶錯推桿讓我吃足苦頭.因為每次第一推的路線都正確就是距離短.這樣的狀況讓我很傷,有時三推就是這樣產生.以後不再使用小烏龜推桿了.實在不好用也沒距離.
海南海口打球是比較便宜些.不會像廣東那樣隨便平日嘉賓就要RMB800~1000的費用.如果能在航班上再有多些選擇與降低費用這對於海南來說是一個增進觀光的好機會.對東南亞的國家肯定會是一個很大競爭對手.台灣球友來說這個地方是轉換口味的選擇之一.台灣球場一成不變,質量普通,想打大陸型球場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質量上比台灣要好.愛打球的朋友如果不想到三亞這絕對是一個性價比高的場地.
果嶺大多都是砲台式.果嶺會高起來,周圍都會有沙坑讓要進攻有壓力,稍微一偏掉就可能會掉沙,如果偏太多就會有OB區.這就是這個球場我覺得主要的挑戰,都在第二桿的進攻上.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它們果嶺大多是狹長型,你從球道上看到果嶺是不大,配合上兩個沙坑包圍果嶺,只會露出一個缺口讓你可以放球的位置,但往往你到果嶺一看,旗桿插的位置都會在沙坑附近讓你進攻有壓力不太敢朝旗桿打.同時果嶺後方卻又一大片.
第一天打3號場打藍梯大致是台灣的白梯距離.總長是6400碼.因為是第一場球所以我們不想打得太吃力所以就先從藍梯來打.以調整自己身體狀況與熟悉場地為主要任務.後面兩天再打金梯.今天就先熟悉環境,天氣等,同時也不要讓身體太累,早上4點多就起床,到機場,到酒店就快12點.有點小累.第一場球不能太難打不然會累壞.
高爾夫應該要在每個人的距離水平去分不同的起跑點/開球梯台.這就如同打拳擊一樣或其他武術比賽一樣.這類比賽都是分體重來進行不同量級的對抗.這樣才能真正地打出你的水平.這個觀念與做法如果落實在高爾夫上就是對不同的人距離進行分級,這樣才能在同一個球場去感受球場設計者要給你的挑戰?不然對於有距離優勢的球友來說應該會落到的位置通常不是球場的陷阱但都可以跳過去.
高爾夫就是自己去要求自己在動作上的一個穩定性與正確性.因為人不斷的改變下要掌握自己真的相當困難.而加上一個工具的球桿來配合使用,就讓這個運動更加困難,這個工具卻有很多支讓你很難可以一一掌握.所以說當你要真的瞭解與享受高爾夫在桿子與人合一就需要對你的工具可以完全的控制與掌握.做到這樣是真的很困難但也是它的樂趣所在.
桿套就是為了保護桿頭彼此的碰撞或是桿子掉到地面上會對桿頭產生保護.但我發覺大多數人對於桿套的使用都僅此於美觀.該用的時候不要求用但不該用時就用得很高興.打球時,把所有桿套都退下來的狀況就是方便球僮作業.但對於球友來說是百般不利.因為球頭損壞是球友損失,回家看到球桿就只能傷心的份.這樣桿子的耗損與壽命就很快到底了
下場打球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起來”!這就是對自己也是對地球最好的一件事.最好別再用現代化的工具在這個最自然的地區.雙腳就是你最好的交通工具.而這就是第一步讓你去享受高爾夫與大自然綠地.盡可能避免去坐球車,讓自己身體可以利用最原始的能力在這個區塊,身體有動能,就能讓身體內部進行運作,流汗,排毒,建立身體肌肉與器官的活力.有這些事才能讓你健康,細胞可以更加活絡進行製造與維護.
我個人認為現在球僮做的事其實以後都會被無線裝置給取代.以後的科技會持續讓我們的生活產生改變,在高爾夫上也是一樣,這些球童做的是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這些智慧型的無線裝置給取代,因為球場的攻略也好或是你球的位置可能都會有很多的感應器或攝像頭去追蹤.這樣你打球就不需要在意球的位置因為會有資訊通知你球的落點在哪?還有球場這個洞的資訊與攻略.
我自己有特別去計算過在台灣或中國打球一場下來至少4個鐘頭,打得快的就是這樣,但多半是4.5~5個鐘頭時間.這都是沒有堵車狀況與大家都打得順沒有遇到太大問題與障礙下的結果.但我到美國跟別人併組打球也差不多這個時間.很少一場球打超過5個鐘頭狀況.但有些球友一定會說,球僮在時他們打得比較順,也比較少掉球.我必須說看球本來就是球僮的工作之一,但有球僮的狀況下我掉得球反而比較多.因為球僮很多時候根本就沒看你的球
肌耐力不足的揮桿動作就像一個空架子.它是虛的,不會讓你打起來有真實感或足夠的強度.所以現代人如果想要把高爾夫給打好就慢慢的把自己的肌肉強度與耐力建立好.這是基本功.沒有肌肉強度與耐力的人要打到單差也是不可能.肌肉耐力可能無法從一場球看出,但這些人的身體肌肉可不會輸給運動員.這都是我個人觀察身邊幾個單差朋友的心得.
以轉動的揮桿動作施展,你的胯與肩膀是主要兩個轉動的核心與主力.這兩塊的肌肉強度就要比其他身體部位要有更強的承受力與強度才能把轉動給發揮起來.這不是說把肌肉給練出來就算成了.還要讓肌肉可以習慣轉肩的動作,讓熟練度可以提升到最高,這樣肌肉可以承受連續打球下的壓力與需求,不會產生對動作跑位問題.所以肌肉不是只是單純有強度還要有柔韌性.
市面上的球款太多,但能用的球卻沒有幾款.球的關鍵在於核心這塊,它是球的引擎,設計好他的爆發力十足,不好就像老牛推車,就是跑不動也不快.因為品牌商都抓準一點就是你們根本不懂.就算這些做球的製造商或品牌商對這塊瞭解的也不多.因為這不只是要懂材料,結構,物理特性,更要會打球,會去研究與觀察球道,草,土等因素.很多人買球是盲從或挑便宜.但好的東西你一比就可以知道差別
從第二場風神與今天第三場的麓湖都讓我覺得距離一下變短許多.因為球都不滾動了.尤其打山地球場,一些高開球台球洞可以完整看到球落地的狀況,我的球都一個彈跳就停了,滾動性就別提了.到了球位看到球是直接進入土裡,有些球是一個彈跳就停了,可以看到球落地的凹痕.但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問題是出在球上.
廣州與深圳的天氣比台北要悶且濕多了.雖然沒有太陽但溫度還是20多度接近30度.溼度都是在70%上下打轉.打起來到後面都是汗水直流.上半身都濕了.這個球場只要開球稍微一偏掉多半是出界,第二桿也需要同樣的準度不然一樣都是出界或樹林去.球只要到樹林邊的長草也都是找不到球.因為那不只有草還有類似藤的植物相當不好找球.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