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看來speeder injection這技術還真的有提升桿面回饋效果。確實因為桿面是超標,也做的比較薄。所以桿面是肯定比標準厚度要會彈。至少我可以感覺的出來。算是近幾年桿面有彈力的桿頭。另外我打在非甜蜜點的位置,手感上雖然比較硬,但也沒有太重手或不舒服。 至少比以前M1~M3要好多。這點也是要給TM一個讚!twist face技術算是有到位。打在桿趾位置的回饋也沒有太差。雖然可以明顯感覺出沒有打好,但市售款的桿面可以這樣全方位的手感算非常少。而且擊球聲音就如同比賽選手那樣啪啪的短促聲音!可以感覺到擊球很紮實,桿頭撞擊力很強大!也是和700-chien 清脆的聲音有明顯不同。

一般人,買一支新桿子,都需要一段時間去熟悉適應。往往當你習慣新桿子都已經打了幾百下,這時桿身的彈力,倒旋和強度,都和剛開始的狀態有點差距。但你打熟後,也比較能打到桿面甜蜜點,得到的結果也不會太差。所以你感覺不出桿身的衰退。當你用了快一年時間或打超過500下後,桿子的性能衰退會感覺比較明顯。所以,最好在一開始,就把桿子設定成你熟悉和習慣的規格狀態。這樣才能讓使用的效能最快發揮。避免摸索適應球桿期,性能浪費狀況。這也是我固定對新桿,去調整桿頭和整體球桿的設定。讓它可以和我其他球桿規格類似,就算一開始有使用問題,也可以快速進行調整。打20~30下後就可以調整到最適合我使用的規格狀態!

而M6的桿頭重量比起之前的產品都要輕。因為它就是設計要裝長的桿頭,所以桿頭重量就相對比以前的桿頭輕不少。 這對於要裝短的有速度球友來說就比較麻煩!可能要去買不同的配重螺絲來增加重量。M6的桿頭底部後方有一個配重螺絲設計,可以去調整重量。這就是做為訂製球桿調整空間所在。就可以搭配不同桿身重量和桿身特性的產品。對我來說,桿子規格設計,就是看使用操作的能力效果。規格設定對,自然可以讓你用的得心應手,得到最高的擊中桿面甜蜜點比例。

撇開很多評論對M5/M6的一些優美的數據。我個人認為這次的TM最大的亮點在於;桿頭重量重新分布,採用大量的碳纖維材質,把桿頭重量更加集中在特定部位!另外就是speed injection。本來桿面就是超標,再加個減速器,讓它可以不超出標準。這其實是一個犯規的技術,但卻要把它做合格。這也說明;桿面的彈性已經玩到沒什麼好玩了。 在合格範圍裡,基本都沒法再做了。只能乾脆做超標,再加減速。另一個重點在”桿頭材質混搭技術“也明確成為主流。

5木的桿頭設計要比小雞腿要更大和有效能。擊球時桿頭整體的重量和體積會帶給球更大的效能,加上掃擊會讓桿頭往目標方向有更多能量出來。球質和球速都和球道木差不多。這就是我現在愛用5木的原因。如果你想提升你200碼內的距離穩定性,小雞腿不是唯一的選項,不妨試試5木!

5木呢?這個對大多數人來說很陌生的桿子,或是可能不知道有這支桿的存在。我是在3年前才開始使用5木。在這之前我都是使用3木。因為18度球道木我都是用18度小雞腿來打。會用5木就是小雞腿的距離和彈道高,導致常常落點會短。喪失標準桿上果嶺的機會。5年前開始不用小雞腿,所以這5年來我都沒有測試過小雞腿。 原因就是小雞腿對我使用上,誤差率很高。不是打不好,也不是常失誤,剛好相反,打的很紮實、也精準,但距離就是給你短。常常落在果嶺邊或果嶺前20碼。明明距離都抓多就是結果短。

身體健身和強化都需要時間,千萬避免在短時間去強化。這樣很容易運動傷害,得不償失。量太多、太大都會讓筋錯位,導致傷痛。同時也需要配合固定做身體的拉伸操來讓身體的韌性同時提升。這樣運行揮桿動作會更容易和有效。也就是要剛柔並進!因為揮桿動作是一個身體扭轉狀態,身體的韌性沒有,光靠肌肉力量是無法讓動作的平衡性達到最好。

在現代化的運動科學裡,還要求身體本身的鍛鍊。也就是除了技能的練習,還要增加提升身體本身的強度和爆發力的鍛鍊。這樣你的身體才能很快速去反應你要做出的動作細節。所以健身在現在生活變得很常看到。健身就是將身體特定部位進行鍛鍊和強化。這樣肌肉的反應速度和瞬間爆發力可以提升起來。這對於實際在運行運動時就非常有幫助。這也是職業球員他們必做的練習項目!

選擇多不是好事,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需求和產品特性,要找到適合你使用的產品就如登天一樣難。而產品有限下,比較能讓你集中有限的精力,去瞭解和嘗試不同產品的特性、優缺點。只要適合你的球桿,就算產品知名度不高,一樣可以讓你發揮最好的表現和結果。我自己也對幾個品牌產品比較熟悉。不是所有產品都有涉獵或瞭解。因為我金錢和時間有限,只能針對我覺得比較有特性的產品去下手。做深度的瞭解和測試。一做就10多年,自然對產品有比較高的瞭解和把握。

當大腦的迴路和神經元不斷去刺激和活絡下,你的大腦的健康度就會提升。這可以避免一些心裡的疾病或掉入負面性的思考。因為運動也會讓你的大腦集中精神去和身體運作。而在運動過程中,大腦留的汗也會比身體要多。這都說明大腦的運作其實比你想像要更多。你的意識在大腦裡,身體要健康就先把大腦顧好。大腦和身體結合越順暢,你的意識才能利用身體去做出你要的行為。運動可以讓大腦健康和產生腦內啡,你會喜歡運動完,腦子的舒服感。這就是運動舒暢你的意識的方式。享受它才是運動的核心!

這週的US Open就要展開。而大家最看好的就是Brooks Koepka是否能創造歷史,也就是拿下3年連續US Open的冠軍。他已經連兩年拿下冠軍,所以大家都在期待他的本週表現!今天我要討論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推桿(已經用了7個年頭了)。也就是Scotty Cameron T10 Select Newport 2 prototype。因為我也有一支Circlr T 的T10 Newport推桿,所以也注意他的推桿很久了。

大家多少都會遇過有些桿子用起來就會讓你覺得會比較輕,比較重,比較軟,比較長.... 這些狀況雖然你在練習場可以克服或使用,但桿子本身的問題依舊存在,下場使用就很容易失常。一旦失誤就會影響心情。我通常前九會想辦法去克服,但如果還是用不順,下半場就不會想用。因為球場上你沒有太多時間去思考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尤其如果和你不熟的人一起打球,就更不敢打的太順便。當然和熟的朋友打,我就會一直去試,因為我會帶很多球,不怕沒球打。另外在台灣有球僮就不能太亂打。也怕讓球僮撿球太麻煩。

一般握把都會有正面可以瞄準的位置。推桿尤其重要因為可以確認握把正面和桿面方向是90度。superstroke握把設計又更大也比較硬,也是大家愛用的原因。Dechambeau就不認為如此。他把superstroke的握把正面朝桿面方向裝,這樣的效果我自己也嘗試用2個月時間確實不錯!

我常會聽到球友說動作要練的穩定和熟練再去訂製球桿。 這說法其實有很大的問號! 因為什麼是穩定,什麼是熟練? 你的熟練是什麼條件和狀態?我的標準和你的不會一樣。 我常會在文章裡說動作熟練,對我來說,"熟練" 就是能運用特定身體部位去做出我要的揮桿動作細節來。比如轉胯和轉肩等。我都是以核心轉動的要點去觀察評估。

有時候會打球的人不見得會教球,會教球的人不見得打的成績好!關鍵在於對揮桿動作鑽研到什麼火候?遇到的問題狀況多不多?這才是好的教練可以看到和理解到一般人揮桿的問題點。 因為很多問題到頭來都還是人本身上。最常的狀況就是顧此失彼。練了新東西,舊的就忽略掉走樣。或是一直練特定的部位,卻產生新的問題,因為動作是一個動態連貫結果。光專注在單一環節,沒有前後的動作支持或協調下,就一定會導致結果的不理想。

什麼是把球桿簡單化?就是球桿的桿頭設定可以固定或沒有太多花俏的功能。 這樣的產品才更容易去把球桿的本質發揮出來。 桿頭裡有太多功能和技術,而這些東西不見得對你使用是有幫助,或對你是需要。 往往桿頭設計越簡單,使用的時候越能讓你感受桿子的效能和更好的手感。 推桿更是如此。

對於一些小眾日本桿身品牌,我覺得如果你不是太瞭解日本產品就最好別碰,除非你用過特定產品,覺得喜歡再去考慮。 不然這類產品的售價會是自己要承擔的風險。 如果買到不是你喜歡,或不懂要怎樣去配置,沒有專業技師協助下,買到地雷的可能性就很高,也無法發揮出產品的效果與手感。更重要這些產品裝起來其實不會比日系大品牌的桿身產品要更好。

對於日本鍛造的鐵桿或挖起桿,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不少,雖然手感不錯,但產品本身的消耗,也比美系產品要更快更容易。 因為日本鍛造會用起來更軟更舒服,使用需求也容易被一些沙子,石塊,泥土或小顆粒造成損傷或凹損等狀況。 所以這些摩擦就像研磨桿面,更容易讓桿面變光滑!導致擊球倒旋量會比剛使用的前幾個月要更少。 而距離上也會減少。 簡單說就是桿頭本身的效能與耗損比一般鐵桿要更大.

如果是真正日本製的鍛造鐵桿產品,價格多半都在一萬五千日幣以上。 這只是桿頭價格還不包含其他桿身握把與整體組裝費用。 當然會有人直接購買整組日系品牌的鍛造鐵桿,但這類產品不見得都是日本當地的鍛造工廠做出來。 因為就算是日本品牌的產品也是有量的基數,對於真正日本的鍛造工廠來說,價格上不太會因為數量多,價格就有比較大的空間。 所以一些球具品牌多半會和台灣的代工廠配合生產製造。 而這些產品的生產基地多半在台灣或東南亞地區。 這就不是真正的日本製的鍛造鐵桿了。

2017年,第一轮赛后采访吴阿顺,没想到他还记得我,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他说过去两年(2015年和2016年)都赢了欧巡赛,今年还要再赢。吴阿顺的这个目标后来没有实现。不过,他并没有食言太久。在接下来的一年(2018年),他赢了荷兰公开赛,成为中国第一个欧巡赛三冠王。赢得2015年沃尔沃中国公开赛之前,吴阿顺主要征战日巡赛场,他那时已经是两个日巡赛冠军了。而李昊桐在大洋彼岸的韦伯网巡回赛拼杀,年初在拉美国家启动新赛季,一周一个国家,光是签证就让人头疼,更不用说饮食和舟车劳顿了。

沃尔沃从来不是一个土豪公司,他们办的比赛,从来不给大牌球星出场费。(如果有大牌球星拿到出场费,那也是承办球场掏的钱)。2016年年底,沃尔沃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宣布次年比赛球场的新闻发布会。多年的沃尔沃公开赛掌门人、沃尔沃盛世管理集团总裁艾瑞森即将退休,我在会上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沃尔沃中国公开赛,他印象最深刻的瞬间是什么?

反彈角低,因為桿底設計和鐵桿一樣窄和平。吃土容易(像刀子切菜)就比較好接觸球產生更多倒旋的結果,就算彈道沒有很高但落在果嶺需要能停球,球的倒旋變得重要於彈道高度。尤其是短切在果嶺50碼內的距離,不是全揮桿的狀態。你不能藉由快速的下桿觸球創造出高倒旋而停球。在台灣很多球場果嶺是龜背設計和硬果嶺。這樣的狀況用反彈角高的挖起桿往往停不了球,落在果嶺會彈幾下再滾一點距離。

在USGA和R&A對球具的規定下,球桿要突破目前的距離效果是相對有限。但如果球友願意掏錢買桿子在距離的極限下,讓球友一用就可以快速上手或感受到桿子的效果。所以目前開球木桿的規格也越做越長,桿身也越用越輕,桿頭的容錯和非甜蜜點的擊球效果也越來越好。這些特點就是目前球桿的共同性。就是因為這些因素,要讓球友在測試球桿時就瞭解到新桿子的優點,才有機會提升銷售。當然易打和高容錯的球桿不等於沒有性能。在以往的木桿往往都會有性能導向和易打高容錯的不同款式。但現在這些區分和差異性越來越小。至少我用的這幾款球桿打起來的感覺並沒有感覺很難打或需要花技巧去操控球桿。而可以輕而易舉打出驚艷的距離!

一般來說,你的揮桿速度越快,桿身耗損的臨界點就越快。因為桿身每次使用在每個單位面積承受更高的受力壓力。對於一位揮桿速度在100mph和一位90mph的桿身耗損可能會差到2倍時間和使用次數。100mph的人打100下就可以把桿身的結構打彈了,90mph的可能打200下還不會打鬆散。所以距離遠的人雖然很爽,但對於桿子的耗損問題就是你維持穩定性和效能很大的障礙。而目前還沒有一種桿身或材質可以讓碳纖維桿身的耐用效果提升。這是材質的先天障礙!桿身廠必須先把碳布的黏著劑問題給解決才能提升使用耐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