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整個桿身沒有任何回饋感.和之前我打6X3, 5X4的回饋是一樣.真的沒有太多的桿身彈力.整個桿身的回饋就是硬.照理說這樣的桿身重量與硬度都會稍微比原本標示的硬度要打起來軟一點但實際用反而沒有.對我來說真的很失望.而這桿身不會因為一開始要磨合期會得到比較硬的使用回饋.打了三四次後一樣式硬梆梆的感受.讓我打起來很不舒服也很失望.因為這樣的桿身讓我用起來會異常的吃力

這桿子的長度為44”偏向一木的規格.一木的硬度就算是250cpm也不過是美規S硬度的等級.但對於三木來說就會感到有點難度因為這會是要在球道上使用不架梯的狀況.而桿子的硬度如果感覺不好就會影響使用操控和擊球精準度的能力與效果.而更重要是會影響你揮桿節奏速度.往往桿子越硬會讓你更容易下桿更快速,這樣的狀況會改變你的動作節奏而容易產生擊球不穩定和失誤變多問題.

我在第二桿很喜歡用三木因為往往因為長的四桿洞開球沒打到點導致距離短不少時,就需要三木上場,或是開球歪掉一點到長草也會拿三木直攻果嶺.所以說三木對我來說就是一隻救命保住能標準桿上果嶺的王牌.當然必須要把它給搞定同時能找到讓我發揮出更好的距離效果的三木為目的.但因為三木的長度與桿頭尺寸,桿頭重量都是有一個範圍限制導致我很難再設定出一隻可以超越我現在三木的距離來.

從以前用白色的經驗就是手感不太好雖然彈道高,打起來其實反饋不是太好因為太快的感受沒有太多你和球的互動.所以我才會認為白色這款在亞洲不是太好賣.因為東方球友對感覺有強烈的需求感受.這塊沒有到位就很難讓球友們認同.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與經驗要實際測試才會比較清楚.但就產品來說白管也是使用內徑有16角的技術.所以產品的穩定性也是相當到位.而它的重量也從40g~70g多的重量都有.算是比較完整的產品重量分佈.

整體來說它聽起來和我Powerbeats3的感覺差不多.重點是這款耳機的低音比較到位,兩種不同的音域搭配讓你聽起來會有更多的音域變化產生更多的樂趣.相較於Apple手機搭配的耳機就要好很多.聽起來的震撼感要更大更多.有更多聽音樂的樂趣讓你感受到音樂的多層次.算是音場還不錯的耳機.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絕對夠用當然對於聲音比較敏感的人可能就沒有太銳利或到位的音質.

Urbeats2耳機設計得很輕巧也小.和傳統的耳機設計有不一樣因為他只有一個小圓柱體和耳塞兩個主要部分.耳塞他有和Powerbeats3一樣的設計,就是有一個耳塞卡榫可以讓耳塞套進去後就固定住不會移動或滑動的機制.整個產品看起來沒一個細節都看出它的創新和差異化.雖然是一個在簡單不過的耳機但整體來說是和其他耳機就是不一樣.也可以感受到它的產品所傳送出的信息就是個性風格.

我自己用了2個多月的感想是,基本上這類穿戴式的產品還離生活有一個距離.雖然他提供一些功能可以讓我們知道一些訊息但這些功能與手錶上的設計還是缺乏更貼近生活的邏輯裡.我上面說了,不可能在手錶上處理回應討論訊息.而手機上的一些訊息App或是功能性的App也很難在手錶的小介面裡運作使用.更別說手錶上的電動遊戲那就別說了.所以手錶基本就是多的,沒有特別需要的狀況.只有我在運動的時候想要戴上.一來是聽音樂二來是記錄我運動的時間與過程.

簡單說就是以運動為主的穿戴工具.讓你可以更簡單去記錄你平時的活動將你運動的時間,熱量消耗,運動種類都進行有系統的紀錄.其他的功能就沒有聽人提到.當然Nike也是和Apple watch合作也是兩個領域的龍頭進行的產品.其實說穿了Nike也只是在錶帶和App上有他獨自的設計.其他的功能與硬體都是Apple本身來設計.而現在很多運動品牌都推出自己的運動App比如Under Armour, Adidas….所以Nike的App也不是唯一獨特的設計.

整體來說這桿子有點讓我吃驚和超過我先前的預期效果.驚訝的地方是它的硬度如此可變也能承受我的速度力量.更重要也讓我喜歡它是他的距離效果真的很猛.用三四層優力辛的球款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距離效果,同樣的狀態其他桿子還沒有它的遠.這就真的實力了!以這些功能與效果來說我真的覺得它現在的價位真的很合理也達到高檔的性價比.當然這類桿身你絕不能以一般桿身的規格與選購方式去下手不然你會很慘.

雖然我用這款A硬度的桿身在第一次使用上感覺有點軟,可以感受到桿身受力的彎曲度,桿身的折點位置在中間區段.但桿身還是很有力地跟上我觸球的時間點與位置.打起來沒有因為它是A硬度就需要我把擊球節奏給放慢來配合這桿身的硬度.我用球桿都是一樣不會改變我的打法與節奏去觀察桿子和桿身怎樣去面對我的動作.但有趣和重點在第二次開始使用後這個受力彎曲度卻不見了.如果是別的桿身或我之前打過各種品牌的桿身這個彎曲度一定還是存在不會改變.

整個擊球撞擊由點再延伸到整個桿面.也就是說,那中球位置會把撞擊震動由點延伸到整個桿面.這點很棒感受也變得更加扎實.因為這是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的感受.打起來的爽度真的很高.這樣的感受非常非常少.這也是桿身在逐步使用可以把桿身內部的結構打開,彈性會更好同時延伸到桿頭上的變化.好的材質桿身對於前幾次的使用回饋都會一次一次的不同.讓桿身調整到最佳的使用狀態,桿頭的回饋會變得更扎實強烈.

如何把桿身的效果與特性發揮就是這桿子設定的主軸.而長度就是我對這桿子設定稍微有別於其他桿子設定的地方.對於這桿身的硬度A,揮桿速度不快的人多半用比較長的木桿以求更好的距離.而我有設定這桿子長度在45"以上也是想多一點長度讓整體的桿子可以更加平衡,讓桿身的效果可以更突出.不見得是要更遠的距離.因為桿子的長度要更長才能產生距離上的提升.配合上這桿頭的尺寸為440cc所以相當於460cc桿頭的45.5"長的比例.

我也覺得亞洲球友選擇50這個級別會比較適合,因為它的50克等級重量是接近60g了.和其他品牌桿身比都可以算60克等級了.我認為很多球友用Matrix的桿身在於硬度與重量上多數都選用錯誤.因為Matrix產品是美系桿身,LAGP也是標榜全美國生產製造.質量上都是高水平.美系產品本來就會遠硬於日系產品同級重量.很多人都認為我現在用S那選Matrix就是從S起跳.這點犯了很大的錯誤.

TPHD到現在的TPHDe都走過4代16年的歷史.我每一代都有也對它的特性與使用有明確的瞭解.每一代的產品都在我的收藏中.所以對它我有一種感情與熱愛.它是讓我感受到產品可以做到這樣的效果與能力.在10多年前用的時候那是驚為天人才會開始對Matrix產品產生興趣與更近一步去推展銷售.同時可以持續維持著產品的特色與效果.更重要是它要遠遠比日系桿身要耐打多了,尤其在現今桿身設計不是讓你打斷掉才換,而是性能消耗掉你就要考慮更換.現在桿身往往你如果每週都有下場或到練習場練球那一年左右就需要更換,有些甚至半年左右桿身的性能就弱化了.

它的音質,這點也是讓我很肯定滿意的地方.聽音樂時可以很清楚感受到音樂的起伏低音的震動環繞,高音的清晰.一首音樂會變得很不一樣,尤其這種產品會讓你提升聽音樂的爽度與不同面向.所以這兩個月下來反而運動得更多雖然天氣很熱但就是想一個人去跑步聽音樂這種動機就一直退不下來.因為音樂聲音的質量真的很棒你會想要持續聽享受音樂給你的節奏與環繞感覺.不同樂器聲的強弱與音感可以清楚聽出來.聽音樂變得很不一樣了.

在實際使用的好處就在於它的快速充電.真的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充飽.官網上說5分鐘我想可能更快.有時去喝個水看一下資料回過頭來就看到耳機已經充飽的白燈亮起來.這點真的打趴一堆耳機.所以充電是一點都不麻煩也不花時間.同時使用時間的電力我可以確認至少12鐘頭沒問題.兩週充一次就好.對於運動的人來說真的很方便也不需要時時充電.就算真的沒電,要趕著出門一樣可以充個兩三分鐘就可以用一段時間真的很方便.對於懶人來說這樣的產品快充又用得長時間真的是加分也是必要.

Powerbeats3的特性優點主要在幾個地方.第一,它被Apple收購後所以它和Apple的產品連結性就很順暢.有些無線耳機和不同品牌的對接就連不上.雖然都說有藍芽功能可以連結但實際要連就是連不上.我小孩的三星Android手機就連不到Powerbeats3這款無線耳機,怎樣搜尋都沒有.但我的iphone, apple watch3,iMac, Mac book pro都很輕鬆連上.所以說如果你的裝置是蘋果的話要對上Powerbeats3就很容易.加上最近要開學了,蘋果官網都有在促銷Powerbeats和其他裝置的搭配銷售.這點大家可以考慮.

這桿子的表現有點超過我先前的預期.不管在距離和穩定性的表現都很到位,手感上比較類似美系的桿子但在細節上卻更好.更重要它的友善價格真是佛心.以日幣4萬出頭的價格真的可以得到更好的距離與效果,使用90噸的高碳布這些效果確實反映在實際使用上的優勢.雖然TR桿身的技術沒有像Evo IV那樣多,但用起來就是好,效果就是到位.距離效果與穩定性TR都要更勝過Evo IV.其實不是說Evo IV不好或比較差.兩隻桿身的價格一樣但針對的族群不同.

隻桿子打起來很順暢.桿身的強度扎實,下桿不太會感受到桿身的變化,只有在擊球後可以感受到桿身前段的韌性,也就是稍微甩動一下桿頭的感覺.但這樣的感覺沒有不舒服,反而像把力量完全釋放掉變得擊球結束後的完美收尾.這是用這桿身最好的地方.除此之外對於這桿身的回饋幾乎都是零.主要原因在於這桿身的材質用得很不錯,材質強度高,所以不會感覺到桿身在下桿時會有任何彎曲度或變化.直到中球那一剎那,感受到桿面的觸球然後桿面彈出球的整個震動感,整個連動到桿身前端的釋放甩動.

材質上的密度會影響能量傳送效率與速度.到桿頭擊球撞擊時,桿頭與球撞擊球會有一個反作用力給桿頭,桿頭會傳送到桿身,桿身強度高的桿子,桿身的彎曲度會很小同時快速反彈給桿頭所以桿面的擊球感受會更集中在擊球點上.這也是好的桿身才會有的特性當然這類性能桿身配上好的材質就會產生出完全不同的感受與結果.Evo IV和TR就是一對最好的說明.兩隻桿身的設計和結構都差不多,但內部運用的材質有些許不同.TR走比較強度高的材質為主,沒有加入柔順的碳布來配合提升手感,所以得到的擊球回饋就大大不同於Evo IV桿身.

從它的產品說明上提到他使用90噸的高碳布材質就知道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硬度頻率結果.因為在於材質上的差異.Speeder Evo IV桿身也有使用90噸的碳布材質但估計用的比例比較少,加上它也使用三菱的中彈性碳布材質讓擊球手感和操控上會更好.這樣的好處在於桿身的特性不會太過偏硬和對使用者有太高的使用條件要求.而這隻TR桿身就是以性能為主要要求,使用90噸碳布為訴求.桿身強度提升不過材質這塊使用更好的碳布把原本的硬度頻率給有效壓低.

這桿身的硬度區間設計把中間端強化,折點設計在中後段.這讓使用者可以更舒服輕鬆地使用.不會感覺桿身太硬的問題.讓使用的感覺可以提昇.尤其在使用這類有速度性能的桿身把回饋做得更加舒服順暢自然可以讓使用者提升操控能力.當然有90噸的高碳布材質加持下可以提升擊球的能量與減低倒旋量和側旋量讓球飛得更有效率與提升球速質量等優勢.這點我在Evo IV桿身上也看到這樣特性.因為90噸碳布已經在Evo III就使用,這開始Speeder的產品在擊球質量上確實提升到一個不錯的境界.現在TR桿身應該把這塊給優化同時精進到更好的效率感.

桿身強度讓他的失擊壓得很低,但如果以50g這個級別桿身,他的效果不錯但難度會讓多數球友感到無奈.配合上這款桿頭的難度也是導致這桿子的組合會更加針對有速度力量的使用者.但如果用R硬度對他們來說又會覺得有點軟打出去的側璇又比較多.因為給幾個速度力量大的朋友使用就是會得到右曲球的結果.當然我認為他的硬度就算是S也不會覺得跟這隻R有太大的變化或影響.因為這類強度高的桿身對於不同硬度的感受往往沒有太大差別,使用上的感受幾乎都一致.

這桿身就是整體用起來一個”硬”字.我已經用了R硬度還會覺得如此.看來應該用最軟的Lady硬度.但第一次選用就出錯看來這品牌真的很有難度.也就是說這品牌的產品不好選硬度.他的硬度設計和一般主流的桿身硬度是有很大的差異.尤其針對亞洲使用者來說這樣的產品市場接受度會非常有限.Grandura這品牌的硬度R可能是日系桿身的X硬度.至少我很少感受到桿身的回饋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