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身會影響5成的擊球感受與聲音效果.尤其我第一次使用這桿子時真的對這桿子的桿頭回饋給震撼到.因為打起來每一球都像要把球給炸破一樣的震撼感.這種“炸裂感”真的很爽也只有在這桿子找到!我真不知道這桿子怎樣會有這樣強烈的擊球回饋而且每一球都可以清楚感受到打到桿面的哪一個位置.三層四層比賽球打起來那種震撼感更為強烈中球的那一個點真的像打到一個實心的石頭一樣.有在美系桿身才有的DNA.
每一支桿子都有其自己特性與靈魂.就算桿頭桿身握把都是一樣規格也一樣.也不代表用起來的感覺會一樣.因為每個零組件都會有差異,每一個小差別都會影響最後的結果與感受.一支桿子可能有很多個小差別這就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和感受.所以說當你用新桿子時就需要依據實際使用感受與經驗去進行後續調整.因為你絕對可以感受到差別到底是桿子哪一個部分用起來覺得不順手而需要對那個地方進行調整或改善.不然不是你調整自己的動作或身體就是調桿子.
對於LAGP的桿身我認為比較適合有速度力量的球友使用尤其年紀在50歲以下會是比較好.如果年紀較大,女生球友,或16歲以下的青少年球友最好可以考慮日系桿身會比較適合這些球友們的擊球速度力量.因為桿身硬度重量都會影響到使用者的揮桿動作與揮桿節奏.往往桿身重量太輕太重都會讓你操控球桿的能力有很大的影響同時硬度太軟太硬也會讓你節奏改變所以球具的變化絕對會讓你的身體進行自動調整改變才能用桿子順手.
純無線藍芽耳機好處在於它的輕巧小.又配置有充電盒可以放在包裡或口袋進行攜帶不怕會不見也不怕電力不足.在家或辦公室可以對充電盒充電.這樣的設計都不會讓你的耳機沒電的狀態.要用可以很快速戴起來也可以只戴一耳去接收手機或電腦的訊息.雖然怕它會掉落但只要你不要太大動作會去動到耳機基本都不會有問題.加上Bose音質的加分讓聽音樂或看視頻是一種享受.別說我這樣說是過頭,但好的耳機真的會讓你用起來更舒服更想去使用.這樣的耳機很容易和我所有的裝置配對去享受好的音質效果.
另一個貼心的設計就在於它的耳機輪廓邊緣是黑色橡膠材質而大小聲鍵和暫停鍵也都是在這個黑色橡膠區塊.這個好處在於當你不小心沒拿好耳機或是使用沒戴好脫落時,這時候這耳機的整個重量會落在黑色的橡膠輪廓區.所以掉落也不會讓耳機損壞或影響使用質量.也就是他們設計的防撞保護框.有點像汽車的保險桿設計.因為我必須說用這類耳機不可能說不會脫落或不小心弄掉,所以防撞防摔這個能力是很重要.
它的充電盒整個黑色配上Bose logo看起來很有質感.而在打開盒子的按鈕下方有此充電盒目前的電量格數,只要按打開盒鍵就會閃燈讓使用者瞭解目前的充電盒的電力狀態.這個設計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拿出耳機接USB去進行充電,只要把耳機放入充電盒就可以.一來這可以收置耳機不會不見或忘記放在哪.因為這耳機不大所以很容易會忘記耳機在哪或是收到掉了.二來可以隨時充電不需要等到耳機沒電或不知道電力狀態下而沒電狀況.而且可以按開盒鍵去瞭解充電盒的電力狀態.
這套鐵桿我個人覺得桿頭這塊的完成度還不夠很多功能與效能上都還不到位跟現在市面上其他產品來比較它還沒有達到標準或是沒有發揮出應有的設計效果.這點是我覺得比較可惜,對於桿身來說我覺得它本身的性價比已經到位也有它的特性與優點.相對來說我認為桿身的優勢反而大過於桿頭.桿頭的混搭模式並沒有在實際使用上得到更好的加分或效果.如果裝在其他桿頭比較的話距離效果應該不會差到5碼.這點是桿頭的問題所導致算是非戰之罪!
這款873i桿身可以讓你感受到桿身反彈感雖然不多但你知道它對你的使用有反應.而且打得順手起來這桿身的這種回饋真的很舒服也可以讓你知道你動做對了力量有效的傳送到桿子上.這點在P桿上也更加明顯,在下桿轉肩的過程很明顯感受到桿身被我的力量給稍微彎曲然後手臂打直釋放後桿身的彈力相當舒服.所以這款桿身的回饋風格也是一致.在上桿和下桿過程上對於桿身的受力變化一點都沒有任何感受.
二代目口袋型桿頭打起來配上這款桿身覺得還可以.手感上介於鍛造桿頭和鑄造桿頭.首先這款桿頭如果打不到甜蜜點位置回饋就很硬好像打在鐵板上一點都沒有打擊的爽度.第二打在桿面的熱區手感就有點類似鍛造鐵桿的聲音啪啪的回饋.當然它的回饋上沒有鍛造鐵桿那種黏球感覺但手感上也是挺扎實.也就是說它的回饋聲音偏鍛造擊球聲很扎實的中球手感.回饋上我覺得是一般並沒有感覺特好或舒服的手感.打起來的手感偏硬就算這款桿子已經配置碳纖維桿身也沒有提升這款鑄造鐵桿的手感.
以往我使用的鐵桿碳纖維桿身都在90g這個級別.所以打起來的強度與感受也是覺得比較平衡.而現在用這款70g的桿身配上桿頭來看,整隻桿子的重量會會偏向桿頭區塊.對於桿身和握把就會感受比較輕.這對於我使用上有沒有變化能否得到輕量化的好處或是會影響我擊球的穩定性也是我這次想要瞭解.如果這樣的產品重量都可以用得順暢穩定度也到位那自然後續也會考慮用這樣的產品來放在我的球袋中使用.加上這款產品的售價為60美金相對於目前一流的碳纖維鐵桿頂級桿身在售價100美金上這樣的產品算是平價也實惠.
這款二代目的鐵桿原因在於它是設計口袋型和凹背型兩種桿頭模式的混搭風格.以往的鐵桿多半是一個桿頭設計,但這次二代目著眼在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才設計出這個產品.他的中長鐵是設計口袋式的半凹背風格.桿面是17-4 不鏽鋼的材質.也是兩片式的桿頭設計.好處自然就是讓桿面有更好的擊球效果與手感.同時半凹背的口袋設計桿頭可以讓桿頭重心不會太低產生更好的彈道和距離效果.當然對於操控上和做球都可以更輕鬆容易
在音質表現上我個人覺得這耳機的表現是我用過最棒.它整體的聲音呈現是有多層次.會把一首歌變得更加立體與多結構.尤其在中音域上它的變化最多.也應該說是它最強的地方,平價耳機在高音上會比較清晰,而高檔耳機會把低音與中音的區塊再強化讓一首歌變得更立體與多元.我比較過它和Powerbeats3, urbeats2的耳機,聽過Soundsport後就會覺得Beats耳機的立體感和整體的聲音環繞的感受完全不及Bose的耳機.Bose耳機會把一些背景音樂和樂器的音質給做變化.
Bose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音質,音域多層次可以讓整首歌曲有完全不同的味道呈現出來.也不是說他在低音會表現得更好.他的低音沒有Beats來得到到位但他整體的音域變化和層次呈現要更優於其他品牌.所以聽起來一首歌就會不一樣.連我的小孩都聽得出來這當中的差異.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太難了,我聽不出來但只要你仔細去聽音樂的各種音域和樂器的呈現的音感就會感受到不同產品表現出來的結果會是如此不同.最好的作法就是同一首歌用不同耳機去聽那你會得到不同的感受與刺激.
桿身的重量是達到了但桿身強度卻高過一般人可以使用承受範圍.強度太高就會像這次我用的感覺一樣,打起來桿身硬得像棍子.但你測量桿身硬度頻率卻是沒有超過桿身硬度的範圍.所以我認為這是這桿身的盲點.規格數據上都滿足了但實際用起來卻會有難度.或許LAGP桿身是以美國人的使用族群但美國人會用到50g的人估計不多.這樣的產品設計我想LAGP要去思考是否合乎一班人使用的能力與口味!
千萬別小看這比一般三木要更長1”的長度空間.我自己使用的三木平時設定都在42.5”.所以這桿子會比我其他三木要更長1.5”.當然它也有距離優勢但對我使用上這多的1.5”長度就需要更大的手臂力量去拉它承受它控制它好讓它不會在下桿強大的轉動離心力偏移我的下桿軌跡或是先打到地面.所以說它需要更大的力量去駕馭它而不在於規格這塊.因為桿子長度更長,相對的揮桿幅度也更大,而下桿的扭轉力量很大配合上桿子長度就會讓控制球桿的力量要求更高.當然在一開始下場體力滿格是沒問題但打過9洞後的體力與肌肉強度已經衰退不少.就算身體覺得沒問題但對於精神集中力這塊需要更高才能用得順暢.
整個桿身沒有任何回饋感.和之前我打6X3, 5X4的回饋是一樣.真的沒有太多的桿身彈力.整個桿身的回饋就是硬.照理說這樣的桿身重量與硬度都會稍微比原本標示的硬度要打起來軟一點但實際用反而沒有.對我來說真的很失望.而這桿身不會因為一開始要磨合期會得到比較硬的使用回饋.打了三四次後一樣式硬梆梆的感受.讓我打起來很不舒服也很失望.因為這樣的桿身讓我用起來會異常的吃力
這桿子的長度為44”偏向一木的規格.一木的硬度就算是250cpm也不過是美規S硬度的等級.但對於三木來說就會感到有點難度因為這會是要在球道上使用不架梯的狀況.而桿子的硬度如果感覺不好就會影響使用操控和擊球精準度的能力與效果.而更重要是會影響你揮桿節奏速度.往往桿子越硬會讓你更容易下桿更快速,這樣的狀況會改變你的動作節奏而容易產生擊球不穩定和失誤變多問題.
我在第二桿很喜歡用三木因為往往因為長的四桿洞開球沒打到點導致距離短不少時,就需要三木上場,或是開球歪掉一點到長草也會拿三木直攻果嶺.所以說三木對我來說就是一隻救命保住能標準桿上果嶺的王牌.當然必須要把它給搞定同時能找到讓我發揮出更好的距離效果的三木為目的.但因為三木的長度與桿頭尺寸,桿頭重量都是有一個範圍限制導致我很難再設定出一隻可以超越我現在三木的距離來.
從以前用白色的經驗就是手感不太好雖然彈道高,打起來其實反饋不是太好因為太快的感受沒有太多你和球的互動.所以我才會認為白色這款在亞洲不是太好賣.因為東方球友對感覺有強烈的需求感受.這塊沒有到位就很難讓球友們認同.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與經驗要實際測試才會比較清楚.但就產品來說白管也是使用內徑有16角的技術.所以產品的穩定性也是相當到位.而它的重量也從40g~70g多的重量都有.算是比較完整的產品重量分佈.
整體來說它聽起來和我Powerbeats3的感覺差不多.重點是這款耳機的低音比較到位,兩種不同的音域搭配讓你聽起來會有更多的音域變化產生更多的樂趣.相較於Apple手機搭配的耳機就要好很多.聽起來的震撼感要更大更多.有更多聽音樂的樂趣讓你感受到音樂的多層次.算是音場還不錯的耳機.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絕對夠用當然對於聲音比較敏感的人可能就沒有太銳利或到位的音質.
Urbeats2耳機設計得很輕巧也小.和傳統的耳機設計有不一樣因為他只有一個小圓柱體和耳塞兩個主要部分.耳塞他有和Powerbeats3一樣的設計,就是有一個耳塞卡榫可以讓耳塞套進去後就固定住不會移動或滑動的機制.整個產品看起來沒一個細節都看出它的創新和差異化.雖然是一個在簡單不過的耳機但整體來說是和其他耳機就是不一樣.也可以感受到它的產品所傳送出的信息就是個性風格.
我自己用了2個多月的感想是,基本上這類穿戴式的產品還離生活有一個距離.雖然他提供一些功能可以讓我們知道一些訊息但這些功能與手錶上的設計還是缺乏更貼近生活的邏輯裡.我上面說了,不可能在手錶上處理回應討論訊息.而手機上的一些訊息App或是功能性的App也很難在手錶的小介面裡運作使用.更別說手錶上的電動遊戲那就別說了.所以手錶基本就是多的,沒有特別需要的狀況.只有我在運動的時候想要戴上.一來是聽音樂二來是記錄我運動的時間與過程.
簡單說就是以運動為主的穿戴工具.讓你可以更簡單去記錄你平時的活動將你運動的時間,熱量消耗,運動種類都進行有系統的紀錄.其他的功能就沒有聽人提到.當然Nike也是和Apple watch合作也是兩個領域的龍頭進行的產品.其實說穿了Nike也只是在錶帶和App上有他獨自的設計.其他的功能與硬體都是Apple本身來設計.而現在很多運動品牌都推出自己的運動App比如Under Armour, Adidas….所以Nike的App也不是唯一獨特的設計.
整體來說這桿子有點讓我吃驚和超過我先前的預期效果.驚訝的地方是它的硬度如此可變也能承受我的速度力量.更重要也讓我喜歡它是他的距離效果真的很猛.用三四層優力辛的球款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距離效果,同樣的狀態其他桿子還沒有它的遠.這就真的實力了!以這些功能與效果來說我真的覺得它現在的價位真的很合理也達到高檔的性價比.當然這類桿身你絕不能以一般桿身的規格與選購方式去下手不然你會很慘.
雖然我用這款A硬度的桿身在第一次使用上感覺有點軟,可以感受到桿身受力的彎曲度,桿身的折點位置在中間區段.但桿身還是很有力地跟上我觸球的時間點與位置.打起來沒有因為它是A硬度就需要我把擊球節奏給放慢來配合這桿身的硬度.我用球桿都是一樣不會改變我的打法與節奏去觀察桿子和桿身怎樣去面對我的動作.但有趣和重點在第二次開始使用後這個受力彎曲度卻不見了.如果是別的桿身或我之前打過各種品牌的桿身這個彎曲度一定還是存在不會改變.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