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所有

不管你的推擊動作怎樣?或是使用怎樣的姿勢或握法在推擊上?你的身體重心都要設定好,穩穩的站好.這樣才能開始去掌握球桿,運用球桿,同時穩穩的推出你要的結果.這是重要的第一步. 因為推擊它不是全幅度的擊球,它對距離要求並沒有太大,反而是要精準掌握好你要的距離與方向才是推擊的關鍵.

這類產品的關鍵在於”選對桿身”才能讓這頭沉睡的猛虎給覺醒起來.因為這是我買龍馬D1球桿朋友的經驗.而我也用過他們的龍馬來瞭解這款球頭的特色與優勢,這也是我決定要購買這款產品的主因.因為在試過兩支不同規格的龍馬D1/V-spec,它們分別配上不同特性與性能的桿身,打起來都覺得球頭效果不錯,但不是那樣易打,是款有難度的球頭.

它的球頭設計採用與現今飛機與太空梭同樣的單體構造.它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與產生更好的彈性.而這樣的主體是使用高級鈦合金主體.它的強度高,可承受更大的壓力.同時9成球頭主體的厚度只有0.35mm.這要比其他球頭要得到更薄的特性,有效將球頭重量進行有效的分配與重心設定.

另外我也給大家一個建議,打北海球場前一定要先熱身開來.因為這場子距離長,難度也有,如果沒有充足的熱身或練習是很難可以在一開始就如魚得水,迎刃有餘.要將這身子熱開來少說也要3~4個洞.等你熱好了後,打沒幾洞可能體能也開始走下坡了.因為如果你球道上是以走路到球位與果嶺,那球場忽上忽下的地形會讓你體力很快消耗掉.

北海球場它有18洞.現在正在蓋另外的9洞,預計明年秋天可以完工.就會成為27洞的球場.而現在18洞的球場長度以白梯是超過6600碼,藍梯/Pro tee是有7000碼的水平.在台灣球場算是長的球場且很有挑戰性.它不止球場距離夠,難度也是一等一.很多打過北海球場的朋友都說很不好打的球場.加上它就在海邊,風勢更是它最無形的障礙.

我個人對Crazy產品是認為,最好是進階型球友來使用或考慮會比較好.要得到這類產品的效果需要對揮桿動作有一定技術水平,不然未得其利,必得其害.不過如果你想要練好揮桿動作,這樣的球桿可以讓你把動作給提升.算是可以激發你練好動作的一支球桿.

抓桿身硬度脊髓不是去測量桿身的最硬點與最軟點這些數據.因為它沒意義.而是需要針對每支桿身對球頭設定好的長度進行測量.直接裝起來去測它的桿身反彈點那一個位置是最精準.就算是裝桿裝了10年以上的技師也不會,也抓不出來.而抓桿身脊椎的位置最難是它沒有標準與固定模式可循.

上回打過Crazy Longest Yard 02 Noir桿身後就對它的桿身彈性與強度深深吸引.但總覺得可以再挑戰更好的產品.所以選TJ-46這款以性能為導向的桿身.當然心中也是會有一點不踏實,怕真的打不起來那真的糗大了.但試產品就是要有冒險犯難的精神與勇氣.所以就訂了TJ-46 的6.7硬度.我敢挑戰更硬的硬度,只要在於我的揮桿動作的穩定度與特性都不錯下,可以讓我不怕用硬一點.

練動作一定要先了解運行原理,再來利用原理進行有形的練習.練習中不斷精進,摸索動作運行上的各種問題,找出適合自己的模式.當你練熟後,整個動作就自然通達無礙.而當你可以將動作運作順暢後就可以進行更深入的變化與改良.這就是我個人認為揮桿動作不在於形體的運作,而在你能否抓到運行原理與精髓.讓這個”理”可以在你身上運行自如,最後才能在身上得到更大的變化.

首先,力量是擊球的關鍵與基礎.但絕不是速度.很多球友都有一個錯誤的擊球觀念就是把速度加快這樣就可以產生更好的擊球效果.這個想法是錯誤.但很多人會問,如果不將速度給提升或加快,我不知道要怎樣將力量給發揮出來?這個問題就問得好!

高爾夫是一個你無法沒有投入或停止下來,你所建立的一些基礎與成果很容易就灰飛煙滅了.不管你以前投入了多久,多少錢.只要你一段時間沒用到它,那它肯定不會讓你再次使用時還像以前那樣好身手與技巧.所以很多球友愛上高爾夫是如同上癮般,停不下來.固定時間去練球,運動,上場等.

為何以前桿身大多是高彈道與高倒旋設計 ?那是因為使用的材質與技術問題.以前的碳纖維材質運用在桿身上,主要以輕量化,與彈性效果為主要訴求.對於細節的擊球倒旋與飛行彈道高低就不是主要設計關鍵.所以因為材料特性把桿身重量給壓低,而彈性也比較好,同時使用回饋也會提升得更加舒服後.但這些優點都有其負作用.

這類高檔性能桿身,高彈道與低倒旋桿身不是針對揮桿速度不快的球友,也不是針對揮桿動作還不穩定的人.它的針對使用對象就有別於以往,所以產品的特性就是不同與傳統.這類性能桿身它們所使用的材料,技術與設計都是針對有揮桿速度,有力量與更要求以性能為主的球友為主.傳統那種輕鬆發力就可以把球給打高,然後緩緩的飛性空中與滑行落地的特性.

真正的高爾夫高手或者能成大器的球友,卻能在短打的時候更與自然界融為一體。這時候,他的全身都佈滿了敏銳的觸角——腳踩過的土地、周遭的草木、地形、風的資訊……都能自然而正確地一一吸收和評估。在這種情況下選出桿子,掌握住特定情勢而使出的揮桿法所得到的成績,當然不是一般球友所能比擬的了。

練習要把問題找出來,然後試著使用不同方式練好.而一位好的教練不是把答案或固定招式傳給球友.他的工作是要解惑!子曰:夫子,傳道,授業,解惑也!一位好的教練需要把揮桿動作的基本原理,運行主要架構,與不同揮桿動作的特性分析給球友了解.而球友了解這些最基本原理後才能著手去練習,找出自己的揮桿動作.

動作的建立是沒有捷徑.你該花上多少時間去自我練習是肯定不會少.同時這段時間內也需要有休息讓你身體可以在最健康的狀況下練習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只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當你再進行練習,身體還是會記憶你上次練習的印象.所以當你對一個主題練習一段時間,進行休息,練習重複的過程.這樣你一定可以很快與有效記憶你的動作.

這也是我個人喜歡的球桿特性.因為光靠人的動作或力量去擊球是很不聰明,一定要能將球桿本身的特性與個人動作進行最佳的結果,如此才能把效果給送到最好.不然你的體能一定很難承受持續的力量使用與消耗.當體能無法維持時,穩定度就不會好,擊球精準度也不會高,失誤也會多,所以結果就不會好.

以物理學角度來看,任何不在原本這個物體的物質被放置在球頭內,都會對於產品的使用效果與性能產生負面影響.以增重或減重都是增加或減少原本球頭的設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不樣去做這樣的動作來影響球頭的效能.尤其是鐵桿.都是純鐵,內部構造不同於木桿類有很大的空間去放置與調整球頭重量.所以這是我盡可能去避免的事.

“码数本的最大作用是为球员提供准确的数据。把场地构造、果岭形状、障碍设置准确地表达出来,让球员一目了然,码数本才有价值,”老俞说,“对于职业球员而言,码数本就是球场的还原。码数本上提供的信息,将决定他们打球的技巧。对于初到球场的球员,就算没有赛前试打,只要比赛时拿着码数本,就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要有一個遠與穩的開球距離一定是建立在一個穩定與正確的揮桿動作下.你需要將力量有效的發揮,不是全力放送.讓球桿都被你的力量給束縛住,沒有產生應有球桿的特性與擊球效果出來.這樣的狀況下你也只能發揮出不到6成的最佳擊球效果.所以你要學會怎樣去收放你的力量.讓你可以讓擊球變成一個簡單的工作.我反而比較常看到一些年齡在50,60幾歲的球友,球齡都超過10年以上.

很多球友都看到職業選手的開球木桿的長度都不足45”長.加上對於球桿長度以越長越難掌握的觀念下,對於木桿長度上就不會以45”以上為主要需求.但就我對木桿與擊球策略的摸索與經驗.要打45”以內的木桿,本身需要有一定的體能,速度與肌肉條件.因為這樣的長度會是以使用操作為主要需求,不是以性能距離為目標.當你能開到250碼的水平,你的木桿設定可以以短一點為主的設定,以增加開球精準度,同時享受到好的使用操作性能.

新手也不要認為只要跟著教練學球,固定到練習場報到我就可以把揮桿動作給練好.這是很多白領球友的觀念認知上錯誤.你需要了解怎樣讓你的身體可以最到教練所要求的動作不是照做就行,是你的身體根本做不到位也做不了.而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與動機.因為很多新手練球與打球經過了一年半載了,但還是看不到進步或進步很有限.

臀部或是胯部.是整個身體轉動的動力來源.它是驅動你身體上下桿轉動的起點.它的轉動會連帶影響腿部與腰部的運行.所以身體轉動只要是說明你的臀部要怎樣有效與有力的運行.同時你的腿部如何可以控制住它的位移的速度與移動距離.這塊的轉動要讓它能充分運行.要進行完整轉動練習.不要只做半套.

所以對於新手也好或是高差點的球友來說,不是只有光練好揮桿動作這樣簡單的任務.這個階段的球友我個人認為需要花50%的空暇時間在體能的鍛鍊上.這也就是本文的關鍵.因為只有將你本身的體能水平與肌肉強度在先期可以穩定的提升起來.這樣你在操作很多的揮桿動作上才可以有效的得到效果與將動作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