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試了不少市面上算少有且高級的桿身.就慢慢的有感而發覺得現在的碳纖維桿身真的比以前越來越好.運用的技術與材質也越來越先進.這也是我現在想要來談 談現今與未來兩三年的碳纖維桿身的驅勢與方向跟大家分享之.
Chien希望我能寫篇有關挖起桿的 客製資料與東西給大家參考或是他也希望我可以用我個人的觀點來寫一篇有關好的挖起桿的資料跟大家分享 .下面的幾個重點是我認為選枝好挖起桿是必須要去考慮 的.
在一般大家市面上所購買的鍛造鐵桿都是在大陸做的或是泰國做的如Titleist 695是遠 藤製造所(Endo manufacturing Co.Ltd)在泰國所生產的.現在這些大品牌已經將所有球具的製造 放在大陸去生產以求取更大的利潤.我們今天的主要討論重點是在於這些大量生產的鍛造鐵桿與一些在日本生產的鍛造鐵桿的差異在那.
我想在台灣買球桿都是一件大事對一般的球友來說.球具的購買動則4,5千元,到幾萬元都有.如果去挖到寶物且得到你所要的東西跟合理的價錢是一個重要的學 問.在此篇文章中小弟我將分享我自己在購買used的球具的小小心得供大家參考.
再從我們前篇的討論關於打球的一些重要數據上.我們可以再做更詳細的討論與分析在所謂的GIR (Green in Regulation)與Putting的兩個重要部分. 我想大家在實際下場打球時都會有一些經驗是我的開球雖然沒有開的很遠有時有會開歪掉,但只要我的第二桿或第三桿能讓球上果嶺,你要救 Par或打鳥的機會就變的大很多.
我們今天來看看到目前為主的美巡賽冠軍中所得到的一些官方數據.進而來做細節分析給大家一些打球的方向與加強的重點.看看是否這些的致勝數據對你來 說是否有用且值得你來參考與學習的.以下為幾個重要的參考數量,下面會有細節的說明與分析.
Hung是美國PGA現役打比賽的球員,也有客製師的執照與PGA的教練資格.所以他能在百忙中幫我們的會 員看揮桿真的很大的福氣.也希望大家能給他鼓勵與支持.他陸續會在幫我們分析其他會員的揮桿動作.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也很歡迎跟他聯絡.以下為Hung幫 Alex看他的揮桿動作的分析.看的懂英文的請以英文為主因為這是Hung的原義我是對他的文章做中文的詮釋.
這是我的成績單, 哈哈!! 我是高差點的
這份成績單中有幾項我不清楚, 不知有人能否為我解惑
今天在一家客製店中看到一個仿的Taylor R7 460球頭.我是沒有注意球頭的外表.因為我看到他們量此桿的球頭重量為212g,這讓我感到好奇.因為一般來說一個市售款的球頭我最多看到是202g~206g(小邱的Cobra X Speed). 而Tour Issue的球頭大多為200g~205g以我自己見過跟使用的經驗. 所以對於球頭重超過205g以上我都覺得有問題.
今天來聊聊現今球具生產的型式.我想大家都了解這不外乎是大量的機器生產不然就是手工的少量生產. 那何種好呢?我想這是見人見志的.Nike為了要Tiger用它們的鐵桿特別請MIURA三浦的老闆手工做給Tiger來用.這就是最好的代表座.
小弟我最近又巧巧的開始調整我的揮桿姿勢了.由於我自己沒有跟教練學過球所以只能自我的摸索.過程我是覺得很有成長.且每當你一個改變與進步會讓你好高興的睡不著覺.
鐵桿跟地面的角度是以你把球桿放置在地面,放平然後看你桿身的中心線與地面的角度為何.這即是lie angle
為了能讓你玩出專業跟你的風格,你必須要有垂直研究的觀念.不要像一些球友們漫無目的的玩一些最新的東西.全然不考慮合不合適你的使用.而且玩到最後問他們那個最能讓你收藏或回味的,確說都不錯或很朧統的東西.像有些人對推桿桿就很研究,
在每個運動或產業中都會有一部分的人是很狂熱,專業與積極的在享受他們的收集, 經驗與心得.當然Golf也是不例外的.Golf有很多的東西可以玩,也有不少人在把玩不同且有特色性的產品. 這些產品有的是限量,Tour Issue,小廠做的經點產品,或有特殊的含意如為某特定球員所設計或為特別的事情所推的記念款.
我想一定有很多的朋友常常會有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打球的常見問題跟改善方向.以我自己的想法是現今的球場越做會越大跟越長.球桿的技術跟材質越來越好,易打性跟距離也都相對的提高很多.但我要說的是你是要準?遠?還是穩定?
今天我們來聊聊選擇合適自己的鐵桿.鐵桿一般來說都會有較長時間的使用且它的汰舊換新的速度也沒木桿那麼快.鐵桿組約7到8枝左右.但我建議一般球友把目標的鐵桿鎖定從4鐵開始.因為打18洞有10幾洞都是超過300碼的4桿洞或5桿洞.所以你要將你的driver練好然後,有一兩枝小雞腿可以讓你打超過200碼的第2桿,讓你可以在果嶺邊可以3桿上.這樣成績也會不錯.
現在我們再來談到高球五大品牌的木桿分析跟討論的最後一集也是第五集Titleist.Titleist是我們高球界的武林盟主.它在市場的地位是很穩固的.
現在我們再來談到高球五大品牌的木桿分析跟討論的第四集 Taylormade. TM的母公司是德國的愛迪達公司.TM在高球界是耳熟能詳的大廠尤其是它的木桿是目前PGA巡迴賽中使用率的第一名球桿.TM也是繼Callaway的Big Bertha木桿的傳奇的新的木桿流行的帶動者.今天我們就來探討TM木桿的成功與霸主的細節.
現在我們再來談到高球五大品牌的木桿分析跟討論的第三集 Ping. 很多人可能對Ping的了解及知名度不是好高,但Ping在美國可是響釘噹的品牌.它的鐵桿的市佔率可是排前三的.另外它的特色是走性能實用的路線.且又是美國最先標榜它是客製的球具廠商.也獨自發展一套屬於它自己的客製流程與系列讓每位球友可以使用他們最合適的球具.
Cleveland的球頭是真的很扎實的,打起來一點都不脫泥帶水的.操控性又很好.我敢說它的市站率會越來越好至少可以在坐三望二的位置.它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其實都很快也很能掌握市場的脈動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木桿各廠牌的優勢及球桿特色.讓大家參考看看是否跟你的感覺一樣.我想我自己也打過及收集不少各大廠的球桿也對它們的特色有些許的了解.所以可以將我對這些不同廠牌的球桿款式提供我自己總結的一個心得分享.也可以給大家當做下次購買球桿的參考.因為我通常不會指名道姓的推薦何牌那款的球桿給球友,但今天我將我自己過去2,3年玩球桿的心得跟大家來共享.
小弟今天來談談美系跟日系球桿的差別跟優勢為何.
首先要先把整個高球市場的狀態跟大家說明一下這會跟等一下討論的東西有相關.高球市場以美國最大,佔超過60%的市場容量,其次為歐洲及日本
小弟自從有了MOI測試機器也已經做了不少的球桿測試.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心得在使用MOI的機器上.現在讓小弟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小弟今天有感而發的想到一個題目."市售版的極品". 為什麼有所謂的市售版的極品?而這個會因人而易但整體來看這個極品給不同人來使用所得到的結果整體來說也是很不錯的. 所以它是我所謂的極品.
小弟我今天想把我過去打過的桿身,來分析給大家了解為什麼日系的桿身能領導高球界.首先,桿身的性能,穩定性,跟精準度日系的桿身做的比美系桿身大廠還要好.這也是為何世界最好的職業選收大多會選日系桿身.這個狀況跟球桿的狀況是全然不同.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