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面對現今球具大廠的新的球具行銷策略讓大家真的不知所措的在眾多的球具當中選擇對你自己有用的球具.所謂的對自己有用的球具是這些球具能放在你的球袋當中 供你使用.而要讓這些可用的球具再進一步到能幫助你擊球的一些要求如穩定度,距離,準度與好打感等,這就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客製才有辦法達到了.

Hung是美國PGA現役打比賽的球員,也有客製師的執照與PGA的教練資格.所以他能在百忙中幫我們的會員 看揮桿真的很大的福氣.也希望大家能給他鼓勵與支持.他陸續會在幫我們分析其他會員的揮桿動作.如果大家有任何問題也很歡迎跟他聯 絡.以下為Hung幫Morris看他的揮桿動作的分析.看的懂英文的請以英文為主因為這是Hung的原義我是對他的文章做中文的詮 釋.

大家常常會聽到職業球員說要享受打球的樂趣不要太執著所謂的成績與結果.這也是我打球的重心與重點.我對打球真的要求不多.我不對成績太要求自己因為我是 興趣與健身為目的.我發覺跟一些朋友打球我的壓力很大.不是來自於成績或是技術的問題.這些讓我無法享受到打Golf的樂趣在於以下幾點因素.跟大家分享 之;

妳好,

妳可否提供妳的揮桿速度或是揮桿的節奏給我(JPG檔或是影像檔等)?這樣我好幫妳看那一款的桿身會比較適合妳目前揮桿的使用.另 外就是妳要用在那一款的桿頭上?還有妳要換桿身的桿子規格?如款式,品牌,與桿身規格等? 你可以email到[email protected] 來. 這些資料比較讓我好提供正確與合適的Matrix Ozik 桿身給妳來使用.

Chien,

 

    谢谢你的关心!我现在距离和准确的度都回来了,我又用回封藏了近一年的那套铁杆(马基高VIP),很高兴的是五一前 在上海的佘山球场打标准兰梯,打出87杆的成绩,应该说我现在已经恢复,痛苦过后最为重要的体会就是"动作,节奏,武器,心态"。动 作,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能和素质尽可能的去做到接近或等同于标准动作。节奏,业余球友的挥杆和打球时的节奏感非常关键,宁慢勿快。 武器,其实是重中之重,球友们打到一定水准的时候,绝对应该去体验一下不同杆身搭配的感觉和效果。心态,打的好的循序渐进,打不好的 永不放弃。这是我的一点粗浅体会与大家分享。

Chien,
      
        你好!
    
        好长时间没联络,关于杆身的问题再次向你请教,不知DAINAMA的杆身如何?这个牌子里面那个型号好?它与Fujikura比较有何区别?我最近的挥杆 速度和距离已经得到调整,应该是动作问题,我买了一款R7TP版黑头的一号木干,想换掉杆身?我之前用的Fujikura Rombax杆身(一号木杆),击球方向比较稳定,距离也可,只是觉得挥杆时杆身有点硬、重的感觉,期待您的回复!
   

小弟這次有球友詢問我一些問題.我在此跟大家分享.也希望這樣的討論也可以提供大家一些對問題的想法 與參考.因為這些問題也可能也是你現在所面對的問題.大家也可以提出你們的看法與建議.或是email給我[email protected] 我會把我所知道的東西跟大家分享.因為這沒有決對的對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沒也一定的標準答案.更不用說有標準解決公式.以下 就是球友Sun的問題與小弟的回應.

昨天的Golf Garage武器試打會辦的很平順也很成功的讓大家能彼此交流與測試.在這樣的測試球具機會,連我自己有都有很多的收穫.也對於一些會員的球具興建都讓我留口水跟羨慕不以.

 

讓我先把我們此次參與的會員列出,然後就我們此次的試打會中我個人的一些測試心得跟大家分享.

我常常會看到且聽到一些球友打了幾年的球還是在練中短鐵桿.應是這樣說,他們對木桿或長的桿子有恐懼症.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教練因為他們的基礎還練不好沒有 教他們長桿的揮桿與姿勢.導致很多的3輪車球友還是在努力的練好他們的鐵桿.

常常有朋友問要不要換桿這個問題.就小弟的經驗與使用不少各大廠牌的球桿心得.說實在的差別不多.除非你是低差點或是 Pro才真的有辦法打出那小許的不同.近幾年來球桿大廠不約而同的加速新產品的開發與減短產品的生命週期以促進球友的購買意願.連我們Titleist球 具老大也加速新品的速度來跟其他廠牌競爭.這真的會讓球友們大失血.比如去年五月才上市的905T/S木桿今年三月就要上905R460的大頭了.690 出才幾年695跟660就要在三月要出.以Titleist以前的出新品速度沒2年以上怎麼看的到它.且改的幅度也是有限.

打感, 這個名詞對於很多球友來說是一個很重要且具有決定性因素來評價一支球桿好壞標準. 然而對於很多球友們來說球頭打感這部份確有很多不正確與錯誤觀念.

打感是一支球桿的靈魂.它是讓你了解一支球桿對你是如果的一個物體.而一支球桿的打感分為兩個部份; 一個是球頭打感,另一個是桿身的回饋.通常一般高差點或高爾夫新手來說對於球桿打感的敏銳度還不太強.如果說打感的話通常都是以球頭擊中球給你的回饋為 主.對於中低差點的球友因為球齡與球技都在一定水平之上,揮桿穩定性也比較好,所以也都能感受到桿身在施力與釋放力時桿身給予你的回饋.

這兩三年來,我看到越多的球具大廠不斷的在球具上推陳出新. 這對所有球友來說是件很棒的事,但我的觀察確覺得這些球具已經變得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的選擇合適他們的規格與款式.因為這些複雜的配重調整,桿身更換,角 度調整,桿面更換等,這需要對球具有一定程度了解才能選對適合你的規格, 另外木桿越做越長,不見得對一般人是一個利多, 因為你如無法輕鬆的駕馭這種長度球桿,這樣的長度優勢不見得能發揮它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