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球具來說木桿的銷售是很具有指標的球桿.Taylormade因為當年把R500系列木桿給打響後,到R5,R7系列把木桿一哥位置給拿下後就一直坐的穩穩的.只要是木桿賣的好,你其他球桿也就相對好的推展地位.因為木桿是所有球桿當中,運用最多的技術,最先進的材質與技術領先的指標.每一家廠商都攪盡腦汁發展出一套它們的獨特技術,設計與材質的產品.而木桿的售價與利潤在所有球桿來說都是最高.這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現代化的高爾夫擊球是很耗體力與沒有一定的肌耐力是很難做到.你不要看電視上選手那種動作都美美又順暢.我只要去找一位專業的教練教我怎樣打得像選手那樣的動作就好.這是根本的錯誤. 這些選手每天要花多少時間才練到這樣的動作,要維持這樣的動作與擊球效果,需要每天進行重量訓練讓身體特定肌肉可以承受了如此精密與高消耗體能的動作.

首先,大家需要有一個很基礎與正確的運動觀念,那就是所有的運動都需要建築在力量為基礎上.就算再多的動作與技巧也需要以力量為運作的根源.而力量的訓練是需要被持續不斷,因為當你中斷了力量的訓練,這個能量就會在運動當中產生折扣,而這樣的折扣反應到最後的結果是就你無法達到你平時應有的成績出來.或體能無法持續到運動結束.這些都是你可以觀察得到.

如果你不是將球道木設定為一桿就要讓他上果嶺,那選用的球道木彈道最好不要太高.主要原因是當你要這支球桿有一定的距離,就要考慮到它落地後的滾動性.因為你的距離一定是飛行距離加滾動距離.當你對距離需求比較遠時,光靠打出高彈道的飛行距離是不足以對於距離的提升產生幫助. 

以下場操作球道木,通常你會在球道上或有點長的草上進行球道木使用.而這時你需要打出超過200碼的距離讓你的第二桿能將球送上果嶺或是送到離果嶺越近越好的位置.所以說這個時候大部份的球友都會想著要火力全開的擊球,讓你可以打出越遠越好的第二桿.不過這樣的想法與實際可以打出來的效果有一定的落差.落差在於如果你的揮桿動作不是很穩定下,越想發力擊球,身體上半身肌肉會相對比較僵硬.讓你整個揮桿變得不協調.容易先打到地或打到桿面下緣等狀況發生.

因為我近幾年有打算要開發自己的鍛造鐵桿頭產品,但從日本,台灣與中國都有收集資料與朋友討論.就連台灣鍛造球頭廠都不了解為何日本製造出的1025C軟鐵鍛造材質可以得到比台灣同樣的1025C球頭更軟的回饋?這問題我請教了一線代工廠的朋友與自己有廠的南部朋友,都不了解這問題.我只能很感嘆的說,製造不只是關起門自己做自己的東西,把東西做得跟外面對手一樣就就好.表面東西只是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方式.

 因為這些日本鍛造球頭生產與設計時,就是要讓這鐵桿能使用至少10年以上. 你越用,東西的狀況不會越差,反而跟新的差不多.只要你不要刻意要去磨壞或敲它. 球頭都可以保存很好. 而對於球頭是否會有彈性疲乏問題?基本上使用5年與第一年的距離效果是2%的消耗. 這樣的消耗通常都會被視為一些天氣,地型與個人狀況因素所得到的誤差.這也是這類產品讓我最感到滿意的地方.

長推桿因為長度加長外,如果球頭一樣維持在34”~35”的長度下重量,對於長度增加到38”或以上的差異,就會產生了球頭不夠重問題.而這個問題會影響到使用者怎樣去操作推桿與球頭擊球回饋問題?所以說大家千萬不要把長推桿想得太簡單,也不要認為只要去工房請技師幫我把桿身給加長或換支長一點的桿身裝起來就行了.如果球頭沒有至少增加40g~70g的話,你的長推桿就很難產生好的操控與回饋.

很多人的鐵桿身都在選購上犯了一個大錯誤,就是把回饋感放在選購上的前兩個選項.而鐵桿要打的好回饋,它的硬度與桿身強度就無法太好.桿身強度與鋼性越強,它的回饋就會相對比較差.而這也會有一個重量上的差異,因為桿身強度與鋼性要好通常重量就不會太輕.至少都會有100g以上的條件,所以你無法去找到要輕,要穩,又要好回饋的鐵桿身.

因為很多球友往往動作錯了球可能是直接到OB區或隔壁球道.這樣就很難救回來.這樣的結果可不是一切一推就可以平標準桿了.但問題在於你能不能像電視上的選手那樣?答案是可以.只要在球桿規格,球頭,桿身上進行客製化就可以有那樣的結果.讓球桿幫你修正與縮小失擊的問題.就算狀況不好也可以穩穩的打上果嶺.

所以說你覺得球桿重不重要?對我來說木桿的重要性比起動作來說要更大. 因為人可以在揮桿動作上為球桿而有所不同或改變,但球桿不會為人而進行調整或改變. 當球桿對了,它是固定了,你在動作上的修正就更加簡單與明顯,不需要三天兩頭的請教練看為什麼你的球會左曲或右曲?為何距離打不如跟我體型與揮桿速度差不多的球友?當球桿對了,問題就是你個人了.

我一直都有在測試不同的鐵桿,因為我個人愛玩球桿,也愛收藏球桿,對於新的產品我都以開放的角度去了解它的優勢與特色.但這兩三年測試下來,我說真的,還有沒找到一款能與我以前喜歡的鐵桿那樣好用與好回饋.而我所測試的鐵桿組不是只有日系的鐵桿組,現有的三大品牌如Taylormade, Callaway, Titleist鐵桿我每年都會去測試它的新款球桿以決定是否要購買進行客製組裝我的規格,

那鐵桿的成本呢?鐵桿也是同樣以不鏽鋼為主的材質進行製造不管你是使用鍛造或鑄造的球頭生產方式,這是主要原料.成本上一定是上漲.那球桿還有一項主要成本就是人事.球與球釘對人的需求沒有球桿來得大.因為這兩項產品原料進到出只要自動化水平高的話,對人力的需求就不會太高,而人的成本上就不會佔整體成本太多.但球桿因為從球頭生產就需要人力進行運作生產,初胚,研磨,加工,噴漆,組裝等工程.所以人力成本也是很大的增加,所以照理說現在的鐵桿售價應要比以前的鐵桿價格要高上至少50%,

要運作這個動作前你需要將你的擊球準備動作是以雙手臂是自然下垂的方式去握球桿.不可以為了將就球桿讓你的身體站的比較直,同時肩膀要提起來,還有雙手臂需要往前伸才能握球桿的動作給拋棄掉. 因為這樣的動作完全不符合人體力學,會讓身體這些部份需要緊繃而產生不協調.同時也會很耗體力的動作. 

下桿時將節奏放慢 – 這個方式是因為當下半身與上半身的協調性與熟練度都沒有一致時,你需要將下桿的節奏刻意變慢.這樣才能讓你比較不熟與不協調的部位能跟得上另一個部位.讓整個下桿動作都能確實做到每一個細節.當速度變慢時你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想那些細節動作需要被落實與運作?千萬不要急,也不要加快速度.這樣無法將所有對的細節給練熟.

 

現今球具的特性與多元選擇! 只有充實自己球具知識為王道才能選對球桿

日系球具的性能上可能沒有美系球具來的強, 但它的產品質量與輕量化是很多亞洲球友相對適合使用的規格.這也是高爾夫個人化的一個重要基礎.現在的高爾夫市場要比幾十年前要大得多,球具品牌也要比以前多上好幾倍.這個時期對於球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球具環境,因為球具的進步要比以前要快上數倍.新產品上市時間與產品週期都以10年前要短上2~3倍.這對球友來說是好處,因為選擇很多,

而日系球桿以設計亞洲人為主的規格,而特色都是會以易打性,輕量化,較長與鐵桿角度比較小一點讓亞洲年齡大的球友可以得到較好的使用效果與距離. 而這也一直是日系球桿到現在為止的球具特色. 像最近PRGR一款木桿還做到只有不到270g的46.50”長的規格.

說這樣多,只有一句簡單的話就是”相信你所看的,相信你自己所打出的結果”. 再多的說明與再多的數據都比不上你實際使用所得到的效果來得有效.而這需要在戶外的練習場進行整個測試.球具廠商與球具賣店有它們的任務要將球具賣到球友身上.但是他們不會管你用了到底適不適合這個問題!他們把這個問題丟給球友身上.因為球友本來就是要去適應球桿,去練好球桿.也因為這樣的觀念讓很多球友花了很多的冤枉錢與錯誤的經驗.

但每一個人的特性不同,對於球桿的使用上也需要依據自己擊球特性與球具使用信心度做為球具選擇的一個重要參考.這也是你需要了解那一種球桿對你來說是可以得到加分,而不是每次要用到這支球桿心中就產生莫名的不信任感,不知道這球打出去會到那的問題? 我也要給大家一個球具選用的一個觀念.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使用14支球桿在你的球袋中. 

對於鐵木桿來說,它會比較容易去使用,同時球桿的容錯率也比較高.基本上你如果能將球打中桿面,通常都可以將球送出你要的距離.有點類似鐵桿的凹背球桿的容錯力. 這點就要比球道木桿要強上許多. 因為對於新手或中差點球友,這樣的球桿會讓他們在實際下場時能增加信心,同時讓長距離的效果可以輕鬆得到.加上練習時與鐵桿的操作方式類似,球桿長度還沒到球道木那種長度,對於使用操作上是相對容易.這也是大部份球友喜歡鐵木桿的原因之一.

高爾夫當中球桿與人那一個重要?很多人會回答”人”最重要!我覺得都重要.因為現在絕大部份人的球具都不對,只有不到2%的球友球具是符合他們現有條件與動作.所以人需要把球桿的特性給彌補起來.這也是為什麼”人”變得很重要.但是球桿確是球桿與人兩個物件當中最容易去得到解決.因為就我的例子與會員經驗告訴我,當球桿當進行個人客製化後,人就可以輕鬆去進行揮桿動作單一化的練習與任務了.你不須如同以往要調整揮桿動作與節奏去打球.你現在只要好好去享受每一支球桿的特性與樂趣,

而木桿的握把以舒適度為首要前題會有一個副作用,就是耐用度.但因為木桿的使用頻率並沒有鐵桿來得多,同時木桿的球桿在一個人的球袋當中也沒有特別多,最多3~5支. 很難會一起換握把的狀況.所以我會建議木桿握把的更換是有其必要,也需要讓它保持最佳狀況才能讓你舒服的操控它.如果有磨損那也是正常,不需要覺得握把的質量不好,因為要讓你握得舒服它會需要犧牲其他特性來滿足舒服度的要求. 但是大家可以測試不同品牌,比較握把柔軟度著的款式. 

還有就是因為握把尺寸的大小不同也會影響到握把本身的重量.因為重量會對於整體球桿的重量分佈, 揮桿重量與平衡產生影響,所以就需要客製師的專業去進行球桿的配重調整. 而就算你利用雙面膠進行握把尺寸增加也會同時增加握把端的重量.這就會導致球桿的重量分佈影響. 一般工坊不太會去關心這個問題,通常就是直接把你要的握把尺寸裝上去,但因為較大尺寸的握把會比標準尺寸握把的重量要來得重,所以握把端只要增加4g就會影響到揮桿重量.這是大家需要去考量的影響. 

揮桿動作對於肌肉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承受這樣的動作,另一個是釋放這個動作.釋放就是力量的注入. 而要做得好與做到位只有強化你的肌肉讓它可以做得更好與更細膩. 提升揮桿速度只會導致你的身體肌肉無法準確的做到所需的事情,同時也無法將你的力量進行有效的釋放. 這也就是揮桿速度無法幫你提升你的擊球距離,但它確會讓你更難掌握整個揮桿動作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