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球具評估

它整體的重量與揮桿重量都配置得相當不錯,所以多數球友使用起來都可以很快上手也可以操控自如.除非自己的動作出錯外,基本上這桿子都可以很輕鬆讓球友打出應有的效果與得到不錯的回饋.這點也要歸功握把這塊的效果因為以往MCC握把棉紗這塊的硬度太高會影響到球友使用操控能力.打到後頭容易覺得不舒服, 至少我個人是有這樣的狀況.但這次的Plus 4握把就把這塊改良得相當好,不管在練習場打10幾球下來都不會感到握把這塊會不舒服,就是很順暢

桿身打起來感覺相當輕柔.雖然使用高碳布材質,有提升整體桿身的強度,至少這樣不到50g的桿身重量我打起來還都可以承受得了不會產生太多的桿身受力彎曲度,下桿也都可以感受桿身前端反彈及時回正能力都不錯.可以明顯感覺到桿身的前端或靠近前端的位置是折彎點,所以桿頭會被彈出去的感覺.對於桿身的中尾段就是完整沒有變化的感覺.這點打起來我覺得對於一般揮桿速度不快的使用者是很友善.因為這樣桿身回饋對於使用者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桿身有利的前端,也可以同時感受到桿身的彎曲折彎位置.打起來的樂趣與舒服度都比其他性能導向的桿身要好多了.

總重才306g這樣對於多數球友來說都是很輕鬆就可以打得起來,就算用到後半場也不會覺得打不動或這桿子不好控制.對於年紀大的球友來說這樣的桿子就可以讓他們很輕鬆去發揮,尤其用慣日系高檔桿子的球友這樣的桿子可以讓他們用起來跟現在自己的桿子沒有太大的差別.很適合在夏天酷熱的天氣下去使用.桿子的重量與平衡感很高,對於使用者在酷熱的天氣使用會更容易不會覺得越打越吃力或打到後面沒力.

這次的KM-300的桿頭似乎有改善不少東西.尤其在桿底這塊的設計有點像Nike的桿頭.它在桿底中間後面區塊有挖掉一塊的空間掉.而在裡頭有灌氣閥設計.讓桿頭內部還是充滿氣體,這次就沒有讓一般球友可以有工具自行去調整氣體壓力.在出廠的時候就把氣體的壓力給灌好.不過這無法知道是否氣體會不會流掉.桿頭也有兩個位置有設計配重螺絲的調整重量功能.所以也可以對於桿頭的重量進行調整.

它主要優勢還是在桿身這塊因為使用的材質與技術都是Fujikura最頂尖,所以打出來的結果與穩定性都是高度認可.可以放心去打.所有的桿子都無法保證你打出來就是直直的結果因為使用者是人當人有錯誤或失誤時桿子必定會反映出你的失誤結果,所以對於好的桿子它在這塊必須有過人之處不然你用起來只是手感好或效果到位但穩定度不行你自然無法放開來使用,打的信心程度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好的桿子在這塊通常都會比一般桿身要好的地方.

這桿頭打出來的起發角度比較低,因為桿頭重心比較高所以得到的初始角度最多就13~15度左右,以這個10.5度的桿面角度來說這樣的擊球反彈角度都不算高,所以打出去可以看得清楚這球是從低到高的飛行軌跡.球飛出去相當筆直的衝到空中,看這樣的飛行效果相當爽也很熱血.在下場開球這桿子的彈道高度算高彈道但飛行的效率很不錯,球在空中飛行相當久,而且飛行的尾段還是相當有力的飛行速度與效果.

中球的手感不錯,桿面有不錯的擠壓球感覺,但沒有像SP-700那種彈性感.這種SAT2041的鈦合金看起來韌性也不錯打出來的手感相當柔軟.所以這桿頭就真的有點像打鐵桿的日本鍛造桿頭的感覺.擊球聲音是啪啪的聲音沒有太多的金屬感,聲音也比較小聲.感覺不太像是打木桿的效果.中球的手感不錯,桿面有不錯的擠壓球感覺,但沒有像SP-700那種彈性感.這種SAT2041的鈦合金看起來韌性也不錯打出來的手感相當柔軟.所以這桿頭就真的有點像打鐵桿的日本鍛造桿頭的感覺.擊球聲音是啪啪的聲音沒有太多的金屬感,聲音也比較小聲.感覺不太像是打木桿的效果.

Platinum桿身是使用90噸的高噸位碳布,加上使用日本東麗的T1100G的碳布.這兩個材質優勢就讓Platinum可以在桿身界當中坐穩高材質的位置.因為就算一些日本小廠的桿身產品使用的碳布最多也是80噸,用到90噸的真的不多.也都是部分用到90噸.所以在這塊我上面說到桿身材質的強度高這點Platinum算是完全的滿足我對桿頭的特性需求.

這個桿頭的賣點在於它的桿面使用SAT2041鈦合金材質,主體是Ti811.桿面SAT2041都是鈦合金的後續加工強化材質的每一區塊的特性比如韌性或硬度.當然這是以技術這塊去說明對大家的感覺或瞭解一定不深,所以只能實際去測試才知道它會有怎樣的感受與效果.但可以知道這個產品會去使用不同的材質都是著眼在提升產品的效能與手感這兩塊上.更重要它的底部有設計一個兩個配種螺絲的長方形底板,這個區塊就是它這個球頭所訴求的技術.

整體來說這桿子的算是相當好的第二桿進攻武器.或是中距離的三桿洞的進攻球桿.它的飛行距離我使用是在180碼左右.沒打到甜蜜點位置的距離在170碼.差別在於彈道高度.所以當打實或打到甜蜜點可以送出180碼的拋物線飛行彈道,所以是可以算打滿的距離.這塊跟我另一支Saqara INB-UT 21度的鐵木桿飛行距離是差不多.可能會稍微點個5碼左右.而距離來說這隻的穩定性是相當好.很容易把距離發揮.主要在於桿身與桿頭都是走易打與好打的特性所以這桿子的距離特好發揮.

這桿身是走很典型的易打手感好的設定與回饋.整隻桿身打起來相當有韌性,感覺上下桿桿身的彎曲度挺大,下桿到擊球點時,球頭很快就反彈到位,進而把球給送出去.打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吃力.相當典型的日本桿身特性,軟軟彈彈.但它不會像有些日本桿身那樣彈出去後會有多餘的震動感.釋放球桿出去就很簡單的彈送.沒有多餘的震動.看來這點可以歸功它本身的材質特性與桿身內部的技術優勢.所以用起來相當順暢與舒服.

Rise UT的桿頭設計把一些重量放在桿頭後方,大家可以看到這桿頭的後方有四個重量塊.這就是要讓使用者在觸球可以更容易把球給打高,重心拉往後方,可以更好起球.這點它們的球道木也是這樣設計就是把整體的Rise特性給凸顯出來.也就是說這樣的桿頭它也可以得到不錯的易打優勢.這對於這類鐵木桿就相當重要.因為越長的桿子如果容錯與易打不高會讓一般球友使用起來感到困難,容易產生失誤,打起來吃力等.這就是球桿必須解決的難題,讓球友可以更容易把球給打高,打出距離,發揮準度.

整體來說這桿子的表現不是以性能為導向,反而是以穩定性與易打性為主要訴求.它打出來的結果相對可以預期也不會有太大的落差都是這桿子實際使用的特性.以5木這樣的特性來說,對於多數球友都是很好的桿子,讓他們可以打出想要的結果與可控的預期.我個人特別喜歡這樣的桿子特性因為這樣的產品對於多數人是好.特性顯著比起一支桿子每個項目的表現都一般還要好.

這款Speeder Evolution II球道木桿身整體的塗裝都跟一號木是一樣,但打起來的感覺去有點不同.打起來軟軟的.下桿的桿身彎曲度變得比較大,可以感受到我下桿時,桿頭在我的手後面被我拉著走.到擊球時桿頭可以及時回正到擊球點.雖然桿身的強度也是不錯但比我另一支Evo II要感到弱一點.因為桿身的物理彎曲度比較大,但反彈桿身回覆性卻也不錯.反彈的力道也到位不會產生過多的餘震,或是桿身前端過多甩動感.這點算是跟我的一號木Evo II一樣.

在球桿的規格設定,產品選用,組裝技術等.都是看出每一位技師的能力水平.同樣的桿身或桿頭裝起來我的就可以不同.這是很多球友打我的桿子經驗.好的技師能把普通的桿子設定成與組裝起來不同的結果.或是一個很可怕的規格但卻用起來格外友善.這都是技師的能力.或許你認為只是簡單的裝黏球桿,一點都不困難但實際有很多細節就是看出每一位技師在這塊的功力與技術所在.這就是讓你可以感受出桿子為啥能不同,打起來就特有感覺.

球道木大家實在應該要重視,因為當你打長的球道需要長距離的第二桿,如果桿身的質量與技術材料不到位,那你很難可以發揮出你應有的水平.目前多數的桿身廠對於球道木的桿身大多是由一號木桿身去進行桿身前端的裁減,這對於很多球友來說都捨不得球道木使用太好桿身級別,因為球道木的使用頻率或易打性都很低,這要花一號木一樣的價格裝在球道木對於大家來說會比較難.但以Fujikura來說Evo II FW桿身的價格可以壓到這個水平都是相當佛心了.

這桿子打出來就是照我要的高度與飛行距離,就算有時被風勢給吹偏但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幅度.大多在10~15碼的範圍內,而風勢大致是吹在我們身上可以感受到與看到旗桿是被明顯吹動起來的狀況.所以我用這桿子的機會會多過於使用鐵木桿.因為這桿子的距離比較容易發揮.有時鐵木桿18度沒打實距離就落差比較大.如果對於打前面有水池的狀況時體木桿用起來就會有點怕怕.所以我寧可用大一點的距離來進攻,把沒打到點的狀況給算進去,這樣多半可以得到不錯的結果.

70Q4是HD的新版.HD的下一版是Q3,Q3的下一版是Q4.所以這都是系出同門同個款式產品.這就是我選70Q4的原因.在新的Q4有利用HD的技術同時在提升更好的材質,以高噸位碳布為主的材質把桿身的強度與彈力效果發揮到極點.70Q4的S硬度桿身重量到達80g嚴格來說這算是80g的桿身重量.裝在5木上我覺得會相對適合.也就是我會希望這桿身可以維持相當高的強度.以這桿子實際打出來的手感來說,要比以前的HD7/8桿身要更脆一些.主要在於桿身的材質提升不少所以讓桿身反彈的彈力增加.這就是在桿頭打出來的手感差別.

很多人會說這樣的距離多半小雞腿就可以達到為啥要使用到球道木?好問題,我以前也是抱持這樣的想法與看法所以我沒有裝也沒有用5木.但現在打下來的結果就是鐵木桿的距離效果比較難發揮出來.有時因為彈道打高了球往往會被風給吹偏掉了.這就會影響到我上果嶺的能力.所以我需要一隻更能穩定的打上200碼距離的第二桿.球道木多半會超過,很多時候拿三木進攻就是會滾過頭或掉在果嶺後面沙坑.但用鐵木桿18度又不夠距離.

桿身雖然重量輕但打起來卻一點問題都沒有,就算我全力打這桿子都可以承受得了,桿身的彎曲變形量很小,反彈幅度不大,卻效果十足.這就是我覺得它到位的地方.很多輕量化的桿身,打起來會覺得軟軟,桿身變形量大,彈力太多.這對於有點速度條件的球友來說就會感到不靠譜.你很難知道桿子會怎樣彈,彈多少.加上下桿加速桿身變形量大就會覺得桿頭老在你的手後邊.會不會即時反彈回到擊球點還真的不知道.所以說這桿身可以把變形量縮在最小,彈的也不多卻得到相當好的效果.這就是材質優勢的結果.

多數人打一般市售桿,桿身的強度與特性很少像這類桿子這樣好.所以多半打這桿子都不會喜歡.我也是一開始打覺得硬但打了兩次比較熟這桿身特性後就很敢發力.而且發力也不會因為桿身強度或重量不夠導致跟不上我的節奏.我只能說這桿身算是要給會打球的人用比較適合.不是一般人會喜歡的產品感受.算是很典型的訂製商品特性.有明確的感受與功能效果.這也是我認可它主要的地方.

Loop桿身是日本的小廠所開發設計生產.它們的師傅與技術都是當初Crazy桿身的原本技術團隊成員.Crazy桿身因為後來的社長有一些問題被法辦了,導致整個公司團隊分崩離析.一部分人去創建另一個桿身品牌TRPX,技術出身的幾個師傅就建立Loop.Loop是在兩年前才創建.他們的桿身都是以手工捲生產.不像很多大的桿身廠大多是用機器捲桿身.他們的手捲桿身師傅的資歷與技術算是在日本頂尖的幾位之一.也可以說這塊又是日本傳統職人功力的發揮.產品的質量都是少量生產所以售價上當然也不便宜.

桿子的好壞與結果都是可以進行調整,如果只換桿身就要提升效果與距離這絕不是簡單的事.因為有些桿頭本身的質量與技術都不到位下,就算用上最頂級的桿身也一樣難以回天.要決定是否只要更換桿身就可以得到提升效果需要技師對桿頭的認識與經驗才知道.有些時候你不知道很多細節所以你會想做但當你知道很多細節時你會考慮到的因素就變得很多.這就是專業技師所必須要有的能力.訂製球具不是單純的更換與組裝.這種活你也可以做

這桿身打起來比以前hM3要更有韌性,以前的hM3桿身的變化不大卻很像鐵桿身那樣,打起來的效果十足回饋感很扎實.很扎實是指桿子觸球可以很穩的把球給打得很實.桿身的物理變化不大卻很有力.這次的hM4桿身加了多一點韌性,桿身前端跟木桿一樣是硬的,桿身的折點為中間,這塊卻很明顯可以感受到桿身的彈性與折點.這是讓這次的hM4最大不同.也就是我說的韌性比較大,在於折點這塊的反饋是相當明顯彈力到位.以往的Matrix小雞腿桿身比較像棍子一樣,桿身的變化不大卻很扎實,這次比較有彈力的效果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