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把球切開來研究,基本上球心比較好的球,球心的技術確實不一樣。有用到比較多種的混搭原料,其他的球心基本上數十年如一日。以前我知道的就是這樣的配方,現在還是一樣。沒有突破和創新。就是做的美美地,“看”起來高級就好,反正你也打不出來。韓國的球心也是有混搭效果到位,掌握正確的原料觀念。
一般人非甜蜜點的擊球比例遠高於甜蜜點。球如何表現是大家要在意。因為打到甜蜜點距離效果幾乎測試球款都差不多。好壞球款就差在這裡,球心的飛行能量非常關鍵!擊中甜蜜點的能量傳送上是最大,但非甜蜜點的能量遠不如甜蜜點的高,而在能量打折下,比的就是球心的能量傳送效率上。好的球心和甜蜜點的飛行效果是有限的差距,讓你就算沒打好,距離一樣站的住腳。
買得巧比需要再買更重要。很多球友買東西要左等右等。產品、價格一去不復返!後面才問還有沒有。東西賣掉就沒有,誰會等你準備好讓你買。所以我也和一些不錯的朋友建議,當有好東西有折扣或特價,就不要猶豫。買著,後面在用都可以。別錯過機會。畢竟店家都是賺錢為主,誰買對他們都不重要,重要是可以換現金!
所以說,去年買的東西反而不會比平時正常生活要少,應該說還要多。除了球桿外,還有其他配件,如鞋子、球袋和衣服等。應該說在家無聊,上網隨便逛,如果有折扣的話,手就不知不覺點幾下,過兩天就收到東西。反而會多花。如果是正常上班的狀況下,工作反而沒有時間去網路上逛或買東西。但當你只能在家上班,做完事,時間就一大把。能不止癢嗎!
我發覺球好壞對於有速度力量的人來說,差別不大。因為力量夠大可以把球的性能輕鬆發揮出來。再加上球的彈跳性USGA也有規定,在這樣的限制下,球心差,只要夠力,球的性能也可以輕鬆發揮出來。但現在關鍵在於一般人的揮桿速度不快,動作容易出錯,打不到甜蜜點,這樣對於球的好壞是有非常大的差異。
同時球具部分,需要輕量化。什麼?身體強壯了還要輕量化?是不是搞錯了。其實大家都被選手的球具設定給誤導。就我個人經驗,當你的身體強壯了,要讓你的身體可以更輕鬆自如的施展身體轉動,必須要讓桿子給你的的負擔越小越好。同時控制球桿的能力可以提升,讓球桿來配合身體動作。
當我會打球,也打的到球,我知道自己的動作有很多的虛力。也就是力量太多,但沒有得到最好的結果。你知道結果可以更好,所以你需要提升動作的效率。每次的擊球都是吃奶的力氣打到滿身大汗。但距離就是在那個範圍。所以我也得到一個結論:動作的效率不到位!看打得好的朋友,也沒有我那麼莽荒之力,也一樣輕鬆得到不錯的距離。
其實我不認為在網路上買就一定比較便宜,因為考慮網路店家(無實體店)的售後服務和退換貨條件,我通常會找熟的店家來購買。因為價格沒有多便宜。只要是正品,就不可能有太大的折扣,甚至當季的產品通常沒有折扣。如此我寧可和熟的店家或網店購買,建立好的關係。以後店家有任何新產品或好貨也會優先提供給我或給予優惠價。
更重要是這裡的鞋子有些是去年款式,但價格是原價的一半不到。一雙PG4 $115原價,現在只要50就有了。有些尺寸和顏色還只要20和30就可以打包回家。兄弟們!這是含稅價哦。沒有看錯、也不是聽錯!這是Nike直營店的factory store賣的。
因為高爾夫球桿和一些配件或零組件都是美系和日系的產品。而這些產品都是以國外的價格為依據,然後在銷售到台灣和亞洲。所以價格基本就是以國外的經濟能力為主,對於亞洲的消費者就只能接受。或許美國的球具價格會比台灣要便宜但現在台幣比較強勢下,價格其實和美國是不相上下。
袖套也是採購的重點,選擇也是挺多。我喜歡在運動用品店買,因為選擇比較多,價格就看有沒有折扣再下手。美利堅三天兩頭就有什麼節的折扣,不需要一次給它買足。所以不時就去實體店去轉轉,就會有好貨或折扣現身。再來就是帽子,夏天我習慣帶漁夫帽。這樣可以遮陽比較大面積,保護性也比較好。而材質也比較薄、輕和俱有抗UV的表面處理,對夏天來說,效果要比棒球帽好多了。
在德州就是一整個區塊讓你好好看,好好選。德州的UA專賣店或factory store基本就是店的一半是Golf的產品。看得樂不思蜀而且買一送一,5折價。不只這些運動品牌專賣店是這樣,像Dick‘s sporting goods這類的運動用品專門店也是golf一大塊,球桿、服飾、配件和耗材,讓你慢慢挑,買到爽。
記得那次的狀況是和朋友去海南打球。先在三亞,再去其他球場,開車去打球。三亞的球場還好,因為第一場球的彈藥充足,後面開始到海南山裡的渡假村附近的球場打,就開始發現來不及補充。雖然在進山的路上,路邊有賣滷蛋球,覺得應該還夠用,技術還可以維持,就沒有買。人算不如天算,就是打光了。
而在產品的選擇上也比較有限。基本沒有像在日本或台灣的工坊裡那麼多的產品選擇。也是美系產品為主。當然日系的幾個主流品牌桿身是基本標配,但產品的選擇不多,同時也是以美國市場的產品為主。一些日系日規產品就沒有或少見。但目前的訂製交貨時間都在1個月以上,一些產品要等2個月是正常。
只是以前習慣買套桿的人,逐漸投入到球具訂製的市場來購買球桿。一來嚐鮮,也因為有功效和得到更好的產品,才會越來越多的美國球友投入到球具訂製市場來。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很多的球具訂製連鎖店出來。而現在就我和一些在運動連鎖店的朋友聊天也得知他們也開始投入這部分的市場。
另一個問題就是很多的2手物件或重整產品,都不會把過去使用的狀況清楚的說明。所以你無從判斷這個產品的實際使用壽命是多少?沒有這個條件就不法評估產品目前的價值。多數2手物件只能給你一個大概的使用時間。買了就是賭博。比如,一支球桿最佳的使用是在500下,過了500下,桿身和桿頭的彈性能力和耗損就變大。這會導致你的結果變差也不穩定。如果你買到的二手桿子是過了500下,那你就無法享受桿子最好的表現和結果。那對於手感呢?當然也有差了。桿子的韌性就會變差和不穩定。
我們肉眼是看不出產品內部的狀況和耗損程度,所以你不能光看外觀狀況來決定,是否要購買重整產品或二手物件?除非你有特殊機器去測試或掃描產品內部的狀態,才能知道產品實際的一個狀態。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瞭解產品的狀態,就是實際使用。但這需要個人對一些性能表現比較敏感和有相關經驗,才能感受出來差別。以高爾夫球桿來說,如果你有新舊球桿可以比較,就會比較清楚產品的差別。而這也是你可以知道一些二手或重整球桿的實際性能。
握桿是一門學問。練到後面都會區調整自己的握把方式。因為握桿雖然不起眼但卻極度重要。而你的握桿方式就決定你的站姿、桿子選擇、揮桿動作、施力方式和收桿。簡單說,你的握桿好壞和你的身體質量和動作有直接關係。不是間接關係!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身體肌肉強度夠,你的握把會比較有效。你不需要大面積的區接觸你的球桿,就可以把桿子握好,握牢。像用手指去扣球桿,就是屬於你的手和球桿的接觸面積相對少。所以你的握力和身體肌肉強度就需要比較好。
就是因為你下場有需求才會從球桿去下手改善。而從球桿的升級,你可以達到你要的擊球距離和擊球策略。但這也是比較表面。在細節裡,你開始會對球場的地形、設計和風向等因素在意。所以你在選擇你的球桿會比別人更在意分析細節。而且你會為特定球場,帶特定的桿子去執行你的策略。不是依靠球僮說幾碼就幾碼去打。
所以高爾夫是一個有外到內,由大到小的進化過程。這也是這個運動有趣和持續提供你不斷挑戰的地方。先說球桿吧。當你對球桿有需求,通常都只在意表面或品牌等因素。但當你有一些購買經驗和對不同球桿有實際使用時,就會開始對桿子的一些規格產生興趣或要求。這都是正確。因為人就是從經驗去學習。
對我來說,我不想短。因為短就是沒有上果嶺。打滿或過旗桿但落在果嶺都是好的結果。這對於你的能力和成績是有很大差異。這是看你的上果嶺能力。你如何判別和利用你的桿子來打上果嶺?這是非常重要的個人能力。人的心裡多數是比較保守,所以計算距離比較不會抓大太多。而在很多外在因素影響就容易讓結果變短。
這樣的狀況是可以接受。這也是我喜歡打三木的原因。畢竟我們不是選手或大砲,可以用鐵桿就打到200碼距離。這樣的狀況對於多數業餘球友來說會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和狀況。我也比較和其他球友的狀況。大家在這個距離的發揮都是比較容易被地形和天氣所影響。要上果嶺的難度會比鐵桿要高很多!尤其是三桿洞,中間有水池,這樣壓力就更大!
我自己現在用的桿子和6年前的桿子規格完全不同。你的身體和動作會根據你自己的能力,和對動作的理解而有所不同。我打球差不多18年,但我的桿子規格每2~3年就不同。所以我一直認為球桿訂製師和醫師一樣,他要知道球友的疑難雜症,然後制定解決的方法。不是蕭規曹隨、一成不變!對症下藥就是技師的任務。選擇什麼產品就能決定結果約6成,剩下就是組合的規格。
有一個前提是;不是桿頭和桿身設計高容錯,我們就可以放心用在自己的新球桿或買球具廠商的新產品。這不是劃上等號!為什麼?因為這裡缺了一個關鍵的拼圖;組合的規格。規格,不就是球具廠商的規格就是最好的設定?他們有專家設定給我們一般人用的桿子規格,這樣不就可以讓球桿的特性發揮出來嗎?
我常和球友說,今天你買到的東西如果不對或假的,那價值就是0!一般個人賣家,不是說他們就是要騙人,因為他們對產品本身懂的也沒有你多。買了,很常發生用了不合或收到後測量規格,結果產品不對。好的東西絕不會多,因為用的好好的為什麼要賣,肯定有問題。就算是玩家,也不會很多。所以產品留到市面的數量肯定不多。
最多回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