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新手須知

所以我從不照廠商的規格和設定去用,山不轉路轉,廢物利用。我把其他桿身進行改裝和調整變化,然後裝在推桿頭上。這樣的經驗和效果都得到不錯的反饋。亂搞就是這個好處,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艷結果。這樣價格就壓下來。這對一般球友來說就比較困難!一來沒有工具和棄置零件,再來是專業能力也不足,很難自己去改裝,更換推桿的零件和規格。

我也推過各品牌的推桿桿身,表現都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優點都在於手感好、倒旋佳和滾動穩定。相對要比鋼管桿身好推、爽度破表。碳纖維推桿桿身在重量上也和鋼管桿身類似。都在100~170g的範圍,但在外觀塗裝上,碳纖維桿身的變化和吸睛能力是甩得傳統鋼管看不到尾燈的狀況。

傳統鍛造刀背和中空鑄造刀背是有根本不同、各有千秋。當然鍛造刀背還是在手感上完勝鑄造刀背,但在性能距離上,鑄造刀背就甩得鍛造刀背完全看不到車尾燈。再說到外觀和設計,我覺得刀背基本就是那幾種設計,但中空鑄造刀背的尺寸會比較大一點,這也提升它的易打性。這是鍛造刀背小桿頭、小桿面所沒有。當然喜歡它的桿頭設計球友,就是愛這種騷樣!這也是鍛造刀背的註冊商標。

我自己也經歷用刀背那種自虐、自嗨、苦練的暗黑時期。但最後還是放棄用刀背,因為實在沒有裡子!別人用7鐵,我拿5鐵打一樣的距離。不時被酸。想想自己天生就不是虎背熊腰的練家子,何苦駕馭這種馬子。還是裡子重要。實力才是王道!日本鍛造鐵桿頭的手感是沒話說。但對一般球友來說,為了手感,而讓打球變得自虐和難度提升數倍。實在不值。尤其和別人拚輸贏時,桿子性能衝不出來,氣勢就輸一半。非得要200%的超發揮才能贏球。輸多贏少的日子,太悶了。回歸現實吧,打好、易打、有距離的桿子吧!何苦呢。

當然相關的諮詢都會做,比如跟誰買比較妥當,哪個桿比較火,拿出來可以完爆朋友,至少桿子的名聲要響亮,或是目前玩家們的新寵。而這類產品網路已經炒到沸騰。多數實體工坊還都沒貨或根本沒聽過。網路反而是購買的途徑。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想買一支桿子,你是先問你熟的店家價格,還是先上網去查一下價格。通常你會有幾家口袋名單去看價格,自然知道桿子價位範圍。有時候還可以和店家凹一下,給點折扣什麼。或是買熟了,直接給你VIP價了。而且網店每個月都給你搞活動做促銷,誰受得了!

天天生活在鍵盤、滑鼠上。連生活用品、食物都網購,還有什麼不能購?球桿?其實大家沒有感覺,球桿這類個人工具已經簡單化和服務化了。用網路的人基本都網購了。除非沒有用網路的。如果一支桿好用,朋友都會口耳相傳的通報。所以買球桿一定要到實體店家?也沒有了。再加上現在產品和品牌多如牛毛,店家不會包山包海。沒有的話怎麼辦?上網找了。先說美國好了,基本就是品牌桿的天下。我在網路或店裡買都一樣。反而網路時不時有割血割肉的折扣,價格比實體優多了。

這是一個自虐的運動,這個工具,就創造出最多油水的生意。而且不時還會有USGA和R&A會跳出來,限制東,限制西。讓大家無法利用一些科技進步來加外掛。所以工具變得異常困難和極有挑戰性。只有約1成左右的人可以用得隨心所欲、輕鬆自如。我也投入近20年時間在研究球桿和人的變化組合。因為球桿和人八字息息相關,不可能有絕對正確和錯誤。人是最難搞!雖然球桿長度不同,同時有很多桿面角度變化。長度不一樣,已經增加難度,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結果。這是不是太機車了!

大家看很多的暢銷書都說,要抓住機會,但機會來了,你無法判斷和瞭解這是否是機會或適合進場的點?但這都是你沒有準備和卻步的心理。等機會過去,雨過天晴後,想通要下手就來不及。我只能說,沒有買到最好的點,不是重點,關鍵在你下手沒有?一個產品比平時價格要低一半,那你覺得還不好,那我就沒辦法了。因為在投資的世界裡,在於你有沒有抓住機會?抓住機會了,就在賺多少問題。

現在肺炎疫情嚴重,所以很多商家和公司都不敵疫情而紛紛受創或倒閉。很多廠商或代理商都有資金壓力,所以接下來會有很多的機會,看到一些廠商會出清庫存換現金的狀況。當然在市場不好時,也是最好進場的時間。至少在這最近2週我就有兩個朋友,都在美國,他們就有清庫存的壓力來換現金。至少其中一個朋友要現金去救他的股票。所以感覺現在有機會撿到不錯的產品且很殺價格。不管你需不需要,這就是最好的一個備貨的時間。

因為你會開始判斷一些因素作為你進攻的策略和選桿依據時,就代表你知道你自己的狀況、能力和極限。同時你也會判斷你需要打的距離,而不是依靠球僮給你的距離資訊。因為只有靠你雙眼去感覺、判斷和決定,你需要的實際距離。加上天氣、風勢、和地形的影響。這些因素才是你最需要去分析和判斷。不會被別人或球僮給帶著走。有些球友會怪球僮提供的距離資訊不正確,或推桿路徑不對。這都是自己的問題。因為我不會問球僮多少距離,我會實際看碼數樁,用眼睛感覺距離的空間感。

以前打球都是一身是膽,有時和同組球友一起打球,別人是打的虎虎生風,飛樹林,過水池。自己也覺得是老虎附身,但下場就是,直奔OB,落水池,下沙坑。拼命救球!因為經驗不多,沒認清自己實力,感覺自己可以和別人一樣。這就是當你的技術和經驗還沒有到一個程度時,千萬要“量力”而為。不要看到同組朋友,那種天生神力,多年實力,跟著別人做一樣的策略和打法。結果就是一個字“慘”!尤其和會打球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打球策略和節奏。

有一種球友我不喜歡。就是會和你裝熟。想試你的球桿或是套你的專業。這就算了,試球桿還要在我的球道上用我的球打。我還要包吃包住阿!這種不上道的人,就是無視。幾次後就不會來亂了。其實白天練球的球友都很自律和專注。比較少彼此喇賽。就算熟的朋友也是聊兩句就回去練自己的球。同好也是彼此交流球桿和使用心得。所以練習場和球場是完全不同的環境和交流風格。但有個共同特性就是“餐廳”。有餐廳很重要,至少在吃飯時間,可以短暫休息和夏天時,可以稍微涼一下。這個場所,東西好吃與否不重要。可以和朋友坐下來喝點東西或吃東西交流。有些球友會訂便當在打位上吃。我是覺得沒有必要吃得那麼辛苦。 

首先我幾乎每週到練習場練球。因為練習場是最方便和容易讓自己和高爾夫連結起來。不管你是練動作、還是鍛鍊身體、或是和球友喝茶聊天。練習場都是最容易和輕鬆的場所。在練習場很多老馬們,都是一籃球練一天。練一下,吃個早餐、看個報紙、再練一下、再和朋友喇賽、吃飯,最後到下午練完手工回家。這樣的作息基本是退休的球友專利。我就是專心練好球就撤的人。當然也會和一些老球棍聊兩句。但在練習場是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和狀況。 但讓我不喜歡的就是有少數的球友會在後面聽或看。

而說到用手指握桿,就需要去鍛鍊。因為一般人的握力不會太好。我初期用手指握桿,就覺得自己手指握力不好,會感覺握不牢,而握回手掌握桿。所以也同時練身體肌肉強度和手指的握力。經過一段時間後,握力提升,握桿的發揮和掌握就駕輕就熟。這也說明一點,現代高爾夫講求的重點在於,身體的強度需要和球桿進行結合。也不是說20或30年前的高爾夫,身體和球桿是分開。只是現在的高爾夫,因為科技和對人體的瞭解越來越多,我們知道要去利用身體和鍛鍊身體,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和效果。

握桿和站姿都是基本功,也是你能否打好球的關鍵。很多人看選手的視頻,才發現到自己的握桿怎麼會這樣。或是請教教練指導,如何握桿。而對或好的握桿方法,在於你能否利用手腕關節這塊的甩動?而關節就是一個節點,以這個節點為中心。當你的握把握的位置離關節越近,就無法發揮力矩和甩動的效果和力量。相對的,你的握桿位置,離關節一個距離,這樣的效果釋放,可以達到最高。這是你要去檢驗自己的握桿很重要的地方。

首先,球桿規格改變了!相對30年前的球桿規格,現在的球桿規格,不只在長度上、功能上、和設計都很大程度不同於以前。就算很傳統的推桿和鐵桿桿頭,也和以前有不同。最重要在於創新的桿頭設計和桿身材質技術的提升。把球桿整體的效能拉到另一個境界。30年前的木桿長度在42~43“,現在已經到了45.5”~46“。木桿桿頭的尺寸由300cc到現在460cc。桿身材質從鋼管的主流到碳纖維時代。推桿頭設計越來越多大MOI的小烏龜設計。這些改變都是要讓球員打的更好、更遠。

再加上現在的科技和材質的進步,雖然可以提升使用效能,但對於耐用來說其實沒有比較好。很多球友都說,我這桿子打超過10年還這樣虎虎生風,但實際是靠你個人技術和能力去配合球桿。比如你不能用力打,不然桿子承受不了你的力量和速度。或是桿子抗風能力不好,你需要打低....有很多情況,都是你必須配合球桿才能讓它表現出你期待的結果。這樣的桿子就算沒有打壞,也無法發揮你身體力量和速度。桿面就算磨損不大,也不代表它的狀態正常。很多球具店退下來的試打桿,是最典型的例子。因為所有東西/產品,都有一個使用極限和最佳使用效能。使用超過一個次數,或打超過一定次數,桿面,桿身的彈力效果就會打折或減低。

所以你覺得動作對錯很重要嗎?需要有對錯嗎?對於不同時期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不再認為動作需要對錯,只要去瞭解你想要什麼?想要不要slice?不要打太高彈道?動作不要跑掉?手不要太主動.....這些東西都有原因,而如何解決? 也要看你能不能解決和有沒有時間去落實?就算你知道要如何修改調整動作,但也不見得你和其他人都會得到一樣的動作模式。因為人都不一樣,每個人執行的方法都不同,這就是差異化。所以什麼是對錯就不重要。對我來說,球友可以很容易去發揮身體的力量,和把力量釋放和控制就是最好的動作。

而要去修正動作除了下苦功外,還要提升工具。工具的提升就在於個人化的設定和規格建立。沒有這塊的協助,要練好動作,需要花上數倍時間,同時也會影響身體。所以客製球桿也是必要之因素。或許你不認同,你還是可以用現在球桿或市面球桿苦練起來。這都是你個人的決定和評估。效率就是關鍵!但是就現實角度來說,當你的工具不同,就直接影響你動作的施展,同時也會制約你的身體爆發力,和力量的掌握。比如,桿子太軟或已經打軟,你就不敢把力量速度放下去桿子。久而久之,。你的動作會變得沒有力量和節奏比較慢。

不管球桿角度多少或強勢弱勢,都需要有一個距離效果。而你要在乎的是最後的距離結果。不是在角度多少的問題上!強勢的鐵桿只是在桿頭號數上有變化,不會改變你得到的距離結果。因為我們就算有可以打到你要的距離球桿,不見得可以打到期待的距離。也就是說;你需要給自己有更大空間去發揮和容許自己犯錯的球桿。比如我要打150碼到旗桿,但我有一支可以打160碼7鐵,和140碼的8鐵。那我會如何選擇?

鐵桿來說,我認為每個球友都需要去建立自己在每一支球桿的距離訴求。不見得要每一支鐵桿都差10碼距離,或是距離要固定。對我來說,距離越遠的桿子可以有多一點的距離差。比如我的七鐵160碼,但我八鐵只有140碼(因為是鋼管桿身和七鐵不同設定),少掉20碼距離,但對我使用一點都沒有產生問題。

而且手套質量不好,容易讓你的手指磨損或破皮等問題。一旦你的手指不舒服,你就無法輕鬆控制球桿。而我一直都是用皮革材質的手套,因為它是最舒服也耐用。當然都需要定期去更換。當你的動作和力量正確,手套是不會磨損。以前我的手套也常磨損,因為施力不當,但動作調整後,對於力量的控制和只有在一個瞬間會發力,對於手套和握把的磨損就比較少。當然我以前也用過人工皮的手套,但材質沒有像皮革的好、耐用。所以雖然價格比較便宜但更換的時間比較短。反而沒有皮革性價比高。

配件不對,或不適合,質量不好,你無法把力量100%的灌注到球桿上。就算你的力量大、速度快,能量傳送效率不好,就功虧一潰了。而球鞋就是讓你可以接地氣的工具,而鞋子是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項個人配件。它不對,你的身體扭轉能量或效果就肯定打折。同時鞋子需要具備很多功能性,所以我在鞋子的選購上就不會小氣。而且我買過不少品牌和款式的鞋子,都是建立我對球鞋的經驗值。如同球桿和球一樣。你沒有用過你無法瞭解什麼鞋子對你適合和可以提供你最好的抓地力和舒適性。

千萬別認為這是玩球桿的人才這樣做。挖起桿的耗損是所有球桿裡頭最高。因為它需要吃土、吃草,而土裡的東西有不同的東西,桿面就常磨損。尤其是日本軟鐵鍛造的桿頭,磨損更快。如果你常下場打球,半年時間,你的桿面就磨的差不多。一定會影響倒旋量。如果你的挖起桿是用了好幾年,那我也實在沒有什麼話可以說。如果你不是靠倒旋量在打挖起桿,那桿面磨損問題就不重要。但如果你需要打出足夠倒旋量去得到停球效果。那好好思考桿面的狀況。挖起桿一定是更換,不是打到整個桿面東凹西磨的。